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

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

楊珍的冒險行爲,已經(jīng)到了最後時刻。

雖然楊珍這個戰(zhàn)術(shù)行動,打了西軍一戰(zhàn)措手不及。

但是日本各部畢竟不是稻草人。

也有不少日本武士帶著本部衝進明軍的洪流之中,雖然幾乎一瞬間,就被淹沒在騎兵的鐵蹄之下。

但是在急速衝擊的明軍騎兵,在這個時候萬萬不能有一刻停留的。

因爲停留的時間越長,他們的危險就越大。

所以,雖然看上去,風馳電掣。但是在這種風馳電掣之中,卻不知道有多少明軍騎兵,被甩了下來,或者衝陣在前死在日本軍隊步陣之中,或者被兩邊的箭矢射中,落馬被無數(shù)鐵蹄踩過。

或許,因爲馬匹受傷落在了後面。

這些大抵都活不下來的。

當楊珍衝到細川勝元本陣之前,明軍騎兵就已經(jīng)摺損不少了。

而這個時候,更是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

比起之前的重重陣勢,細川勝元身邊大多數(shù)都是武士出身,從小習武,戰(zhàn)鬥能力並不弱,甚至單打獨鬥,明軍之中精銳敢戰(zhàn)之輩,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細川勝元身邊的武士,一半是細川身邊的親信護衛(wèi),細川家的根本班底,另外一半?yún)s是各家大名放在本陣之中護衛(wèi)將軍的人們。

當然了,也帶了幾分人質(zhì)的意味。

只是日本武士雖然單打獨鬥不錯,但是很遺憾,戰(zhàn)陣廝殺,什麼花巧都用不出來。不過是一進一出,鮮血迸射而已。

即便是這些武士拼死上前,也擋不住明軍進軍的腳步。

這個時候,東邊喊殺之聲大做,無數(shù)鼓聲響起,卻是王英下令總攻了。

五個營頭,除卻留守營地的士卒,也就是從船上撤下來的水手,多使用大大小小的火炮,還佈置在營地之中。其他各部包括,山名家,斯波家,畠山家本部人馬,都是拼了命的向前廝殺。

一時間西軍大挫,幾乎整個的戰(zhàn)線都被東軍壓著打。對明軍的爆發(fā),更是無法抵擋,已經(jīng)有好幾處有崩潰的趨勢了。

這一切,細川勝元都盡收眼底。

“老師,而今該怎麼做?”足利義視也有一些擔心了,忍不住問細川勝元。

此刻的細川勝元雖然有意表現(xiàn)的出從容的姿態(tài),但已經(jīng)坐不住了,而是雙手緊緊的攥著摺扇,甚至手上幾根青筋都爆出來了。

細川勝元猛地回頭看向足利義視,雙眼幾乎在一瞬間佈滿了血絲,他死死的看著足利義視說道:“將軍,到了而今我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打贏今日之戰(zhàn),否則今日之後,他人或許能活,但是你我是決計沒有一條生路了。”

“而今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死戰(zhàn)到底。”

細川勝元的聲音嚴肅低沉,卻有一種滾石激雷的氣勢。

讓足利義視不由心中一懼,立即說道:“嗨。”

細川勝元這才覺得自己有一些過分了,畢竟足利義視纔是名義上的將軍,但而今也不是講什麼禮法的時候。

他只是語氣稍稍緩和一下,說道:“而今我們危險,明軍也危險,明軍已經(jīng)將所有人籌碼打出去了。”

“勝負之數(shù),就在而今我能不能擋得住明軍的騎兵了。”

隨即細川勝元一伸手,立即有人將細川勝元的盔甲,爲細川勝元緊好。

雖然細川勝元披甲了,但是厚重的鎧甲如果綁緊,更不舒服,所以細川勝元僅僅是披甲,比如頭盔什麼的,都被侍從拿著。

細川勝元隨即反身上馬。手持太刀,帶著幾百騎兵衝了出來。

日本的騎兵在明軍眼中就是一個擺設(shè),這些日本馬比中國的驢高大不了多少。當然也有例外,就是細川勝元的坐騎,以及身板十幾匹馬,這些都是從中國賣來的好馬。特別是細川勝元所騎那一匹,就是伊勢貞親從北京賣來的汗血寶馬。

這也是足利義政賞賜給細川勝元的。

只是細川勝元畢竟老了。

縱然他不老,以他一輩子在日本打仗的經(jīng)歷,騎戰(zhàn)就非其所長,更不要說而今年過半百,勇力還有幾分?

