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黃河渡

二 黃河渡 仁義爲懷追密信 黃河流遠嘆江山

第二天一早,燕青和上官白便起身前往滑州黃河渡口。殷飛兒換了一件大紅衫子,手裡拿著一根鞭子,與二人同行。殷飛兒對燕青:“燕大哥,我忘了告訴你,我不會用劍的,所以昨天才輸得那麼慘。我的武器,哈哈,是鞭子,什麼時候,我要用這鞭子會會你的馬鞭。”青白二人一齊大笑。山上本就有兩匹馬,燕青又有一匹,三人向雲竹道人告辭後便向滑州黃河渡口馳去。

那滑州的黃河渡口,卻甚爲有名,歷來便是黃河名渡之一。當年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這便是最後一關。據說渡口有一塊大石,是關公當年立馬之地,後人名之爲“關王石”。三人到達渡口之時,正是正午,豔陽高照,直映得江山如畫。

三人登上那“關王石”,只見那關王石本極高大,又高出河面許多,黃河美景,在此石上便可一覽無餘。上官白看著美景,心中不由生出萬般豪情,當下對燕青道:“大哥,你看如此江山,豈可讓金人奪去?”燕青也道:“正是!你看天下多少豪傑,爲此都‘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真是可歌可泣。”上官白道:“正是,不知那鐵筆應大俠爲何還不到?”

上官白話音未落,只聽得一個雄渾的聲音道:“忠義經綸事,書生俠客遊。多情應笑我,鐵筆判春秋。讓三位久等,應某告罪。”聲落人至,只見關王石上,忽然就多了一人。那人三十來歲年紀,面白無鬚,一付書生打扮,此人便是號稱天下第一的鐵筆書生應笑我。

鐵筆書生拱手道:“燕賢弟,應某知道燕賢弟一身肝膽,雖然出家,心中卻不忘江山社稷,故此發書相邀。賢弟果真赴會,賢弟真仁俠也!”

燕青道:“天下興亡,燕青雖爲佛門中人,卻也不敢不盡綿帛。”指著上官白道:“天下英雄,何其之多。這位上官白上官少俠,是小弟新結拜的金蘭兄弟,其武功胸襟,都不在燕青之下。此次結伴而來,也是希望爲天下百姓出一番力。”

上官白抱拳道:“久聞鐵筆書生大名,今日幸得一會。”鐵筆書生笑道:“英雄出少年,不知閣下有何高招?”上官白笑道:“在下只是受師父所教,學了一點微末功夫,懂一點道家禍福之理,其餘並無別長。”

鐵筆書生大笑道:“果真如此的話,那麼今日三教聚會,論劍黃河,卻也是一段佳話。二位可有興致成其美談麼?”青白二人一齊拱手道:“欣然相陪。”

只見關王石下,黃河之水急流翻滾,猶如萬馬奔騰。鐵筆書生飛身而起,騰在河面上空,掣出鐵筆,勁運筆顛,往那河水中一番鉤劃。只見河水訇然響動,數道水柱齊噴上天。其餘三人在關王石上,清清楚楚地看見那數道水柱,構成了“天下”二字。

殷飛兒嘆道:“美極壯極!應大哥的武功,真是出神入化。”燕青道:“正是,這番功夫,不但要有絕頂輕功以騰身半空,還要招數精妙,內力精奇,方能寫出這般驚心動魄的奇字。”殷飛兒吐吐舌,向上官白道:“你行麼?”上官白微微一笑,並不作答。

只見燕青道:“燕某來也。”也飛身騰在黃河上空,掣出長劍,攪動河水,數道水柱上噴,組成了“蒼生”二字。

上官白笑道:“兩位大哥,這番盛事,怎可少了小弟?”使開“逍遙迷仙步”,騰身河面之上,手中“秋水劍法”使出,河中數道水柱上涌,卻是“萬物”二字。

鐵筆書生見上官白年紀輕輕,武功卻是這般了得,心下叫好,揮動鐵筆,在河中又寫下“忠義”二字。燕青也是揮動長劍,這回寫的卻是“慈悲”二字。卻只見上官白飛身翻轉,手中劍動,河面上現出字來,卻是“逍遙”二字。

