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5章 大梁皇朝,天武皇帝

建興五年四月中旬,陳恆昌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江南。

速度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也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江南乃是大榮最富庶的地區,也是江南武者最多的地方。

可是卻被陳恆昌如此輕易的拿下了。

真的是拿下了,而不是攻下了。

整個過程幾乎沒有發生任何戰鬥,叛軍所過之處,無論是官府還是豪族都沒有任何反抗之舉。

而叛軍入城也保持著秋毫無犯的姿態,彷彿他們纔是官兵,而非叛軍。

不對,就算是官兵入城都要折騰一番,可他們入城卻沒有任何折騰。

陳恆昌這邊拿下了江南,大梁王那邊也沒有閒著,一縣一府的吞沒著整個隴南。

不只是如此,大梁王的勢力還在山河省急速擴張。

如果說陳恆昌靠的是皇族的身份,那大梁王靠的就是反賊的名號。

隨著大梁王的勢力不斷壯大,原本很多在山河省流竄的流寇紛紛跑來投靠。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有八股流寇投靠了大梁王,還附帶了兩座府城和十幾座縣城。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梁王的兵力越來越多,名義上大梁王的叛軍已經達到了五十萬,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兵力,實際上大梁王能控制多少叛軍,還要問他們自己。

時間一天天過去,大榮的局勢越發的動盪。

六月初,又一個驚天的消息傳遍了大榮。

蜀州城破,太平軍攻下蜀州,這意味著朝堂失去了對巴蜀所有的控制權,整個巴蜀徹底被四路叛軍給瓜分了。

不過這個消息還不到驚天的地步,因爲大家都明白蜀州城破是早晚的時候。

真正令人感到震驚的消息是太平軍居然投靠了大梁王。

沒錯,太平軍首領楊照投靠了大梁王,被大梁王封爲鎮南大將軍,總領巴蜀一切軍政事務。

有了太平軍的投靠,大梁王可謂是如虎添翼。

此時大梁王已經佔據了整個隴南省,小半個巴蜀省和小半個山河省,麾下大軍將近六十萬,其聲勢之大還在陳恆昌之上。

陳恆昌也僅僅只是佔據了江南和半個雲桂而已,麾下大軍只有不到三十萬。

雖然陳恆昌坐擁江南這片富庶之地,但論兵力他遠遠不及大梁王。

陳恆昌有神陽教支持,但他起兵比較晚。

陳恆昌起兵時,大梁王已經名震隴原三省。

而如今大梁王幾乎已經成了所有流寇的領袖。

至於太平軍爲何投靠大梁王,原因也很簡單,楊承業和楊明昭想爲這場亂世添一把火,爲大梁王助助威。

名義上楊照投靠了大梁王,實際上楊照的太平軍還是一支獨立的叛軍。

太平軍佔據的地盤依然歸屬於楊照管理,也就是楊明昭。

太平軍投靠大梁王之後,大梁王的聲威更勝從前,更多的流寇紛紛前去投靠。

八月份,隴西省諸多流寇投靠了大梁王,大梁王佔據隴西過半的府縣。

九月份,巴蜀九天王和黑虎王宣佈改旗易幟,投靠大梁王,被封爲鎮國將軍。

巴蜀九天王和黑虎王投靠大梁王也是沒辦法的選擇,太平軍投靠了大梁王,逼得他們也不得不投靠,否則他們就要被太平軍給收拾了。

現在好了,大家都是一個陣營了,咱就別互相攻伐了,各自關起門來好好過日子。

時間進入十二月,楊照主動聯繫九天王和黑虎王,很快三方達成協議,一同出兵,征討蜀南行都司。

名義上,蜀南行都司還是大榮朝堂的都司,雖然馬賀也打著擁兵自重的主意,但他並沒有扯旗造反。

三路叛軍圍攻馬賀,結果無需多說,馬賀很快就敗逃了,不但丟了巴蜀南部的地盤,連蜀南行都司的地盤也丟了,只帶著幾百親兵逃去了安西鎮,投靠了肅寧侯孫雲波。

然後大榮西南的局勢就變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巴蜀被楊照、九天王和黑虎王三家給瓜分了,藏原和南雲兩省雖然沒有出現叛軍,亦或者被邊鎮把控,但實際上已被諸多江湖門派瓜分。

