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

“本官宣佈,主審官和同審官合議,三十分鐘後正式宣判。公訴人,把公訴書和證物證詞呈上。

wωw◆ttκд n◆C〇

書記官,把記錄文書呈上。警員,把人犯暫時收押!”

袁鹹安和兩位同審官先退回後堂,一位書記官捧著公訴書等卷宗跟了進去。

六位人犯低著頭跪在地上,有的瑟瑟發抖,有的強做鎮靜,有的左搖右晃,有的低頭不語。

被十二位警員吆喝著拉了起來,左右一架,拖了出去。

左右兩邊的公訴席和旁觀席官員私下議論開了。

前廊記者們也在議論著,揣測待會主審官怎麼判。

旁邊坐著的家眷,有嗚嗚哭起來的,是人犯家眷。

有咬牙切齒咒罵的,是林家家眷。

前院兩百號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就像一池塘的蛤蟆在開會。

“師哥,你有經驗,你覺得這案子會怎麼判?”鄧記者輕聲問道。

“這案子案情不復雜,關鍵是影響很大。這六位人犯都是一時名士,在士林清流裡很有名望。”

“師哥,我怎麼聽說現在的清流,比糞坑還要臭不可聞。”

“嘻嘻,你算是悟到一點道理。從嘉靖末年開始,幾經大浪淘沙,朝堂裡剩下的真正清流,寥寥無幾,但絕不是公堂上這幾位自詡的清流。”

鄧記者不敢相信,“不是真正的清流?”

“那我問伱,什麼叫清流?”

鄧記者想了想答道:“師哥,按照小弟我的理解,清流應該是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

“屁話,除了海青天寥寥數人之外,大明那有什麼德行高潔之輩?

現在這些自稱清流的人,只是自詡清高,高談闊論卻一無是處。評議時政,熱衷黨爭,動不動就上疏言事,彈劾大臣。

好一點的只是知直不知曲、爭意氣而不爭是非的迂腐君子;清談務虛又好勝喜爭,重個人聲名,甚重於國家利益。

壞一點的是要求別人廉潔奉公,自己卻多營私圖;指摘別人誤事誤國,自己卻迂疏無通。更壞者如黃懷璧這樣的,滿口仁義道德,暗地裡小人行徑。”

鄧記者一愣。

想不到自己的師哥還是位憤青啊。

不過轉念一想,師哥說得不無道理啊。

從嘉靖末年,幾經黨爭,留在朝堂上的,要麼是贊同新政的,力行改革的。就算心裡不贊同,但是爲了前途,捏著鼻子也勉強認了。

要麼是不贊同新政,但確實品行高德、奉公廉潔,就算黨爭也行堂正之法。

還有部分就是如黃懷璧、賈友山之類,此前黨爭不敢跳出來爭,只想著讓別人衝在前面,自己躲在後面享受勝利果實。

現在新政大行,他們這些所謂華翰清流逐漸邊緣化,於是失去話語權的他們就認爲是言路閉塞;失去權柄的他們就認爲是奸佞當道。

可是他們膽子和脾性又不敢跳出來大吵大鬧,只好暗戳戳的在底下搞壞事。

想不到這次他們撞到鐵板,被朱翊鈞和張居正當了一回典型。

有了朱翊鈞指示,錦衣衛直接介入;有了張居正的發威,刑部、順天府上下發力,很快把這案子查個底朝天。

朱翊鈞看完卷宗後,就把趙貞吉叫了去,讓他好好安排一下,把這件案子作爲都察院分立爲監察司法機構後,第一個典型案例。

於是有了今天這麼一出。

只是這些內幕,萬記者、鄧記者和大部分圍觀官民都不知道,只有袁鹹安等少數幾位官員大致猜到了一二。

三十分鐘後,警員先把人犯押了進來,依舊跪倒在公堂上。

袁鹹安和兩位同審官從後堂轉出來,坐回到各自的桌案後。

咳嗽一聲,袁鹹安連拍驚堂木,啪啪聲響後,公堂又變得安靜。

大家都知道,主審官要宣判了。

這就要宣判了?

還要怎麼樣啊?

難不成還要給被告人犯請幾位訟師,進行無罪辯護?

