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攀登蜿蜒的山路,終於登上了馬伏山的第二個險峰——翹石咀。王將軍站在高地,緩緩地轉身,向四周遠望,回想起自己離開家鄉(xiāng)的情景。他拼盡全身力氣,大聲吼道:馬伏山,我回來了!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山谷回聲:我回來了——,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大家都驚呆了,王將軍老淚縱橫,汗水,淚水,合二爲一。
王將軍不顧大汗淋漓,再加把勁,五分鐘後,就爬完了最後一個陡坡,終於進入了安子坪那塊五畝大的稻田邊,馬伏山那座形似戰(zhàn)馬奔騰的山崖下。
家還是那個家,人卻不是那些人。跟自己小時候一起玩的夥伴們剩不了幾個,大多孩子因爲無吃餓死,無衣凍死,無藥病死,都夭折了不少。比將軍小五歲的小弟弟也頭髮花白,兩鬢如霜,額頭皺紋縱橫。好在侄兒侄女一大羣,讓他特別高興,都一擁而上,圍住遠方第一次趕回來的長輩,從未見過的親人。兄弟倆相擁而悌,熱淚盈眶。
王將軍最想做的,就是要喝幾口屋後那口老井的涼水。將軍唯一的兄弟王田最理解自己的大哥,早已安排幺兒子從老井裡跟大爹端好了一盆清甜的涼水。王將軍的秘書立即從行李包中取出了部隊專用的綠色洗具缸,先試飲了一口泉水。不久,王將軍美美地喝了兩口涼水,讚不絕口。連聲說:舒服,舒服,還是那個味。
王將軍沒有直接進屋坐下,而是先在老屋的四周轉悠,子女們和侄子們跟在後面,沒有說一句話,深怕打斷他綿綿的思緒,他激動地說:變了,變了,大變了,差點都不認出來。
這山上一股又一股的涼風吹來,讓王將軍汗水散盡,好愜意的。他時而眺望遠方,看看河邊,眺望遙遙相對的尖峰關,巍峨壯觀。山還是那座山。他在轉身,仰望後山,端詳正南方的玄武位,久久不能平靜。好像戰(zhàn)馬的馬伏山最高峰,沒有變,彷彿還依然守候著自己的家鄉(xiāng)。
王支書徵求王將軍的意見,什麼時候吃午飯。王將軍想了想,再等等,我還要看一看。王田知道將軍大哥的意思了。他陪大哥從屋後繞小路來到一塊稻田邊,看看那塊四四方方的將軍石。那巨石還蹲在稻田裡,沒有越位,連青苔也沒有一點,乾乾淨淨的。王將軍看著那神石,好久,好久,不願離開。他看著神石,思緒萬千。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還有父親,等親人。他讓王田兄弟帶路,自己要到父母的墓前看看。
王將軍來到屋後的草地裡,找到去世不久的母親和父親的墓地,流淚了。按照馬伏山的老規(guī)矩,跪下來,跟父母磕頭作揖。說自己對不起二老,爲了革命工作,沒有盡孝,請原諒孩兒。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作爲革命者的父母,他們的在天之靈一定不會責怪王將軍的。
這兩件事他必須要先做,不然這午飯他吃不下去,心不甘。
王將軍與鄉(xiāng)親們一起吃起來。他吃得最香的就是臘肉炒紅薯粉,麥子油炸粑。還有新鮮玉米包,用桐籽葉包成的三角形粑粑,又軟又田,他都連吃了兩個,還是那個味道,這就是馬伏山的原汁原味。
中午,按照王將軍習慣,中午該午休了。老鄉(xiāng)們早就有安排了。頭一天就把王將軍兒時與小弟王田住那間小屋打掃乾淨了,牀還是那張老木牀。被子毯子和枕頭是全新的。在老屋裡,歇息,可總是睡不著,他總是想起半個世紀前的事,一幕幕,彷彿就在今天,就在眼前。將軍妻子陪著他,看他興奮的樣子,勸他道:你都走了大半天的山路,瞇一會吧。
王將軍說:我當然想打個盹,哪怕是幾分鐘,可往事一幕幕的,象放電影一個,展現出來,太激動了。
下午,王將軍在王隊長等鄉(xiāng)親的陪同下,在安子坪四處轉轉。他們經過一片楠竹林,登上幾步石梯,就是一塊石壩,裡面是三合面的老木屋。他站在石壩上,突然在腦海浮現了一個畫面:那是一場婚宴,大地主家辦大喜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那姓冉的大地主派人四處尋找小王,揚言要好好收拾他。王將軍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仇恨舊社會的種子。