鐵筆書生見上官白寫出“逍遙”二字,便收回鐵筆,飛身回岸,青白二人也一齊回到關王石上。

鐵筆書生向上官白道:“如今天下正是危急存亡之時,大丈夫應以國難爲先,正可論及‘逍遙’二字?”上官白笑道:“小弟雖寫下逍遙二字,卻跟隨燕大哥而來,正是要爲天下出力,正所謂‘秉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與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本相通。上官白心胸肝膽,天地可鑑。”

鐵筆書生哈哈大笑道:“妙極妙極,好一個‘秉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今日儒釋道三教聚會,果不是虛有其名。上官少俠年紀輕輕,功夫卻這般了得,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只可惜此時無酒,不然我三人定可喝個痛快。”

殷飛兒在旁道:“昨日燕大哥與師哥也是不打不相識,結果義結金蘭;今日又是如此,你們三人不如就此結拜,三教高手,義結金蘭,本姑娘躬逢其盛,真是莫大快事。”

上官白與燕青一聽,都覺此意不錯。只見鐵筆書生卻面露難色,道:“應某老矣,二位英風年少,應某自慚形穢,不敢高就。”殷飛兒自覺無趣,賭氣在一旁不搭理三人。

燕青解圍道:“應大哥,那密函之事,究竟如何?”鐵筆書生嘆口氣道:“說來慚愧,這送信之人,便是我的師弟,姓莫名最,應某身爲師兄,管教不嚴,致使師門蒙羞,慚愧不已。我已打聽確實,今夜子時,他便要與東京來人,便在我們腳下這塊關王石上,交割密函。”

燕青又道:“請恕小弟多嘴。這莫施主既受金主之託,送交密函,卻爲何不直接送到東京去?卻還要半夜三更地在此處交割密函呢?”應笑我道:“此中原因,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莫師弟不想過河罷!不管怎樣,這消息卻千真萬確。”

應笑我又向青白二人拱手道:“二位仁風俠骨,武藝精純,必能擒獲此人,劫住密函。應某另有要事,此處便拜託二位了。”青白二人一齊道:“義不容辭。”應笑我謝過,又向殷飛兒道:“姑娘,得罪。”說罷便飄然而去,只見其姿勢端嚴,身法中隱然有一股正氣。

燕青道:“應大哥大義滅親,又不忍見兄弟相殘,真乃大忠大義之人。”上官白道:“正是。只是那莫最也太不成話,做出這等事來,使自己師兄也蒙羞,我們一定要好好教訓他一番。”燕青道:“正是。”當下三人尋到河邊一處小山坡上,養精蓄銳,以備晚上之戰。

時間很快便到了晚上,看看子時已近,三人便尋到關王石邊一處草叢中隱了起來,專候送信之人。

忽然只見一個黑影,飄然而至,落在關王石上。三人觀其面目,雖是滿月在空,亦看不甚明白。又見一個黑影,飛身而來,落在石上。此人一到,便向先來那人叫道:“你是怎麼回事?叫你送一封信,你都辦不好,還要叫本大俠半夜三更地來這鬼地方取信,你的便宜可佔大啦。”先來那人道:“那也沒有什麼。我這不是把信送來了麼?”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個牛皮信封,便欲向後者遞去。燕青三人在草叢中看得清清楚楚,情知先來那人便是鐵筆書生的師弟莫最,眼見他掏出密函,青白二人大喝一聲,一齊飛出,長劍雙雙出鞘,直向莫最撲去。

那莫最見有人撲到,掣出一支判官筆來,正欲和兩人交戰。那後來之人卻猛然喝道:“且慢。這幾個不識時務的人,讓本大俠打發他們罷。”

殷飛兒這時也已掠到關王石上,聽見此人口出大言,心中惱怒,道:“你是什麼東西?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那人見來的是一個小姑娘,月色之下只見其嬌美無比,便笑道:“本大俠姓牛名初,武功天下第一。小妹妹,你走開罷,這裡沒你的事,小心傷著了你,待會兒本大俠再陪你玩。”