南疆鎮被曲家把持,雲嶺鎮被郭家把持,安西鎮被孫家把持。

名義上,南疆鎮、雲嶺鎮、安西鎮還是朝堂的邊鎮,但實際上三家都在擁兵自重,坐觀天下動盪。

就連曲長空也是如此,曲長空也是沒辦法,他一邊要防備南邊的金隆王朝,一邊又無法出兵進入雲桂,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南疆鎮,守著南疆鎮這一畝三分地。

爲了避免南疆鎮內部出現混亂,他不得不架空南疆鎮的巡撫和鎮守太監。

這個時候,他根本不敢相信這些人,只能把所有的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南這邊不安穩,東南那邊也不太平。

陳恆昌佔據江南後並沒有停止擴張,轉而就向著福海省擴張。

他的擴張計劃很好,沒有在雲桂擴張,因爲雲桂周邊的敵人太多了,雲桂南邊是南疆鎮,西邊是巴蜀,若是向著這兩個方向擴張,很可能會引來巴蜀叛軍和南疆鎮的進攻。

而向福海省擴張就不一樣了,福海省東邊和南邊都是大海,只需要防備西邊的南疆鎮即可。

同時他也沒有向著京都的方向擴張,想把京都這塊硬骨頭交給大梁王,也是爲了避免提前與大梁王交戰,讓大榮朝堂撿便宜。

建興六年,即神木十九年。

大榮的局勢越發的混亂,而大榮朝堂也越發顯得無力。

面對越來越強勢的大梁王,肅州鎮和隴北鎮的軍隊不得不退兵。

這三年,兩鎮邊軍在隴原三省圍剿流寇,可謂是連戰連捷,然而他們並沒有阻止隴原三省的局勢惡化,反而助推了大梁王的崛起。

正是因爲兩鎮邊軍肆無忌憚的圍剿,才使得百姓無法安定。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隴原三省的流寇越來越多,就是肅州鎮和隴北鎮的功勞。

流寇進入山河省,也是他們的功勞。

現在流寇們紛紛投靠了大梁王,還是他們的功勞。

他們搶的比流寇還很,流寇之中還有講道義的綠林好漢,可兩鎮官兵卻只有兩個字,殺和搶。

殺流寇,搶糧草。

至於殺的是普通百姓還是真正的流寇,這並不重要。搶的是誰的糧草,這同樣不重要。

所以說隴原三省變成如今這般摸樣,肅州鎮和隴北鎮居功甚偉。

而面對越來越強勢大梁王,周蘭也不得不收縮防線,鞏固自己佔據的地盤。

她沒有繼續攻佔地盤,不是她不想,而是她做不到。

還是那個問題,她沒有糧草。

自楊承業從神木島迴歸之後,就減少了給周蘭的糧草供應。

楊承業需要積蓄糧草等待何時的時機起兵,不可能繼續沒有節制的支持周蘭。

而且楊承業還在等著大梁王做大,等著大梁王攻破京都,所以他要遏制周蘭的進攻。

楊正山沒有去見周蘭,楊承業也沒有跟周蘭明說,現在周蘭還矇在鼓裡,只以爲重山鎮的糧草也不足。

其實不只是周蘭,目前真正知道楊家計劃的人並不多。

如宋大山、楊承澤、楊承旭等人,目前都不知道,更不要說牛莊等人了。

不是不相信他們,只是知道的人越多,泄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一旦楊家的計劃泄露出去,那必然引起各方勢力關注。

