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燃知道雷君戴著的是小米眼鏡,他也知道全程對方能直播百分百會直播。
花十億美元營銷一下很正常。
只是林燃沒有想到,雷總營銷起來如此流暢自然,直接贏麻了。
從現在的視角來分析這件事,雷總這回起碼買下了整個輿論長達半年的流量,對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進行了一次消費者認知的潛在升級。
換言之,十億美元不但不虧,還能賺。
對阿波羅科技而言,也不是什麼壞事,他們和小米不是競爭對手,他們的付費增值服務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換任何一個人來,都做不到雷君這麼好的效果。
在簡中互聯網,議題操作從來都是企業難題,懂得議題攻防就更少之又少。
幾乎只有小米和華爲這兩家企業精通華國輿論場的議題攻防。
同樣是頭部的手機廠商,OV就只知道凍結議題,和華米差的有點遠。
更別說其他新能源車企,差的就更遠了。
林燃說完後,彈幕和他猜測的一樣,被Are you OK給刷屏了,雷君被調侃了也只能無奈苦笑。
林燃接著說道:“放心,雷總,這次上去肯定讓你值回票價。
這趟旅行絕對豐富多彩到讓你終生難忘。
只是小米眼鏡在月球環境下能不能穩定運行?”
雷君很感激,對方太給面子了。
前腳調侃吸引流量,擡高直播間觀看人數,後腳拋話題給他闡述小米產品的優點。
“我對我們小米的產品很有信心!我相信它在月球上能夠圓滿完成直播任務!”
絕口不談,自己戴著的這幅是特製的,後續對外銷售的小米眼鏡壓根達不到這個水平。
一年後小米眼鏡正式發佈,大把米粉直接盲訂,開箱後才發現,怎麼不對勁啊?這眼鏡錄像效果怎麼還不如雷總一年前的版本。
然後紛紛發貼控訴雷君太精了。
把視角轉回到發射場,林燃在說完後,接著說道:“這次我相信不但會讓雷總覺得不虛此行,也會讓在看直播的觀衆朋友們不虛此行。”
花花轎子衆人擡。
林燃這麼給雷君面子,雷君又怎麼可能不捧場呢:“哦,林總,此話怎講?我本來就期待的內心已經更加期待了。”
林燃解釋道:“我相信對關注阿波羅科技的朋友們來說,應該有注意到,在官網上,我們最近這幾個月,都是連續發射,一個登月窗口會發射至少三艘火箭上去。
其中一艘是載人的,另外兩艘都是全自動的運貨火箭。
現在在月球上有利用月壤的3D打印工廠,在等著我們去完成組裝。
有前所未有的月球核裂變小型發電站等著我們去做併網發電。
有超導芯片等著我們去做測試。
有基於月壤的電磁軌道等著我們去搭它的第一層地基。
總之肯定不虛此行。”
核裂變,不是核聚變。
彈幕全是666。
核裂變發電站一直在阿波羅科技的計劃列表裡,是一個經典的NASA規劃,阿波羅科技建設的項目。
(這是大T第一個任期內,當時的代理NASA局長肖恩·達菲規劃的核裂變發電站,計劃在2030年送到月球並且完成發電,顯然爲討好大T規劃的好大喜功項目)
但現在,阿波羅科技已經把最新規劃的,真正意義上的,來自華國核電集團的小型核裂變發電站送到了月球上。
就在沙克爾頓隕石坑等待著華國的宇航員親自去組裝。
林燃說的激情澎湃,直播間裡的觀衆們同樣看的激情澎湃。
林燃提到的任何一個項目,都要比國際空間站過去數十年來的太空科研項目加在一起有意思得多。
“臥槽,核裂變?”
“我怎麼沒在官網上看到概念圖?”
“這麼驚喜是吧?”
但雷君有點傻眼,不是說去月球上參觀旅遊嗎?這聽下來,這麼多項目,你們兩幹活,我總不可能站在一邊看吧?
再者,如果不直播,那可能還能偷懶,可這全程都會直播,在直播情況下,一點偷懶空間都沒有。
你三十歲不到,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韋旭航宇航員素質,自己最多算個有運動的中年人,一趟下去,自己不會要累死在月球上吧。
他小心翼翼道:“林總,我年紀大。”
林燃連忙道:“這你放心,我肯定不會給你安排太重的任務。”
雷君這才把心放下來,大家這麼好的合作伙伴關係,不至於讓他在月球上猛猛幹活。
但在這個時候,他又有了新的擔心:“林總,月球上的核裂變發電站?不會發生泄漏?”
林燃搖了搖頭:“不知道。”
雷君:“啊?這你們沒在裡面安檢測儀器確保不發生泄漏嗎?”
