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塵煙散

塵煙散

素手雪箋,青卷墨字,雋逸流美的行書,墨香尚未散去,執(zhí)筆鳳指微微上翹,輕亮的鳳仙花色,圓潤胭酥。

漢明德馬後不能抑退外戚,使當朝貴盛,徒戒其車如流水馬如龍,是開其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也。

緩緩書來,觸動情思,嬌軀微震,不禁大口血噴出,濺染香札,柔柔暈開一朵血墨牡丹,刺目驚心。

長孫自失的笑了,默默合卷,掙著題畢:《女則》。方輕舒了口氣,慢慢倒向軟墊。

後世的皇后們,後世的女人們,當你們看完這本書,你們會怎麼想呢?

遵從?膜拜?奉爲閨範?不甘?不屑?憤怒不信?

長孫淡淡闔目,微微輕笑。

那都不重要。無論你們想什麼,那都不重要。

就像嬤嬤低唱的歌謠,自由歡騰的野馬,白衣燦耀的少年,我都不會寫進書裡,因爲那都不重要。

那只是我自己的瑰寶,不是經(jīng)驗,不是教訓,不是啓示,所以,我的書裡沒有痕跡,那都不重要。

就像不論你們讀了我的書怎麼想,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我都已經(jīng)寫在書裡。

後世的皇后們,後世的女人們,請相信我,貞觀皇后的遺言:一個皇后所能做到的極致,一個女人所能做到的極致,我都已寫在書中;一個皇后必須忍受的戒律,一個女人必須忍受的戒律,我也都已寫在書中。

一個皇后,一個女人,生來的格局,我已寫盡。

這就是我,大唐貞觀皇后,一代英主的正妻,一個帝國的皇后,所要告訴你們的全部。

你們怎麼想都不重要,你們只要看清楚,這是最好的應局之策,否則,富貴不能全終,災禍如影隨形。

除非你們能破局。

機運人人不同,靠機運破局的女人古來有之,今後也不會少。夫死子幼,垂簾聽政;夫懦臣佞,暗轉(zhuǎn)乾坤。但這些都與我無關(guān),我也不知道她們的喜怒哀樂,得失幸怨。

是她們更幸運,還是我更幸運,我不知道。

我只能寫下我的文字,給後來者。

寫下這些文字,只是希望局中人都能避害趨吉。

還有,興國。

這比破局重要。

興國,是皇家責任,沒有任何理由能推卸。避責的帝后,不配皇冠,受辱被弒,亦是常事,後世或許憐憫,百姓必然唾棄。

玄血祭皇冠,是其最後能爲黎民家國所盡的皇家責任,儘管不能帶給黎民任何福澤,至少保全了家國的尊嚴。

可惜,破局的女人,時勢逼迫,多爲亂中取勝,又阻難重重,中興甚難,女人之深憾。

什麼時候,女人能光明正大的破局興國,不需夫子擋諫,不需珠簾遮掩,那纔是真正的破局,那才能真正的興國。

什麼時候?……

長孫無奈淺笑,悵然淚下。

後世的女人們,如果你們做到了,我會在天堂爲你們祝福的。

而我,長孫,一個局中人,只能寫下我的文字,用盡我的智慧。

我已盡力。

所以,縱有憾,我無後悔;縱有失,我不道歉。

我的書,期盼塗抹,期盼改寫;我的人,任由評說,不需自辯。

如此而已。

倦極闔目,鮮血漸漸溢出,浸透了絲帕,宮女太醫(yī)驚惶失措,跪了一地。

太子痛哭失聲,哀哀懇求:“母后,醫(yī)藥用盡而疾不愈,請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以獲冥福。”

長孫靜靜拭血,慢慢道:“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爲善有福,則吾不爲惡;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國之大事,不可數(shù)下。道、釋異端之教,蠹國病民,皆上素所不爲,柰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爲所不爲乎!若行汝言,吾不如速死!”

太子頓首不已,長孫只是不理。

良久,長孫恐太子悲切太過,傷了心神,遂命太子回宮歇息。

母命猶在耳,太子不敢奏上,急得團團轉(zhuǎn),再三思量,悄悄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立即稟明李世民,李世民哀傷深切,欲爲之大赦天下,長孫執(zhí)意阻止了。

李世民心如刀絞,半晌無言,只是溫存的握住長孫的手,默默凝望熟悉的容顏。

依然是清潤含笑的慧眸,明波瀲灩,溶光之七彩慰心之焦竭,盈盈淺笑和暖,更沉凝了湛透慈悲的溫柔。

因爲懂得,所以慈悲。

曾經(jīng)春風拂面般恬心怡神的少女,被歲月羈絆了輕盈,又在羈絆中修煉澈悟,愈見從容澹泊,仿似一湖澄華無邊。

李世民微微蹙眉,依然是李世民最熟悉最喜歡最依戀的豐韻,可似乎有什麼不一樣了。

在流光中暗換的,是什麼呢?

