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一)

上回說到朱建削木立誓,朝臣皆是爲之震驚!

卻說面對著朝臣們集體噤聲,朱建卻是又將自己欲要重新組閣,設立變法政務局以及組建皇黨之事公之於衆!

然而此刻聞聽此言,之前還有些畏懼皇帝威嚴以及龍虎軍團氣勢的大臣們卻是徹底的炸開了鍋!

皇帝組建黨派,這還了得?!這完全就是壞了祖宗的規矩!

當然這是面子話,最爲重要的原因卻還是在於黨派在滿朝大臣看來,那無疑是共同利益的結合體,無論是東林黨、楚黨、浙黨都是如此,而皇帝如若成立屬於自己的黨派,那他們這些所謂的黨人又該是處於何等地位?

大臣們心知肚明,但凡世人,那都是喜歡用自己圈子裡的人,門生、朋黨便是此類,而如今天子成立皇黨,很顯然這皇黨之人便是天子門生,他們若是不入皇黨,這以後宦海沉淪卻是何日纔是個頭?

然而一旦入了這皇黨,那必定是要受到諸多限制,若是沒有黨派之人也罷,但是這大明朝堂之上的東林黨人、浙黨、楚黨甚至說是閹黨餘逆,卻是萬萬不願入這皇黨的,因爲一旦入了那個圈子,註定要與以前的圈子脫離,而那些息息相關的利益,這些個黨人又豈能就此罷手?!

故而當朱建此言一出,卻是立馬有人站出來道。

“陛下!所謂君子羣而不黨,陛下自己組建黨派,卻是有違天和啊!”

說話之人名喚張鳳翔,官居工部尚書,也是東林點將錄中的一號人物,人稱‘地醜星石將軍’。

而這一綽號,在朱建看來卻也是名副其實,此人在明朝亡後,歸降滿清,做了吏部左侍郎,此等奴顏婢膝之徒,朱建是最爲看不起的。

“張大人,依你所言,朕組建黨派便是有違天和,那爾等東林黨人便是執孔孟之言,行那聖者之事乎?”

此言一出,但凡是東林黨人皆是面色大變。

因爲就在剛剛皇帝所言,以儒家道德,行天下之事,正是他東林黨人的一大利器,同樣也是死穴所在!

此時此刻,對於東林黨魁錢謙益而言,他已到了不得不開口的地步。

“陛下,我東林人都是飽讀四書五經之輩,儒家經典本乃是我輩要義!陛下何來言及我東林黨人乃是竊道之小人乎?何況乎,我東林之人,一向推崇‘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之格言,稟行的那都是氣節標榜,崇尚實學!還請陛下不要聽信小人之言!”

錢謙益所言,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東林黨人莫不羣起而攻!

大有以壓倒性優勢,使得皇帝不得不爲之妥協的氣勢!

面對這一局勢,朱建卻是微微一笑,朝著一旁的盧象升招手示意。

“砰砰砰~~~”

“轟隆~~~”

隨著一陣陣火銃聲、震耳欲聾的紅衣大炮聲以及龍虎軍團的喊殺聲,本來還有些羣情激奮的東林黨人一時間卻是冷了場。

“諸位,這是何故?哦,對了,差點忘了告訴諸位,這些火炮乃是最近添置的,朕卻是想知道威力如何,貿然打攪諸位大人的雅興,還真是抱歉!”

皇帝突如其來的這席話,卻是讓衆東林黨人皆是有些面面相覷,卻是不明白眼前的皇帝到底要幹什麼。

只不過隱隱約約間,皇帝那股子暗藏著的危險,衆人卻是可以覺察的到的。

“諸位,既然諸位說朕乃是誣陷諸位,說朕是不明是非的昏君,那好,朕就與諸位好生嘮叨嘮叨一番!”

“熹宗皇帝實錄監修朱純臣何在!”

“臣在!”

朱純臣乃是成國公朱能之後,此刻卻是京師替熹宗皇帝編實錄。

“將三朝實錄與朕搬來,朕要與諸位大人好生算一算這什麼叫做大公無私,什麼叫做仁義道德!”

此刻聞聽皇帝所言,那錢謙益面色已然大變,特別是皇帝那 略顯有些詭異的笑容,更是讓他有些不安。

不多時,朱純臣已是將萬曆、光宗、熹宗三朝的實錄全部取來。

“諸位,下面朕就與你們好生來算一算,熹宗三年,首輔葉向高以京察,罷齊黨亓詩教、楚黨官應震,熹宗四年......”

隨著朱建一件件事逐一揭露,不僅僅是東林黨人,卻是連同齊、楚、浙黨人皆是一個個面色愈發的難堪起來。

卻說每年的京察成爲黨派之間相互傾軋最好的工具,即是可以名正言順,站在道德的高度,又可藉機罷黜他人,卻是這些年黨爭不爭的事實。

只不過這個事實一直以來都是被雙方所默許,而京察之權的爭奪便是成爲了主戰場,而如今皇帝將此事已經揭露,那些個向來站在道德最高點的黨人們自然面色不好看。

“帝國存亡關頭,爾等卻是鬥得個你死我活,拿著國家考察官員之權,反倒是成爲爾等行那齷蹉勾當的工具,爾等還好說是爲國爲民乎?”

面對著皇帝的無情揭露,那些個自詡秉持聖人之言的黨人們卻是一個個面色羞紅,畢竟這些事怎麼說都是不光彩的。

而至於錢謙益等人,面色卻是有如死灰一般。

本來想站在道德高度,斥責皇帝一番,哪想竟被皇帝以不爭之史詩駁的體無完膚,更何況此刻還在校場,無論是從道德高度,還是說絕對的權利而言,皇帝那絕對是無可駁斥的權威!

