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司送來的消息,剛到成都沒有多久的越王李錚,帶著幾十個隨從,以及成都軍的兩個斥候營校尉,一起翻越大山,去金川州走了一圈。
並且,成功繪製了一些簡單的地圖。
這個消息,讓李雲還是很高興的,他這個二兒子,實在是勇敢的有些過分了。
而且,可能是因爲出生比較早,在開國之前就已經降生,不管是太子還是這個越王,身上的“貴氣”都不重。
換句話說,他們待人接物,還是相當和氣的,至少能夠放下身段。
李皇帝看著杜謙,沒有回答杜謙的問題,而是開口問道:“如果金川州能取下來,此子便改封蜀王,將來可以考慮讓他節制成都軍。”
“受益兄覺得如何?”
杜謙想了想,問道:“陛下,是二殿下節制成都軍,還是往後,蜀地蜀王,俱都節制成都軍?”
李雲不假思索,開口道:“自然是前者,王爵可以世襲,地方兵權不可世襲。”
“不然以後,又是一個劍南節度使。”
“那臣覺得,二殿下統兵,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這個事還是應該慎重,畢竟二殿下此時還很年輕。”
“二殿下若是節制成都軍二十年三十年,便是朝廷不讓蜀王傳代軍權,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皇帝揉了揉眉心,繼續說道:“那就,先讓他在成都軍中,任副將,看一看這孩子到底能不能打仗。”
“將來的事情,將來再做安排。”
杜謙連忙低頭,稱了一聲聖明。
李皇帝琢磨完了兒子的事情之後,他纔開始回答杜謙的問題。
不管是這個世界,還是李雲先前那個世界的古代,小農經濟之下,整個社會幾乎都是靜止不動的。
可能會有一座城池興起,一座城池衰落,但是整個社會整體,基本上都是保持原地,不會再向前進步。
雖然生產工具,可能會被改進的越來越精巧,器物越來越華美,但是整體生產力,並不會向前躍升。
整個社會,更多的都是經驗的堆砌。
這種情況下,先人的經驗不管再古老,基本上都是不會太錯的,真的可以一輩一輩父傳子,子傳孫。
不過,李雲畢竟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
他總得給這個世界留下些東西,留下些痕跡,總不能做了皇帝就了事了。
而且,做皇帝…其實未必就有什麼意思。
每天一睜眼,除了文書就是文書,後宮女人雖然多,但是時間久了,年紀大了,往後也就未必有什麼意思了。
皇宮雖然大,一個人又能住得了幾間屋子?
因此,一早李雲就打算,要推著這個時代往前進。
不管他個人的力氣能不能推著這個時代往前走,或者說他能夠推著這個時代往前走多遠,有生之年,他都要盡力去做這個事。
哪怕只向前一寸,也是他李雲的功業了。
蒸汽機的原理並不複雜。
真正複雜的,是能密閉氣體的腔室,只要能夠密閉氣體,蒸汽機就能夠做出來。
單單這一件事,工坊的匠人們,就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到現在,總算是有了個蒸汽機的原型機。
至於這個蒸汽機,能在李唐綻放出什麼樣的花朵,李雲不知道,也看不分明。
不過有總比沒有好。
至於電…
搞出來倒是不難,但是怎麼讓它派上用場,還需要一代代人去推動,現在的李雲要做的,就培養出一批理工科的年輕人。
哪怕這些年輕人,懂的很粗糙,只要種子種下去了,總是會慢慢長大的。
李雲甚至,準備從他的兒子裡,培養出一個喜好理工的出來,這樣等這個兒子將來就藩,就可以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王府裡研究這些東西。
不過,科學上的探索,需要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李雲要跟杜謙談的,也不是這些關於科學物理的東西。
“受益兄,家國一統,天下無亂,只不過是一個國家的開端。”
皇帝笑著說道:“如果不能讓這個國家,一點一點走向強大,讓百姓的日子遠勝舊周,你我當年起事。”