林燃笑道:“本身在月球上就充滿輻射,我們的宇航服就是爲了規避輻射的。
好了,不開玩笑了,肯定有檢測儀器,它好好的呢,就等著我們上去啓動它。
這款名爲FX-1的月球核裂變小型發電站,是專門針對月球環境,自帶散熱裝置的核裂變發電站。
它也會是我們未來在月球擴張的基礎。
基地只有一個,但如果要在月球採礦,要在月球外部進行探索,它提供的能源比太陽能板在穩定、持續和強度都有不小的提升。”
FX,伏羲的拼音首字母縮寫。
發射前,林燃的閒聊,讓在看直播的觀衆看到了林燃的另一面。
普通人的一面有所展現。
以至於米粉自媒體博主發文道:“我怎麼從燃神調侃雷總的過程中,感覺燃神也是米粉啊?”
當然米黑得站出來說:“你全家都米粉!能別污衊燃神了嗎?他自己知道自己是米粉嗎?”
雷君就是這樣,沾邊自帶流量,大家總能找到一個角度開戰。
在燃燒一號火箭脫離地球大氣層的那一刻,雷君有種世界顛倒的感覺。
“大家好,我們已經到達了地球軌道,請問雷總,你現在有何感想?”
雷君還沒反應過來,他片刻後纔回答道:“現在的感覺非常好,非常感慨。
真的,從90年代開始,當時好像叫維珍航空吧?把歐美富豪送到太空。
後來陸陸續續有不少富豪體驗太空旅遊,他們充其量是去空間站。
但也足以讓那時候的我豔羨不已,外國的富豪能去太空,我們的華國航天都還沒派宇航員去。
現在,我居然有機會能去月球,成爲去月球旅遊的第一個地球人。
這讓我激動興奮的同時也感慨萬千,我們國家的科技真的是進步了,進步到了一個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地步。
我又是何其有幸,能夠參與到華國科技進程中,成爲其中的弄潮兒之一。
然後也很感謝林總給我的機會,能把船票賣給我。”
林燃的目光在略顯昏暗的艙內閃爍,心想,臥槽雷總可以啊,剛經歷了火箭發射,到了一個新環境,馬上就能給出這麼標準的回答。
網友說你是營銷之神還真名不虛傳。
說話滴水不漏。
這也讓林燃對於到了月球上,讓雷君來打灰更有信心了。
舷窗外是無垠的黑暗,點綴著閃爍的星辰。
地球已縮小成一個藍白相間的球體,懸浮在虛空之中。
林燃鼓掌後說道:“雷總,可以把安全帶解開,感受一下太空專屬的零重力,這是別人太空旅遊的終極體驗,只是你的入門基礎款。”
林燃漂浮在座椅上,安全帶鬆開後,他的身體輕輕向上浮起。
雷君按照林燃的動作,解開安全帶,然後說:“終於不是模擬訓練了,這就是真實的太空嗎?”
他胃部開始翻騰,體液上移讓他感覺有些頭暈目眩。
林燃看他臉色難看:“這是太空適應綜合癥,一般來說最開始的24小時最嚴重。
雷總,感覺不好就深呼吸,你可一定不能吐在這裡。”
韋旭航從控制檯轉過頭來,補充道:“雷總,深呼吸。我們的生命支持系統有二氧化碳洗滌器和溼度控制,能保持艙壓保持穩定,比我第一次和教授來月球的時候要好太多太多了。
現在這個感覺像緊急剎車,我第一次和教授去的時候,就像是坐了整整一個小時過山車之後。”
他們的聲音通過艙內對講機互相交換。
林燃補充道:“雷總,你也可以考慮喝點電解質飲料進行適應。
我們很快就要在霍曼轉移軌道上了,這是最節能的路徑,從低地球軌道加速到月球,需要大約72小時。
奔月號的推進器會在途中點火,提供額外的速度變化量,讓我們以11公里每秒的速度去做巡航。”
雷君點了點頭,他感覺二人的聲音像是從虛空中飄來的一樣,是那麼的不真實。
不但兩人的聲音不真實,自己現在的處境也很不真實。
動作在零重力下顯得格外笨拙。
他抓牢扶手,視線飄向舷窗,望著漸漸遠去的地球。
“太不可思議了,我居然真的要去月球了。”
飛行第一天,艙內環境安靜而單調。
只有低沉的通風扇嗡鳴和偶爾的數據蜂鳴聲。
在這過程中,雷君有嘗試吃東西,一個漂浮的營養棒,讓他追著它在空中轉圈。
雷君看著地球上傳來的直播間反饋,有點後悔。
因爲網友已經在調侃,他這個節目叫與燃同行了。
本來是想著給小米做宣傳。
但因爲眼鏡架在自己的耳朵上,屬於是攝像頭一直對著林燃,林燃纔是直播間的主角。
微博上,有小米來做輿論操作,會討論小米、討論雷君本人,熱度依然在。
但在抖音、b站直播間裡,彈幕的第一反應,都是林燃,沒有小米,沒有雷君。
與燃同行在地球上火到不行,有不少商家已經開始搶注商標了。
“這比任何地球美食都難抓!”林燃調侃道。
林燃遞給雷君一個固定餐盤:“適應零重力需要時間。
過去60年代的時候,阿波羅宇航員也抱怨過食物,他們吃的是脫水食品,我們這可是新鮮合成蛋白。”
地球的彈幕:“燃神好暖!”