只不過讓錢謙益始料未及的還在後頭。

“諸位,朕立皇黨,絕非爾等朋黨,乃是天下之黨,爲挽救萬民社稷之黨!乃是有理想、有抱負之政黨!朋黨者,萬事之害!政黨者,方是政興所在!”

“傳朕旨意,自今日起,罷免一切私營結黨,汝等暢談學術之類,當是言論自由,朕絕不如前朝一般實行文字獄!但若是結成朋黨之屬,妄自左右朝政,當是北鎮撫司伺候!”

隨著此言一出,大臣們卻是不知是憂是喜,開放言論,是黨人們多年努力卻難以實現的目標,今朝皇帝一言,便夢想成真,而然皇帝罷黜朋黨,卻是說明無論是東林黨,亦或是浙黨之類,從今往後,至少在大明王朝明面上那已是非法存在。

何況錦衣衛北鎮撫司那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

“駱養性!”

“臣在!”

“糾察之事朕就交付與你了,你當盡心盡責,若是又朝一日朕聽聞你亂用職權,謀取私利,朕決不輕饒!”

聞聽皇帝此言,駱養性忙是點頭直呼‘不敢!’

見此,朱建卻是笑道。

“不過你放心,若是此事辦的不錯,朕絕不會虧待與你,另外即日起,朕在你這錦衣衛中設立一監察司,以便行監察之責,對朕直接負責。對了,朕要你帶的人帶了嗎?”

“回陛下,人已帶到!”

摸了摸額頭上汗珠,駱養性忙是道。

第58章 終章(二)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4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二)第5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一)第24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第20章 老將出山,再劃前計第13章 鋌而走險,聚衆叛離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83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八)第21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一)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4章 謀變法,皇黨立!(四)第25章 廢苛稅,罷王田(六)第6章 烏牛白馬,塞外之盟(二)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7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第12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六)第11章 八大皇商,民族敗類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34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五)第9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五)第78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三)第85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第45章 覆滅,四面楚歌(七)第16章 鐵壁!平遼之戰(一)第14章 背水一戰,死裡逃生第44章 覆滅,四面楚歌(六)第74章 終戰,耀州之殤(九)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68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六)第9章 校場閱兵,帝王之威(二)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43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四)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7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三)第41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二)第20章 老將出山,再劃前計第72章 終戰,耀州之殤(七)第11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一)第34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五)第32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二)第6章 黨規立,定官制!(二)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59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八)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39章 夜訪良臣,主持京師(一)第2章 消息傳來,後金來襲第43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四)第5章 黨規立,定官制!(一)第15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二)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50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二)第73章 終戰,耀州之殤(八)第20章 廢苛稅,罷王田(一)第3章 攻身爲下,攻心爲上第6章 黨規立,定官制!(二)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69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七)第15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五)第78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三)第37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六)第25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17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一)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39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四)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17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三)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7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一)第1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一)第22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二)第31章 鐵幕!平遼之戰(五)第4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四)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第18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一)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41章 覆滅,四面楚歌(三)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50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九)第64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三)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4章 謀劃陝西,剿與撫第95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十)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78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三)第42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三)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2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五)第2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五)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
第58章 終章(二)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4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二)第5章 關外建場,農墾生涯(一)第24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第20章 老將出山,再劃前計第13章 鋌而走險,聚衆叛離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33章 鐵幕!平遼之戰(六)第83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八)第21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一)第37章 尾聲,平遼之戰(四)第4章 謀變法,皇黨立!(四)第25章 廢苛稅,罷王田(六)第6章 烏牛白馬,塞外之盟(二)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7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第12章 八方風雲,戰事起(六)第11章 八大皇商,民族敗類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34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五)第9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五)第78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三)第85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第45章 覆滅,四面楚歌(七)第16章 鐵壁!平遼之戰(一)第14章 背水一戰,死裡逃生第44章 覆滅,四面楚歌(六)第74章 終戰,耀州之殤(九)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68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六)第9章 校場閱兵,帝王之威(二)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43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四)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7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三)第41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二)第20章 老將出山,再劃前計第72章 終戰,耀州之殤(七)第11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一)第34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五)第32章 十萬白銀,設校擴廠(二)第6章 黨規立,定官制!(二)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59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八)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39章 夜訪良臣,主持京師(一)第2章 消息傳來,後金來襲第43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四)第5章 黨規立,定官制!(一)第15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二)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50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二)第73章 終戰,耀州之殤(八)第20章 廢苛稅,罷王田(一)第3章 攻身爲下,攻心爲上第6章 黨規立,定官制!(二)第53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二)第69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七)第15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五)第78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三)第37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六)第25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17章 議平等,解放奴僕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17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一)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48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七)第39章 大刀闊斧,豫晉革新(四)第23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第17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三)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7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一)第1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一)第22章 宮中夜宴,初次交鋒(二)第31章 鐵幕!平遼之戰(五)第4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四)第48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第18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一)第13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三)第41章 覆滅,四面楚歌(三)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50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九)第64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三)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4章 謀劃陝西,剿與撫第95章 終戰,耀州之殤(三十)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78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三)第42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三)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2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五)第26章 慘烈!耀州之戰(五)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宕昌县| 雷山县| 新泰市| 松滋市| 兰考县| 南平市| 宜昌市| 唐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鄂州市| 乌鲁木齐市| 嘉禾县| 合水县| 万荣县| 凤城市| 临朐县| 新建县| 宜川县| 甘孜县| 六安市| 鄂伦春自治旗| 理塘县| 仪陇县| 葫芦岛市| 禹州市| 竹北市| 孟连| 晋宁县| 鄢陵县| 达州市| 天祝| 岚皋县| 遂昌县| 怀集县| 鲁山县| 通河县| 临邑县| 湘乡市| 平远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