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六章 觸動

重新落座,陳文長舒了一口氣,心中的憤懣也舒緩了許多。接著,已經(jīng)醺醺然不知所以的吳登科一飲而盡,開始講述他的故事。

而在陳文看來,相較之下,吳登科的故事就完全是另一個畫風了。

吳登科是金華府義烏縣人,佃戶家庭出身。他的高祖父和浙江抗倭名將、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吳惟忠是同族兄弟。只不過他的那個所謂的親戚關(guān)係已經(jīng)很遠了,遠到了陳文都不知道這該算是出了多少服了,也遠到了吳惟忠的發(fā)跡對他家沒有起到任何影響。

聽說過一表三千里,這合著還有一堂三千里的啊。

吳登科三歲時,其父被下鄉(xiāng)催科的小吏打成重傷,沒多久就去世了。寡母獨自撫養(yǎng)了他幾年後,也因爲積勞成疾卻無錢醫(yī)治而離世。於是乎,宗族裡就送他去給一家縉紳地主放牛,因其父母雙亡,他自小便備受欺凌。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東陽縣諸生許都起事,一時間應(yīng)者雲(yún)集,旬日間竟有十萬衆(zhòng)。其軍以白布裹頭爲號,因號“白頭軍”。白頭軍連戰(zhàn)連捷,先克東陽縣城,繼下義烏、諸暨、浦江、永康、武義、湯溪、蘭溪等縣,全浙大震。

就在這樣一個人心惶惶的背景下,年僅十六歲的吳登科趁夜?jié)撊氘斈甏騻涓傅哪莻€小吏家中,將其殺死。不過,殺人之後他並沒有如那衛(wèi)家無忌一般投案自首,反而參加了許都的起義軍。

到此爲止,吳登科的行爲若是按照後世的標準,已經(jīng)可以進入了自發(fā)反抗階級壓迫的範疇。當然,在狡詐的地主階級面前,缺乏思想指引和正確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者不是被腐蝕拉攏就是自我消亡。

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八,白頭軍進攻金華縣失利,無糧不支,敗退紫薇山。因此,許都向明廷投降,監(jiān)司王雄擅自允諾,後其人及部下六十四人爲浙江巡撫左光先所殺,許都餘衆(zhòng)復(fù)叛。

魯監(jiān)國元年,尹燦在金華府起兵反清,那時已經(jīng)帶領(lǐng)十幾人的吳登科率部加入,也是在尹燦軍中,他結(jié)識了孫鈺,並從孫鈺的同鄉(xiāng)口中得知了他的故事。

到了今年三月,尹燦兵敗被俘,後被清軍殺害於東陽縣東街。吳登科就和孫鈺一起帶了幾十個手下一起來到大蘭山投奔王翊。

一個是擁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另一個是殺人在逃的農(nóng)民起義者;一個因爲許都餘衆(zhòng)叛亂而避禍鄉(xiāng)間,另一個乾脆就是許都的餘衆(zhòng)。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根本不應(yīng)該有交集的人竟然相識併成爲了朋友,還一同走上了反抗?jié)M清民族壓迫的革命道路。

真不知道是這兩個人荒唐,還是這個時代荒誕。

可是,等吳登科來到大蘭山後,王翊的部下們認爲其人屢次從賊,又並非寧紹本地人士,均不放心讓他帶領(lǐng)部下加入戰(zhàn)兵營。可是,古人偏偏又極重鄉(xiāng)情,吳登科的手下都是金華人,自然不願意分開。

於是乎,王翊決定徵辟孫鈺,並在大蘭周圍分授荒地,好讓吳登科和他的部下們自給自足,不至於爲禍鄉(xiāng)里。只不過,吳登科等人造反多年,大多不是那等土裡刨食兒的人,一來二去反倒是把地租給了別人,自己打獵的時候居多。

待吳登科講完,孫鈺一家早已從北屋出來。陳文看著那淚眼婆娑的易氏,勸慰的話卻始終堵在胸口說不出來。可若是用他曾經(jīng)矇騙王翊的話來敷衍,陳文又開不了口。畢竟在他心中,先前對於王翊,他本身就抱著交易的心態(tài);而眼下對於他們,卻完全是交流。

無奈之下,陳文卻想起了他曾經(jīng)在一部網(wǎng)絡(luò)連載歷史小說。正是因爲那部小說,陳文才開始對明史產(chǎn)生興趣。而在其開篇的一個故事,眼下卻是應(yīng)景非常。

只見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起身說道:“我以前讀書時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元天曆元年的一天晚上,鳳翔府一個叫做朱五四的人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孩。根據(jù)當時起名的習慣,他給這個孩子起名叫朱重八。”

