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三章 壓制(下)

自開始練兵而始,陳文一向是以步兵作爲主力,不僅僅是因爲他手中缺少戰(zhàn)馬的緣故,更多的還是出於地形的考量。

可也正因爲如此,當他身處於此間這一片平坦地帶時,清軍的騎兵優(yōu)勢立刻就顯示了出來,手中只有不足百騎的他在多次軍議後,還是決定由他和隨行的那部分中軍騎兵隊來爲第一局的步兵破陣拖延時間。於是,見清軍的騎兵已動,他立刻按照既定計劃下達命令。

“陳參將,拖住左翼的韃子騎兵!”

“末將遵命。”

抱拳行禮後,陳國寶便帶著他麾下的那不足百餘騎衝向明軍的左翼。而此刻,陳文的將旗之下,就只剩下一隊工兵和一隊鳥銃手了。這樣規(guī)模的兵力和兵種組成根本無法直面清軍的騎兵,而此刻自清軍左翼而出的那部分騎兵卻徑直的繞過了明軍的步兵,直奔著陳文而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換作是其他人,此刻幾乎是必然會有這等感覺,可是對於陳文而言,這卻正是他所需要的!

此間的戰(zhàn)場之上,作爲清軍陣型中堅的綠營兵已經開始被南塘營的鴛鴦陣打得節(jié)節(jié)後退,而此前就落在後面的左翼團練兵卻莫名其妙的停在了原地,根本就沒有與明軍接觸的慾望,唯有右翼卻還在前進,只是他們的前進速度卻比此前明軍火器隊員持續(xù)射擊時還要慢。

本來在得知清軍組織了一批團練兵參戰(zhàn)時,無論是陳文,還是他麾下的軍官們都對此表現(xiàn)得毫無興趣,因爲這個時代的團練兵遠不是清末的湘軍、淮軍那樣的武裝,結寨自守還可以勉力爲之,野戰(zhàn)就絕非是正規(guī)軍的對手了。

所以此前在軍議之時,隨行的軍官們也沒有拿團練兵當回事,可是此刻這些團練兵所表現(xiàn)出的詭異還是讓陳文以及臨陣指揮的樓繼業(yè)感到有些不解。

只不過,留給他繼續(xù)猶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陳國寶率領的那一隊騎兵已經和清軍撞上,在利用此前繳獲的三眼銃壓制了清軍的些許衝勁後,便合身撲了上去。而另外一側的清軍騎兵卻徑直的繞過了明軍步兵的戰(zhàn)陣,直奔陳文的將旗而去。

“命令,鴛鴦陣殺手隊變小三才陣,兩翼火器隊不必再去管那些團練兵,集中全部火力進攻那些綠營兵,給本將往死裡打!”

憑藉著狼筅的壓陣優(yōu)勢,鴛鴦陣殺手隊迅速的完成了變陣。而當他們轉換爲小三才陣後,如一排排的鋒矢般開始了猛烈的衝擊、撕扯著清軍的陣型。而清軍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卻依舊毫無應對的手段,後退已經不再是主旋律,這支有由清軍步兵所組成的樂譜已經逐漸轉調爲潰退。

可是,此間的清軍騎兵已經距離陳文的將旗不遠了,依仗著騎兵優(yōu)勢,打著擒賊擒王念頭的清軍騎兵直奔著那三面大旗和旗下的陳文而去,試圖以此來決定戰(zhàn)鬥的勝負。

片刻之後,清軍的騎兵已至近前,可也就在他們即將衝到護衛(wèi)在前的那隊火器隊員左近,準備衝殺過去之時。突然,衝在最前面的那個清軍軍官的戰(zhàn)馬卻似乎是被什麼拌了一下,徑直的撲倒在地,而那個清軍軍官也隨之被甩了出去,在向前滾動了兩下後猛然間消失不見了。

而此時,金華鎮(zhèn)的騎兵顯示出了遠遜於提標營斥候的馬術水平,在第一個清軍軍官摔倒後,陳文的將旗前不足十米的範圍內,清軍就像過年時下餃子一般接二連三的摔倒在地,而被摔落在地的也很有一些如那軍官般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倒下了十餘騎後這個勢頭才被遏制。可是出現(xiàn)在這些幸運兒面前的,卻是密密麻麻的一片陷馬坑,以及在那些陷馬坑後的一道兩米多寬、一米多深、開口面對著明軍大營的u型壕溝!

