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八章 重拳(上)

永曆十二年冬月之初,常州府無錫縣的惠山,對於本地士人結成的雲(yún)門社正是舉行本年度最後一場詩會的日子。

無錫乃是東林書院的所在地,更是東林黨的大本營,此間的士人在明末清初,不是東林黨,就是東林黨的後裔,如此間的雲(yún)門社,在座的讀書人俱是與東林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這雲(yún)門社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東林黨創(chuàng)始人顧憲成的後人。

“漢家居重兩京開,度邑龍盤實壯哉。

黃屋切雲(yún)雙闕迥,朱門不夜五候陳。

盪舟桃葉迎駕袖,邀笛梅花近眉臺。

莫道江東非戰(zhàn)地,徐常會負折衝才。”

詩會之上,雲(yún)門社的創(chuàng)建人,顧憲成的四世孫顧貞觀飲過了一杯水酒,細細的品味著面前這位年輕士人的舊作。

“季子這首《金陵》,雖是崇禎朝時的舊作,盛世危機卻是看得分明,愚弟每每讀來,無不感佩之至。”

顧貞觀拱手一禮,他口中的那位自號季子的吳江才子吳兆騫也是從容的還了一禮。吳兆騫乃是世宦人家出身,祖上做到過刑部尚書,此後歷代也無不是在朝中、地方上爲官,雖不及顧貞觀的祖上那般有名,但也是蘇州的大戶人家。

吳兆騫曾爲前輩宿稽吳偉業(yè)以之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共稱爲江左三鳳凰,視之爲江南文壇的後起之秀。而顧貞觀亦是頗有才名,在歷史上的康熙年間,曾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的美譽,乃是清初著名的詞人。

顧貞觀少年時曾加入過吳兆騫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二人相交有年,今番便是顧貞觀邀請吳兆騫前來參加雲(yún)門社的聚會,也正好將這位當年便一見如故的好友介紹給會社中的熟識。

“遠平過譽了,此作乃是當年隨家父宦遊楚地時的有感而發(fā)。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里,以遠平之才具,若亦有此番經(jīng)歷,所作必勝愚兄百倍。”

話音即落,二人便是哈哈大笑了起來,繼而比鄰而坐,聽起了其他士人的新篇舊作,不時點評一二,但更多的卻還是聊著彼此間感興趣的事情。

“觀季子之作,頗有入仕的打算,不知是打算入齊王府的那文官訓練班,還是等待天下大定之後,朝廷重開科舉呢?”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自古以來的士人上進的必由之路。吳兆騫文名頗著,乃是江南文壇的後起之秀,其叔祖吳易吳日升當年也曾起兵抗清,當年的部下錢應魁以及於世忠的獨子都在軍中,與齊王府那邊也能說得上話,若是進了那文官訓練班,出來之後隨侍齊王,也是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吳兆騫聽到這話,卻是搖了搖頭,繼而對顧貞觀言道:“不瞞賢弟,愚兄確有入仕的打算,但卻並非是此時。”

“此話怎講?”

顧貞觀有此一問,吳兆騫不露痕跡的掃了眼四周的士人,似乎都還沉浸在剛纔的那個士人的新作之中。眼見於此,他才壓低了聲音與顧貞觀說道:“數(shù)月前,愚兄曾拜會過錢帥,錢帥當年得家叔祖器重,今番也與愚兄提及,說是齊王殿下已經(jīng)有了改朝換代的打算,叫我家看清了風色再做打算。”

吳兆騫的意思顯而易見,他家既有此關係,也不急於一時——與其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再落個不忠於明廷的名聲,還不如等到天下大定之後再行投效,純爲新朝之臣要來得簡單。再者說了,齊王能否成功,卻也是兩說的事情,而他也不打算太早的把仕途和名聲全都壓上去。

可是此言既出,顧貞觀當即便是一驚,見驚動到了旁人才賠了一禮,重新落座,聲量卻也壓得甚至比吳兆騫還要低上幾分。

“此事確實?”

