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章 新軍(上)

永曆九年年底,中國最南端的幾個省還沒有被李定國殺入貴州接駕而徹底攪動起來,北中國的山東卻率先爆發(fā)了大亂。

“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誠如後世的外交家顧維鈞先生所言,山東對於中國可謂是重要非常。不談其他,單說軍事上,無論是以南討北,還是以北征南,山東的入手往往就意味著賽點的取得,可謂是至關(guān)重要。

不過在此時此刻,山東卻並沒有處於如今聲勢正隆的江浙明軍的兵鋒之下,江浙明軍渡過長江的三個師已然將淮南掌控在手,但是淮北卻遠還沒有能夠觸及到,更別說是更北面的山東了。而那場大亂,則是山東本地的一個叫做於七的土豪打出了江浙明軍的旗號起兵反清。

年底,陳文兩蹶名王的消息傳來,於七便在山東的一座名爲(wèi)鋸齒牙山的地方發(fā)起了反清起義,並且迅速的佔據(jù)了寧海州城,同時向四周擴散。接下來的日子,山東本地綠營鎮(zhèn)壓不力,隨著陳文渡過長江,豪取淮南的消息接踵而至,起義軍迅速發(fā)展壯大,大有席捲山東的架勢。

深知山東的重要性,唯恐山東義軍與淮南的江浙明軍打通淮北,進而連成一片,八旗軍以著這些年前所未有的動員速度抽調(diào)了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共計兩萬大軍,以新近襲爵的鄭親王濟度爲(wèi)主帥,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鰲拜爲(wèi)副帥,沿著運河便殺向了山東。

義軍發(fā)展速度很快,奈何其中多是烏合之衆(zhòng),有軍事經(jīng)驗的義軍首領(lǐng)都寥寥無幾,更別說是普通義軍了。八旗軍大舉襲來,其結(jié)果顯而易見,號稱擁兵六十萬的山東義軍連遭慘敗,不當(dāng)八旗軍一合之?dāng)常芸炀瓦B於七的大本營寧海州城也被八旗軍攻陷。

數(shù)十萬大軍在短短的半個月的時間內(nèi)灰飛煙滅,包括於七在內(nèi)的大批義軍首領(lǐng)不是被殺就是被俘。山東的亂事雖然還遠沒有徹底平息下來,但是八旗軍再度向缺乏武裝、訓(xùn)練的義軍,向著那些在地方上鼠首兩端的士紳地主,向著整個山東乃至整個北方的官吏綠營以及老百姓證明了他們雖然打不過江浙明軍,但是殺起其他義軍卻依舊是如反掌觀紋一般!

由此一事,北方的士紳中開始傳出了“會稽郡王不出,奈蒼生何”的吶喊,但是於七點燃的山東抗清烈火卻還遠沒有熄滅。接下來的幾個月,八旗軍在整個山東,乃至是河南、淮北和直隸接壤的地區(qū)來回奔波,到處救火,一連屠了幾座城纔算是將這把野火給勉強澆滅了。

八旗軍經(jīng)過了幾個月的作戰(zhàn),已然疲憊不堪,只得將各地的防務(wù)重新交給那些頗有些出工不出力的綠營之後,便撤回到了北京進行休整。

大軍回返之時,已是三月底,順治出紫禁城相迎,試圖以此來隆重的向整個中國宣佈,滿清並非已經(jīng)沒有良將和雄兵了,出征的這支八旗軍便是力證!

只不過,比之當(dāng)年耀州血戰(zhàn)後努爾哈赤出城四十里迎接屯布魯,殺牛宰羊以感謝天神賜下那場史詩般的勝利不同,如今的滿清已經(jīng)是一副末世氣象,順治越是如此,就越顯得滿清自身的虛弱無力。可是這份無力,明眼人卻也都能看出來,僅僅是對上陳文的江浙明軍而已,面對其他勢力卻依舊是擁有著近乎於壓倒性的優(yōu)勢。

大軍回返,濟度風(fēng)光無限。設(shè)宴犒勞過後,順治將如今已是漢軍正黃旗牛錄章京的劉成傳來,將一份密報拿了出來。

“濟度還是年輕啊,現(xiàn)在大清還是要指望你們這些奴才能夠爭氣。”

