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

大明弘治十七年,大明朝和朝鮮王國、東瀛的商貿往來已經相當的頻繁。

即便朝鮮王國正是“暴君”燕山君當位。即便東瀛四島現在已經步入其所謂的“戰國時代”。

他們管村長帶小弟“打羣架”叫“戰國”。這找誰說理去?還沒有大山雞霸氣。

是以,張昭率部於十月初出征中外矚目,而其路線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

先出京到天津衛。再乘船出海,徑直前往漢城登陸即可。大概十日左右能到。

這也是目前兩地之間來往最便捷的路線。

但是,張昭的路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先率部前往開平。

開平城目前是新軍營的大本營,大批的家眷都安置在這裡。而開平的煤、鐵更是讓這座沒有修建城牆的城市彷彿充滿著鋼鐵般的力量!

而其將近100萬的人口,更是令這座城市充滿著勃勃生機。

在如今陸地運輸不夠發達的年代,想要養活一百萬餘的人口,開平府靠的不是陸地運輸,而是海洋!

開平港目前是大明北方第二大港口。若是左都御史戴珊知道開平的這一幕肯定是要驚呼張昭又在佈局!

因爲,開平這座城市的發展將完美的驗證,且強有力的支撐張昭的理論:財富來自於海洋!

同時,開平城的繁華,更是讓張昭一系列的“執政”理念、思路得以踐行。差不多算“經濟特區”吧!

張昭和首輔李東陽,和朝堂諸公是有協議的,將遼東都司、大寧都司等地都是要設布政司的。幽州商行也在逐步交給戶部管。但是,開平城這裡還是“軍管”!

歸由張昭直轄。

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張昭難得往這裡來一趟,豈能不來視察?

十月初四,視察過開平鋼鐵廠、開平紡織廠、新軍營兵工廠、研究院,又去看了看開平城的職業技術學院、初級學堂、小學。然後,張昭一行來到繁忙的開平港。

海風徐徐,港口之上,千帆競發。一艘艘平常河面上見不到的海船佈滿著港口。

海船和內水裡的船隻建造不同。

開平城知府衛孚帶著一幫官吏在碼頭簇擁著張昭,人人手頭都拿著望遠鏡,他介紹道:“大帥,開平港目前每天貨物的吞吐量都在五六千噸左右。

由南方運來的各種物資:大米、絲綢,藥材、瓷器、各種礦石等等。我們出口的有:鐵器、布匹、紙張、蠟燭等等。還有從朝鮮王國,東瀛的貿易往來。”

張昭穿著一身棉衣,帶著鋼質的圓頂大帽,身姿挺拔,身前身後都是人,笑著點點頭,詢問道:“德瑜兄,在貿易交易中用的銀元結算,還是用的鈔票?”

衛孚介紹道:“大帥,銀元因爲攜帶便捷,容易分辨真僞,很受商人們的歡迎。但是,大明皇家銀行印製的鈔票卻難以推廣下去。

大明的商人還要好一點。朝鮮王國,東瀛,琉球等地的商人都在離開開平之錢,一定會去開平發展銀行兌換出銀元來。”

王武很不爽的道:“如今紙鈔早在大明境內流通。報紙上屢次強調、推薦使用紙幣。這幫商人還是不聽!可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朝鮮王國和東瀛確實要兼併掉”

這話說的張昭身邊的人都笑起來,“哈哈!”

趙子龍搖頭,對他的新助手丁正初道:“王統領對外是真強硬。和大帥一脈相承。”

張昭也笑起來,吩咐道:“德瑜兄,叫一個東瀛商人過來,我問問他。”

港口的入口前,張昭這一行人的到來早就引起各船商人的注意。但開平城內穿著軍裝制服的人實在太多,所以沒人會聯想到是大明的使相在此。

少頃,一名矮肥圓的商人被打過來,跪下來磕頭道:“小人拜見老大人。”

用的是官話。但口音有點怪異。

如今大明朝的音標、字典和官話的推廣活動早就開始。遍佈北直隸的小學就是在幹這個的。

教育體系是掌握在禮部手中,說的明白點,是掌握在儒家手中。社學是科舉體系的有力補充。

但是,時至今日,大明朝各地的社學其實早就開始逐漸的荒廢、沒落。很多私塾在興起。

而遍佈北直隸的“小學”就是以私塾的名義辦起來的。財務走的是國泰商行的賬目。

張昭對左右笑道:“看來我此行準備的翻譯是白費功夫。”

衆人恭維道:“藩國商人仰慕大明風華,能說官話,此乃大帥之功。”

張昭笑笑,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身邊拍馬屁的聲音倒是多起來,問那東瀛商人道:“你叫什麼名字,從東瀛哪裡來的?販運什麼貨物?”

那商人道:“小人名叫足利次郎,來自京都。販運的是銀礦。來大明購買出口清單上的武器,還有報紙、書籍。”

隨軍記者宋興啓道:“大帥,京都足利家是如今東瀛的幕府大將軍。”

張昭點點頭。

如今大明對外出口,北方這裡的利器是布匹、軍火、鐵器。南方還是絲綢、瓷器、茶葉。

所以,北方這邊有一個統一的出口清單。像最新的雁翎刀、燧發槍,這是絕對禁止出口的。但是,之前大明生產出來的一些武器,那當然是可以賣的。

京中、還有九邊各部淘汰的那些“廢銅爛鐵”,“鳥銃”。先是賣了一批給韃靼的永謝布部和鄂爾多斯部一部分,大頭都是賣給原奴兒干都司諸部。

但是,張昭在弘治十六年將原奴兒干都司諸部滅的乾乾淨淨。那些“冷兵器”又給回收。而且,之前的鳥銃各類武器都沒準許賣。

現在,隨著和東瀛航線的暢通,這些武器正不斷的傾銷過去。

而且,開平鋼鐵廠的產能,不僅僅能滿足國內的用鋼量,一些煉廢的鋼鐵都交給周邊的小作坊,打造武器,賣給東瀛人。鋼鐵廠也是要恰飯的。

張昭對衛孚道:“科技類的書籍不準備賣。儒家經典可以多賣。打折賣。這一點要列上清單。要讓開平城的報紙刊登。真理報、新軍日報也要刊登。

當年唐太宗傻乎乎的於吐蕃和親,帶去大量的工匠,書籍,幫敵國提高手工業水平,至有後面大唐的勁敵。我們這些人要以此爲鑑。要對歷史負責。”

足利次郎跪在地上,有些傻眼。我說錯什麼了?

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兩百六十九章 將歸(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宮中議事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們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業不能丟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兩百六十七章 不待見(下)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誘敵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尚書,拿出點擔當來。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來的三件事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二十二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一百七十七章 騎兵將領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美麗的冬季(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五十八章 考場中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國公府出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四百零八章 張昭的調整(上)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子长县| 淮南市| 衡阳市| 连城县| 喀喇沁旗| 册亨县| 三亚市| 静安区| 民权县| 巴彦淖尔市| 德格县| 义乌市| 长沙县| 新干县| 新竹市| 盐池县| 江阴市| 吴忠市| 中江县| 漳州市| 买车| 明水县| 玉山县| 耒阳市| 云南省| 那坡县| 铁岭市| 耒阳市| 张北县| 喀什市| 柳林县| 绿春县| 温宿县| 广元市| 新密市| 汉阴县| 海原县| 承德市| 和静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