李世民不安的攥緊了手中的柔荑,溫暖的,甜馥的,一如往昔。

長孫輕輕反握,安撫的微笑。

慈悲如神的拈花微笑,美麗,聖潔,湛透,慈悲。

還有深沉晶瑩的溫柔。

李世民屏息心驚。

柔荑仍在手,溫暖的,甜馥的,可那微笑……如此空靈,如此透明。

透明的溫柔是慈悲。

她沒有離開我,她超越了我,超越了歲月,超越了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痛苦的甜蜜的羈絆。

明淨光潔的額角,清潤靈透的靜眸,澄湛溫柔的微笑,脈合了天地的氣韻,通達了天地的智慧,風韻自然,化解無痕,一如初見時那個天地鍾愛的女兒。

交纏的影子分開了。

圓融通透,輝煌純洌,那是李世民夠不著的聖殿。

影子分開了,鳳凰涅槃,完美無暇,而這次,圈住鳳凰羽翅者沒能得到救贖。

世俗自有它的力量,正如靈魂自有它的力量。

各不相讓。

受苦的是人心。

萬丈紅塵中,尋覓選擇,剛方圓劃定,又情惑意迷,虛實真幻,莫測難辨,是非決斷,對錯悵然。

握住的,追求中遺落;錯失了,回首欲傾訴;不滿足,心怨身邊人;親厚的,到頭傷最深。

直到繁花落盡,恩怨兩了;秋風肅殺,天地疏朗。

交纏的,會分開;熟悉的,添新涵;相伴的,終遠離。

明悟的明悟,沉淪的沉淪,兩不相欠。

終於懂得,所謂圓諧,不過高忘;俗世牽絆,總是紛擾。縱是天仙下凡,也難逃一身煙火。只爲愛人,心甘情願。可恨凡夫俗子,卻永遠貪心不足。

不如歸去。

天地最鍾愛的女兒,自有她輝煌的聖殿。

終於懂得,又如何?

生命若能重新選擇,可會走上另一條道路?

不會。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路,命運在血液裡激盪,千姿百色的樣貌血脈相和,異形同質(zhì)。

生命,是一場輪迴的劫活。

李世民心悽意亂,潸然淚下。

長孫輕輕嘆息,細細描摹過世民深刻俊美的輪廓。

簡約流暢的線條,無一絲累贅,在歲月中錘磨至完美;雋雍內(nèi)斂的風華,沒半點瑕疵,於年輪裡修練臻化境。四十歲的男人,如那深秋,沉凝簡達,洗練空闊,早脫了花繁葉茂的嬌嫩,卻在錦衣玉食間留住了顏色。

清貴如玉雕,千年一瞬,溫潤純透,質(zhì)堅蘊深。

優(yōu)雅得體,從容不迫,剋制慎獨,早已融入骨血。

卻也不禁慟極淚下。

一滴,又一滴,淚流得極緩,象是抑止不住的慢慢流空了靈魂,無聲無息得驚心動魄。

如此深沉的悲哀,窒息了身心,虔誠專注,一心一意,這是最真切的挽留,但不是懺悔。

長孫清淡溫和的撫著世民的發(fā),世民的眼,世民的臉,悄悄拭去淚水,默默理好鬢角。

也曾花前月下,也曾風雨同舟,也曾煮酒交心,也曾隱忍暗傷,世民,我們的日子是鮮豔華美的,只是在漫漫歲月中不可避免的消磨了光澤,家國烽火,心苦情焦,同一盤棋局中的我們各有各的位置,動彈不得,同一場心魔中的我們各有各的苦楚,無法互庇。

一個白衣燦耀的少年可以花樣百出的博愛人一笑,一個皇袍威重的帝皇不能隨心所欲的烽火戲諸侯。

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們的日子殫精竭慮,居正守衡,不敢妄動,失了靈動新鮮的日子只有沉凝的厚度沒有輕亮的光澤。

世民,不必相求,這一生,我是你的,不怨不悔;但一生,也夠了,不用再輪迴。

春花嬌了,又謝了,已遍覽風光,何必再重複舊時模樣。

激情焚盡只餘絲絲抽痛,綿綿不絕。

我的心,不錮於情,不錮於志;我的心,海闊天空。

長孫回眸遠眺,天高雲(yún)淡,清亮明朗,映和了長孫的眸彩,靈動、開闊、不羈、深邃。

百無禁忌,格物致知,求證到死。

嬤嬤的歌謠在耳邊響起,歡騰的野馬奔跑在草原。

我愛它們,沒有目的,沒有意義……一無所求……只是喜悅,只是心愛。

我如此單純的愛著它們。

就像歌謠中的野馬如此單純快樂的奔跑在草原。

然而,在選擇時,我還是捨棄了,半爲世民半因輕狂。

如果可以不長大,完全憑直覺取捨,我可會將之拋卻?

眼界初開,只知索取逼問,本末倒置,不再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

無論如何,選定的不能塗改。

這是成長的代價。

生命不能修補,但生命因曲折而豐滿。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在命運中飄蕩,我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嶄新,陌生,千姿百態(tài),奼紫嫣紅,我看到了世界的每個側(cè)面,我沒有白白來過。

如此幸運。在這最後的時刻,我明瞭了自己。

我們都會長大,卻不會改變。

江山易移,本性難改。

不必痛惜,臣民們,不必爲你們最好的皇后造碑立祠。

所謂完美,不過是情景交融。

我的心,叩問真正的長孫,真正的模樣。

故人歸來否,能飲一杯無?