老成凋零,新秀尚幼,有經(jīng)驗、有能力的滿洲武將青黃不接是滿清在這個時間點上最大的問題所在。歷史上是洪承疇和尚可喜抵住了西南明軍的攻勢,而在東南則更多有運氣成分。可是現(xiàn)在,時移世易,長江天險不再,江浙明軍虎踞淮南進而向北眺望,滿清已經(jīng)拿不出有足夠能力的漢奸,而隨著濟爾哈朗的死,這份青黃不接也徹底展現(xiàn)了出來。

“奴才一定盡心竭力以報皇上大恩。”

劉成拜倒在地,最近的幾個月,他下過的跪比在江浙明軍幾年加一起都多,而且甚至是多出去好幾倍。但是下跪歸下跪,地位的提升卻是顯而易見的,對此他還是比較滿意的,如果說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地位的提升速度照他看來還應(yīng)該更快一些纔是。

一句免禮,劉成繼而起身。順治掃視過了空蕩蕩的大殿,將劉成喚到了近前,君臣二人壓低了聲音詳談了起來。直到良久之後,才聽到劉成對順治說道:“皇上,奴才以爲(wèi),藉著大軍回師,正是開始進行整頓的良機。”

“朕,亦有此打算。”

商談過後,順治回返後宮去拜見他的皇額娘,而劉成告退之後,離開了紫禁城並沒有回到賜第,而是趕往胡全才的家中。

此時此刻,胡全才家中,包括李本深、劉芳名、朱之錫、蔡毓榮、鄒卓明、張道澄、郝宗福以及前南贛巡撫宜永貴之子宜思孝、宜思敬和前福建右路總兵馬得功等人俱在此處。眼見著劉成從紫禁城趕回,朱之錫等人無不起身相應(yīng),就連染病在身的胡全才也睜開了眼睛。

“幸不辱命,皇上已經(jīng)準了,接下來就要看諸君的能量了。”

聽到這話,衆(zhòng)人無不歡呼雀躍,就連胡全才那蒼白的面色上也有了些許血色。二人視線交錯,隨即點了點頭,劉成便示意衆(zhòng)人坐下,繼而對此前商議過的細則進行了最後的確認。

良久之後,確認完畢,衆(zhòng)人紛紛散去,只留下了劉成和胡全才二人。這幾個月的時間,二人配合無間,可是就在即將發(fā)動的今時今日,已經(jīng)被提升爲(wèi)兵部右侍郎的胡全才卻病倒了,用郎中的話說,壽數(shù)只怕也就在這個幾個月了。

這對劉成一黨來說乃是絕大的打擊,他們這一黨之中,他是降臣,如今卻也最得順治信重,除他之外,兵部右侍郎胡全才和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朱之錫乃是負責(zé)行政和言官體系,李本深、劉芳名、馬得功等人俱是漢軍旗武將不提,其他人也都是在漢軍旗有著大小、類型不同的能力。

如今胡全才命在旦夕,團體內(nèi)部卻沒有能夠填補這一空缺的,這對於他們這一黨來說可謂是巨大的噩耗。尤其是在現(xiàn)在,籌謀了數(shù)個月的大事即將正式開始,很多事情缺了胡全才這一環(huán),想要順利的展開就要困難太多了。

“今日身子可好些了。”

看著劉成關(guān)切的問道,胡全才卻是一臉的苦笑,自家知道自家事,身子還能撐多久,他比郎中是要清楚的。如今這個時候,自然是能多撐一天是一天。

“還好,比昨日好上一些了。”

“那就好,無事時,多休息休息,養(yǎng)足了精神纔好做事。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讓張道澄他們?nèi)ザ⒅秃茫瑒e太事必躬親了。”

這些年,劉成並非沒有朋友,但是說到底,唯有倪良許那個貧賤之交以及面前的這個胡全才對他來說才真正能夠稱得上是兄弟。可是,倪良許已經(jīng)死在了他刀下,瀕死時面上的若有若無的笑意至今還縈繞在他的心頭,而現(xiàn)在,面前的這個整整能夠稱得上志同道合的兄長卻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即便是爲(wèi)了權(quán)利而視背叛如無物的他也不由得不動容。

