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8章 高屋建瓴

?聽到劉東這麼說,張亞平也回答到:“的確,要論到這些造船廠的地皮,是很不少,因爲我們當初規劃的時候,就是要把造船廠連成一片,成爲一個大型造船廠的基地。?所以當初我選擇收購造船廠的時候,就是有目的的,十五家造船廠,其實都是在同一個區域。雖然這些收購下來的造船廠實力不行,也沒有什麼潛力,但當初他們劃地的時候,可是沒少撈好處。一整塊區域,都讓他們拿了過來。”?

對於國企的一些做爲,劉東比起張亞平來更加的清楚。當年大搞工業,讓這些工廠個個都是幹勁十足,也不管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那麼多的地盤,反正先把地圈下來就行。?

這點,不光是造船廠,任何一個國有工廠,都有這樣的習慣。想想現在做爲將來環亞京城總部的老紅星廠那一塊地皮。在別的地方,三千畝地可能算不得什麼,但是紅星廠可是在京城那邊,都能弄到一連塊的三千目地。而紅星廠以前劃歸於輕工廳,要說權利,並不是多大。?

但就是這麼一個下轄的企業,都敢嚷嚷三千畝,發展那麼多年,就算把家屬區也算上,總共也沒有用到一千畝地。從這點就能看出,國企圈地的瘋狂。在他們看來,地用不用得完這個問題不用考慮,關鍵就在於會不會丟面子。?

大家都是一樣的企業,你敢要兩千畝地,我就敢要三千畝地。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再加上那特殊的年月,地皮什麼的,還不是可勁兒的往自己懷裡摟。?

對於十五家造船廠就能拿下一大塊適合造船的地皮,劉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就算這些地,多年來都是荒的,對於那些工廠來說,都算不上事兒。也就只有在後世用地緊缺的時候,纔會有人想起地皮的價值,纔會把這些地看得十分重要。而現在,還沒有幾個人能看到地皮的前景。?

“我知道這十五家造船廠的地皮很多,但是否真的能滿足我們環亞的需要?雖然我們環亞船業,也不是一定要超越江南造船廠那樣的巨無霸。但未來我們環亞主打船隻,應該是至少萬噸級的貨輪,二十年後,甚至不排除我們公司會上三十萬噸級貨船的項目。”劉東說到。?

“三十萬噸級貨船?國內能弄出來麼?”聽到劉東說這話,饒是知道劉東志向遠大的張亞平,一時間也難以平靜。?

如果不瞭解國內的造船歷史,可能不會對於這個數字那麼敏感,但在劉東還沒到閩省分部值錢,張亞平對於環亞船業的關注就沒少過。自然,對環亞船業關注,他肯定不能漏掉國內現有的造船實力。?

雖然在華夏,曾經有很長一段歷史,華夏的船都是最棒的,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達過紅海。這樣的奇蹟,足以讓人自豪。但真正明白華夏船業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雖然鄭和下西洋名氣大,大福船讓人津津樂道。?

但實際上,明朝的造船能力,在華夏曆史當中,並不能算是很強。因爲明朝的造船能力,也不過是在撿元朝的漏。當年元朝遠征日本,如果沒有該死的颱風,現如今也基本上沒有日本什麼事兒了。?

如果有人說元朝的船很牛叉,那也的確是事實。可實際上,元朝的船也不是最牛叉的,因爲元朝的船業,也是在撿宋朝的漏。你想想,一個馬背上的民族,連鐵都不怎麼造得出來,要靠他們自己把船業發展到那樣的程度,這純粹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華夏的船就能去很多地方,雖然沒有多少明確的史料可以證明宋朝的船能開到紅海那邊去,但根據考古方面的資料,紅海那邊也不是沒有宋代的沉船。?

可以說,在歐洲那邊還沒有開始大航海時代的時候,華夏的船業在世界都是頂尖的。就算大航海開始的時候,也不見得比華夏船業牛叉。?

但自從歐洲開始大航海以後,華夏又實行禁海政策。慢慢的,華夏的船業就像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等康熙把臺灣給打下來以後,華夏的船業算是徹底的死了。再之後,那就是一片黯淡,直到現在,華夏的船業依舊沒有恢復元氣。?

而這個時候,劉東老闆卻一張嘴就是造三十萬噸級的貨輪,這對於張亞平來說,都覺得老闆是在天方夜譚。三十萬噸級的貨輪技術含量,肯定沒有那些萬噸級的軍艦技術含量高,但好歹也是三十萬噸級別的,單單這個級別,就能壓死任何一片人。?