看見遠遠的,野馬飛奔過天際,天馬行空,自由自我,很好很好。

長孫笑了,安詳明媚,緩緩闔上眼。

十年六月己卯,皇后長孫氏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歲。

雪後初晴,銀裝素裹,白茫茫的大地,冰冷純淨;冬日和煦,嫣紅嫵媚,珍貴的光暖,溫熱人心。

暮春和風,酷夏清泉,深秋紅葉,雪後暖陽,是天地最珍貴的禮物。

氣韻寧神如春風拂面,明眸清潤如夏泉沁澈,情志堅韌如秋楓燦烈,微笑恬怡如冬日煦暖,這就是貞觀長孫皇后,天地最鍾愛的女兒。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天,無法迴避,無力拒絕,天地召回了最心愛的女兒,大唐失去了最偉大的皇后,惟餘這雪後紅日,溫暖著徹寒的葬禮。

一夜間,長安素白,香燭殘冷,紙灰飄零,扶不動的靈柩,寸寸斷的心腸,慟極無聲,悲極無淚,長安街上,百官麻衣,萬民相送,人海潮涌,踏斷奈何橋,也留不住芳魂逝。

千里送葬人,沉默如冰封,越過一峰又一峰,直往青山上,峰尖雪白,剔透湛亮,乾淨得心空。

李世民,一身粗布白衣掩去了團龍皇袍,金色的陽光輕輕撫上雪白的布衣,不像映在絲緞上般燦耀,但暖暖的光澤,溫澹恬馥,依稀彷彿,愛人柔語輕慰,馨笑怡人,不由勾起心傷,寂然淚下。

青山雪峰,孤傲挺秀,如卿情境;山巒起伏,雅淡清遠,如卿黛眉;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卿氣度。

陽光照在雪峰上,聖潔明媚,如卿回眸;和暖心神,如卿展顏。

山明水秀,陽光燦爛,眷目四顧,音容宛在,髮膚靈魂,猶感氣息,不禁伸手欲留,空空如也,驚破一池春水春夢綠,撕碎一腔魂魄魂夢瑰。

痛不欲生。

縱是青山依舊在,陽光燦爛,斯人已去,如灰飛,如煙散,恍如春夢,了無痕,拔劍四顧,無能爲力,心空如死。

青山依舊在,陽光燦爛,天地無情笑人癡,不忍睹,淚長流。

心灰情冷。

步步留連,徘徊不捨,可到底,路有盡頭。

巍峨昭陵,九山連綿,依脈成勢,雄奇壯麗,恢宏渾厚。

燃香,卜卦,獻牲,祭酒,冊贈,告天地,定吉時,勘吉位……李世民一件一件,細緻周到的看著做著,唯恐有失,委屈了芳魂,唯恐完了,永隔了天人。

一字一字,李世民親書碑文:皇后節(jié)儉,遺言薄葬,以爲‘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復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復如此。王者以天下爲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爲己有。今因九山爲陵,鑿石之工才百餘人,數(shù)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設無累,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爲法。

止不住的顫抖,本應雋逸流美的羲之行書,頓滯枯澀,連毀幾十幅乃成。

望著幾十裡山脈相連的陵園,壯觀雄偉氣勢磅礴,看著哀痛欲絕的帝皇,字字血淚泣不成聲,就是魏徵也沉默了。

存天理,滅人慾,總也不能過分到作踐人心的地步。帝皇最後的一點小小私心,摧人肝腸,不忍再諫。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人心本無力,沉迷只自苦,然,看不破,只爲曾經(jīng)耳鬢廝磨,輕柔細語,一路扶持,兩心相知,餘溫猶在,誰說是泡影?

可,情真,時不待。

吉辰到了。

起棺落葬。

純白的棺木,牡丹浮雕,雍容華貴。

平生不做寒酸相,錯被人呼富貴花。

冬十一月庚寅,皇后長孫氏葬於昭陵,諡曰文德。因九嵕山,以成後志。帝自著表序始末,揭陵左。

哭笑後,一切歸寧;到頭來,兩手空空。

李世民獨立高臺上,遠山淡如娥眉,昭陵悽迷如夢。

獨立高臺上,孑然一身,形影相弔,卻不會再有那個溫婉的人兒來柔聲相勸。

從沒有如此心靜過,塵煙散盡後的心靜,靜如鏡明,前塵往事,纖毫畢現(xiàn)。

鮮明如昨,那個白衣的少年強用一身雍華壓下滿心的荒涼,行在杯觥交錯間,滿目金昭玉粹,擦肩衣香鬢影,恍如隔世看煙花,熱鬧繁華,怔忡迷離。

冷月下,白骨尤寒,霓彩裡,紅顏正好,屠戮場,將士浴血,奢靡宴,公子如玉,壯志滅,功業(yè)荒謬,恨心起,鴻圖初萌,交織錯落,懵懂煎熬,金戈入絲竹,真幻難辨,白骨曾紅顏,生死逼迫,若隱若現(xiàn)在前方,呼之欲出而不得。

我爲何而生?爲何而在?爲何而死?

夢幻般的盛宴,夢魘般的戰(zhàn)場,我拒絕祭上我的血肉;夢遊般的帝皇,夢囈般的皇朝,我拒絕獻上我的忠誠。

我爲何而生?爲何而在?爲何而死?

茫然四顧,天地蒼蒼。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

徹悟拒絕後是什麼?