第一個反應(yīng)過來的是孫鈺,只聽他急忙喝到:“陳兄慎言。”

“孫兄,請讓我把故事講完。”接著,陳文繼續(xù)說道:“朱五四是個佃戶,不過他還有一個小豆腐店,這讓他可以勉強養(yǎng)活他的妻子和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很小的時候,朱重八便開始給當?shù)氐囊粦魟⑿盏刂鞣排!D菚r,他不想放牛,他想去讀書,可是家中卻無錢束脩。”

束脩就是古代的學費,是孩童入學時贈予老師的見面禮。這個詞讓孫鈺頗爲感觸,他想起了當年他的父母是如何的省吃儉用供他上學,想起了他是如何刻苦攻讀,想起了,太多太多……

“那時,朱重八最大的夢想就是趕快長大,到時找當年給他父母做媒的媒婆幫自己找一個手腳勤快的姑娘做媳婦,然後生下屬於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到了自己的現(xiàn)在歲數(shù),就叫他們?nèi)ソo劉姓地主的兒子放牛……”

這故事很像陳文那時代那個放羊娃的故事,不過在古代,農(nóng)婦、山泉、有點田,這是中國農(nóng)民的不二夢想。當然啦,地主誰都想做,可是這世上又有多少地主,現(xiàn)實一點總是好的,至少夢醒時分心中不會太疼。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至正四年,朱重八十七歲時,淮河兩岸爆發(fā)了嚴重的瘟疫和乾旱,元朝皇帝害怕不賑災(zāi)老百姓會揭竿而起,於是下令賑災(zāi)。”

“可是,元朝皇帝下旨就一定有用嗎?糧食從倉庫運出,中樞的高官們先貪墨一部分,然後是各路的官員,接著是州、縣,一級一級下來,到了老百姓手裡,就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

“而朱重八的家就是尋常的老百姓。這一年的四月初六,他的父親餓死了、初九,他的大哥餓死了、十二日,大哥的長子餓死了、二十二日,他的母親也餓死了。拋開出嫁的姐姐和入贅的三哥,老朱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二哥還活著。”

“我想,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了吧。”

聽到這裡,吳登科已是老淚縱橫,他想起了他的父親,想起了他的母親,想起家中的老黃牛和小黃狗,也想起了這一切是如何一一離他而去的……

“朱子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柔、禮師信友、敬老愛幼。朱重八的父親死了,母親死了,大哥死了,侄子也死了,他沒錢上學,也沒錢娶媳婦,他的朋友們也都去逃荒了,而這一切都是暴元的昏君和姦臣造成的!”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去造反,他選擇在埋葬家人後去做和尚,因爲他要替更好的家人活下去。可是寺院裡也沒有糧食,他在廟裡待了一個多月後就被轟了出去,美其名曰化緣。就這樣,有糧食時在廟裡打雜,沒糧食時出去化緣,一直到了至正十一年。”

漸漸地,在酒精的催化下,陳文的意識開始融入了故事中的世界,眼前再無他人。

“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和劉福通打出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起兵反元,一時間,天下震動,各地紛紛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反元起義。”

“也是這一年,朱重八的一個姓湯的好友給他寫了一封信。他看過信後,找了另一位姓周的朋友卜了一卦。卦上說,留則死,去則活。既然如此,他離開了那座他呆了數(shù)年的寺廟,前往那座他命中註定要去的城市,濠州。”

“到了濠州之後,朱重八成爲了濠州大帥郭子興的親兵。之後的日子裡,他作戰(zhàn)勇猛、處事冷靜、思慮深遠,逐漸得到了郭大帥的重用。也是在這段時期,他開始學著讀書寫字。後來,他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朱元璋!”

本來還在美滋滋聽故事的孫銘此刻瞪大了眼睛,他從小就如同他哥哥一般,只讀科舉用書,爲的是以後能夠考上功名。對於本朝太祖的名諱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的那個卻記得不甚清楚。

“朱者,誅殺也;元者,暴元也;璋者,乃是玉製的利器。誅殺暴元的利器!我不知道他當時是帶著何等仇恨的目光寫下這三個字的,但是我卻知道,在他的人生中這是最重要的事,是可以不惜以身爲祭的事,也是他唯一可以爲他的父母親族做的事。”

而這,也是孫鈺這些年來唯一可以爲他的父母所做的……

“很快,他出衆(zhòng)的才能得到了郭大帥的認可,郭大帥爲了拉攏這個青年才俊決定把他的義女馬姑娘許配給他,而這位馬姑娘就是他日後相濡以沫的妻子,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

