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六一章 可悲

大營中,高仙芝將自己所知道的朝廷對於和議內容的爭論說給王源聽。這都是安西鎮的那名官員在離京時打探到的消息,高仙芝恰好回了一趟安西鎮,故而得知了這一切。但其實高仙芝所知的也僅僅是皮毛,他僅僅知道太子李亨和右相李林甫爲了和議的內容而大肆爭吵,卻不知真正的原因。

其實總體而言,朝廷對於和議的內容是滿意的。畢竟從局勢上來看,大唐想更進一步滅了吐蕃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四位領軍大帥的奏摺上說的很清楚,要想滅吐蕃,起碼需要增兵十五萬到二十萬,才能和吐蕃人在邏些城死磕,纔有把握拿下邏些城。

玄宗當然是想這麼幹的,但是現實是不允許的。大唐出兵吐蕃這半年時間裡,因爲調集了河西隴右和安西鎮的幾乎全部兵力,這三鎮目前處於兵力真空時期。這樣一來,防禦北方突厥的重擔其實便落到了朔方和河東道的肩膀上。

而在開戰之前,朝廷抽調了朔方軍中的一萬步兵加入河西隴右聯軍之中,這一萬人在石堡城之戰中被哥舒翰和李光弼拋棄,盡數被殲滅。本來兵額只有六萬五千人的朔方軍只剩下了五萬五千兵力。在河西隴右兩軍討伐吐蕃期間,朔方軍便要以這五萬五千兵馬獨自防禦突厥人,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大唐各大節度使的的設立和職責都是有講究的。安西節度鎮遠在西域,專門應對天山西域諸國,總體的戰略便是讓這些西域小國歸順大唐,從而達到戰略上對吐蕃國的包圍。河西軍是連接安西鎮和大唐內陸的最重要的節度軍鎮。北御突厥南防吐蕃,同時還守護著河西走廊這條通向西域的通道,並且割裂吐蕃和突厥兩國之間的交通,可謂職責最爲重要。所以河西軍的所轄兵力僅次於范陽和隴右,兵額達到了七萬三千人之多。隴右節度使的兵額達到七萬五千人,雖不如范陽節度所轄的十萬兵力那麼多,但因爲他的主要防禦對象是吐蕃大國,故而擁有如此龐大的兵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總體而言,朝廷設置節度使以及兵額的數量都是經過研究的。針對所要防禦的敵人的強大程度以及地理因素和各方面的綜合考慮,纔會有瞭如今的局面。也就是說,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道在大唐的西北方向所轄的近二十八萬的兵力是足以應付突厥和吐蕃兩國和大唐邊境的防守態勢的。當然這只是在正常狀態下。

當大唐主動調集河西隴右大軍出征吐蕃時,這種平衡便立刻被打破。剛開始突厥人還在觀望,唐人和吐蕃之間戰鬥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也沒打算插一腳。但是當河西隴右聯軍在納木錯湖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之時,突厥人忽然意識到自己有了機會。河西隴右兩軍,在經歷兩次和吐蕃的大

戰之後,他們的兵力已經消耗殆盡,兩節度使只剩下不到兩萬殘兵留守。唯一尚有五萬多兵馬的朔方軍,他們的節度使還是一個上任不久的無能書生張齊丘。

突厥人只是稍微的試探了一下,便試探出這位唯一手頭有兵的張齊丘沒什麼打仗的本事。他們稍微攻了一攻,便拿下了朔方軍所轄的北端堡壘受降城。然後,突厥人便開始蠢蠢欲動,醞釀著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張齊丘本就不會打仗,此刻又是獨木難支,所以忙向朝廷請求援兵。朝廷只能從已經歸於安祿山的河東道調集兵馬支援。雖然短暫的穩定住了局面,但那也非長久之計。

而且河東道歸屬於安祿山,調動安祿山的河東道兵馬破費了一番功夫。安祿山連上奏摺稱東.突厥和契丹人也蠢蠢欲動,河東道兵馬不能調動云云。不但說不能調兵,反而要求朝廷增兵。一來二去,還是李林甫寫了信給安祿山,這才讓河東道的五萬五千兵馬勉強分了三萬到河西道,穩定住了邊境的形勢。

而王源高仙芝等人請求議和或者增兵的奏摺便是在那時抵達了京城。在那種情形下,玄宗即便想滅吐蕃想的發瘋,卻也無兵可派,只能同意議和了。

雖然議和了,玄宗心裡其實還是不要太痛快的。雖然王源等人議定的和議對大唐是極其有利的,但他總是心裡不得勁。接到議和的條款之後,太子李亨的一句話讓玄宗心裡更加的不痛快。那便是議和條件中吐蕃不願稱臣於大唐的那一條。玄宗本來就認爲沒能沒了吐蕃甚爲可惜,現在吐蕃人連稱臣都不願,這讓他非常的不滿。