“放心吧,我還撐得住。”

第二天一早,拖著沉重的病體,胡全才來到了紫禁城。他們這一黨,乃至是滿清朝廷的未來俱在今天這個早朝,時間緊迫,哪怕是身子再難受他只得靠著摻加了阿芙蓉的鎮(zhèn)痛藥來強撐著前來上朝。

朝會開始之前,官員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劉成等人密議的事情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傳出了一些風(fēng)聲,只是傳出去的皆是些無關(guān)痛癢的東西,真正的核心內(nèi)容只有順治、劉成、胡全才、朱之錫等人知道,即便是索尼、寧完我這樣的重臣也未能窺得全貌。

北方的早上較之南方更爲(wèi)寒冷,早朝對於所有有資格參加的官員來說都是一件身體上的苦差事,但是若真的取消了其人的資格,到時只怕是比死了還要難受。這就是權(quán)利,如胡全才最近這兩個月服用的阿芙蓉一樣具有上癮性,是故當(dāng)胡全才前來,衆(zhòng)人的目光無不聚集在了這個已經(jīng)有些瘦脫了形的兵部右侍郎的身上。

胡全才染病在身,順治給了特許,可以到偏殿休息。待到時辰到了,胡全才回到官員之中,擡眼便看到了朱之錫以及工部郎中張道澄、工部主事郝宗福等人的身上,衆(zhòng)人微不可爲(wèi)的點頭示意,胡全才便在位置站定。

“鄭親王率軍掃平山東亂賊,我大清再添良將,爲(wèi)皇上賀。”

時辰到了,順治進入大殿,坐定之後,今日首要的議題是封賞出征大軍,具體的情況還需要時間權(quán)衡,但是大致上的標準卻還是要定下的。

“山東亂賊雖大多是烏合之衆(zhòng),但如今局勢,氣可鼓不可泄,從徵將士還需厚加封賞。”

“皇上所言甚是,只是國庫日漸窘迫……”

戶部滿尚書郎球,滿洲正黃旗人士,他在皇太極時代就是議政大臣,如今加太保兼太子太保,乃是滿洲八旗在文官中的重臣。

郎球開口便是苦窮,戶部的官兒,無論是各朝各代,無論滿洲、漢人,這是基本技能。更何況,如今滿清每年都有幾百萬兩的赤字,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再厚的家底兒早晚也得花光,省著點兒沒準還能多撐幾天。

不過嘛,千省萬省,丘八的功賞是不能省的。出動的都是八旗軍,那就更加省不得了。是故當(dāng)郎球此言一出,順治當(dāng)即就明白了其人的用意所在,繼而對其說道:“我大清如今尚有半壁江山,功賞封贈乃是大事,戶部當(dāng)勉爲(wèi)其難。”

“奴才知罪,奴才一定盡心盡力把這差事辦好。”

君臣二人一問一答,倒也甚是默契,唯有戶部的漢尚書戴明說依舊在那裡伴食畫諾,好像中間就沒有這麼個尚書一樣。

此乃常態(tài),朝臣們早已見怪不怪。封賞的事情定下了調(diào)子,親貴們沒有反對的理由,也沒有反對的必要,自然聽之任之。不過封賞過後,下一步要討論的卻不再是什麼喜事,反倒是塊親貴們最不願意觸及的傷疤。

“去歲和碩安親王、和碩鄭親王先後殉國於江南,刑部對潰兵、敗將的調(diào)查已然完結(jié),今日當(dāng)奏報於皇上。”

刑部滿尚書一開口,親貴們的臉色當(dāng)即便是一黑。去年的傷口過於巨大,對於滿洲這個族羣而言沒有十幾二十年是很難恢復(fù)如初的。況且,先後死了兩個親王,另有數(shù)個固山額真身死,對於八旗軍的打擊著實巨大。