空虛,荒涼,靈魂飄蕩,無歸依。

空,卻拒絕放下,血液在咆哮,命中無佛緣。

迎風獨立,縱然迷惘失方向,依舊斂衣抑心神。

咬碎鋼牙不露色。

和今天一樣。

可比今天幸運。

你來了。

就這麼緩緩走來,顧盼微笑,從容雅淡,溫柔馨香,如和風拂面,春暖花開,不覺間,已平了狂躁,寧了心神。

就此頓悟,真正能安撫人心的不需要語言,你的氣質(zhì)神韻是最完美的境界,是我一生所求。

雲(yún)破天開。

從此深信不疑。

向前行。

真幸運,你是我一生的伴侶,鴛鴦交頸,形影相纏,你的陪伴,恬心怡神,溫情脈脈。

也不乏金石之音。

你的陪伴,呼吸一樣的自然存在,呼吸一樣的不可或缺。

你我情分雙全。

我是如此滿足。

驚風飄白日,時世暗換顏。

牽絆越來越深,跌宕越來越多,心緒越來越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樣的悲喜交集,一樣的愁惘困頓,一樣的家國沉重。

對不起,是我害你,愁上眉梢;對不起,是我怨你,慢慢同我。

就象光和影,總是互相埋怨,不能相互拯救;就象日和月,總是彼此怨懟,不能彼此溫暖。

我的仙女不再能拯救我,各自心苦;我的夢想不再純白無暇,漸染塵埃。

我的仙女跌入了紅塵,爲了我。

我心疼又失望,憐惜又愁怨。

輾轉(zhuǎn)反側(cè),生命漸漸變得沉重又空虛,無可安慰。

我們非難的,永遠是我們最珍愛的,苛刻得容不得一粒沙,哪怕只是我們假想中的沙礫;我們責怪的,永遠是我們最親厚的,無理得宣泄著一腔火,不管是不是我們莫名的邪火。

震怒了天地。

天罰地懲,凌厲無情,斷然召回了最鍾愛的女兒。

天崩地裂中驟然頓悟,我的愚蠢。

我心愛的,是這個珠圓玉潤的女人,她恬怡的微笑,她輕柔的細語,我心愛的,是這個溫暖明慧的女人,不是那個虛無飄渺的仙女。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如今,仙子重回天庭,依然圓融諧美,完好無瑕,那是我永遠夠不著的聖殿,聖潔明媚,輝煌純洌。

我的心,灼燃灰滅。

夜夜夢迴,那最怕的也最戀的時光。

八年夜半,九成宮。

柴紹忽至,口稱急奏。李世民披甲出閣問狀,長孫隨之。

李世民溫言勸阻:“你還病著呢,還是回去歇著吧。”長孫默默執(zhí)起世民的手:“你這般震驚,我哪能心安。”堅持著陪伴李世民出了門,氣喘病驟然加重。

沉痾難起,及大漸,帝后訣別。

當時,房玄齡小譴就第,長孫說:“玄齡久事陛下,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願勿棄之。”

長孫說:“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quán)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爲幸矣。”

長孫說:“妾生無益於時,死不可以厚葬。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願因山爲壠,不起墳,不用棺槨,器以瓦木,儉薄送終,是不忘妾也。又請帝納忠容諫,勿受讒,省遊畋作役,死無恨。”

所以,李世民費盡心思,因九嵕山成昭陵葬長孫,又添加了太子的器具,房玄齡官復原職。

夜夜徘徊,長恨不已,難道這就是結(jié)局?

不!還有,還有……

不甘心的李世民在後苑中設高臺以望昭陵。

我的皇后,我的愛人,你在哪裡!

身心荒涼無垠,終於明白,生命是一個圓,從荒涼到荒涼。

我的命運是隻身打馬走過荒漠,你是唯一的綠洲,而我竟不知惜,終於錯失。

人的一生,誘惑太雜,慾望太濃。

相濡以沫的,厭倦了糾纏,羨慕相望於江湖的瀟灑;相望於江湖的,受不住空虛,期盼相濡以沫的溫馨。

可是,選擇了一種格局也就是選擇了一種命運;同樣,擺不脫一種格局也就是擺不脫一種命運。

蓋棺定論。

我的命運是從荒涼到荒涼。

身後是我們宏美壯麗的大唐。

你是唯一的柔軟,我愛,謝謝你溫暖的陪伴。

沉穩(wěn)持重的腳步聲打斷了李世民的凝思,回首見是魏徵,忙拉過引之同觀。魏徵放目遠眺:“臣老眼昏花,不能見。”李世民爲其指引,魏徵說:“臣以爲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早見之矣。”

李世民默默垂淚不語。

良久,泣曰:“顧內(nèi)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

高臺付之一炬。

前行中,不禁回望。

火光中,依稀佳人,清眸含笑,如泉清甜,如花鮮媚,如光明暖。

歲月自然不會停下腳步,它有它的節(jié)奏,但最深刻的底蘊已失去,沒有靈魂的音樂是無聊乏味的。

十一年二月壬午,獵於鹿臺嶺。

三月辛亥,獵於廣成澤。

十一月乙未,獵於濟源麥山。

後來,李世民自己也對太子治說,你應以賢哲爲師,不可學朕。朕這一生,過失極多: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