“千真萬確,錢帥就是這麼與愚兄說的,所以愚兄此來,也是要告知賢弟。”

吳兆騫提及的這事情,乃是至關重要的大事。顧貞觀年紀尚輕,可聽過之後卻並沒有跳起來對此進行肯定或是否定,反倒是坐在那裡,盤算起了這裡面的事情。

當年陳文收復南京,特意請了錢謙益到行轅一聚。這幾年下來,錢謙益當年對陳文的資助以及冒死蒐集情報的事情,在江南士人的圈子裡也光有流傳,江南的邸報也曾多加讚頌錢謙益的義舉,甚至就連陳文每次來到蘇州,也都要到錢府拜會,禮數(shù)上想來周到,完全不似坊間傳聞的那般粗鄙不文。

正因爲如此,江南士人們都在傳說錢謙益老來倒是即將入閣爲相,甚至官府裡也傳出過陳文提過要向天子舉薦錢謙益入閣的事情。可是這都三年了,錢謙益卻還是在家中吟詩作賦,莫說是入閣,江浙的政務也從不插半句嘴。

原本都以爲是陳文忘恩負義,或是錢謙益不願在朝中爲陳文張目,所以才得不到舉薦,現(xiàn)在看來卻分明是陳文準備將這位文壇領袖留給他的新朝,而不是前明的舊代了。

這裡面,需要盤算的東西太多,顧貞觀雖然家學淵源,但卻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有了此事,詩會也就變得索然無味了,可也就在他琢磨著要不要儘快返回家中將此事說與家中長輩的時候,一個士人的話語卻直接在他早已無法平靜下來的心中激起了千層巨浪。

“在下來的路上得到消息,齊王殿下在聯(lián)席會議上大加申斥了蘇鬆常鎮(zhèn)的官員,乃是因爲清丈田畝不力所致。以著齊王殿下的脾氣,這事情怕是要加大力度了。”

品評詩作,附庸風雅,乃是士人聚會少不了的節(jié)目。不過,明末結社,如東林書院那般品評時政卻也是少不了的,甚至往往是其中的重頭戲,顧貞觀既是顧憲成的四世孫,其創(chuàng)建的雲(yún)門社自也是少不了的。可是此人提及的事情,聽在剛剛還在交流著關於入仕和陳文的事情吳、顧二人的耳中,卻宛如是驚雷一般。

“這還沒有改朝換代呢,就要殘害士紳,這不就是黃巢、李闖浮現(xiàn)於今嗎?!”

顧貞觀怒不可遏,當即便驚到了在場的所有人,吳兆騫不可置信的看著他的這位好友,嚥了口唾沫,才與其低聲說道:“遠平,慎言。”

“有什麼好慎言的?難道季子以爲在座中人會有向那武夫告密的嗎?再者說了,入朝屏除奸邪,在野評論實時,東林前輩賢能皆是如此,我等又何須怕他一個武夫?”

作爲顧憲成的四世孫,顧貞觀一向是以東林後勁來標榜自身。歷史上,滿清在江南製造了“通海”、“明史”、“哭廟”等一系列大案,大肆屠戮江南士紳,殺了一個屍山血海出來才把他嚇得老實了起來,在清廷中做了一個詞臣。此時此刻,這些大案已經(jīng)不太有可能出現(xiàn)了,即便是濟爾哈朗和馬國柱那段最後的瘋狂也很快就遭到了陳文的針對性報復,顧貞觀自是如顧憲成附體那般,登時便跳了出來。

顧貞觀這一通發(fā)泄,吳兆騫卻是滿臉通紅,羞憤之色溢於言表。眼見於此,吳兆騫便拂袖而去,連句道別的話都懶得再說。

吳兆騫離開,顯然是要回鄉(xiāng)應對此事。在場的士紳雖然無不在爲顧貞觀叫好,但是一個個的卻也無不是在打著心中的小九九。

蘇鬆常鎮(zhèn)的士紳勢力之雄厚,冠絕中國大地。當年魏忠賢權勢熏天,有九千歲之稱,天下督撫多有黨附閹黨之人。那時候,魏忠賢在朝中殺楊漣、左光斗等人,如反掌觀紋,可是閹黨到了蘇州,便是拿一個周順昌,巡撫和東廠番子都也只能落個頭破血流的下場,閶門外的那座五人墓就是那段歷史的明證!