楊正山想要的名正言順就沒有,同時各方勢力也對楊家生出警惕之心。

特別是大梁王,楊家要拿他當刀使用,自然不能引起他的防備之心。

又是一年三月春。

重山關依舊是一片祥和,關城內行人如織,車馬如龍,春耕將近,不少軍戶和百姓都跑來重山關置辦農具,或買一頭牲口。

這幾年雖然重山鎮的糧食有些緊缺,但牲口卻是真的不缺,無論是牛還是驢子和騾子,都要比大榮的其他地方便宜許多。

普通農戶只要沒病沒災的,攢個三五年就能買上一頭牲口。

看看那些進城的普通百姓就知道如今重山鎮的牲口有多少,一家家都是趕著牛車、驢車、騾車入城。

楊正山和鬱青衣走在街道上,看著被各種車堵起來的街道,神色頗爲無奈。

車太多也不是好事,容易堵車,這還是對牲口進城有所限制的結果,其實城外就有專門的馬廄,城外的百姓可以將驢、騾、牛放在城外,只需要幾文錢就能停一天。

而牲口拉車進入城內也是要收費的,不是因爲巡撫衙門和總兵府看上那點銀錢,實在是城內的太堵了。

“讓開,讓開~~”

“那個趕驢的,往旁邊挪挪,沒看到都堵住了嗎?”

“哎,那是誰家的牛,糞兜子呢?趕緊給我把牛糞撿走!”

幾個衙役發現這邊堵住了,立即跑過來吆喝起來。

這牲口一多就容易出意外,牲口拉尿就不用多說,還有牲口受驚發狂傷人,因爲堵路吵架的,你家的牛蹭到了我,我家的驢踢到了他等等,反正每天衙役都在忙活著處理這種事。

在衙役們一陣很不友好的呵斥下,堵住的街道終於暢通了。

楊正山和鬱青衣也能順著人流走起路。

重山鎮的三月算是初春,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時候重山鎮的軍戶和百姓都會跑到城內採購各種物資,農具、布匹、食鹽等等,爲接下來的春耕做準備。

因此城內這段時間格外的擁擠。

楊正山和鬱青衣來到一座茶館,上了二樓臨窗的雅間,閒情逸致的喝起茶來。

喝茶倒是次要的,他們主要是出來透透風。

這一年來,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空間內,每隔三五天出來看看。

他們也不做什麼,就是在茶館或酒樓中吃吃喝喝。

“也不知道南邊怎麼樣了,你不去打聽打聽?”鬱青衣問道。

這段時間他們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空間內種樹。

很多事情他們都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大榮朝堂和各方勢力的情況是個什麼樣。

“打聽什麼,那都是承業自己的事情,咱們不用管!”楊正山說道。

他在重山鎮坐鎮已經夠了,至於其他,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

如今楊承業纔是這重山鎮的主人,楊家會支持楊承業,但事情要由楊承業自己做主。

不只是楊正山,就連楊明誠三兄弟都不會在重山鎮露面。

“你就不怕出什麼岔子?”鬱青衣問道。

楊正山微微搖頭,“我們要對承業有信心,他肯定能辦好的!”

“如果他連這些都辦不好,那也別做皇帝了,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裡比較好!”

這對楊承業來說也是一個考驗,有楊家的支持,楊承業想要開國建朝無疑要容易的多。

就在兩人說話間,街道上突然響起了一陣喧鬧聲。

“讓開,讓開,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

一行四騎在喧鬧的街道飛快的馳騁,將原本就擁擠的街道弄得一陣雞飛狗跳。

楊正山坐在臨窗的位置,看著街道上朝著總兵府奔去的四名將士,神色微動。

“估計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鬱青衣有些好奇的張望了一下,“能有什麼大事?”