朱翊鈞覺得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對於大明的司法制度已經是一個質的飛躍,就算拿到整個世界範圍,也是非常炸裂的。

不要看歐羅巴天天念什麼《羅馬法典》,他們真正的司法制度是伴隨著斷頭臺和掛路燈出現的。

現在歐羅巴還在玩宗教裁判所,一直要等新教開動發明的鉛活字印刷機,把宗教裁判所黑得比煤炭還要黑。

然後新教徒輸掉了跟西班牙的軍事戰爭,卻打贏了宣傳戰,開始資產階級革命,號稱是人類燈塔的西方司法制度,這纔在從封建貴族手裡爭奪權力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

朱翊鈞卻開始讓大明絲滑地向司法獨立方向進化。

這就是皇權至上的某一方面的好處,只要擁有至高皇權的朱翊鈞想做,他就一定能做得到。

等衆人安靜下來,三位書記官站起來,大聲說道。

“全體起立!”

公堂上除了六位跪著的被告人犯之外,大家都起來,包括袁鹹安三人。

前廊坐著的記者和家眷等人也在警員的提醒下,全部站起來。

前院的人本來就站著,無所謂起不起立。

袁鹹安拿著一份文書,滿臉嚴肅地大聲念道。

“經本官與兩位同審官合議,現判定如下。”

他悄悄地看了看一張窄紙條,看看自己的判詞是不是與窄紙條有出入。

這張窄紙條這是郭幹悄悄塞給他的,說是來自西苑。

他今天宣讀的判詞,會成爲大明司法制度的典範,被記錄在青史上,也會成爲後輩們引援的範例。

所以他必須按照西苑擬定的典範例詞來說。

“林有才被毒殺一案,經京師警政廳偵辦結案,人證物證俱全。並經刑部中央檢法廳檢法複覈,以謀殺罪名提請公訴。

經法庭公訴人公開陳述,傳喚證人,當衆展示證詞證物並給予被告人犯充分暢述之機會

本官與同審官審議公訴方提交的所有證詞證物,以及被傳喚證人當堂證詞記錄,確認真實有效無誤。

且被案偵辦程序合法,公訴程序合法本官現根據審理實情,判決如下。

黃懷璧、賈友山、關海平謀殺罪成立,根據《刑律》第六章第七款第十一條,第二十一條,判處三人絞刑,褫奪政治權利終身.吳有麟.煽動造謠罪成立,協從謀殺罪成立。且有檢舉立功行爲,應當從輕懲處根據《刑律》.判處吳有麟勞役三年,褫奪政治權利三年”

萬記者和鄧記者對視一眼,跟在場大部分人一臉矇蔽。

這判詞念得什麼意思?

謀殺罪成立!

這個聽懂了。

黃懷璧三人判絞刑,聽懂了。

吳有麟三人判勞役若干年,也聽懂了。

大明法定有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判勞役就是徒刑,確實算輕判了。

不過徒刑服刑之前,需要加杖刑。

半年杖十下,自己算。

不過這個附加杖刑不會一次性打完,可以分期,原則是保證你活著服勞役徒刑。

這褫奪政治權利終身和若干年,又是個什麼意思?

有沒有人出來解釋下?

念判詞的主審官袁鹹安纔不會給大家解釋,他自己都是在律政院和臺基學院突擊學了兩天,才明白這些法律新名詞的意思。

想弄明白,到律政院和臺基學院找老師去。

袁鹹安繼續念道:“本判決書正式下達後十五天,被告人犯可向大理寺提請上訴。若自願放棄或逾期提請上訴者,均視爲放棄上訴,本判決書屆時執行。

如提請上訴,最終判定由大理寺裁定.”

袁鹹安唸完後,一拍驚堂木,大聲宣佈:“林有才被毒殺一案,本官審理判定完畢!退堂!”

人犯被上腳銬,由警員和警衛兵押送走,家眷們哭天喊地,全部被警員攔住。

公堂上的官員們也三三兩兩離開,前廊的記者們也三三兩兩議論著,跟著前院聽審的百姓們,往衙門大門走去。

鄧記者忍不住問道:“師哥,你聽過的審案多,以前都是這樣的審案嗎?”

萬記者搖搖頭:“完全不同。原本我以爲此案關係重大,朝廷慎重對待,想不到它是全面推行新制的第一起案例啊。”

旁邊有位記者說道:“老萬,沒想到吧。”

萬記者搖搖頭:“真沒想到。”

“我此前聽都察院一位朋友說,趙中丞奉皇上旨意,在進行什麼司法制度改革,馬上見真章了。

我原本還不信。

審案有什麼好改的?上千年,歷朝歷代不都是這麼審的嗎?”