可當時,止不住,雖然長孫諄告尤在耳。

莫問因果。帝皇只論方圓,不問因果。

十二年春正月乙未,吏部尚書高士廉等上《氏族志》一百三十卷。

秋七月癸酉,吏部尚書、申國公高士廉爲尚書右僕射。

十三年正月戊午,加房玄齡爲太子少師。

二月丙子,停世襲刺史。

十四年閏十月甲辰,獵於堯山。

十二月癸卯,獵於樊川。

十五年春正月丁丑,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歸吐蕃。

又一個少女的背影凝融於大唐恢宏的長卷,只是看不清,容顏神情,枉猜測。

庚子,命三品以上嫡子事東宮。

十六年夏六月辛卯,詔復隱王建成曰隱太子,改封海陵剌王元吉曰巢剌主。

秋七月戊午,司空、趙國公長孫無忌爲司徒,尚書左僕射、樑國公房玄齡爲司空。

九月丁巳,特進、鄭國公魏徵爲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故。

十一月丙辰,獵於武功。壬戌,獵於岐山之陽。

十二月甲辰,獵於驪山。

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

初,疾甚。魏徵家初無正寢,帝命輟小殿材爲營構(gòu),五日畢,並賜素褥布被,以從其尚。令中郎將宿其第,動靜輒以聞,藥膳賜遺無算,中使者綴道。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後復與太子臻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帶。帝悲懣,拊之流涕,問所欲。對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帝將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時主亦從,帝曰:“公強視新婦!”徵不能謝。是夕,帝夢徵若平生,及旦,薨。帝臨哭,爲之慟,罷朝五日。太子舉哀西華堂。詔內(nèi)外百官朝集使皆赴喪,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陪葬昭陵。將葬,其妻裴辭曰:“徵素儉約,今假一品禮,儀物褒大,非徵志。”見許,乃用素車,白布幨帷,無塗車、芻靈。帝登苑西樓,望哭盡哀。晉王奉詔致祭。帝作文於碑,遂書之。又賜家封戶九百。

後,帝臨朝嘆曰:“以銅爲鑑,可正衣寇;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nèi)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徵亡,帝思不已,登凌煙閣觀畫像,賦詩悼痛,聞者媢之,毀短百爲。徵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倫以罪黜,君集坐逆誅,纖人遂指爲阿黨;又言徵嘗錄前後諫爭語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悅,乃停叔玉昏,而僕所爲碑,顧其家衰矣。

遼東之役,高麗、靺鞨犯陣,李勣等力戰(zhàn)破之。軍還,帝悵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賜勞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復立碑,恩禮加焉。

戊申,圖功臣於凌煙閣。

三月丙辰,齊王祐反,李世勣討之。乙丑,齊王祐伏誅,縱復齊州一年。四月乙酉,廢皇太子爲庶人,漢王元昌、吏部尚書侯君集並坐與連謀,伏誅。丙戌,立晉王治爲皇太子,大赦,賜文武官及五品以上子爲父後者爵一級,民八十以上粟帛,酺三日。己丑,加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太子太師,司空、樑國公房玄齡太子太傅;丁酉,尚書右僕射高士廉請致仕,詔以爲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閏月丁巳,詔皇太子典左右屯營兵。丙子,徙封魏王泰爲順陽郡王。七月丁酉,房玄齡以母憂罷職。九月癸未,徙庶人承乾於黔州。冬十月丁巳,房玄齡起復。

雷霆雨露,殺伐決斷,慎獨莫測,護國衡勢,皇位寬大,帝獨坐,無所依,心中累積,抑鬱成傷。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初,吳王恪,母楊妃,帝寵之,欲立爲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

後,帝以晉王爲太子,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長孫無忌曰:“恪善騎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帝乃止。

由此,長孫無忌惡恪。永徽中,高陽房遺愛謀反,因遂誅恪,以絕天下望。臨刑呼曰:“社稷有靈,長孫無忌且族滅!”四子,仁、瑋、琨、璄並流嶺表。其母死後,未能從葬昭陵,史書諱之,僅言楊氏生子恪,寥寥五子畢。

後,長孫無忌族滅於武后媚娘手。

生生死死,灰飛煙滅,到頭來,都一樣,不過如此。

可恁得精彩!

代代傳唱、凝思、演繹、變化,無窮無盡……千姿百態(tài),奼紫嫣紅,回首望,水墨朦朧,傳奇如詩,詩中身影,似真似幻,絕響嫋嫋。

十八年七月甲午,營州都督張儉率幽、營兵及契丹、奚以伐高麗。

十月己巳,獵於天池。

十一月甲午,張亮爲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馬周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發(fā)天下甲士,召募十萬,並趣平壤,率十六總管兵以伐高麗。

十二月壬寅,庶人承乾卒。

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親統(tǒng)六軍發(fā)洛陽,以伐高麗。乙卯,詔皇太子留定州監(jiān)國;開府儀同三司、申國公高士廉攝太子太傅,與侍中劉洎、中書令馬周、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輔五人同掌機務;以吏部尚書、安德郡公楊師道爲中書令。贈殷比干爲太師,諡曰忠烈,命所司封墓,葺祠堂,春秋祠以少牢,上自爲文以祭之。

三月壬辰,長孫無忌攝侍中,吏部尚書楊師道攝中書令。

四月癸卯,誓師於幽州,大饗軍。

六月已未,大敗高麗於安市城東南山,左武衛(wèi)將軍王君愕死之。

秋七月,李勣進軍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天寒地冷,草枯水凍,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力不能繼,癸未,下詔班師。