常州雖不是蘇州,但卻更是東林黨的老巢,東林書院的所在地,士紳對清丈田畝的抵制力度極大,在座的士紳家中沒有一個不曾參與抵制的,也沒有一個不曾因此而獲利的,既然陳文的目光重新注意到了他們,他們自然要盤算清楚利害。

“遠平,這事情不如去問問牧翁,他與齊王是故交,齊王總能給些薄面的。”

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一句話說來,未待他人反應,顧貞觀當即便厲聲喝道:“錢謙益那個老匹夫現(xiàn)在不過是齊王府豢養(yǎng)的走狗,永曆十年的時候,齊王府下令在江南例行浙江新政,錢謙益當即便請了府衙去給他們錢家清丈田畝,甚至還讓他的親戚、故舊和學生們也都如此,這等軟弱之輩怎可信得過?”

眼見著會社中有人打了退堂鼓,顧貞觀氣勢如虹,當即舉出了當年蘇州抵制閹黨的舊事來說事,藉著此事來鼓舞士氣,更是不忘了以微言大義相激勵。乍看去,已經(jīng)不似顧憲成那麼簡單了,反倒是有了幾分楊漣的風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年家曾祖父在重建東林書院的時候,親自撰寫下了這幅對聯(lián),便是爲了以此激勵士人蔘與國事,不可讓奸邪得逞之意。今番齊王府武人亂政,咱們作爲士人不出頭抵制,那麼升斗小民又有何人能夠指望,天下公義又有何人來伸張?!”

一陣激勵過後,與會士紳也是紛紛吶喊著附和了起來,一時間於這惠山之中也頗有些聲震雲(yún)霄的氣勢。

陳文申斥官員,肯定是加大力度,衆(zhòng)人商討了一番,便連忙散去,儘可能的勾連更多的士紳出來聯(lián)合抵制。蘇州的那樁事情告訴他們,人多力量大,這個道理連魏忠賢都不得不承認,自是沒有錯的。

士人,到了明末這個時候,讀書就是爲了做官,誰當皇帝不重要,哪怕是夷狄竊取華夏對很多士人來說也無所謂,但若是誰敢觸及到他們的利益,哪怕是非法的利益,也要拼盡全力與其相爭。

顧貞觀很清楚這些士人到底都是抱著何等心思,此間振奮了一番士氣,意氣風發(fā)的他也連忙趕回家中,一方面是把吳兆騫提及的事情說與家中長輩,而另一方面則是要把陳文即將要加大力度進行清丈田畝工作的事情說來,尤其是他在其中的表現(xiàn),更是要大書特書一番。

然而,回到家中,洋洋灑灑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個盡,迎來的卻並非是長輩的誇讚,反倒是其父顧樞卻在聽罷了這一番狂言過後直接賞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你這逆子,齊王是什麼人,麾下數(shù)十萬虎賁的梟雄,現(xiàn)在還是亂世,武人的刀把子纔是道理,況且若是真如那吳兆騫所言,齊王有意染指至尊位,那麼就是未來的天家。平日裡爲父怎麼教你的,莫要強出頭,出頭的椽子先爛,你就是不聽,現(xiàn)在整個家族都要被你連累了。”

顧樞是顧憲成的孫子,其人早年從學於東林黨的另一位領袖高攀龍,少年得志,在十九歲的時候便中了舉,被稱之爲經(jīng)魁,可是此後會試“八試不第”,屢受挫折,性子也愈加的趨向於保守和軟弱。