另一位記者湊過來說道:“還真別說,前唐、前宋審案制度,還真不大一樣。我朝的司法改革,有吸收了前宋鞫讞分司,又自創了許多新制。

一時沒看明白,還需要慢慢琢磨。”

“好傢伙,內閣張相在改革,推行新政。想不到都察院趙中丞也在悄無聲息地改革,大明上下,哪裡不在改革啊。”

“新朝新氣象,不過現在看,改得欣欣向榮,蓬勃朝氣,我喜歡。”

也有記者搖頭:“律法繁劇,錯綜複雜,就算是讀書人都被繞得暈頭轉向,一般老百姓,更得繞暈死過去。

我覺得,律法還是簡白得好,就如漢高祖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最好不過。”

“切,都什麼年代了,還約法三章。那是權宜之策。漢高祖立漢朝後,還不是沿襲秦法?秦法啊,戰國六國中最繁劇複雜的.”

“切什麼切,我就是覺得,律法簡單明瞭,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百姓一聽就明白制定那麼多繁瑣律法條例作甚?”

“你那叫普法教育,聽說刑部正在做的。制定律法,那是因爲年代在變,世事變得越來越複雜,總要與時俱進”

這些記者都是讀書人出身,又見多識廣,爭論起來各個都有一套,但一時半會也很難說服對方。

不過大家也不是特意爭論此事,都是跑新聞,寫故事,賺稿費。

互相之間有意無意的爭論,更多是發掘不同視角和論點,頭腦風暴,然後尋到自己拿手的,又有噱頭的論點,作爲自己編寫審案報道文章的主題。

《法繁好還是法簡好,觀林有才案審判有感!》

不怕有爭論,就怕沒爭論。

爭論越大,自家的報紙賣得越火!

剛走出順天府衙沒多遠,許多記者心裡已經打好算盤了。

鄧記者也是聰明人,很快悟到精要。

不過他是個實誠人,把自己擬定的標題跟師哥說了一下,還提出自己的思路。

“師哥,剛纔那幾位前輩的爭論,給我極好的提示。我想著以林有才案爲引子,寫一篇關於司法制度改革的報道。要是寫得好,可以連續寫,深入深入再深入。”

方記者笑著說道:“你小子有做記者的天賦,腦子活,目光敏銳。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啊,師哥,那我跟你撞車了?那我換個方向吧。”

“傻啊,方向一樣,觀點一致,寫出的文章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啊。有時候,一家之言激不起太大的風浪。

多幾塊石頭砸向池塘,能砸出大水花來。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去拜會一位神仙。”

“神仙?我們要去道觀拜神扶乩嗎?”

“少問話,跟我來。”

萬記者帶著鄧記者,來到大路邊,看到遠處一輛馬車駛過來,連忙招手。

等馬車停住,兩人鑽進去。

“太白酒樓。”萬記者說道。

“正好要吃午餐,師哥,我請你。”

“好啊,不過我還有位朋友,你一起請了。”

“沒問題。我剛拿了報社的安家費,囊中頗豐。”

萬記者哈哈地笑了起來。

兩人到太白酒樓,定了一間包間,坐在裡面等萬記者的朋友來。

等了半個小時,夥計敲門。

“請進!”

包間門開了,夥計讓進來一人,鄧記者一看,頓時傻眼了。

怎麼是他?

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954章 曉之以情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第805章 大明,我們真是來和談的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27.第27章 父與子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840章 扶桑羣島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880章 說你黑暗怎麼了?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36章 又大一歲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08章 帶南字的都是瓜娃子!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第57章 誰下的黑手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577.十月總結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第12章 父子和母子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第843章 我們要開始經營了!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897章 潼關是陝西的!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471.第469章 南海封賞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
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954章 曉之以情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第805章 大明,我們真是來和談的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27.第27章 父與子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840章 扶桑羣島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880章 說你黑暗怎麼了?第823章 這些可是好寶貝!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第36章 又大一歲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08章 帶南字的都是瓜娃子!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第57章 誰下的黑手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577.十月總結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17章 灤鋼職工醫院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第12章 父子和母子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第843章 我們要開始經營了!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897章 潼關是陝西的!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471.第469章 南海封賞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启东市| 岚皋县| 龙游县| 镇康县| 嘉义县| 迁西县| 黄石市| 民权县| 富阳市| 民乐县| 仪征市| 大邑县| 桂阳县| 四子王旗| 开鲁县| 会同县| 阳山县| 普兰县| 呼伦贝尔市| 建昌县| 罗山县| 临汾市| 丹东市| 胶州市| 晋城| 毕节市| 保康县| 奉贤区| 常宁市| 浪卡子县| 宜宾县| 茶陵县| 平湖市| 三河市| 临颍县| 清涧县| 峨眉山市| 光山县| 望奎县|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