丙辰,皇太子迎謁於臨渝關(guān)。

二十年二月甲午,從伐高麗無功者,皆賜勳一轉(zhuǎn)。庚申,賜所過高年鰥寡粟。

三月己巳,車駕至京師。

庚午,上不豫,皇太子聽政。己丑,張亮謀反,伏誅。

夏四月甲子,太子太師、趙國公長孫無忌,太子太傅、樑國公房玄齡,太子太保、宋國公蕭瑀各辭調(diào)護之職,詔許之。

七月辛亥,上疾愈。

二十一年春正月壬辰,開府儀同三司、申國公高士廉薨於京師崇仁裡私第,時年七十二歲。

初,遇疾,帝幸其府第問之,因敘說生平,流涕歔欷而訣。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帝又命備駕,欲親臨,司空房玄齡以帝餌藥石,不宜臨喪,抗表切諫,帝曰:“朕之此行,豈獨爲君臣之禮,兼以故舊情深,姻戚義重,卿勿復言也。”帝從數(shù)百騎出興安門,至延喜門,長孫無忌馳至馬前諫曰:“餌石臨喪,經(jīng)方明忌。陛下含育黎元,須爲宗社珍愛。臣亡舅士廉知將不行,顧謂臣曰:‘至尊覆戴恩隆,不遺簪履,亡歿之後,或致親臨。內(nèi)省凡才,無益聖日,安可以死亡之餘,輒回宸駕,魂而有靈,負譴斯及。’陛下恩深故舊,亦請察其丹誠。”其言甚切,帝猶不許。長孫無忌乃伏於馬前流涕,帝乃還宮。贈司徒、幷州都督,陪葬昭陵,諡曰文獻。

三月戊子,左武衛(wèi)大將軍牛進達爲青丘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三總管兵以伐高麗。

五月壬辰,命百司決事於皇太子。

六月癸亥,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加授揚州都督。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午,左武衛(wèi)大將軍薛萬徹爲青丘道行軍大總管,以伐高麗。

庚寅,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

六月丙子,薛萬徹及高麗戰(zhàn)於泊灼城,敗之。

七月癸卯,房玄齡薨。

二十三年三月丁卯,上不豫,敕皇太子聽政於金液門。

五月辛酉,開府儀同三司、衛(wèi)國公李靖薨。

開國老臣一個個去了,李世民自己也日漸病沉,悵然追憶,老淚縱橫;征戰(zhàn)高麗久攻不下,勞命傷財,羌夷龜茲伺機起事,平叛艱難;大唐百姓,天災之年,又痛骨肉生離死別,禍不單行。

大唐永固!

朕要再次親征高麗!

李世民挺身欲起,卻重重的摔在牀榻上,口中一甜,血涌而出。

心有餘而力不足。

淚流滿面。

太子李治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身後是低眉垂眼的武媚娘。

李世民揮揮手讓他們出去。

李治躊躇著,不肯走。武媚娘察言觀色,輕輕上前爲李世民擦汗拭污。

李世民見李治擔心不肯去,便轉(zhuǎn)過話題,沉聲問事。

李治回稟:“父皇且寬心,今日無甚大事。只是會山羌反,或言劫裴寂爲主。”

又一老臣,李世民默然嘆息,曰:“國家於寂有恩,必不然矣。”

未幾,果稱裴寂率家僮破賊。

李世民久久不語,終睜眼,詔令裴寂入朝。

乍對面,恍若隔世,哪還是那個面如冠玉玲瓏剔透的裴寂,鶴髮披面,垂垂老矣。

到底是經(jīng)歷過風霜的垂暮老人,沒多久就去了,年六十歲。贈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也算是壽終正寢。

而李世民已沒有時間傷懷了——高麗戰(zhàn)事膠著,敗相已定,偏偏帝皇又日漸病沉,生死一線,於是人心不穩(wěn),士氣低迷,帝國到了一個危急的關(guān)口,需要帝皇清醒的抉擇。

一幅絹書被恭敬的呈上,雋逸的行書:竊見頃年已來,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丘之役,士馬疲於甲冑,舟車倦於轉(zhuǎn)輸。且召募役戍,去留懷死生之痛;因風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伕力耕,卒無數(shù)十之獲;一船致?lián)p,則傾數(shù)百之糧。是猶運有盡之農(nóng)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衆(zhòng),喪已成之我軍。雖除兇伐暴,有國常規(guī);然黷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yè)。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shù),人勞乃易亂之源。願陛下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剎那洶涌的情緒觸動心腸,李世民猛然豎起,驚問內(nèi)監(jiān):“何人書之?”

“徐充容惠。”

精亮的眼神黯然了,掠過一抹淡淡的失望和自嘲,乏力的躺下,思索片刻,下旨:“賞。”

旨意既下,滿朝屏息——聖意已決。

貶李世勣爲疊州都督。

一場大戰(zhàn)就這般不了了之了。

李世民已病入膏肓,藥石難醫(yī)。

輾轉(zhuǎn)反側(cè),豆大的汗珠滿頭滿臉,打溼了緊蹙的眉峰,鼓動的額角,躁亂的厲眼,繃緊的下頜,說不清楚幾分病痛幾分心苦。

忠心的老內(nèi)監(jiān)哭著喚:“皇上!皇上!”

李世民閉口不言。

千年後,魘在病榻裡查理痛叫 :“我的上帝!忘了一個國王的罪行,記住一個人的苦難吧!”