老闆開始的時候,還說沒有想過和江南造船廠這些大型國企造船廠別苗頭。但聽到劉東說要建三十萬噸級的貨輪以後,張亞平覺得,老闆哪裡是不和江南造船廠爭雄啊,這完全是沒把江南造船廠看在眼裡啊。別說三十萬噸級的貨船,就算是十萬噸級的貨船,張亞平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江南造船廠有這樣大的魄力。?

就算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能建造這樣的大型貨船的船廠也不能算多,甚至僅僅只有寥寥幾家。雖然劉東說是在二十年後,希望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明白造船難度的張亞平知道,就算環亞船業在二十年後能造出這麼大的船,那環亞船業也能屹立於世界船業的上游。?

甚至稍微改進一下,環亞船業,都能直接建造大型的軍艦。?

聽到張亞平帶著質疑的口氣,劉東並沒有覺得自己被屬下挑釁了。因爲對於現在的華夏人來說,建造這麼大的船,那簡直不可思議。別說華夏人,就算是美國人,如果聽到劉東這樣的言論,那也只會覺得劉東在發瘋,不會認爲這能成爲現實。?

但從後世過來的劉東眼中看來,這樣類似於天方夜譚的事情,是真的被華夏人給完成了。二十年的時間,讓華夏從僅僅能建造幾萬噸貨輪的實力,一下就躍升到三十萬噸,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確是成爲了現實。改革開放之後的華夏,的確做出了很多耀眼的成績,雖然有這樣那樣的詆譭和黑暗,但卻改變不了本來就創造的奇蹟。?

“一切皆有可能,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誰能夠明白用鐵做的東西,都能飛上天?用鐵做的船,能夠下到水裡?但這些不一樣被人做到了麼?用二十年的時間,把現在基本上等於從零開始的環亞船業,發展到能建造三十萬噸貨輪的高度,看起來是不可能。但如果我們認真去做,未必不會成爲現實。”劉東說到。?

“希望吧,如果真能做到,那我們環亞算是又弄出一個奇蹟來。”雖然對這事兒不是那麼看好,但做爲下屬,肯定不能直接反駁老闆的意見。?

聽出了張亞平口氣上的敷衍,劉東笑了笑,沒有接著說這個話題,而是開始說到他對環亞船業的規劃:“現在的環亞船業,能用的就是那些地皮和現有的熟練工人,但這些東西都需要改造。而改造也需要花費時間,單靠國內的力量,很難把高度提高,畢竟,國內的造船水平,本就不怎麼高,就算把國內的經驗全都學完了,那離著世界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環亞有時間,我們可以慢慢的把這個差距拉進,但問題是我們環亞船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我們就需要走捷徑,直接學習國際先進水平。這點,就需要我們去國外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我決定在環亞船業兼併改造建設的同時,讓那些熟練工人們開始接受新的知識,能夠儘快的讓環亞船業,形成戰鬥力。我們雖然規劃很大,但規劃再大,也需要地基的支持。所以我們環亞船業最開始建造的,肯定不會是那些萬噸級,十萬噸級,三十萬噸級那樣的龐然大物。如果真那麼做,就算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是白費,中間缺失那麼多的經驗積累,並不是僅僅依靠錢就能解決的。?

那些龐然大物一時半會兒我們弄不出來,但我們可以先把他們原有的技術經驗給吸收,不是有人建造過三千噸的貨船麼?那我們就先從三千噸貨船開始,如果三千噸貨船現在也沒有實力建造,那我們就建造兩千噸,甚至一千噸。反正無論如何,先要把大家的手藝給弄回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談之後的事情。”?

聽到劉東並不是一下就好高騖遠的弄什麼五千噸貨船,八千噸貨船,張亞平算是鬆了一口氣。他就怕老闆把目標定得太高,讓現有的技術力量做不出來,那樣即便是最後能弄出成果來,也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這事情就好像學習一樣,本來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人,卻有人把小學六年級的知識拿給他學習,中間缺失了四年級和五年級,雖然最終可能這個三年級的人,能夠把六年級的知識給吃透,但這其中花費的心力,絕對要比循序漸進的要多很多。