於是,明白了玄宗心思的李亨在議論和議條款的時候指出了這一點,要求打回去重新擬定,必須要吐蕃人稱臣。此舉頓時激起了李林甫的反對。雖然李林甫揣摩出玄宗的心思,但這一次他可不能讓李亨通過了這個提議。一來朝廷的形勢確實不允許,二來那可是李亨啊,自己的死對頭啊,他說白自己必須說黑,絕對不能讓他冒頭出來。

於是乎雙方圍繞此事爭吵不休,乃至於最後已經不再爭吵於議和之事,而是互相揭短,掀各自的老底,在朝堂之上毫無底線的相互攻擊起來。

李亨這次也是豁出去了,他認爲這一次自己是站在父皇這一邊的,最終父皇一定會幫自己說話。然而聖意難測,吵了三天之後,玄宗突然宣佈和議按照原定的條款批準,命人立刻傳旨王源等人訂立合約之後即刻退兵。

李亨有些發懵,他不知道父皇爲何忽然又這麼做,將自己忽然弄得不尷不尬。但後來他很快便得知,是高力士和楊貴妃在陛下耳邊吹了不少風,陛下這才改變了想法。

高力士和李林甫過從甚密,楊貴妃自然是左相楊國忠的

授意,兩大相國聯手之下,即便是父皇也不可能無視。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李亨極爲憤怒和失落而且還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憤怒的是,王源所答應的事情,要了自己幾十萬貫錢說要做楊國忠的工作,讓楊國忠不在同李林甫聯手對付自己。結果完全沒有起任何的作用,幾十萬貫餵了狗,連一點點的效果也沒有。王源膽大包天,這是戲弄到了自己的頭上。

失落的是,自己本以爲這一次有父皇做後盾,但其實自己還是太天真。父皇的心自己永遠都摸不透,永遠都猜不準,自己像只猴子一樣跳上跳下,結果一無所獲。

而恐懼的是,這一次自己一反常態的作法會不會引起父皇的懷疑。父皇會不會認爲自己平日的沉靜木訥是裝出來的,會不會對自己產生防備之心?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和李林甫當衆撕破了臉,私底下已經有人告訴自己,李林甫似乎抓住了自己的什麼把柄,準備恰當的時候公之於衆。李亨覺得這把柄便是羅衣門,這是自己的命門。如果李林甫得知羅衣門的存在而將之公之於衆,那麼自己便徹底的完了。

李亨龜縮在少陽院中瑟瑟發抖疑神疑鬼的時候,朝廷關於和議的聖旨終於得以離開長安出發。高仙芝的預料沒有錯,聖旨比預定的時間晚了三天。

以上這一切,高仙芝和王源都是不知情的。高仙芝所知道的僅僅是朝廷因爲和議的最後一條而發生了爭論。爭論的雙方是太子李亨和李林甫,其餘他便一概不知了。而王源聽到這個消息想到的是,太子李亨終於跳出來了,不過他太蠢了,這時候跳出來對他有什麼好處?而且從此事可以看出來,李亨絕對不是個好皇帝的料,此時明顯戰事不能進行下去,天又近秋,應該儘快的達成協議結束戰爭纔是。

這個人,絕不是王源想要輔佐的那個人。王源想輔佐的那個人目前還沒找到,將來能否找到,也並不知道。

翌日午後,朝廷聖旨抵達,從聖旨上絲毫看不出因爲和議的條款朝廷之中爆發過大爭吵的跡象。玄宗熱情洋溢不吝讚美之詞對王源和高仙芝一頓褒獎。對和議的條款也極爲滿意。最後要求兩人儘快達成協議撤兵回朝。玄宗表示自己希望在一個月後的長安見到兩人,親自給予嘉獎和賞賜。

王源和高仙芝不敢怠慢,立刻通知已經等得焦頭爛額的吐蕃方會面,交換雙方的簽字合約,達成停戰和議。三天後,安西軍在封常清的率領下回安西鎮,而高仙芝則隨同劍南大軍往東回劍南軍,以便同王源結伴去往京城接受玄宗的召見。

這一場陸陸續續持續了半年的大戰,終於落下帷幕。雙方各有損傷,但很明顯,獲勝的一方是大唐。得利最大的人便是王源了。

(本章完)