“可能是大梁王已經打到京都城下了!”楊正山猜測道。

他猜錯了,不是大梁王打到了京都城下,而是大梁王稱帝了。

建興六年二月十八,大梁王於漢中府開國稱帝,國號大梁,年號天武,追尊其曾祖以下爲皇帝,母呂氏爲太后,冊封皇后貴妃,冊封其長子爲太子。

稱帝第二天,大梁王,不對,應該是大梁天武皇帝就頒佈檄文討伐大榮。

大梁天武帝舉兵三十萬,欲要東征滅榮。

第475章 三黃李樹第405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43章 爾等爲何投降的這麼快?第617章 官不如賊第315章 皇帝老兒真好!第66章 潰兵第349章 書信傳四方第226章 習慣成使然第169章 不是不想留,是真的留不住啊!第68章 我鎮標左營的東西可不是誰都能染指的!第306章 半步先天第519章 救命之恩,以身相許?第199章 壽宴,門庭若市第382章 火借風勢,愈演愈烈。第144章 是該找個婆娘了!第156章 你放心,我定不會負你!第595章 動盪的局勢第472章 入京城第180章 構陷第126章 秘武衛百戶衛岑第43章 很粗很粗的大腿第470章 鬱青衣覺得這個家她沒法管了!第567章 蒙赫山闕第283章 羅裳帶來的驚喜第635章 父子兄弟齊上陣第298章 美食,美酒,美人第217章 今日天下太平,並無大事第625章 爹說滅了他們,咱就滅了他們!第26章 嗚嗚,公爹爲何讓我們練武?第194章 兩年第296章 不能往京都送信第352章 攻其必救,調虎離山!第162章 千機變幻,防不勝防。第86章 意外之客,盧二爺第584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355章 母親要上陣殺敵,兒媳豈能躲在家中?第492章 尚武寺 演武閣第84章 家人團聚第197章 婚嫁,添丁第620章 靈果靈丹和妖獸第475章 三黃李樹第656章 千杯醉第103章 報功,胡族大營被襲第242章 你耍陰招!第587章 咱以後就是這星月島的主人!第455章 全力施展先天真氣第485章 皇商司,神陽教第217章 今日天下太平,並無大事第111章 新媳婦進門第320章 水師戰船第387章 入主總兵府第594章 星月十三年,碩果累累第266章 你很沒用第396章 先天之下第555章 大王智謀無雙第461章 大榮的先天武者有多少?第566章 錢糧兵甲第284章 紅雲有很多媳婦第99章 等他們放鬆警惕第343章 林展歸來第36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戰鼓擂兮馬嘶鳴!第218章 降爵一等第387章 入主總兵府第679章 夜襲與攻城第330章 都三百三十章海域勢力第504章 靈泉水的妙用第491章 姑娘們,別停啊,來來,接著奏樂接著舞!第480章 靖安侯,這是先天武者!第548章 楊明誠居然在偷偷的抹眼淚。第355章 母親要上陣殺敵,兒媳豈能躲在家中?第8章 爹,您要有外孫了第682章 體面的死法第183章 六大國公第103章 報功,胡族大營被襲第437章 真正的狗大戶第449章 你在騙我?第5章 短槍投擲第122章 一切如舊第126章 秘武衛百戶衛岑第172章 印象的改變第353章 重山鎮巡撫和總兵第112章 楊家家規第471章 點鴛鴦譜第172章 印象的改變第10章 難民,收徒第292章 探花郎第119章 安源州城上任第665章 大梁皇朝,天武皇帝第201章 樑三公子第123章 迷霧第554章 那它就可以讓你盡情的把玩!第592章 殺官造反第108章 擴建迎河堡第158章 缺銀子了第43章 很粗很粗的大腿第446章 怪不得父皇如此信重靖安侯!第332章 鬆河府城第395章 楊將軍真會開玩笑。第215章 一個蘇善宇而已,哪裡值得太子出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廊坊市| 资阳市| 镇沅| 绿春县| 辽阳县| 和硕县| 嘉鱼县| 榆中县| 胶州市| 包头市| 枣阳市| 凭祥市| 济宁市| 吉隆县| 连南| 涿鹿县| 保定市| 邯郸市| 霍州市| 泉州市| 龙游县| 牟定县| 洪湖市| 万全县| 潜山县| 和顺县| 赞皇县| 仁化县| 襄樊市| 吉木萨尔县| 宁陵县| 家居| 金堂县| 兴城市| 博白县| 蓬溪县| 探索| 高雄县| 石家庄市|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