李世民卻閉口不言。

待到老內(nèi)監(jiān)爲其拭完身、整好衣,李世民強斂了神容,吩咐喚人。

君臣子孫圍於一殿,聆聽遺訓。

李世民喚過太子,賜予《帝範》十二篇,諄諄告誡:“此乃朕親書,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汝當謹記: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故朕不值汝效法,汝當效法古之聖哲賢王,成爲有道明君。”太子頻頻點頭,淚如雨下,李世民語氣凝重,“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太子跪聽聖訓,泣不成聲。

李世民將太子的手交給長孫無忌,環(huán)視羣臣:“太子就靠諸公輔佐了。”

滿朝文武、王孫公子,齊齊跪下,叩首示忠。

李世民氣力不濟,緩緩依向枕榻,闔目養(yǎng)神。

一滴清淚緩緩溢出。

太子膝行至前,李世民輕輕撫摸著兒子的發(fā)頂:“朕要和皇后同葬。”

生同牀,死同穴。

名至實歸,鐵板釘釘。

李世民呼吸漸促,圓目大睜,顧盼四尋,至氣絕。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己巳,上崩於翠微宮含風殿,年五十二。

遺詔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喪紀宜用漢制。秘不發(fā)喪。

庚午,遣舊將統(tǒng)飛騎勁兵從皇太子先還京,發(fā)六府甲士四千人,分列於道及安化門,翼從乃入;大行御馬輿,從官侍御如常。

壬申,發(fā)喪。

六月甲戌朔,殯於太極殿。

高陽,拜帝遺容,無哀色,爲帝闔目,目閉,血淚下。

徐惠,哀慕成疾,拒進藥,年二十四卒,贈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八月丙子,百僚上諡曰文皇帝,廟號太宗。

庚寅,葬昭陵。

上元元年八月,高宗武后益諡文武聖皇帝、文德聖皇后。天寶十三載二月,增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高宗武后併爲文德聖皇后築大雁塔,名僧玄奘於此譯經(jīng),初建五層,仿西域浮屠祠,後加建爲七級,是爲七級浮屠。

注:史書上沒說裴寂被赦回的時間,但我拖到李世民死前,肯定是過晚了,所以,這只是我個人的處理。

五月戊午,貶李世勣爲疊州都督。五月辛酉,開府儀同三司、衛(wèi)國公李靖薨。所以,是李世勣先被貶李靖後死,我倒一倒,只是爲了行文節(jié)奏。

《帝範》成書於貞觀二十二年正月(649),當時就頒賜太子了,我延後了一年。

徐惠實爲永徽元年卒,我提前了。

我的上帝!忘了一個國王的罪行,記住一個人的苦難吧!——大仲馬《瑪爾戈王后》,我喜歡這句話雖然我不認爲該對一個國王這樣寬容。

《新唐書》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爲後,魏徵諫曰: “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

《新唐書》帝初以晉王爲太子,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無忌曰:“恪善騎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帝乃止。故無忌常惡之。永徽中,房遺愛謀反,因遂誅恪,以絕天下望。臨刑呼曰:“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四子,仁、瑋、琨、璄並流嶺表。

所以,李世民意欲立後的是明母,意欲立爲太子的是李恪。但我文中把兩個楊妃合而爲一了,所以,這兒就統(tǒng)一定爲楊妃和李恪。

《新唐書》合浦公主,始封高陽。下嫁房玄齡子遺愛。主,帝所愛,故禮異他婿。主負所愛而驕。房遺直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遺愛,帝不許。玄齡卒,主導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遺直自言,帝痛讓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至是,浮屠殊死,殺奴婢十餘。主益望,帝崩無哀容。又浮屠智勖迎佔禍福,惠弘能視鬼,道士李晃高醫(yī),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與遺愛謀反,賜死。顯慶時追贈。

因爲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

她沒有離開我,她超越了我。——歌德

補註:長孫十年死,武媚娘十一年進宮,我提前了。

作者有話要說:ztl,南南,yoyo ,抱歉,是我算錯了,謝謝指正^^不過,我文中就讓她早進一年吧^^

南南,很高興你這麼說,我挺不想讓長孫最後一句叫什麼世民太子百姓的^^

yoyo ,媚娘8年進宮,長孫10年死。

南南,哈,那你得寫一篇意識流象徵主義小說了,我可覺得百年孤獨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難寫多了^^

離譜馬,歡迎^^如果你只看到唯美,那就是我的失敗了。

北,謝謝,至少我是盡力做到客觀公正的。至於完美,其實也不過是情景交融,蒙娜麗莎的微笑加給雅典娜,也很恐怖的。

南,如果僅僅是心理猜測,我們當然能百無禁忌,但是就長孫事蹟來看,沒這痕跡,武則天從李世民時代就開始佈局了。至於破局,別說呂雉,武則天又真的破了麼?還是一個沒有社會基礎的光桿女皇。她想過改革,但牽扯太大,怕毀國,所以最後不能傳位給準備不足欠缺韌性的太平公主。后妃一殿,其情可憫,但就皇后來說,呂雉做錯了。其實,長孫李世民有意思處就在於:他們的心苦都是“自找的”。就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的榮華富貴是無雙的。我提到呂雉,是因爲她也很經(jīng)典,我女主系列第三本就寫她。