“第一次發現燃神還是暖男”
“五角星點滿的全能選手居然還是會照顧人的暖男?我想知道燃神找對象卡性別嗎?”
“雷總別老是看舷窗,舷窗有什麼好看?老老實實把鏡頭對準燃神不好嗎?我已經當成是第一視角戀愛遊戲來看了!”
“+1,太空旅行版的第一視角戀遊,這段直播只需要一點小小的剪輯加VR畫面轉化,就能變成最好的素材”
地球上直播間的畫風逐漸歪掉,女性觀衆佔比首次超過男性觀衆。
要知道一般來說,像航天這類題材,男性都佔壓倒性的數量優勢。
雷君不是隨時都能看到直播間彈幕,他咀嚼著,心理活動轉爲好奇:途中無聊怎麼辦?
他以爲是玩紙牌遊戲,三個人可以打鬥地主。
結果沒想到,是考試。
“在環月軌道前,我們會進行中途校正燒燃,這是一個小的推力調整,確保我們不偏離軌道。
月球引力會拉我們進入橢圓軌道,然後我們用反推火箭進入月球軌道,來計算一下.”林燃說。
韋旭航開始愁眉苦臉,一個軌道力學問題,沒有紙和筆,純靠心算,要算出結果。
一些關鍵數字和步驟可以用飛船上的計算機記錄下來,但計算機不能當草稿紙用。
韋旭航好不容易算出來,一旦算錯,又要重新開始。
算對了,又有新的問題拋給他,計算燃燒角度、預計消耗燃料量。
這下暖男變空前push版教授。
“雷總還是看舷窗吧,別看燃神了,再看心理陰影要出來了。”
“我是來休息的,不是來上數學課!”
“臥槽好不容易從實驗室回到寢室想躺下來娛樂一下,溝槽的模型計算還在追著我咬!”
“雷總趕快把聲音給關掉,燃神的聲音我都不想聽!”
大家還是很現實。
第二天,接近月球一半路程時,警報輕響。
韋旭航終於解脫了,他檢查儀表:“太陽活動正常,我們現在在監控範艾倫輻射帶的影響,我們已通過它,但殘留粒子仍需注意。”
雷君望著舷窗,月球已從一個小點放大成灰白的球體,表面佈滿環形山和黑暗的月海。
“果然和照片看上去一樣荒涼,”他輕聲說道。
林燃說:“很快,我們的基建已經開始,我相信十年之後,你再來,這裡肯定截然不同。”
雷君咧嘴笑道:“教授,借你吉言,希望我十年之後真的能來。”
林總有些生硬,雷君見韋旭航喊教授,他也跟著這樣喊,教授要更尊敬一些。
但直播間的觀衆不肯:“叫教授讓我上課的感覺更嚴重了!”
雷君問道:“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溫度從白天120攝氏度到夜晚零下攝氏度劇變。”
沒等他問完,林燃就已經開始解釋了:“我們的宇航服有熱循環系統,這個你放心,韋旭航都來月球不知道多少回了。”
林燃接著說道“月球重力是地球的沒六分之一,沒有空氣阻力,所以著陸過程全靠火箭減速。
我們的奔月號有可變推力引擎,能讓速度從11公里每秒減到零。
而在激光測距儀和多普勒雷達協助下的自動導航系統,則會引導我們避開巖石直達目的地的沙克爾頓隕石坑。
現在登月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整個過程全自動,壓根不需要人手動操作。”
第三天清晨,太空無晝夜,這裡用的還是地球時間。
奔月號進入月球影響區。
引力輕輕拉扯,艙體微微顫動。
“感覺到了嗎?”林燃問。
身體有輕微重量回歸。
“我們被月球捕獲了,”林燃說,“現在進入環月軌道,高度約100公里。
環繞一圈後就要著陸了。”
韋旭航補充道:“注意看頭盔上HUD的實時數據,它包括氧氣儲備、輻射水平、心率等,一定要全部綠色。”
“開始下降階段。引擎點火,減速到2公里/秒。”
下降過程緊張而精確。
的引擎噴射藍色火焰,推力室溫度飆升到3000攝氏度,減緩下墜。
雷君透過舷窗看到月球表面逼近:灰塵覆蓋的平原、尖利的山峰,一直到明暗交織一塊的月球南極隕石坑。
“沙克爾頓隕石坑,”他心想。
高度5000米,速度300米/秒。飛船切換到懸停模式。
引擎調整推力,著陸器像直升機般懸停,塵土被氣流捲起,形成月塵風暴,遮蔽視野。
雷達完成鎖定。
最後100米,引擎漸弱,著陸腿伸展。
觸地瞬間,像是羽毛落地,緩衝器吸收衝擊。
“接觸順利,”林燃宣佈,“引擎關閉,我們著陸了。”
雷君的心跳平復,望著外面的月球,灰色塵土在陽光下閃爍。
“我們做到了,”他喃喃道,“從地球到這裡,臥槽,怎麼感覺比坐飛機還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