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0章 遠洋艦隊

項玉在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下令開始備戰了,這個時候南方的第一批小麥已經收割了,徵收上來的糧食已經足夠他發動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了,而項玉將目標定在了安徽的安慶。

安慶是江北的一個重鎮,這裡以前是清軍的水軍基地,但是因爲這個時候清廷已經徹底的放棄了水軍,所以這裡也就被廢棄了,不過安慶對於中華軍而言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只要拿下它,不僅能夠對南京城的守軍施加更大的壓力,而且還能爲海軍提供一個陸地上的基地和港口。

安慶的守軍並不多,因爲鰲拜採取的防禦措施是以點帶面,在重點城市佈下重兵,然後將城市之間串聯起來,組成一條連貫的防線,而不是將軍隊分散佈置,這主要是因爲小股部隊在面對中華軍的時候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中華軍的強大火力很容易很快的吃掉各地的守軍,其他地方的軍隊甚至還來不及支援過來,戰鬥就已經結束了,所以爲了避免這一情況,他選擇了將軍隊集中在一次,這樣的話雖然有些地方的防守不會那麼隱秘,但是卻能夠降低自己這邊的損失,有效的阻斷中華軍的小股部隊的偷襲。

鰲拜將自己的軍隊主要放在江蘇安徽一帶,在湖北的軍隊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爲中華軍這邊的海軍實在是太強了,而海路上的運輸也比陸地上更加快捷便利,所以鰲拜知道中華軍不會從內陸地區進軍,因爲中華軍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的徵集民夫,而沒有民夫的話,陸地上的軍隊很難組織大規模的作戰。

他將主要的軍隊集中在南京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南京城的位置離海不近不遠,屬於長江水道的關鍵位置,即便是清軍沒有水軍,只要遏制住了南京城,中華軍這邊的陸軍便難以繞過南京城向北挺進。

不得不說,鰲拜確實有兩下子。他的推測十分準確,對於中華軍而言,如果不能拿下南京城,那麼項玉是不會冒險向北進軍的。即便是海上的優勢再大,這個險也不值得去冒。

而中華軍進攻安慶府,主要目的還是鰲拜分兵,鰲拜在南京城內集中了二十五萬大軍,這麼多的軍隊使得中華軍基本上不可能對南京發動進攻。而拿下了安慶之後,即便是中華軍不能夠大規模的北上,卻在江北有一個支點,軍隊可以利用這個支點不斷的威脅安徽境內其他的目標,甚至可以向西進軍,配合湖南的軍隊拿下湖北,這些行動都能夠得到海軍的支持,因爲作戰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因此並不存在運輸的問題。

六月初,中華軍集中了三萬大軍進攻安慶。鰲拜派出了五萬軍隊趕來支援,卻被中華軍部署在銅陵北邊的軍隊阻擋住了,這讓項玉感到很奇怪,鰲拜不可能不知道安慶的重要性,卻只派五萬人做出一副增援的樣子,實際上這五萬人根本就來不及救援安慶,還不等他們抵達目的,安慶城就已經被中華軍攻克了,而這批援軍自己也被中華的阻擊部隊打的損失慘重。

而接下來鰲拜的舉動更加令項玉感到奇怪,他不等中華軍進攻。竟然又接連主動的放棄了安徽北部和湖北這兩地,將軍隊撤到了河南,這一舉動跟當初范文程的放棄江南的計策看起來如出一轍,既然後者已經被證明了是一個爛計謀。爲什麼他還要這樣做?

實際上鰲拜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並不是他想這樣放棄,而是小皇帝在走出了第一波之後就已經開始動第二步了,這個時候將南線的軍隊向北調,將他們放在離京城更近的河南,既可以避免軍隊受到損失。也能夠對朝廷形成一種無形的威懾,畢竟這兩地的軍隊總數也達到了十數萬人,遠比北京的軍隊要多。

當然了,因爲軍隊比較靠近北京,所以鰲拜將自己的親信都安c進去,以免這些軍隊也被小皇帝個奪過去了。

仗還沒打,你自己就跑了,扔下了一大片的土地,哪有這樣的好事,中華軍雖然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但是這樣的便宜不要白不要,當然是要收入囊中了。

不過這樣一來,中華軍的節奏就被鰲拜被動的打亂了,這些地方被佔領之後實際上是耗費了中華軍很大的精力去處理的,等到它們都被安置下來,夏天都快過完了,大規模的作戰計劃也泡湯了,鰲拜的軍隊撤離的遠比之前南方的清軍要從容,正是因爲比較從容的離開,所以他們帶走了大量的物資,包括幾乎所有的糧食以及大量的牲畜,這使得中華軍準備的糧食不得不調到這些地方去賑濟百姓,前線的軍隊沒有了糧食,自然也就不能離開駐地發動進攻了。