第12章 提出要求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287章 徹底的綁上大船第473章 去船廠走一走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376章 必須加快工程進度第510章 燒上一把火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149章 大衆來客第159章 展現實力第641章 清閒不下來第190章 開超市(上)第22章 絕密級會議第170章 轟動第649章 指點江山第407章 實業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第447章 沒有環亞氛圍的金陵分部第226章 再會首長第30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628章 突然的來電第244章 錢多也發愁第84章 二次回京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267章 啓動礦業計劃第650章 人生大事第416章 新年新氣象第667章 背後的談判第516章 搞下游商人的好處第310章 試試又何妨第296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24章 成功的買賣第675章 各色心思第39章 劉東的大局觀(上)第65章 一千萬的安置費第216章 掉坑裡了第102章 在路上第576章 隱秘園林第660章 給劉家的長輩們提提神第332章 援助的條件第215章 天坑第555章 摟草打兔子第563章 藏在狼皮裡面的肥羊第166章 雙方的彙報第653章 家族第648章 深入交談第148章 忽然醒悟第291章 陳三的變化第223章 警告第610章 中間商的構想第417章 聯袂而來的人第656章 閒聊不閒2第155章 到底誰尷尬?(下)第532章 社保的雛形第252章 股災形成的可能性第495章 在香港的等待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45章 一份清單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156章 車上的談話第305章 移動通訊資源的野望第467章 能利用的只有熟練工人和地皮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60章 陪同考察第408章 拉更多的人進來第337章 交易的方式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產業佈局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405章 無意當中做出來的大事第672章 檢查第223章 警告第311章 劉家旁系的問題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371章 要的是實惠第241章 視察民情第679章 開啓大時代2第494章 財團級的大圈子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21章 辦公會上的討論第160章 猛料還不夠多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673章 敖書記的節操第130章 眼花繚亂第660章 給劉家的長輩們提提神第564章 關係複雜了第116章 爛到骨子裡的混蛋第347章 離開蘇聯前的安排第525章 自家人下的套第47章 新的動向第273章 葉利欽惹來的麻煩第六白三十章 會談葉利欽2第332章 援助的條件第411章 分包業務第234章 周青龍的胃口第193章 打土豪第622章 底氣十足啊第314章 事情還得當面談第96章 自己丟的面子不好撿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產業佈局第302章 郵電部纔是大麻煩
第12章 提出要求第359章 仁人志士的選擇第287章 徹底的綁上大船第473章 去船廠走一走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376章 必須加快工程進度第510章 燒上一把火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149章 大衆來客第159章 展現實力第641章 清閒不下來第190章 開超市(上)第22章 絕密級會議第170章 轟動第649章 指點江山第407章 實業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第447章 沒有環亞氛圍的金陵分部第226章 再會首長第30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628章 突然的來電第244章 錢多也發愁第84章 二次回京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267章 啓動礦業計劃第650章 人生大事第416章 新年新氣象第667章 背後的談判第516章 搞下游商人的好處第310章 試試又何妨第296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24章 成功的買賣第675章 各色心思第39章 劉東的大局觀(上)第65章 一千萬的安置費第216章 掉坑裡了第102章 在路上第576章 隱秘園林第660章 給劉家的長輩們提提神第332章 援助的條件第215章 天坑第555章 摟草打兔子第563章 藏在狼皮裡面的肥羊第166章 雙方的彙報第653章 家族第648章 深入交談第148章 忽然醒悟第291章 陳三的變化第223章 警告第610章 中間商的構想第417章 聯袂而來的人第656章 閒聊不閒2第155章 到底誰尷尬?(下)第532章 社保的雛形第252章 股災形成的可能性第495章 在香港的等待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45章 一份清單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156章 車上的談話第305章 移動通訊資源的野望第467章 能利用的只有熟練工人和地皮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60章 陪同考察第408章 拉更多的人進來第337章 交易的方式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產業佈局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405章 無意當中做出來的大事第672章 檢查第223章 警告第311章 劉家旁系的問題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371章 要的是實惠第241章 視察民情第679章 開啓大時代2第494章 財團級的大圈子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21章 辦公會上的討論第160章 猛料還不夠多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673章 敖書記的節操第130章 眼花繚亂第660章 給劉家的長輩們提提神第564章 關係複雜了第116章 爛到骨子裡的混蛋第347章 離開蘇聯前的安排第525章 自家人下的套第47章 新的動向第273章 葉利欽惹來的麻煩第六白三十章 會談葉利欽2第332章 援助的條件第411章 分包業務第234章 周青龍的胃口第193章 打土豪第622章 底氣十足啊第314章 事情還得當面談第96章 自己丟的面子不好撿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產業佈局第302章 郵電部纔是大麻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南靖县| 扬州市| 凉城县| 淳化县| 昭觉县| 游戏| 确山县| 铜川市| 个旧市| 紫金县| 新乡市| 江都市| 林口县| 安西县| 赣州市| 澜沧| 扬州市| 沂源县| 黄平县| 晋州市| 衢州市| 醴陵市| 灵寿县| 维西| 连平县| 卓资县| 达尔| 徐水县| 本溪市| 吉木萨尔县| 成安县| 延安市| 丰顺县| 邵东县| 富阳市| 和林格尔县| 海晏县| 宣恩县| 花莲市|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