“不過,好景不長,由於他的能力太過於出衆(zhòng),這引起了郭大帥的嫉恨。於是,郭大帥隨便找了個藉口就將他打入了黑牢,並且要活活餓死他。”

“眼見於此,他的妻子馬氏只得不停的去向義父求情,可是卻沒有任何用。爲了不讓他被餓死,馬氏便把剛燙好的烙餅揣在懷中,到牢中探望時送給他吃,每次胸口都會被燙傷,但每次都會去送。”

“如此深情,試問,有妻如此,夫復(fù)何求。”

此刻,易氏已是捂著嘴發(fā)出了“嗚嗚”的哭聲,而她的夫君則將她擁入懷中,滿懷深情的聽著眼前這個大逆不道的傢伙繼續(xù)講著這個同樣大逆不道的故事。

“或許是王者不死吧,最後郭大帥還是把他放了出來。他出來之後,發(fā)現(xiàn)自己就這樣跟著這幫人混下去一輩子也別想誅滅暴元,於是乎他就申請帶兵出征,而那個郭大帥大概是覺得眼不見爲淨,也就讓他走了。”

“從此,龍遊大海、虎歸山林。從定遠開始,連戰(zhàn)連捷。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遇春、湯和、劉基、宋濂等等等等,數(shù)年間,羣賢畢至。很快,陳友諒、張士誠授首,方國珍歸降。而他,也終於等到了他所期盼已久的那一天。”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甲子,太祖高皇帝以右丞相徐達爲徵虜大將軍、以平章常遇春爲副將軍統(tǒng)軍二十五萬北伐中原。十個月後,王師光復(fù)燕京,暴元從此被逐出中國。”

“此後,高皇帝先後發(fā)動八次北伐。到洪武二十年,捕魚兒海之戰(zhàn)後,暴元徹底宣告滅亡。而那個曾經(jīng)的青蔥少年也終於在垂暮之年完成了他當年許下的承諾。”

故事已經(jīng)講完了,但是陳文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

是的,結(jié)束語。

於是乎,他自顧自的斟了一杯酒,一飲而盡,隨即深吸了口氣,用先前不曾有過的鄭重其事的語氣,開口說道:

“故事講到這裡,我想引用前宋開禧年間《討金檄文》中的一句話——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

話已出口,陳文只覺得鬱結(jié)於胸的滿腔憤懣一掃而空,頓覺渾身舒爽。

可是這時,他卻忽然發(fā)現(xiàn)這孫家小院裡已經(jīng)不止是先前的五個人了。一眼望去,只見院內(nèi)、門口、甚至是牆頭都已經(jīng)站滿了人,每個人都如同被人收了三魂七魄一般,呆呆的站在那裡。而陳文在這羣人中竟然看到了胡二的身影。

壞了!

陳文心中一驚,一下子酒意盡散。眼下可是封建社會,自己如此直呼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名諱,可是犯法的事情。

那罪名叫什麼來著,是了,好像叫大不敬吧。那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若是隻有剛剛那幾個人聽見也就罷了,本來這故事就是講給他們聽的,可是眼下卻出現(xiàn)了那麼多人,這可怎麼辦啊?

這時,站在門口的一個漢子卻突然大聲說道:“先生說得太好了。壯哉,我大明天子!”

“先生說的真好。”

“先生說的確實好。”

“先生一看就不是尋常人,真是太有才了。”這話怎麼這麼彆扭呢。

一時間,恭維之聲響徹村東。

待稍微靜下來,胡二又上前公佈了一件喜事,原大蘭山老營糧庫倉大使孫鈺被經(jīng)略直浙軍務(wù)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使王翊和戶部主事兼右副督御史王江聯(lián)名晉升爲庫大使,仍管糧庫。