雖然自己的節奏被對方打亂了,不過這樣的局面對於中華軍而言怎麼都是很賺的,清軍等於是用土地換時間,中國的土地面積就那麼大,放棄的地方小了不頂用,放棄的地方多了清廷失血就會加速,這隻會加快其滅亡。

而趁著這段時間,南方各地的人事安排也差不多都組建完畢了,各地的政府架構已經搭建完畢,而且中華軍將大量的生產設備從臺灣開始向大陸搬遷過來,大陸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有臺灣不具備的充足的勞動力,可以將工廠的產能擴大很多倍。

這個時候南方的人口普查也已經結束了,經過統計,在南方九省,不包括西藏等地,這個時候一共有一千三百萬人,其中福建的人口最多,福建的人口由於之前的大量轉移,所以達到了四百萬人,不過因爲福建的土地資源並不豐富,所以這些人口之中將有很多會返回其原來的地方。

中華軍這個時候在廣州城、福州城等地建立了大量的工廠,初期的都是一些重工業廠,冶金鍊鋼、製造武器彈藥的工廠居多,而有了充足的武器彈藥,軍隊就能夠再行擴張了。

而這個時候中華軍的總兵力軍隊,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了,項玉將這十五萬人分成了三個軍,第一軍五萬人軍長是張三亮,第二軍五萬人,軍長是趙登明,第三軍依然是五萬人,軍長是李雲聰。

而這些還只是陸軍的人數,海軍這個時候也擴張了不少,總人數達到了三萬五千人,其中有一萬人是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的編制是一個師,師長自然就是劉陽了。

海軍這個時候裝備層次不齊,既有傳統的帆船,也有新式的鐵甲艦,這個時候因爲來自海上的威脅幾乎沒有,所以項玉就加速了海軍的轉型,將之前的老舊帆船和木質戰船全部都進行退役轉民用,海軍全部採購鐵甲艦,雖然這個時候只有十八艘戰艦,但是因爲中華軍佔領了南方的大量地區,這裡面有很多的礦產,只要鋼材足夠,各地的造船廠擁有熟練的工人,就能建造大量的戰艦,這個時候的鐵甲艦的建造速度要比後世的艦船快得多,基本上個月的時間就能下水,海試的時間也比較短。

不過海軍戰艦的建造成本相當的高昂,包括鋼材的費用,工人的成本以及艦上的武器裝備,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不過這個時候因爲各地的富裕勞動力比較多,所以這些戰艦的建造成本算是這一批軍艦之中最低的了。

第89章 風波平息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217章 偵查金門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92章 議和第214章 備戰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415章 困守海州第74章 意外之人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176章 起航!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91章 大獲全勝第56章 軍械所第418章 滅清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54章 金門敗軍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28章 問計第192章 議和第59章 明軍內亂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92章 興辦教育第47章 各自突圍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58章 風雲突變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7章 成功北上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115章 大演武第296章 意外收穫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66章 討伐部落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82章 戰爭威脅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56章 軍械所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54章 金門敗軍第90章 發現行蹤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69章 積極備戰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87章 新式子彈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65章 糧食危機第231章 包圍圈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59章 明軍內亂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30章 遊說董江第5章 棄守安溪第273章 兵臨城下
第89章 風波平息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217章 偵查金門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92章 議和第214章 備戰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415章 困守海州第74章 意外之人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176章 起航!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91章 大獲全勝第56章 軍械所第418章 滅清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54章 金門敗軍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28章 問計第192章 議和第59章 明軍內亂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92章 興辦教育第47章 各自突圍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58章 風雲突變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7章 成功北上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115章 大演武第296章 意外收穫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66章 討伐部落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82章 戰爭威脅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56章 軍械所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54章 金門敗軍第90章 發現行蹤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69章 積極備戰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87章 新式子彈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65章 糧食危機第231章 包圍圈第143章 派人和談第59章 明軍內亂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30章 遊說董江第5章 棄守安溪第273章 兵臨城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泽州县| 东方市| 白山市| 桂林市| 道孚县| 呼图壁县| 景谷| 沙湾县| 泊头市| 罗甸县| 漳州市| 永平县| 荥经县| 介休市| 永泰县| 香港 | 宜宾县| 垣曲县| 大新县| 海城市| 富川| 庆元县| 香港| 德兴市| 南汇区| 凌海市| 锡林郭勒盟| 五华县| 富源县| 八宿县| 阜宁县| 专栏| 荣昌县| 绥芬河市| 竹山县| 临邑县| 台山市| 延边| 新和县|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