尚書的奏報內(nèi)容與在場親貴們所知的基本無二,嶽樂身死的黑鍋,劉良佐將其背起來可謂是衆(zhòng)望所歸,從濟爾哈朗將其押送京師其實就已經(jīng)註定了。而濟爾哈朗的死,喀喀木和管效忠責(zé)無旁貸,原本有人還打算將其延伸到馬國柱和張?zhí)斓摰纳砩希钺徇€是順治授意,這兩個自殺的懦夫的家人才算是免於治罪。

今時今日,喀喀木被俘,管效忠戰(zhàn)死,唯有劉良佐尚在,親貴們自然而然的將怒火全部傾瀉到這個漢軍旗武將的身上。

劉良佐和其子劉澤涵凌遲處死,家人盡數(shù)斬首示衆(zhòng),其弟劉良臣念在歸順尚早,全家發(fā)到本旗旗主王爺處爲(wèi)奴。而管效忠,戰(zhàn)死與否不重要,滿門抄斬卻是一個也少不了的。唯有喀喀木,滿洲鑲黃旗的身份擺在這裡,最後則落一個全家發(fā)到辛者庫爲(wèi)奴。

此番處置,刑罰不可謂不嚴厲,於八旗權(quán)貴亦是大快人心,但是這卻並非是順治今天的目的所在。

“鄭親王與安親王殉國於江南,於我大清實乃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今朝施以懲罰,當(dāng)爲(wèi)天下戒。然則浙匪陳文,如今已是勢大難制。八旗勁旅之武勇天下無雙,此乃世人所共知之事。此前出戰(zhàn)不利,雖多因江南水網(wǎng)縱橫,不利騎兵機動,但是朕仔細看過從徵將士的供述,其戰(zhàn)法確有可取之處。”

順治此言既出,親貴們登時便是怒火中燒,聽八旗軍騎射無雙,滿萬不可敵的傳說久了,他們也自然而然的選擇性的忘記了八旗軍的那些敗績。

這份迷信由來已久,直到現(xiàn)在纔算是被陳文打破,可是從心底裡他們卻還是認爲(wèi)是主帥無能,是參戰(zhàn)將士疏於訓(xùn)練所致,八旗軍本身沒問題,日後與江浙明軍決戰(zhàn)的戰(zhàn)場當(dāng)是在北方,發(fā)揮騎兵的威力,總能戰(zhàn)而勝之。不過這其中也有不少的親貴,眼看著新一代的新星嶽樂和老一代碩果僅存的濟爾哈朗都死在了陳文之手,

雙方在最近的幾個月裡偶有爭辯,隨著山東戰(zhàn)事的順遂,前者的說法看上去也似乎是更爲(wèi)正確,但是爭論依舊存在,而且隨著順治對劉成等人的偏重也愈演愈烈了起來。只不過,此間順治竟當(dāng)著衆(zhòng)多漢臣的面把這話說了出來,卻著實讓親貴們面上無光。

“是故,朕以爲(wèi),若能變革戰(zhàn)法,輔之以八旗之勇武,北方平原地形利於騎兵機動。翌日再戰(zhàn),浙匪自當(dāng)束手就擒,朕與衆(zhòng)臣亦可安享此間之富庶。”