縱然有寶馬良駒,也不過是明珠暗投而已。

細川勝元的反撲,想要將明軍騎兵打下去。卻是不可能的。但是細川家最精銳的武士,也不是輕易可以消滅的。而且在戰(zhàn)鬥意志之上,這些武士比那些足輕農(nóng)夫,也勝過不知道多少了。

即便前面死傷不少,後面的武士依然意志堅定無比。

楊珍的騎兵一時間衝不動了。

楊珍一揮手,立即有人將幾個甜瓜大小的東西,用套索套了,在頭上轉(zhuǎn)了幾個圈,隨即鬆開一邊,將這個甜瓜扔了出去。

這自然不是甜瓜。

而是小炸彈。

點燃引線之後,隨即扔出幾十步之外。

這也是大明火器普及的一個角落,大量火器也漸漸普及到了明軍騎兵手中,明軍騎兵剛剛衝得如此犀利,也免不了用手銃招呼了。

只是而今,手銃已經(jīng)打光了。

幾十枚炸彈炸開。

楊珍長驅(qū)直入,一眼就看見了。細川勝元的高頭大馬。不用楊珍招呼,就有不少明軍騎兵一陣箭雨射了過去。

細川勝元瞬間變成了馬蜂窩。

然後被一名明軍騎兵一刀梟首。

明軍騎兵雖然開始裝備火器,並不是說,明軍騎兵放棄了弓弩。要知道明軍征服草原之後,明軍騎兵之中蒙古人的數(shù)量就有大量的增加。

無他。

單單論騎兵兵源來說,蒙古人要比漢人合適。

別的不說,不少漢人騎兵騎術(shù)是現(xiàn)學的,但是蒙古人卻是行裡出身,即便是一個小孩子,也能將騎術(shù)玩的出神入化。

同樣的還有騎射。

明軍騎兵在很多地方都繼承了元代騎兵的傳統(tǒng),騎射在軍中是有老傳統(tǒng)的,不是說廢就能廢的。

有很多騎兵都自帶弓箭,朝廷對此向來是默許的。

楊珍知道這個騎在高頭大馬上的人,定然是一個重要人物,但是怎麼樣的重要人物,卻是不明白的。

但是西軍卻是明白的。

細川勝元一死,細川家的士氣頓時崩潰了,足利義視二話不說,在精銳旗本的護衛(wèi)之下,轉(zhuǎn)身撤出了戰(zhàn)場。

楊珍沒有來得及追擊,他的目標放在幾面大旗之下。幾乎一瞬間,足利家二引兩旗與細川家櫻花旗瞬間被斬倒在地面之上。

旗幟是作爲全軍指揮的最重要的工具。

當兩面旗幟倒下的時候,一瞬間大多數(shù)人都不敢相信。

無論是王英,孫宏,山名宗全等等,還是細川家的諸大將,還有京極家,畠山政長等大名,也目瞪口呆。

這是在開戰(zhàn)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傳令。”王英說道:“命令營地之中的所有人,哪怕是伙伕都給我上陣。能喘氣的都上來。”

隨即王英帶著身邊一兩百人的護衛(wèi),頓時衝進西軍之中。

王英看得很準,這個時候,縱然西軍有百萬之衆(zhòng),也不過是一盤散沙。勝負已分,但是能勝多少,就要看下面的操作了。

王英的舉動,似乎引發(fā)了戰(zhàn)場之上的鏈鎖反應(yīng)。

一瞬間大量西軍開始撤退。

前文說過,關(guān)原這一小塊平原,東面有一個出口,而西面有兩個出口。

如果有人指揮之下次第退出,並非不可能。但是而今細川勝元戰(zhàn)死,足利義視逃走,根本沒有人可以主持大局。

各大名之間爲了爭奪道路,恨不得先廝殺一場。

更有很多士卒乾脆不理會大名的指揮,離開隊伍門爬山離開。關(guān)原附近的山有些是高不可攀,但是有些並不是這樣的。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chǎn)案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wèi)之屠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nèi)閣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yī)學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yīng)對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zhàn)局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四十章 思任發(fā)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八十四章 雲(yún)貴總督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chǎn)的草原經(jīng)濟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wèi)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五章 大雲(yún)南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zhàn)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zhàn)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yè)體系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tǒng)五年正旦詔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zhàn)的帷幕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jīng)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九章 通報,內(nèi)參,與明報第四十六章 海關(guān)銀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zhàn)況始末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zhàn)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zhàn)略構(gòu)想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八章 北元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chǎn)案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wèi)之屠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nèi)閣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yī)學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yīng)對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zhàn)局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四十章 思任發(fā)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八十四章 雲(yún)貴總督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chǎn)的草原經(jīng)濟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wèi)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五章 大雲(yún)南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zhàn)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zhàn)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yè)體系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tǒng)五年正旦詔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zhàn)的帷幕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jīng)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九章 通報,內(nèi)參,與明報第四十六章 海關(guān)銀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zhàn)況始末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zhàn)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zhàn)略構(gòu)想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八章 北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东丰县| 虎林市| 仙游县| 遂宁市| 怀柔区| 高清| 上虞市| 安阳县| 辉县市| 江西省| 丹江口市| 墨玉县| 牙克石市| 安庆市| 张家界市| 钟山县| 天柱县| 仁怀市| 庄浪县| 河南省| 青海省| 荣昌县| 潮安县| 兴化市| 洛隆县| 宝丰县| 华阴市| 全州县| 沙田区| 莱阳市| 博乐市| 建平县| 余庆县| 靖宇县| 高要市| 宁都县| 辽宁省| 余江县| 霍城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