“後世寫在史書上,與當年武周太祖起事,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分別。”
皇帝陛下看著杜謙,開頭說道:“你我,要推著這個國家,向前走一走,讓它變得更加強大。”
杜謙若有所思,然後開口道:“只要天下大治,一點點恢復元氣,一兩代人之後,自然天下承平,百姓安樂。”
李雲皺了皺眉頭。
有些道理,光說是不行的。
他搖了搖頭之後,開口道:“受益兄,你我就不說什麼大道理了,我就直接跟你說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就是要陸續廢除戶籍制度。”皇帝陛下開口說道:“讓百姓們,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自由流動。”
這個時代,有嚴苛的戶籍制度,出門必須要當地官府開具路引,否則可能就要被官府緝拿起來問罪。
這就導致了,除了行商,以及士人,地方百姓幾乎是不流動的。
而官府要的,正是這個。
古代政府太小,人手太少,只有不流動的百姓,纔是好管理的百姓,不然四下走動,四處串聯,說不定很快就會生出一批叛軍出來,要豎旗造反了。
杜謙瞪大了眼睛看著李雲,直接搖頭道:“陛下,這斷然不…”
皇帝看著他,笑著說道:“聽我說完。”
“也不是說,就讓全國的百姓可以隨意亂跑,只要有正當的理由,鄉間的百姓未嘗不可以進城。”
“不是讀書人,未必就不可以離開家鄉。”
皇帝陛下繼續說道:“還有,就是擡高商人地位,許可商人之子科考。”
商人,在這個時代地位很低。
爲什麼呢?因爲他們都是奸商。
在天數恆常,或者生產資料固定的這個前提下,商人當然都是奸商。
畢竟天底下所有東西都是有數的,你買東賣西,賺取差價,可不就是奸商?
但實際上,商業往往會推動社會發展。
比如說,一些要緊的發明能夠誕生,很多時候都是來源於商業用途,只有把商人的地位擡高了,生產力才能夠自然向前演進。
至少在李唐如今這個小農經濟情況下,大約是這個模樣。
比如說,沿海那些織販絲綢的商戶,他們是真的可以改進織機的。
當然了,對於這些商人,朝廷也要加以管控,不能讓他們肆行無忌,否則奸商,也真的會害人。
“商業興旺,則可以帶動百業興旺。”
皇帝陛下默默說道:“往後,朝廷的賦稅,就不必全從田地裡,從百姓嘴裡摳食了。”
“商業興旺了,完全可以收商稅,來取代一部分田稅。”
李雲喋喋不休,拉著杜謙,一口氣說了小半個時辰,俱是他這些年,對推動未來社會的一些構想。
杜相公聽得目瞪口呆,他看著李雲,半天沒有說出來話。
李皇帝看著他的模樣,笑著說道:“受益兄放心,我不會胡來,這個事情可以先在江東道試行,讓你那學生張遂去推進,到時候可以讓他領江東道布政使兼金陵府尹。”
對於治國來說,不管什麼政策,最好都要以穩妥爲先。
因爲一些政策,哪怕你知道是對的,但也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
所以,李雲一步步走的都很小心。
開國至今,已經十年時間了,一直到今天,各地沒有什麼大的戰事了,他纔開始推進這些東西。
因爲這樣才最穩妥,不至於出什麼差錯。
畢竟,他現在是九五至尊了,掌握著國政,有時候在朝廷裡一些不起眼的錯處,落到底下的百姓頭上,就有可能要人性命。
所以試行制度,被李雲嚴格的繼承了下來,只要是大政方針,他都是先要試行。
而且,大概率是在大本營江東道試行。
因爲在這裡,他的羣衆基礎最紮實,出了什麼錯處,也生不出什麼亂子。
杜謙閉著眼睛,消化了半天,然後苦笑道:“陛下心裡所想,臣已經有些聽不懂了。”
“你聽不懂是對的。”
皇帝陛下笑著說道:“若不是有著如夢似幻的經歷,我也未必聽得懂這些,不過我跟你說的這些事。”
“大概率就是往後十年,朝廷要去做的事情了。”
李皇帝默默說道:“我希望受益兄幫我,我們一併做好這些事。”
杜謙沉默了許久,才起身,對著李雲深深低頭行禮。
“臣…要先看看江東道的成效。”
李皇帝點頭,笑著說道。
“好,我跟你一樣,也要先看看…”
“江東道的成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