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

四月三十,下午,大定河下游北岸,惠城東南方向三十里外。

晴空萬里。湛藍蒼穹下,朵朵白雲仿若盪漾湖水泛起的層層漣漪,綿綿不絕。驕陽似火,疊嶂山巒和蜿蜒河谷在陽光的烤炙下,汗流滿面,空氣似乎燃燒了,萬物生靈飽受酷熱之苦。

李風雲身著單薄的黃色戎裝,手執馬鞭,站在河堤上遠眺對岸,眼裡露出焦灼之色。

深入高句麗腹地了,逼近對手防禦要隘了,此刻全民皆戰的高句麗人如果還不能發現敵蹤並迅速做出反應,那此仗根本就沒有任何懸念,所以鎮戍青川的高句麗軍隊火速北上增援惠城,在李風雲的預料當中,只是對手增援軍隊的數量多達上萬人馬,這讓李風雲有了不好預感。

以平壤對靺鞨人和鐵驪等靺鞨強者的瞭解,靺鞨諸部背信棄義,轉投中土乃在情理之中,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良禽擇木而棲,這是基本的生存規則,可以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在戰局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靺鞨人有什麼理由傾巢而出直殺平壤?爲中土衝鋒陷陣亦可以理解,但靺鞨人的第一要務是生存,背叛高句麗轉投中土正是爲了生存,既然如此,靺鞨諸部又豈能冒著損兵折將的危險,行鷸蚌相爭之蠢事,讓中土漁翁得利?

然而事實是,靺鞨控弦正呼嘯殺來,這背後必然隱藏著什麼秘密。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平壤的立場去推測,靺鞨控弦呼嘯殺來的唯一可能就是被逼無奈,而能夠逼迫靺鞨人不得不傾巢而出的唯一可能,就是擁有強大實力的中土軍隊已經把刀架在了靺鞨人的脖子上,所以,靺鞨控弦的背後,必然隱藏著一支中土軍隊,靺鞨控弦不過是是幌子,是煙霧而已,高句麗人一旦上當,後果嚴重。

平壤如果如此推測,必然陳重兵與大定河、薩水一線,固守青川,一方面給西面的鴨綠水防線以有力支撐,一方面給東面的平壤以有力保護,如此一來,高句麗人只要在雨季來臨前守住鴨綠水防線,在鴨綠水防線沒有失守前牢牢守住平壤城,則戰局就對高句麗有利,就能在絕境中抓住那一線生機。

青川在斥候發現靺鞨人的蹤跡後,馬上派出萬人規模的援軍北上惠城,很明顯就是一種試探性攻擊,就是驗證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

靺鞨控弦數量有限,諸部之間又有矛盾和衝突,很難齊心協力,因此僅靠靺鞨人的力量,看到高句麗人萬人規模的大軍北上支援惠城,必然不敢正面攻擊,亦不敢強攻惠城,而是避敵鋒芒,以免與敵打個兩敗俱傷,但是,假如靺鞨人的背後還有中土軍隊,靺鞨人和中土人攜手作戰的目的是攻打青川,威脅平壤,與鴨綠水西岸主力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則靺鞨人即便裹足不前,中土軍隊亦會義無反顧地殺出來,大打出手。

李風雲現在就處在爲難窘境。

面對上萬人的高句麗支援軍隊,靺鞨控弦絕無可能衝上去拼死攻擊,就算李風雲強行命令也不行,畢竟靺鞨諸部要顧其本,站在旁邊搖旗吶喊行,衝上去捨身赴死就不幹了。如此就只能讓安東馬軍攻上去,但奚族、契丹、突厥控弦只要一露面,平壤就算消息再閉塞,對安東現狀一無所知,也能估猜個八九不離十了,接下來平壤肯定會派出大量軍隊死守青川,死守薩水,甚至與鴨綠水防線守軍協同作戰,東西夾擊安東軍,則形勢對安東不利了。

李風雲長途奔襲的目的是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大利益,如果爲了攻陷平壤而付出慘重代價,他的謀劃就失敗了,他不但未能將計就計,利用東征壯大自己,反而葬送了安東,讓聖主和中樞得償所願。

然而就目前局面來看,形勢正向不利於安東的方向發展,安東軍可能要受阻於青川,止步於薩水,爲自己的行險一搏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

李風雲努力爭取最好結果,而鐵驪等靺鞨諸部酋帥暫時亦沒有消極怠戰,畢竟形勢尚不明朗,誰也不敢斷言己方意圖已完全暴露,所以靺鞨控弦還是堅守在大定河南岸,以遊擊之術阻擊高句麗援軍,遲滯高句麗人的推進速度。

李風雲和鐵驪等人的判斷是,高句麗人看到靺鞨控弦從四面八方撲來,人多勢衆,繼續渡河已極度危險,一旦遭到靺鞨人的半渡而擊,則損失必然慘重,到那時不要說救援惠城了,自身都難以保全,所以必然會慢慢停下腳步,一邊與靺鞨人周旋,尋找對策,一邊急報青川尋求支援,而青川做出的反應,肯定會讓局勢迅速明朗。青川守敵數量有限,若平壤沒有支援,爲確保青川安全,這支援軍極有可能撤回去,反之,若平壤援軍已大量抵達青川,青川必然會再次派出援軍,強勢攻擊,以探查來犯之敵除了靺鞨人外是否還有中土軍隊。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驕陽西移,戰局並沒有如李風雲和鐵驪等人所預料的那般發展,這支高句麗援軍不但沒有停下前進腳步,反而攻得更兇了,大有黃昏前殺至河畔,然後在夜色掩護下急速渡河之態勢。

高句麗人堅決攻擊,大踏步前進,使得靺鞨人的遊擊騷擾發揮不了作用,這時若想阻止高句麗的前進,只有衝上去真刀真槍的幹,但靺鞨人擔心自己傷亡過大,不願意殊死一搏,於是戰局就對安東軍不利了。

鐵驪已經三次徵詢李風雲的意見,怎麼辦?是不是任由高句麗人殺到大定河邊?