壕溝後,一隊明軍豎起了一整片長牌作爲掩護,而在他們身後,則是一隊二三十人的鳥銃手正在嚴陣以待。

眼見於此,陳文的嘴角撇過了一絲笑意。清軍擁有騎兵優(yōu)勢不假,但是他也不會狂妄到以身邊的這支小部隊和清軍硬拼。此間以陷馬坑來剋制騎兵衝鋒是他此前運用過的老招數(shù)了,而那一道u型壕溝卻是爲保萬全的全新手段。

兩米多寬的壕溝,意味著清軍騎兵必須策馬狂奔纔有機會衝過來,可是壕溝前的陷馬坑卻完美的剋制了騎兵的衝鋒;可如果清軍想要繞過這一道壕溝,就必須要繞到明軍營寨的側面,破壞掉其中一部分木製的營牆後從大營內殺出,這樣南塘營的步兵就會有足夠的時間擊碎清軍的陣型。

戰(zhàn)場之上沒有萬全之策,說到底,這終究是在行險,如果清軍的騎兵圍攻前出的第一局的話,那戰(zhàn)局的走向很可能就會對明軍越加的不利了。

只不過,在此前的軍議之時,陳文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纔會選擇以己身誘敵。畢竟南塘營也算是威名在外,他陳文也是在清軍佔領區(qū)被稱之爲陣斬了提標左營副將李榮的明軍悍將,說馬三省不想要這份斬將之功任誰也不會相信的。

可若是等圍殲掉明軍的步兵後再行追擊,陳文可是有馬的,以這個時代武將的作風,主帥肯定會在潰敗之際轉身而逃,怎麼可能會留下與將士們同死呢?所以馬三省想要取得完勝就必須趕在戰(zhàn)局尚未明瞭之時動手,只有這樣他纔有機會用陳文的首級和殲滅南塘營的軍功來換取升官發(fā)財?shù)奈磥怼?

“馬進寶的部將,果然和他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渾身上下寫滿了貪得無厭這四個字。人以類聚,物以羣分,古人誠不欺我矣。”

調侃過後,陳文不再猶豫,立刻命令尹鉞指揮戰(zhàn)鬥,在尹鉞的指揮下,留守的那部分火器隊士兵紛紛開火,而清軍則坐困於壕溝和陷馬坑前被動挨打,只能以騎弓進行有限的反擊,卻還要面對長牌手的保護,盡是無能爲力這四個字。

眼前的戰(zhàn)局已經無需多慮了,清軍的這一隊騎兵既然拿不到陳文的首級和大旗,絕對不可能始終保持被動挨打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此刻,他們身後數(shù)百米外,清軍中堅的綠營兵業(yè)已開始無法收住潰退的腳步。

清軍左翼的團練兵之中,負責指揮的那個守備在親兵的護衛(wèi)下拔刀直面著左近的那幾個團練兵首領,面上寫滿了憤怒。

“爾等敢不服從軍令,難道就不怕死於軍法嗎?”

那幾個團練兵的首領對視了一眼,卻是由一個爲首的漢子上前一步,對那守備拱手行禮。

“甄守備,並非我等不肯用命,只是對面那些明軍用的乃是戚爺爺?shù)镍x鴦陣。我等皆是義烏人,不是祖上曾經追隨過戚爺爺,就是在從祖父、或是父輩口中聞聽戚爺爺帶領我們這些義烏人消滅倭寇的故事中長大,所以我等很清楚,這鴛鴦陣根本破不了。還請甄守備向馬參將稟明此事,勿要讓弟兄們白白死在這裡。”

“你說什麼?”

