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六章 【停戰協議】

對於察合津的突然進攻,大狄顯得毫無準備。這並不奇怪,從地圖上看,益州漢中郡距離大狄的心臟上京,也就是長安的直線距離僅四百里,騎兵放開馬蹄,一天半即可叩關城下。

可是,讓大狄無比放心的是,在這四百里中,一道三千里長的秦嶺山脈橫貫其間,像一道天然的巨大城牆,將近在咫尺的敵人阻擋在天涯之外。——別說是騎兵,就是山地軍也絕過不來!

可是,沒有人想到,察合津汗國的鐵騎竟會借道大華,橫穿過整個大華國,先南後北,由荊北而入司隸,在中原版圖上劃開一道華麗的弧線,馬不停蹄地出現在長安城的最後防線面前——潼關。

大華國同意借道敵國,這已是一奇。可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大華國佈置在前線的20萬黃龍軍也隨之而動,皇帝趙濂的御駕跟隨在鐵騎之後,一起到了潼關城下。

怎麼可能呢?大狄在這個方向上還有屠天煜的20萬左路軍吶!他怎會眼睜睜看敵人從鼻子底下溜過去呢?

確實,他沒有放任不管,而是積極果斷的採取了行動。

然而諷刺的是,正是他的這個舉動,讓大狄國陷入了亡國的危機。

叛變!

無恥又無畏的第二次叛變!

誰也不知道爲什麼,可眼前的事實是:曾經的逐寇軍霸王二十八宿將之首,如今的大狄國天下第一漢將,對軍隊進行了殘酷血腥的大清洗,超過五萬名韃靼族將士被身邊的袍澤殺死,而這位堪稱當代三姓家奴的猛人,則率領剩下15萬效忠於他的叛軍,投入了大華國的麾下。

護國公。這是他用大狄樞密院僉書樞密院事的官職換來的新爵位。

他,徹底拋棄了人格,又一次在關鍵時刻改變陣營,將故主無情地推入絕境。

於是,潼關下迎來了第三波客人,也使不速之客的總數達到了驚人的55萬。

而大狄方面卻將上京衛戍部隊,也就是龍軍的主力人馬布置在了秦嶺山脈的另一端——陳倉、雍縣附近,駐防在潼關的守軍不到對方的一個零頭——3萬。

沒有人知道,這三方到底是何時達成的協議,可是很顯然,之前察合津的觀望,以及趙濂和屠天煜的對峙,這一切都是騙局,爲了營造這場偷襲而製造的障眼法。

這次事件,史稱潼關劇變。由於地緣上的優勢,上京收到消息只用了一天,立刻就向全國及前線各部隊發出了勤王令,而遠在萬里之外的劉楓,卻要近一個月後才知道實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消息傳來,對前線產生了難以想象的巨大震動。

於勃羅沒有一絲猶豫,立刻拋下朵里爾的五萬人馬,全軍回師豫州,並且準備率軍進京勤王。

朵里爾也沒有一絲猶豫,立刻向對面的武破虜遞交了降表,成了大狄首位臨陣投降的大督帥。

這是陰山北麓,廬江南境的討伐軍主力也面臨同樣的情況,要是上京不保,皇帝被俘,大狄也將不復存在,討伐還有什麼意義?

值此關鍵時刻,主帥太子乾昊突然展現了他果決的一面,他收到了於勃羅關於朵里爾叛變的報告,壓下了,不動聲色地邀請他這一路的二位大督帥赴宴,並在宴席上伏兵,將洛薩哈和夜於羅一舉擒拿,並以此爲要挾,攜裹了部隊連夜北撤。

當天亮時,楊勝飛和洪濤炎這才發現,對面的狄營竟已空無一人,狄軍主力早已撤出百里之外,追之不及,唯有望洋興嘆。

這時,除了武破虜這一路之外,其餘的楚國軍隊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又怕是誘敵,也不敢擅自追擊,因此全都選擇了固守防線。