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五八九章 轟炸第一八二章 吉溫第九九零章 長夜(六)第五十七章 復回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二六零章 底細第七二二章 決裂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一三八章 學士第五二三章 三天第九一三章 父風第八七二章 夜遁(續)第三二八章 嚴峻第五二三章 三天第九零三章 弱點(續)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二十一章 殺機第一一一六章 巨損第四零一章 嶲州第四二四章 阿蘿第八七四章 生天第七八二章 對策第九十五章 添新第四七三章 上門第八二五章 壺關第一零一一章 條件第一八零章 醋意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四一零章 蠱毒第三六二章 毒計第四九九章 信心第六八三章 場面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五七九章 驚鳥第一二二章 巧語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六二三章 散心第四九三章 抉擇第八七三 圍攻第九四六章 共乘第五四一章 試吃第八五四章 地形第八五二章 雷厲第三四二章 無路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一零五零章 人非第七五二章 責任第四七五章 抓狂第八一六章 餘生第三九二章 豪宅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八七九章 慘劇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六八二章 芳辰第八三四章 澆油第九四五章 沉舟第七零二章 選將第四四二章 大壩第一三零章 要挾第七五八章 秘居(終)第九九四章 動員第六二四章 幽谷第四八七章 高手第三六十四章 搏殺(續)第六十四章 追逃第四五六章 進攻第一四零章 綁架第三六零章 長路第三三九章 誘敵第三四九章 前路第六七二章 受辱第二四八章 規勸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六三九章 出馬第一零八五章 迷惑第三十一章 禮遇第九九四章 動員第四一三章 大戰(續)第九四七章 揚州第六二一章 奪功第六九六章 募兵第一一一一章 獵殺第二七二章 作詩第九四四章 獻船第四九七章 對決第一一二二章 反攻第六二五章 逆耳第六三二章 新星第一七六章 遊戲第一一一七章 不服第九三二章 奪城(三)第六三零章 窮途第二六二章 殺戮第三五九章 釋疑第一零五章 狼藉第一零七六章 離心第二一一章 人生
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五八九章 轟炸第一八二章 吉溫第九九零章 長夜(六)第五十七章 復回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二六零章 底細第七二二章 決裂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一三八章 學士第五二三章 三天第九一三章 父風第八七二章 夜遁(續)第三二八章 嚴峻第五二三章 三天第九零三章 弱點(續)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二十一章 殺機第一一一六章 巨損第四零一章 嶲州第四二四章 阿蘿第八七四章 生天第七八二章 對策第九十五章 添新第四七三章 上門第八二五章 壺關第一零一一章 條件第一八零章 醋意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四一零章 蠱毒第三六二章 毒計第四九九章 信心第六八三章 場面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五七九章 驚鳥第一二二章 巧語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六二三章 散心第四九三章 抉擇第八七三 圍攻第九四六章 共乘第五四一章 試吃第八五四章 地形第八五二章 雷厲第三四二章 無路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一零五零章 人非第七五二章 責任第四七五章 抓狂第八一六章 餘生第三九二章 豪宅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八七九章 慘劇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六八二章 芳辰第八三四章 澆油第九四五章 沉舟第七零二章 選將第四四二章 大壩第一三零章 要挾第七五八章 秘居(終)第九九四章 動員第六二四章 幽谷第四八七章 高手第三六十四章 搏殺(續)第六十四章 追逃第四五六章 進攻第一四零章 綁架第三六零章 長路第三三九章 誘敵第三四九章 前路第六七二章 受辱第二四八章 規勸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六三九章 出馬第一零八五章 迷惑第三十一章 禮遇第九九四章 動員第四一三章 大戰(續)第九四七章 揚州第六二一章 奪功第六九六章 募兵第一一一一章 獵殺第二七二章 作詩第九四四章 獻船第四九七章 對決第一一二二章 反攻第六二五章 逆耳第六三二章 新星第一七六章 遊戲第一一一七章 不服第九三二章 奪城(三)第六三零章 窮途第二六二章 殺戮第三五九章 釋疑第一零五章 狼藉第一零七六章 離心第二一一章 人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改则县| 长宁区| 广宗县| 资兴市| 邹平县| 错那县| 密云县| 古丈县| 北京市| 宜城市| 屏东市| 永清县| 甘德县| 汨罗市| 黄骅市| 随州市| 时尚| 循化| 玉林市| 家居| 德格县| 高雄市| 花垣县| 永济市| 南雄市| 齐齐哈尔市| 南和县| 六盘水市| 灵川县| 栖霞市| 衢州市| 碌曲县| 临桂县| 天水市| 高州市| 阳曲县| 且末县| 丹棱县| 广宗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