那守備雖然不是金華本地人,但是隨馬進寶而來,居住此地已有兩年多了,平日裡也很是聽過那些說書先生講戚繼光平倭寇的故事,對於鴛鴦陣雖說沒有親眼見過,但是聽還是聽說過的。

“鴛鴦陣,這怎麼可能?”

“怎麼不可能?長牌、藤牌、狼筅、長槍、鏜鈀,陣後還有個拿著尖頭扁擔的火兵,這不是鴛鴦陣是什麼!”

爲首那人拉了一把剛剛說話的漢子,繼而再度向那守備行禮道:“甄守備,還是趕快向馬參將稟明此事吧。若不能及時撤退的話,恐怕無論是鎮(zhèn)兵,還是我等這些團練,任誰也無法活著離開這裡,就像當年被戚爺爺打死的那些倭寇一樣。”

古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金華府雖然地處浙江腹地,又有著較多的平原地帶,但在浙江卻始終被認定是窮鄉(xiāng)僻壤的所在。

金華人武勇彪悍、愛憎分明,深具地域文化特點,這使得他們對於戚繼光以及戚繼光的兵法戰(zhàn)陣極爲迷信。就像當初陳文揚言要重建戚家軍時,本來已經心灰意冷的樓繼業(yè)立刻響應一樣。

這些來自金華府各地的團練兵,尤其是作爲左翼團練兵主力的義烏籍團練兵,本身他們對於協(xié)助曾經在金華府大肆屠城的金華鎮(zhèn)標營作戰(zhàn)就心懷不忿,等注意到陳文所部使用的乃是鴛鴦陣後,這些團練兵說什麼也不肯繼續(xù)進攻了。

自小就在戚繼光的赫赫威名,以及他們祖上追隨戚繼光的故事中耳濡目染長大,在他們眼裡,戚繼光和鴛鴦陣是無敵的,而對於攻擊眼前的鴛鴦陣不只是畏懼那麼簡單,更多的還是從心理上無法接受作爲鴛鴦陣的對手存在的緣故。

消息已經派人送出,只是任憑那個守備威逼利誘,這些團練兵就是不肯向對面的明軍發(fā)動進攻。片刻之後,清軍陣型中堅的綠營兵轟然崩潰,遠處明軍將旗下的清軍也開始試圖脫離這片險地,就連和明軍騎兵戰(zhàn)得奇虎相當?shù)哪侵遘婒T兵也拋下了受傷的同伴奪路而逃。

隨著清軍綠營的徹底崩潰,左右兩翼的團練兵在沒有被明軍照顧到的情況下也開始自行撤退,戰(zhàn)場上倖存下來那五六百綠營兵和根本就沒有接戰(zhàn)的七八百團練,以及數(shù)百的騎兵被明軍不到四百人的步兵和不到一百人的騎兵追得亡命奔逃。

這樣的場景在戰(zhàn)場上實在稱得上是司空見慣,喪膽之下,清軍已經顧不上己方的兵力其實依然存在著絕對的優(yōu)勢,只是衆(zhòng)人盡皆逃亡,回頭迎戰(zhàn)的人就會單獨面對所有的對手,但凡想要活下來的就斷不會返身迎戰(zhàn)。

眼見著大局已定,陳文不由得鬆了口氣。此番作戰(zhàn),從最初陳文下定進攻金華的決心開始,每一步的謀劃都是經過了無數(shù)次推演所得出的結果,甚至到了這份計劃中最關鍵的這一戰(zhàn),臨戰(zhàn)前陳文還在和他的軍官們根據(jù)得到的情報對作戰(zhàn)計劃進行修改。

此間清軍已經徹底潰敗,一時間恐怕很難再組織起足夠前來圍剿的兵力了,而剩下的就是了如何將剩餘價值最大化的事情了。

“告訴樓繼業(yè)和陳國寶,今天晚飯之前,本帥要看到東陽縣城的城牆!”