王將軍想起小時後在這冉家大院裡的一些遭遇,銘心刻骨。雖然這冉家的主人早已作古,但他留給自己的永遠是個噩夢,一箇舊社會的殘酷無情的真實寫照。在逆運中,在驚慌失措中,離開了這安子坪,離開了天天都能見到的神石,方能有機會參加了紅軍,真是“禍兮福所倚”。
王將軍說起這冉家院子的往事,讓王支書想到了村委會的冉主任。他就是到處尋找小王的那位大地主的孫子。冉主任走到王將軍的跟前,紅著臉,結結巴巴地跟王將軍道歉:王將軍,對不起,我替我死去的爺爺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他們把你害苦了。大人有大量,你就原諒我們冉家吧。
王將軍卻說: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那是一個社會的不公,那不是個人的問題,就是記賬也不該讓後代來還賬。都過去半個多世紀了,我們只能把新舊社會作比較,鼓勵大家向前看,而不是去說道個人的恩恩怨怨。
王支書連聲說:對對對,王將軍說得太好了,我們都要往前看,不去翻舊賬了。過去的讓他永遠過去吧。
王將軍來到王隊長家門口,問起王隊長的家庭,王隊長如實介紹了自己的家人。他先介紹了自己。王隊長以前在二十多歲就做了全鄉(xiāng)最年輕的大隊幹部,因爲妻子是地主子女,便降爲隊長,一直當到現在。女兒王麗,跟本隊的知青結了婚,現在住在縣城裡。女婿當了一個局的副局長。幺女不好過,遠嫁到河南一鄉(xiāng)下,因爲幺女婿愛喝酒打牌,好吃懶做,兩人性格不合,已經離婚回來,住進縣城,靠做點小生意維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很多時候靠大姐支持。獨生兒子結婚成家後,也住進縣城,在一家企業(yè)做保安,媳婦在企業(yè)打工,維持四口人的生活。我們老兩口還年輕,務農爲生,有時候,進城順便給三個子女帶點土特產。
王將軍稱讚說,你一家還可以,三個子女都進了城,叫他們好好幹,爭取紮下根來,讓後代也做城裡人,過著美滿的日子,幸福的生活。我們老一輩人吃苦也沒有白吃。
王將軍還問了一下王支書的家庭情況。王支書伸手了山下一公里外的那片梯田,說那田邊的那個獨家小院就是自己的家。大孩子是個兒子,在本村小學讀完小學到初中,沒有考上高中,就回家務農一年,個子長高了,就跟老鄉(xiāng)們一起到廣東沿海打工了,一年還能夠跟家裡寄回一兩千元,打雜開銷足夠了。小的是女兒,現在正在讀高中,成績還可以,但願她再努力一些,考上大學,就讓我們滿足了。
王將軍也誇他說:兒子有孝心,開始寄錢回家了,女兒學習刻苦,爭取靠個大學,更是好事,鼓勵她加油。
王將軍帶著第一次回到馬伏山老家的妻子和孩子們,認真地講解了馬伏山的沿革。馬伏山位於四川省是大巴山重要組成部分,屬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脈,橫跨我縣與城口縣交界區(qū)域。該山民間俗稱"馬伏山",書名爲大團包,主峰海拔1268米。相傳天庭弼馬溫孫悟空管理天馬時,醉酒失職,一匹天馬趁機降落在此處伏臥沉睡,故得名"馬伏山",民間傳說稱此馬需沉睡8000年方能甦醒。這傳說給馬伏山布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行政區(qū)劃上,該村在歷次行政調整中均保留"馬伏山"相關命名。
山脈可分爲四個自然區(qū)段,即馬頭、馬頸、馬背及馬尾四個部分。以一匹馬的四大部分來形容這座山各段大山,十分形象。從山體發(fā)源的小溪過境,形成柳樹成蔭的沿岸景觀。
王將軍還講了,山頂上有老寨,有新寨,都是古代發(fā)生戰(zhàn)爭時,用於駐軍打仗的,那些大石頭幾噸重,不知古人們是怎麼搬到懸崖邊的,真是奇蹟,一直都是謎團,我小時後跟隨大人上山砍柴,爬山多次,走遍了上面的坡坡坎坎,還有一片一片的平地。
孩子們越聽越入迷,都好奇地說,想盡快登上山頂,去看看那些寨子,到底有多神秘。
王將軍還講了,在山腳下,沿東走三里路,上山有一條必經之路,懸崖處,有一個洞,可以容納上千人,古時候那些駐軍看中這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巖洞,用石條砌成了一間間屋子。這個地方被當地老百姓稱爲“新洞壪”。
孩子們對這個這個神奇的古戰(zhàn)場遺址產生了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