第二十章 舟山(一)第三十二章 壓制(上)第五十六章 心態(tài)終章 遲來的黎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宿命(上)第三章 君之所欲第八十章 軍潰第五十二章 比試(中)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五十五章 佈局(上)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九章 加速(中)第十五章 恆心第八十四章 鎮(zhèn)壓第一百零七章 對射第九章 陣戰(zhàn)第八十三章 用兵之道(下)第二十二章 魔盒第五十五章 串聯(lián)(一)第八十八章 進逼第一百一十二章 郡王(下)第九十六章 變起第七十五章 獨贏第三十八章 經(jīng)驗第四十四章 山雨至第六十八章 雖敵萬衆(zhòng)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五十七章 串聯(lián)(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王內(nèi)訌(下)第六章 變革第四章 波動第二十五章 胎動第八十四章 勝利第二章 罪罰第八十章 洋務(wù)第六十四章 相見(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叛徒之死第六十二章 秀才造反第十五章 震動(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三十九章 萌芽(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四章 七月初四第一百三十章 意料之外第二十六章 並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超越第七十一章 還鄉(xiāng)第十四章 約期第五十八章 織網(wǎng)(上)第十七章 摧枯拉朽(下)第四十八章 卷平崗(上)第十四章 分期第七十六章 先發(fā)制人(上)第二十四章 天誅(上)第七十六章 大幕拉開(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京(上)第一百章 圍城第七十五章 復(fù)仇(下)第三十八章 期許第九十二章 僵持第一章 鯨吞第三十八章 正途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西(中)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五十八章 織網(wǎng)(上)第三十七章 封侯本是不歸路第七章 打斷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一百章 質(zhì)變(完)第二章 變化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九十四章 偏方(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四十三章 宿命(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轉(zhuǎn)未來(五)第五十章 潛伏第七十章 明與越(上)第四十七章 改寫(上)第七十五章 獨贏第一百一十章 絕望第二十九章 演技(三)第四十二章 條件反射第六十章 歧途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一百三十一章 啓程第七十章 潼關(guān)懷古(中)第五章 瀛臺第四十六章 抗壓第八十二章 掙扎(上)第八章 履歷第七章 新桃(四)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六十章 破圍(三)第三章 國難出孝子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上)第六十二章 疾風(fēng)(一)
第二十章 舟山(一)第三十二章 壓制(上)第五十六章 心態(tài)終章 遲來的黎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宿命(上)第三章 君之所欲第八十章 軍潰第五十二章 比試(中)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五十五章 佈局(上)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九章 加速(中)第十五章 恆心第八十四章 鎮(zhèn)壓第一百零七章 對射第九章 陣戰(zhàn)第八十三章 用兵之道(下)第二十二章 魔盒第五十五章 串聯(lián)(一)第八十八章 進逼第一百一十二章 郡王(下)第九十六章 變起第七十五章 獨贏第三十八章 經(jīng)驗第四十四章 山雨至第六十八章 雖敵萬衆(zhòng)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五十七章 串聯(lián)(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王內(nèi)訌(下)第六章 變革第四章 波動第二十五章 胎動第八十四章 勝利第二章 罪罰第八十章 洋務(wù)第六十四章 相見(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叛徒之死第六十二章 秀才造反第十五章 震動(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時來第三十九章 萌芽(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四章 七月初四第一百三十章 意料之外第二十六章 並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超越第七十一章 還鄉(xiāng)第十四章 約期第五十八章 織網(wǎng)(上)第十七章 摧枯拉朽(下)第四十八章 卷平崗(上)第十四章 分期第七十六章 先發(fā)制人(上)第二十四章 天誅(上)第七十六章 大幕拉開(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京(上)第一百章 圍城第七十五章 復(fù)仇(下)第三十八章 期許第九十二章 僵持第一章 鯨吞第三十八章 正途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西(中)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五十八章 織網(wǎng)(上)第三十七章 封侯本是不歸路第七章 打斷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一百章 質(zhì)變(完)第二章 變化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九十四章 偏方(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四十三章 宿命(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轉(zhuǎn)未來(五)第五十章 潛伏第七十章 明與越(上)第四十七章 改寫(上)第七十五章 獨贏第一百一十章 絕望第二十九章 演技(三)第四十二章 條件反射第六十章 歧途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一百三十一章 啓程第七十章 潼關(guān)懷古(中)第五章 瀛臺第四十六章 抗壓第八十二章 掙扎(上)第八章 履歷第七章 新桃(四)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六十章 破圍(三)第三章 國難出孝子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上)第六十二章 疾風(fēng)(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廉江市| 无极县| 永仁县| 安化县| 嘉义市| 娄底市| 昌黎县| 岳阳县| 黑龙江省| 和静县| 霍州市| 龙州县| 台湾省| 崇礼县| 怀柔区| 石城县| 申扎县| 壶关县| 桐柏县| 兴文县| 云林县| 东港市| 即墨市| 洱源县| 平远县| 陆河县| 黎城县| 扎鲁特旗| 同江市| 夏河县| 吴堡县| 三台县| 东阿县| 襄垣县| 丹寨县| 罗平县| 林甸县| 博湖县| 贵港市| 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