而武破虜就沒那麼客氣了,他一面通報各路人馬,一面指揮大軍緊跟狄軍的腳步,迅速接管了整個荊州。同時向廣信傳訊,請楚王回駕主持大局。

雖然同爲反狄聯盟,可察合津和大華的偷襲卻瞞過了楚國陣營,楚國對此作何反應,是否趁勢發起北伐,這樣的重大決策,即便是武破虜也不敢擅作主張。

畢竟,楚王已經醒了。

當年二月初,幾乎就在楚國與大狄簽署停戰協定的第二天,和約中的內容已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傳遍天下。

大狄國內,所有忠於皇室的諸侯、貴族、邊將紛紛鬆一口氣,咬緊牙關緊趕慢趕地率軍往上京飛奔而去。同樣的,那些搖擺不定的中間分子聞訊也不由嘆一口氣,心不甘又情不願地動員起手上那一點點可憐的兵馬,敲鑼打鼓卻又慢慢悠悠地踏上進京勤王的偉大征程。

這幾乎是天下共識,只要在這個關鍵時刻,強大的楚國再牆倒衆人推的加一把力,大狄必將滅亡無疑。

幸運或者不幸的是,楚王沒有這麼做。

對外,楚王宣稱是情報傳遞上的誤差,讓他錯過了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而已經白紙黑字簽訂了的和約,讓他無法再度興兵,以至失信於天下。爲此,他甚至下發了罪己詔,痛陳自己中計失機的錯誤,悔意甚誠。

大部分的百姓都相信了這樣的說法,既爲國家錯失良機感到萬分可惜,又爲自己君王的誠實守信感佩無已。有識之士就沒那麼好糊弄了。他們下意識地肯定,這絕不是真正的原因,卻也沒有多少人能夠猜透事情的真相,包括楚國朝堂的高層們,也一樣滿腹疑惑。

他們只知道,情報傳遞的誤差已被主動投誠的沙克珊彌補,甚至包括沙克珊在內,劉彤、孟大牛、穆文……幾乎所有人都勸說劉楓趁勢進兵,藉著大狄的這場禍亂一舉奪取天下。

可是,劉楓依然拒絕了。他獨排衆議選擇與大狄達成停戰,條件倒是開得比較高,要來了整整二州之地。羣臣衆將縱使心有不甘,卻也多少解了氣。

按照和約規定,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徐州和揚州的留守狄軍分批撤離,虎翼軍的薛晉鵬、楊勝飛部隨即接收了地盤。楚國的版圖兵不血刃擴大了三分之一。如果加上武力奪取的荊州和青州,那更是擴大了一倍有餘。

更重要的是,楚國的領土真正連成了一體,青州,再也不是孤懸境外的一塊飛地,軍隊和糧草都能從陸路直接運抵,速度雖然沒有海路快,但是運力卻是成倍增加,這對於缺糧的青徐百姓來說,不啻於天大的喜訊。

另外,太子乾昊軟禁二位大督帥,捲走了二州四十萬討伐軍主力,因此幾乎所有的軍人親屬全都舉家北上,無形中爲大狄挽回了巨大的損失。

可是同樣的,不少邊境地區的百姓趁亂翻越國境,投入楚國的治下。原因無他,眼下的大狄不但兵禍橫行,更在遭受饑荒,而天下唯一不缺糧食又坐享太平的,只有楚國。

二月十五,楚王率軍從臨淄出發,從陸路南下回歸廣信,順便巡視新納入版圖的領土。隨行護駕的兵馬,除了鐵衛營外,還包括劉彤的無顏軍鐵騎、穆文的新編虎衛營、沙克珊的新編熊騎營。

——出於沙克珊老祖父的建議,與其遷走所有的韃靼族軍屬,不如將他孫兒的部隊全都調走,節省民力,也是一樣的效果。

楚王從善如流,同意了。

經過整編,臨淄城的十七萬降軍被篩選淘汰了一半,同時把漢族的步兵和騎兵分別挑選出來,作爲預備兵補充到了永勝軍。最後,沙克珊麾下則保留了五萬名純韃靼人組成的騎兵部隊。番號——熊騎營。

這並不奇怪。便是滅亡元朝的明軍,麾下也有投誠倒戈的蒙古騎兵。雖是同族,但分屬不同部落的他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歸屬感,他們就像遊蕩在草原上的狼羣,只要你始終保持比他們強大,懾之以威,許以厚利,他們手中的彎刀也不介意揮向自己曾經的同胞。

