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大墓237金縷玉衣4
人活的就是一個心態,只要你心態好,那怕是寒冬臘月,你也會看到春暖花開的。這就是心境,正如我們幾個人在陰暗潮溼的墓室裡面,卻感覺身處桑拿暖房裡面一般,這就是心態吧。我現在就想知道墓室主人的嘴裡是否含著玉蟬,玉蟬是漢代墓室嘴裡的常見的一種陪葬物件。。。。。。
玉蟬,自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所以就有將玉蟬放於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復活。把蟬佩幹身上則表示高潔。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蟬一般可分爲三種:一、冠蟬,用於帽飾,無穿眼;二、佩蟬,頂端有對穿眼;三、含蟬,在死者口中壓舌,刀法簡單,沒有穿眼。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賦予蟬更多的含義。如以一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以一蟬伏臥在樹葉上,定名爲“金枝(‘知了’的諧音)玉葉”,也有人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爲“一鳴驚人”(取蟬的鳴叫聲)。
玉蟬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至商代大量出現。商代玉蟬用於日常佩戴,形制古樸,玉材質地欠佳,多爲半石質。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蟬身用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紋飾簡單。新石器時代興隆窪文化(約公元前6000年)時期的文物,長3.2釐米,寬1.8釐米,1989年出土於林西縣白音長汗遺址。青玉質地,採用琢磨工藝製作,造型古樸。蟬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己出現,商代至戰國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時的玉蟬大多是懸掛佩戴用的裝飾品。玉蟬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見於考古發掘的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西周早期墓,其後未見流行,直至漢代才發展成爲普遍的習俗並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明清時期的古墓也又發現,但是較少,一般都是口含金錢,就是銅錢,也叫壓口錢。
商周玉蟬用於日常佩戴,形制古樸,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質地欠佳,多爲半石質。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蟬身用簡單的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漢代玉蟬除少數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兩漢玉蟬多用xingjiang白玉、青玉雕成,質地很好。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漢代玉蟬造型規整,變化較少。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
但是這個墓室的棺槨裡面,王二哥翻找的很仔細,也沒有看到玉蟬的蹤影,頭部的面罩狠下,只有三個巴掌那麼大的面積,就算裡面雜物很多,石塊,木片還有土塊就算沒有所謂的玉蟬,玉蟬的樣子很獨特,和自然界裡面蟬的摸樣基本一樣,漢代玉蟬延川了典型的漢八刀風格,就是簡潔大方,沒有繁瑣的雕飾,但是找了半天就是沒有玉蟬,莫非這個主人沒有口含玉蟬陪葬,這麼高的規格的墓葬,不會沒有玉蟬隨葬的啊?我心裡冒出了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