顧樞終身不過是個舉人,不似其祖父、父親皆是進士,並且入朝爲官,其人能夠享受的優(yōu)免遠遜於長輩,族中雖有公田,但更多的卻還是要靠避稅的手段才能確保家中的奢侈用度。

這在士紳中乃是最常見的現(xiàn)象,按說明廷給的優(yōu)免並不少,但是耐不住欲豁難平。士人利用優(yōu)免的數(shù)額,接受投獻,隱匿田產(chǎn),從而實現(xiàn)以有限的優(yōu)免達成無限的免稅,明朝田畝數(shù)量記錄在案的越來越少,其中便多是如此消失的。

顧家在顧貞觀五世祖的時候還不甚富裕,但是他的五世祖有四個兒子,其中的兩個考中進士,入朝爲官,其中的一個便是顧憲成,得到了他這一輩兒的時候,顧家已成無錫的大戶人家,否則到了後來,就憑他一介弄詞之臣,以及與納蘭性德的私交,就能鼓動權相明珠爲其張目,將事涉丁酉科場案而被髮配寧古塔的吳兆騫救出,無非是顧家和吳家的銀錢到位了而已。

有道是善財難捨,顧樞氣的不是顧貞觀策動抵制清丈田畝,氣得是他主動的挑頭,把顧家擺在了陳文的對立面。

與陳文作對,顧樞雖是東林領袖之後,但性子使然,卻也是畏懼幾分。可是,如果顧家就此打了退堂鼓,在士林中的名望也就算是徹底毀了。

“你這個逆子啊,這是把咱們顧家放在火上去烤啊。”

話雖如此,顧樞卻也不得不爲他這個最小也最受寵的兒子的魯莽去擦屁股,此刻也只得帶著顧貞觀趕往族中去商討對策。所幸的是,抵制官府政令,這可是江南士紳多年的手藝,稱得上是駕輕就熟,差的無非是如何把事情平息下來。

顧家自顧憲成那一輩以下,雖然出過顧杲那樣角色,但大多還都保持著相對的低調(diào)。只是此間事涉儒家士大夫的利益所在,也只得齊心協(xié)力共抗齊王府的“武人亂政”。

蘇鬆常鎮(zhèn)的士紳們在獲得了陳文有意大力推進清丈田畝工作的意頭後便展開了最爲密集的串聯(lián),便是一些已經(jīng)清丈田畝完畢的士紳也迫於親朋故舊的說辭而不得不出山與他們共抗強敵。

只不過,此番的力度,遠勝於他們的想象,陳文的意志不可動搖,齊王府旗下的文官們也無不在翹首以盼著這些被隱匿的田產(chǎn)能夠得以重新開始繳納稅賦,這樣他們的政績也會更好看一些。

“此番撫軍在蘇州、本官在常州,鎮(zhèn)江和松江亦有大員坐鎮(zhèn),齊王殿下更是在南京看著我等。明日開始,清丈田畝。工作順利完成,所有參與到的官吏、駐軍都有重賞,我榮虔以頭上的烏紗作保,絕無虛言!”