第一百二十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三十五章 鯨吞第九十八章 烽火第五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零八章 步兵突擊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yōu)勝劣汰(上)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二十章 資助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備第一百三十七章 逆轉未來(六)第十七章 月半第十一章 勝負第四十九章 卷平崗(中)第一百零四章 花街第一百二十五章 前進(中)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王(三)第五十一章 盜首(下)第三十章 主權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七十三章 復仇(上)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九十二章 質變(一)第四十七章 繮繩第三十四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二章 維谷第十九章 向西第一百三十章 奇兵(上)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五章 交易第三章 困局第五十四章 歲末第三十九章 半渡而擊(一)第十二章 盤纏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六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七章 倔強第一百一十八章 桃子第二十一章 徽商第四章 新桃(一)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五十章 潛伏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第九十九章 曙光初現(xiàn)(下)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十三章 借款第九十九章 曙光初現(xiàn)(下)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第八十六章 在即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二章 渡江第三十章 舊瓶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七十章 時移世易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超越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五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要想富第一百一十六章 彈幕時間第三十一章 啓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九十六章 變起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一章 正負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望(三)第四十七章 同步(二)第十六章 在路上第八十四章 全明星第七十章 潼關懷古(中)第六十五章 反應(上)第八十五章 審判(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驚變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第八章 新桃(五)第九十三章 質變(二)第八十七章 緋聞(下)第五十九章 織網(wǎng)(下)第一章 寄託第六十四章 關寧軍第八十五章 鐵面人(下)第七十章 南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驚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軍第六十九章 尤當報也第一百零三章 天崩(三)第十五章 模擬(上)第五十三章 比試(下)第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困境(下)
第一百二十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二十三章 迫近第三十五章 鯨吞第九十八章 烽火第五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零八章 步兵突擊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yōu)勝劣汰(上)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二十章 資助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備第一百三十七章 逆轉未來(六)第十七章 月半第十一章 勝負第四十九章 卷平崗(中)第一百零四章 花街第一百二十五章 前進(中)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王(三)第五十一章 盜首(下)第三十章 主權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七十三章 復仇(上)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九十二章 質變(一)第四十七章 繮繩第三十四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二章 維谷第十九章 向西第一百三十章 奇兵(上)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五章 交易第三章 困局第五十四章 歲末第三十九章 半渡而擊(一)第十二章 盤纏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六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七章 倔強第一百一十八章 桃子第二十一章 徽商第四章 新桃(一)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五十章 潛伏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第九十九章 曙光初現(xiàn)(下)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十三章 借款第九十九章 曙光初現(xiàn)(下)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第八十六章 在即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二章 渡江第三十章 舊瓶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七十章 時移世易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超越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五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要想富第一百一十六章 彈幕時間第三十一章 啓程第一百二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九十六章 變起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勝券在握(上)第一章 正負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望(三)第四十七章 同步(二)第十六章 在路上第八十四章 全明星第七十章 潼關懷古(中)第六十五章 反應(上)第八十五章 審判(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驚變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第八章 新桃(五)第九十三章 質變(二)第八十七章 緋聞(下)第五十九章 織網(wǎng)(下)第一章 寄託第六十四章 關寧軍第八十五章 鐵面人(下)第七十章 南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驚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軍第六十九章 尤當報也第一百零三章 天崩(三)第十五章 模擬(上)第五十三章 比試(下)第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困境(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玉田县| 宜章县| 娄底市| 多伦县| 富蕴县| 五指山市| 济阳县| 桃园县| 岑溪市| 武宁县| 洱源县| 乾安县| 那坡县| 侯马市| 东兰县| 东方市| 观塘区| 三门县| 保定市| 石狮市| 琼海市| 保山市| 察隅县| 达日县| 莲花县| 枣庄市| 陆川县| 化德县| 修文县| 年辖:市辖区| 铁岭市| 嘉鱼县| 景德镇市| 罗城| 基隆市| 孝感市| 瓦房店市| 白银市| 治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