長孫派,歡迎^^

風,哈,沒關(guān)係,我更喜歡看你指手畫腳的看,雖然我不一定會改^^

微微笑,我也想啊,本來也準備了,可是後來想想如果按邏輯寫的話不可能寫得出彩。對媚娘來說,太不公平,我設計的媚娘出場,是在其一生最倒黴的時候,而且我設計爲她剛悟通,這時候的武媚娘是不可能去跟長孫拼眼神的,照實寫她裝低服小,實在是太不公平了。不平等的地位,再傑出的人相逢,也不可能有激盪人心的場面,就像羅斯福到死都看不起戴高樂,我最後沒寫是因爲我捨不得媚娘;對長孫來說,一個才人,不論她姓武姓文,實在是上不了長孫的心,就算長孫也知道了那個童謠,李世民已經(jīng)做到這份上了,長孫還要怎樣,再踩上一腳,那就是呂雉而不是長孫了。

插入書籤

第11章 鳳冠正第12章 塵煙散第10章 龍鳳尊3第5章 征程長第11章 鳳冠正第10章 龍鳳尊3第8章 龍鳳尊1第4章 風雲(yún)變第9章 龍鳳尊2第4章 風雲(yún)變第2章 龍鳳配第2章 龍鳳配第2章 龍鳳配引子·驚夢第10章 龍鳳尊3第11章 鳳冠正第1章 鳳初啼第2章 龍鳳配第2章 龍鳳配第5章 征程長第11章 鳳冠正第3章 天地開第9章 龍鳳尊2第1章 鳳初啼第10章 龍鳳尊3第3章 天地開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3章 天地開第12章 塵煙散第3章 天地開第1章 鳳初啼第12章 塵煙散第5章 征程長引子·驚夢第11章 鳳冠正第9章 龍鳳尊2第8章 龍鳳尊1第4章 風雲(yún)變第8章 龍鳳尊1第7章 骨肉殘第7章 骨肉殘引子·驚夢第3章 天地開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6章 天下主第8章 龍鳳尊1第3章 天地開引子·驚夢第2章 龍鳳配引子·驚夢第2章 龍鳳配第11章 鳳冠正第11章 鳳冠正第4章 風雲(yún)變第4章 風雲(yún)變第5章 征程長第6章 天下主第1章 鳳初啼第4章 風雲(yún)變第11章 鳳冠正第7章 骨肉殘第8章 龍鳳尊1第8章 龍鳳尊1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2章 龍鳳配第3章 天地開第10章 龍鳳尊3第1章 鳳初啼第5章 征程長第4章 風雲(yún)變第1章 鳳初啼第12章 塵煙散第5章 征程長第10章 龍鳳尊3第7章 骨肉殘第12章 塵煙散第2章 龍鳳配第3章 天地開第3章 天地開第7章 骨肉殘第1章 鳳初啼第7章 骨肉殘第1章 鳳初啼第12章 塵煙散第11章 鳳冠正第5章 征程長第4章 風雲(yún)變
第11章 鳳冠正第12章 塵煙散第10章 龍鳳尊3第5章 征程長第11章 鳳冠正第10章 龍鳳尊3第8章 龍鳳尊1第4章 風雲(yún)變第9章 龍鳳尊2第4章 風雲(yún)變第2章 龍鳳配第2章 龍鳳配第2章 龍鳳配引子·驚夢第10章 龍鳳尊3第11章 鳳冠正第1章 鳳初啼第2章 龍鳳配第2章 龍鳳配第5章 征程長第11章 鳳冠正第3章 天地開第9章 龍鳳尊2第1章 鳳初啼第10章 龍鳳尊3第3章 天地開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3章 天地開第12章 塵煙散第3章 天地開第1章 鳳初啼第12章 塵煙散第5章 征程長引子·驚夢第11章 鳳冠正第9章 龍鳳尊2第8章 龍鳳尊1第4章 風雲(yún)變第8章 龍鳳尊1第7章 骨肉殘第7章 骨肉殘引子·驚夢第3章 天地開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6章 天下主第8章 龍鳳尊1第3章 天地開引子·驚夢第2章 龍鳳配引子·驚夢第2章 龍鳳配第11章 鳳冠正第11章 鳳冠正第4章 風雲(yún)變第4章 風雲(yún)變第5章 征程長第6章 天下主第1章 鳳初啼第4章 風雲(yún)變第11章 鳳冠正第7章 骨肉殘第8章 龍鳳尊1第8章 龍鳳尊1第6章 天下主第12章 塵煙散第2章 龍鳳配第3章 天地開第10章 龍鳳尊3第1章 鳳初啼第5章 征程長第4章 風雲(yún)變第1章 鳳初啼第12章 塵煙散第5章 征程長第10章 龍鳳尊3第7章 骨肉殘第12章 塵煙散第2章 龍鳳配第3章 天地開第3章 天地開第7章 骨肉殘第1章 鳳初啼第7章 骨肉殘第1章 鳳初啼第12章 塵煙散第11章 鳳冠正第5章 征程長第4章 風雲(yún)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原平市| 栖霞市| 浏阳市| 峨眉山市| 峨边| 永春县| 澄江县| 霍林郭勒市| 荣昌县| 湖口县| 德昌县| 鸡东县| 剑阁县| 平果县| 桐乡市| 荔波县| 讷河市| 宣恩县| 甘谷县| 呼和浩特市| 静宁县| 开江县| 张家港市| 阿图什市| 炎陵县| 隆回县| 阳原县| 英吉沙县| 山阳县| 蒲城县| 阳朔县| 盐池县| 巴林左旗| 小金县| 武陟县| 临沭县| 柳河县| 巴东县| 江山市|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