第一百二十六章 前進(下)(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封侯本是不歸路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十一章 蘭若寺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一十章 天崩(完)第九十九章 曙光初現(xiàn)(下)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五十三章 亂起(完)第六十一章 盡失其傳第二十七章 夢想第四十九章 本色(下)第三十四章 聚衆(zhòng)第五十一章 青田第十四章 異類第五章 瀛臺第二十九章 廣州第九十八章 質(zhì)變(七)第一百零七章 對射第二十七章 桃花源第一百零六章 天崩(六)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四十五章 量變第一章 正負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三十二章 壓制(上)第一章 鯨吞第五章 八月(上)第五章 瀛臺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第十章 殺手鐗第三十六章 案發(fā)第一百六十八章 北望(五)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四十章 擴編第十四章 溫柔第八十六章 緋聞(上)第三十二章 迫降第四十八章 同步(三)第六章 前奏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八十二章 可逆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七十七章 先發(fā)制人(下)第四十一章 同力(三)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十九章 王翊第五十章 騎鬥第八十二章 掙扎(上)第五十四章 加瓦第一百四十八章 輪迴(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轉(zhuǎn)未來(二)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四十三章 歸來第三十九章 心願第六十六章 反應(中)第十五章 模擬(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四章 串聯(lián)第三十二章 迫降第六十六章 閃擊(上)第八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炸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叛徒之死第六章 前奏第六十一章 興明討虜(上)第十七章 月半第九十七章 倔強第一百六十一章 朔風(中)第八章 新桃(五)第二十章 否定第二十章 解惑第七十章 新仇第五十九章 反思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七章 國公第五十一章 青田第六十五章 新春(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nèi)訌(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叛徒之死第一百章 質(zhì)變(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nèi)訌(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七十九章 偉力(下)第五十八章 破圍(一)第三十章 舊瓶第四十二章 兵法第一百章 質(zhì)變(完)第二十七章 夢想第二十九章 喝問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八十章 軍潰第三十六章 東陽縣(中)第四章 波動第八十章 初戰(zhàn)
第一百二十六章 前進(下)(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封侯本是不歸路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十一章 蘭若寺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一十章 天崩(完)第九十九章 曙光初現(xiàn)(下)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五十三章 亂起(完)第六十一章 盡失其傳第二十七章 夢想第四十九章 本色(下)第三十四章 聚衆(zhòng)第五十一章 青田第十四章 異類第五章 瀛臺第二十九章 廣州第九十八章 質(zhì)變(七)第一百零七章 對射第二十七章 桃花源第一百零六章 天崩(六)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四十五章 量變第一章 正負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三十二章 壓制(上)第一章 鯨吞第五章 八月(上)第五章 瀛臺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第十章 殺手鐗第三十六章 案發(fā)第一百六十八章 北望(五)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四十章 擴編第十四章 溫柔第八十六章 緋聞(上)第三十二章 迫降第四十八章 同步(三)第六章 前奏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八十二章 可逆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七十七章 先發(fā)制人(下)第四十一章 同力(三)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十九章 王翊第五十章 騎鬥第八十二章 掙扎(上)第五十四章 加瓦第一百四十八章 輪迴(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轉(zhuǎn)未來(二)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四十三章 歸來第三十九章 心願第六十六章 反應(中)第十五章 模擬(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四章 串聯(lián)第三十二章 迫降第六十六章 閃擊(上)第八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炸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叛徒之死第六章 前奏第六十一章 興明討虜(上)第十七章 月半第九十七章 倔強第一百六十一章 朔風(中)第八章 新桃(五)第二十章 否定第二十章 解惑第七十章 新仇第五十九章 反思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一百五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七章 國公第五十一章 青田第六十五章 新春(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nèi)訌(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叛徒之死第一百章 質(zhì)變(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nèi)訌(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七十九章 偉力(下)第五十八章 破圍(一)第三十章 舊瓶第四十二章 兵法第一百章 質(zhì)變(完)第二十七章 夢想第二十九章 喝問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八十章 軍潰第三十六章 東陽縣(中)第四章 波動第八十章 初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措勤县| 成都市| 富锦市| 太保市| 宜川县| 南雄市| 濮阳市| 泾源县| 普兰县| 泉州市| 河北区| 石首市| 吐鲁番市| 博白县| 应城市| 五原县| 潜江市| 元朗区| 宁远县| 利辛县| 仁怀市| 浮山县| 阿拉尔市| 冷水江市| 石嘴山市| 广宗县| 敦化市| 小金县| 西青区| 临漳县| 如皋市| 启东市| 辽阳市| 河北省| 金沙县| 麻城市| 凌海市| 磐安县| 加查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