從“從九品”晉升爲“從九品”,只是實權(quán)大了些,卻也花費孫鈺不少打賞銀子,這才歡天喜地的送走了報喜的使者。

接下來,孫家在鄰居和剛剛聽故事的人們幫忙下,開了個流水席。只是在席間,陳文接受的敬酒絲毫不比孫鈺要少,就彷彿升官的事情也有他一份似的。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西(下)第三章 分地第三十一章 演技(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兵(下)第五十八章 婉拒第三十四章 輻射(下)第二十九章 演技(三)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五十九章 串聯(lián)(五)第十八章 奇男子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八十章 軍潰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八十章 初戰(zhàn)第五十章 設(shè)局第五十五章 佈局(上)第一百零六章 前進第二十八章 孔氏南宗第六十三章 興明討虜(下)第十章 答案(中)第五十一章 成王敗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化解第八十七章 緋聞(下)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六十八章 反應(yīng)(下)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jīng)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進(上)第十二章 盤纏第二十二章 遲來的正義(三)第二十一章 執(zhí)念第一百零八章 重逢第五十二章 築基第七章 新桃(四)第六章 新桃(三)第四十章 訴求第八章 惠民第八十章 軍潰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九十一章 隔江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裂第一百一十七章 後手第九十三章 反轉(zhuǎn)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第四十六章 抗壓第四十二章 轉(zhuǎn)型第一百二十六章 前進(下)(第一更)第十章 加速(下)第四十五章 馬進寶(下)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七十章 南下第十六章 觸動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五十三章 亂起(完)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十章 解答第一百五十三章 炸營第五十六章 追!(二)第一百零二章 天崩(二)第八十二章 用兵之道(上)第二十二章 魔盒第九章 擴編第一百二十四章 潘多拉第九十七章 質(zhì)變(六)第三十三章 逆轉(zhuǎn)第八十四章 鎮(zhèn)壓第一百零三章 天崩(三)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八十三章 籌謀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jīng)略第十三章 借款第八十三章 掙扎(中)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六十九章 尤當報也第五十七章 誓師第三十六章 歸義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九十五章 質(zhì)變(四)第四十六章 衛(wèi)所第六十八章 雖敵萬衆(zhòng)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二十六章 理念第三十四章 相望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六十章 歧途第五十七章 移鎮(zhèn)第九十九章 質(zhì)變(八)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三十章 主權(quán)第五十一章 首映第五十五章 串聯(lián)(一)第二十章 遲來的正義(一)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jīng)略第四章 串聯(lián)第八十四章 鎮(zhèn)壓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西(下)第三章 分地第三十一章 演技(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兵(下)第五十八章 婉拒第三十四章 輻射(下)第二十九章 演技(三)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五十九章 串聯(lián)(五)第十八章 奇男子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八十章 軍潰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八十章 初戰(zhàn)第五十章 設(shè)局第五十五章 佈局(上)第一百零六章 前進第二十八章 孔氏南宗第六十三章 興明討虜(下)第十章 答案(中)第五十一章 成王敗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化解第八十七章 緋聞(下)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六十八章 反應(yīng)(下)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jīng)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進(上)第十二章 盤纏第二十二章 遲來的正義(三)第二十一章 執(zhí)念第一百零八章 重逢第五十二章 築基第七章 新桃(四)第六章 新桃(三)第四十章 訴求第八章 惠民第八十章 軍潰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九十一章 隔江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裂第一百一十七章 後手第九十三章 反轉(zhuǎn)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第四十六章 抗壓第四十二章 轉(zhuǎn)型第一百二十六章 前進(下)(第一更)第十章 加速(下)第四十五章 馬進寶(下)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七十章 南下第十六章 觸動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五十三章 亂起(完)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十章 解答第一百五十三章 炸營第五十六章 追!(二)第一百零二章 天崩(二)第八十二章 用兵之道(上)第二十二章 魔盒第九章 擴編第一百二十四章 潘多拉第九十七章 質(zhì)變(六)第三十三章 逆轉(zhuǎn)第八十四章 鎮(zhèn)壓第一百零三章 天崩(三)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八十三章 籌謀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jīng)略第十三章 借款第八十三章 掙扎(中)第十二章 越王之封第六十九章 尤當報也第五十七章 誓師第三十六章 歸義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九十五章 質(zhì)變(四)第四十六章 衛(wèi)所第六十八章 雖敵萬衆(zhòng)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二十六章 理念第三十四章 相望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六十章 歧途第五十七章 移鎮(zhèn)第九十九章 質(zhì)變(八)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三十章 主權(quán)第五十一章 首映第五十五章 串聯(lián)(一)第二十章 遲來的正義(一)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jīng)略第四章 串聯(lián)第八十四章 鎮(zhèn)壓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岫岩| 广宗县| 莱州市| 怀柔区| 黑水县| 延寿县| 新兴县| 卓尼县| 连云港市| 微博| 汤阴县| 宜兰市| 泰和县| 天长市| 临桂县| 会东县| 宁蒗| 民和| 康保县| 巴彦淖尔市| 邛崃市| 宕昌县| 陇西县| 图木舒克市| 永济市| 康保县| 布拖县| 青神县| 塘沽区| 温泉县| 策勒县| 绵竹市| 赤峰市| 琼结县| 万安县| 泊头市| 白水县| 鲁山县| 马公市|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