阿史那咄爾飛馬而來,手指對岸河堤,焦急說道,“敵人距離河堤還有二十里,以目前攻擊速度,黃昏前必定可以抵達河堤,到那時,被動的就是我們了。”

馬軍作戰需要地利,而開闊平坦的河谷非常有利於馬軍衝鋒,四面圍攻更是有利於馬軍撕開敵陣,可以把馬軍優勢發揮到極致,反之,若讓高句麗軍隊衝到河邊,藉助大河之利堅固了戰陣,雖背水一戰,卻也有了一戰之力,如此一來,安東馬軍就算不惜代價猛烈攻擊,殲敵時間也會大大延長。而此處距離青川不過一百餘里,青川援軍一天之內就能趕到,所以戰局一旦打成了膠著之態,安東馬軍就十分被動了。

李風雲神色冷峻,一言不發。

“不要心存僥倖了。”阿史那咄爾勸說道,“若青川沒有防備,絕無可能在發現靺鞨人之後,派出上萬軍隊支援惠城,相反,他們會放棄惠城,會把有限力量全部用在守城上,以確保青川安全,確保平壤和鴨綠水之間的暢通,這一點毋庸置疑?!?

李風雲微微頷首,“我擔心的不是青川有防備,不是擔心青川再派援軍,而是擔心青川寧願捨棄這支上萬人的軍隊,也不願再派軍隊拯救他們,如此一來我們就更被動,就被阻擋在青川城下,就將陷入糧草武器迅速斷絕之危,到那時我們就完了,不戰而亂,不戰而敗。”

糧草武器是安東軍的“要害”,長途奔襲,孤軍深入,最怕的不是敵人強大,而是自己飢腸轆轆餓趴下了,所以李風雲要速度,要速戰速決,一路風馳電卷燒殺擄掠,根本不敢浪費時間攻城掠地,不敢與敵人爭一城一地之失,更不敢被敵人牽制住了困在一個地方動彈不得。

阿史那咄爾一聽就明白自己白擔心了,李風雲不是優柔寡斷之人,關鍵時刻更不會瞻前顧後,之所以遲遲不下命令,是因爲他看得遠,看得準,他現在的目光根本不在前方戰場上,不再已是大軍雲集的青川城,而是投向了其他地方。

阿史那咄爾遲疑少許,試探著問道,“直殺平壤?”

李風雲點點頭,“我們若想解決糧草危機,就不能停下前進腳步,不能停止燒殺擄掠,所以青川這條路過不去,我們就立即調轉方向,另尋一條路殺過去。我的計策是,將計就計,兵分兩路,一路留在大定河北岸與敵對峙、周旋,竭盡所能吸引平壤的注意力,一路則乘著戰局尚不明朗,敵人尚未查清真相,尚沒有做好正確應對之前,迅速渡過薩水,直殺平壤城下,先在平壤周邊燒殺擄掠,混亂和惡化平壤局勢,積極尋找破城殲敵之良機?!?

阿史那咄爾眉頭緊皺,稍事思考後說道,“平壤及其周邊防守力量十分強大,若要東渡薩水,選鋒馬軍就必須全部過河。”

“韓世諤所領的虎賁、風雲和豹騎正日夜兼程而來,距離我們只有三天路程?!崩铒L雲不假思索地說道,“你立即率軍尋找合適的渡河地點,從明天上午開始,諸軍陸續渡河東進,三天後,靺鞨人將最後一批渡過薩水?!?

阿史那咄爾一口答應,飛身上馬,風馳電摯而去。

“傳某命令?!崩铒L雲衝著傳令兵大聲說道,“命令靺鞨人立即撤到大定河北岸,任由敵人殺至河畔?!?

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一百零一章 誰利用誰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七十四章 樑德重罵人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三百四十七章 劉黑闥的憤怒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八百六十章 不知彼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八百五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零七章 徐大郎的密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八百八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七百二十四章 你還活著?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四百章 不作爲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兩百一十九章 瓦崗決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穿華服的死人
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一百零一章 誰利用誰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七十四章 樑德重罵人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三百四十七章 劉黑闥的憤怒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八百六十章 不知彼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八百五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零七章 徐大郎的密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八百八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七百二十四章 你還活著?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四百章 不作爲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兩百一十九章 瓦崗決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穿華服的死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安阳县| 文昌市| 北海市| 江城| 宜丰县| 南木林县| 柘城县| 买车| 东山县| 临沧市| 耿马| 克山县| 蓬莱市| 礼泉县| 关岭| 陵川县| 乐平市| 茶陵县| 合阳县| 嘉黎县| 张北县| 滦平县| 澄城县| 靖边县| 汕头市| 个旧市| 建湖县| 阿拉善盟| 南京市| 宽甸| 岫岩| 十堰市| 武夷山市| 肃宁县| 郸城县| 通山县| 历史| 射洪县| 浙江省|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