這次南下,劉彤的無顏軍和穆文的虎衛營都是正經護送,而沙克珊的熊騎營則是順路而已。

沙克珊和朵里爾,這二位都已劃歸山越統領江夢嵐的麾下,官居副統領,以彌補山越軍沒有騎兵的劣勢,同時也避免漢胡矛盾而使其遭受不公正待遇。也就是說,他們未來可能面對的假想敵,不是察合津的青海鐵騎,就是大華國的黃龍軍,相信他們到時也必不會手軟。

負責鎮守青州的,則是孟大牛的新編永勝營和戴龍魁的玄武營第二艦隊。總計十五萬步騎,三萬水軍。

此外,田筠馳憑藉此次完美協調兩軍的出色表現,以及雙方建立的良好合作關係,被破格提爲東萊郡守,總攬青州戰後重建等民生事宜。——至此,這位賬房先生的兒子,以20歲之身,正式成爲開府建衙的封疆大吏。在他同一批的學員官中名列第一。

大軍經過徐州,負責駐守的楊勝飛杜寒玉夫婦率軍接駕。這二位已年餘未見劉楓,相見之下自然倍感親切。談笑間說起當初的往事,無不唏噓感慨,一笑盡歡。

劉楓就像一根接力棒,交到了楊勝飛和杜寒玉的手裡,劉彤和穆文就此拜別回軍。青州,是他們的主場,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們的盟友,在這裡,他們的戰鬥力無疑能夠更好地發揮。

沒有做太多的停留,楚王必須儘早迴歸國都。三日後,王駕穿過整個徐州,護駕的重任移交給了薛晉鵬,又過十日,出揚州而入嶺南,羅三叔的驍騎營、喬方武龍牙營早已恭候多時。

六萬鐵甲鋼刀,挎弓背箭的驃營鐵騎,給沙克珊和他麾下的韃靼族騎兵造成了巨大的震撼與衝擊。一路上,他們始終存留了一絲微弱的驕傲,除了大長公主的無顏鐵騎之外,自己定是楚國最強大的騎兵部隊。可如今,數量和質量都被超越,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也蕩然無存,心中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敬畏。

第三百八十章 【浪子回頭】第二百一十章 【江南災變】第四十四章 【他的消息】第一百三十二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五十七章 【本王餓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華遺計】第四十四章 【他的消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何妒甚】第一百八十五章 【百廢待興】第二百二十七章 【以攻對攻】第二十四章 【豈是常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雨過天晴】第一百一十七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三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二百零六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三十二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四十三章 【青州攻勢】第六十二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九章 【大蟲小蟲】第一百四十一章 【禍不單行】第五十七章 【慶功大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明月兇猛】第七十九章 【枉費心機】第五十九章 【一曲定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十年一箭】第八十八章 【三人同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認祖歸宗】第五十六章 【你是我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小提議】第三百零六章 【反騎陣地】第九十三章 【聯姻之議】第四十一章 【天因我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妻吵架】第二百三十八章 【孤軍禦敵】第五十五章 【願執箕帚】第五十五章 【願執箕帚】第二百章 【這是缺點】第一百七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你的意志】第二百三十一章 【果然沒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王旗之下】第二百零四章 【平分秋色】第八十四章 【皇城郊外】第一百八十六章 【他還活著】第三百一十九章 【神奇撤退】第五十章 【血洗寨牆】第三百九十七章 【鎖拿問罪】第一百四十二章 【雨婷論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板蕩忠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八十一章 【且歌且舞】第一百四十章 【幼虎初戰】第一百零一章 【二女相遇】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染河堤】第四十章 【四大山賊】第二百五十章 【洗腦灌輸】第二百七十一章 【舉國八卦】第二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勇逛青樓】第七十一章 【雙面騙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錯將成】第三百一十三章 【敗軍之將】第三百七十六章 【很不對勁】第三百六十八章 【舉棋不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昔日樓船】第四章 【夜鬥惡虎】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是巧合】第二百九十五章 【攻打皇宮】第三百五十四章 【路在何方】第三百一十七章 【化整爲零】第一百八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章 【這是缺點】第三百二十三章 【他也死了】第九十八章 【喜獲神兵】第二百九十章 【王的墓碑】第三百二十五章 【何其毒也】第一百七十六章 【得而復失】第一百一十七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九十九章 【陋室定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堅強的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形勢逆轉】第十八章 【納投名狀】第二百三十四章 【何爲驚喜】第七十四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七十四章 【真相背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殺奪三律】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州廣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佯敗棄土】第二百八十八章 【鋪路黃泉】第一百八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獨臂善舞】第一百九十七章 【沙場鴛鴦】第二百二十四章 【神秘來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路在何方】第三百九十八章 【死罪不死】第一百三十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重返紅塵】第二百零四章 【平分秋色】第三百七十七章 【歡場傳奇】第三百零一章 【死守三天】
第三百八十章 【浪子回頭】第二百一十章 【江南災變】第四十四章 【他的消息】第一百三十二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五十七章 【本王餓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華遺計】第四十四章 【他的消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何妒甚】第一百八十五章 【百廢待興】第二百二十七章 【以攻對攻】第二十四章 【豈是常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雨過天晴】第一百一十七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三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二百零六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三十二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四十三章 【青州攻勢】第六十二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九章 【大蟲小蟲】第一百四十一章 【禍不單行】第五十七章 【慶功大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明月兇猛】第七十九章 【枉費心機】第五十九章 【一曲定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十年一箭】第八十八章 【三人同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認祖歸宗】第五十六章 【你是我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小提議】第三百零六章 【反騎陣地】第九十三章 【聯姻之議】第四十一章 【天因我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妻吵架】第二百三十八章 【孤軍禦敵】第五十五章 【願執箕帚】第五十五章 【願執箕帚】第二百章 【這是缺點】第一百七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你的意志】第二百三十一章 【果然沒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王旗之下】第二百零四章 【平分秋色】第八十四章 【皇城郊外】第一百八十六章 【他還活著】第三百一十九章 【神奇撤退】第五十章 【血洗寨牆】第三百九十七章 【鎖拿問罪】第一百四十二章 【雨婷論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板蕩忠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八十一章 【且歌且舞】第一百四十章 【幼虎初戰】第一百零一章 【二女相遇】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染河堤】第四十章 【四大山賊】第二百五十章 【洗腦灌輸】第二百七十一章 【舉國八卦】第二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二百六十四章 【勇逛青樓】第七十一章 【雙面騙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錯將成】第三百一十三章 【敗軍之將】第三百七十六章 【很不對勁】第三百六十八章 【舉棋不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昔日樓船】第四章 【夜鬥惡虎】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是巧合】第二百九十五章 【攻打皇宮】第三百五十四章 【路在何方】第三百一十七章 【化整爲零】第一百八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章 【這是缺點】第三百二十三章 【他也死了】第九十八章 【喜獲神兵】第二百九十章 【王的墓碑】第三百二十五章 【何其毒也】第一百七十六章 【得而復失】第一百一十七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九十九章 【陋室定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堅強的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形勢逆轉】第十八章 【納投名狀】第二百三十四章 【何爲驚喜】第七十四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七十四章 【真相背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殺奪三律】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州廣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佯敗棄土】第二百八十八章 【鋪路黃泉】第一百八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獨臂善舞】第一百九十七章 【沙場鴛鴦】第二百二十四章 【神秘來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路在何方】第三百九十八章 【死罪不死】第一百三十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重返紅塵】第二百零四章 【平分秋色】第三百七十七章 【歡場傳奇】第三百零一章 【死守三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昌图县| 资源县| 苍南县| 麻阳| 上饶县| 灵丘县| 淳化县| 金川县| 门源| 申扎县| 德庆县| 五河县| 海安县| 彰化市| 丹寨县| 毕节市| 荥经县| 方山县| 海盐县| 双柏县| 苏尼特右旗| 名山县| 陆川县| 定远县| 赤水市| 衡山县| 甘孜县| 沂源县| 镇原县| 清远市| 台北市| 建昌县| 马边| 林州市| 大新县| 安新县| 和平区| 特克斯县| 高要市|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