殷飛兒大怒,長鞭揮出,便向牛初捲去。只見牛初從背後拿出一對兵器,似是牛角模樣,與殷飛兒相鬥。上官白恐牛初武藝高強,殷飛兒不是對手,正欲上前相助。但只看了一下,便啞然失笑,知道憑殷飛兒的武功,要打敗這牛初綽綽有餘。果然不出三十招,牛初的那對牛角已被殷飛兒長鞭捲走。

殷飛兒啐了一口道:“什麼亂七八糟的,牛皮吹得天都破了。不羞麼?你姓牛名初,姓得好,叫得也好,真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你如是天下第一,那本姑娘還是天上第一了呢。”一鞭揮過去,正打在牛初頭上,牛初登時昏了過去。

只聽一個聲音道:“姑娘說的是。世上如他這般狂妄自大的人,其實比比皆是。學了一點點本事,便覺得了不起,其實什麼都不是。”說話之人卻正是莫最。

殷飛兒這纔來得及看那莫最,只見其面如死灰,臉上無一點表情,便像死人一般,不由嚇了一跳。燕青對她道:“別怕,那是面具。”殷飛兒這才壯壯膽,向莫最道:“你又是什麼好……好人了,你身爲宋人,爲金主送信,也不怕遺臭萬年麼?”

莫最道:“我的事不要你管,你如想打,在下奉陪。”手中鐵筆一動,似是要殺過來。殷飛兒一看他的臉,早嚇得不敢和他交手,躲到上官白身後去了。

上官白道:“既是如此,那在下就陪閣下過過招。”莫最道:“好。”鐵筆一轉,刺了過來。上官白使開秋水劍法,和他鬥在一起。那莫最不愧是鐵筆書生的師弟,只見他鐵筆一鉤一劃之中,無不剛正穩鍵,內力十足;而上官白的秋水劍,自然也是不同尋常。二人鬥了半晌,竟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只是局面之中,莫最佔住中局,彷彿是主人一般,上官白只不過是走偏鋒而已。

莫最忽然道:“且慢,你我二人棋鼓相當,再鬥下去也分不出勝負;我看這位大師外貌非同尋常,便讓他代替閣下如何。”燕青合什道:“阿彌陀佛。你已鬥了許久,內力已然耗費不少,燕青若上,自然佔你便宜;不過若是未了的話,於這些虛名又有什麼看重的?出招罷。”上官白便退在一旁,觀看二人相鬥。

燕青的武功本和上官白相仿,莫最和上官白打成平手,已然耗損內力,燕青若上,本應勝他纔是;可是燕青的佛門武功,紫竹劍法,卻大含慈悲之意,燕青此時是以僧人的身份與其相鬥,劍法中的霸氣自然少了三分,這樣一來,二人又是不相上下。只不過燕青欲爲不爲,莫最卻當仁不讓,還是莫最佔住了中局。

兩人又鬥了半晌,莫最跳出圈子道:“且住。莫最與二位無怨無仇,二位又何必苦苦相逼。”上官白道:“你賣國求榮,便是與天下人有仇,怎說是無仇無怨?”莫最道:“我受金主大恩,連黃雀白馬都知道有恩必報,又何況是人;更兼那般恩重如山,是誰都不得不報的呀!”燕青道:“莫施主,你好糊塗,你如報了一己之恩,天下卻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受塗炭之苦,你又怎能安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快交出密函,向令師兄應大俠認錯去罷。”

莫最聽燕青說出應笑我來,哈哈大笑,伸手撕下臉上面具,三人一見大驚,只見那莫最赫然便是應笑我。應笑我向三人道:“我化名莫最,就是希望還不至於有罪過。”

殷飛兒恍然大悟,道:“原來你不肯將信直接送到東京,就是要我們來劫住密函,這樣一來,你已送了信,金主之恩已報,全了義;而又送信給燕大哥,使密函終不落入奸賊之手,全了忠,如此一來,忠義算是兩全了。”

應笑我長嘆一聲,道:“是忠義還是不忠不義,那也難說得緊!賣國求榮,是爲不忠;送信有始無終,又是爲不義。應某實在是難啊!”

這一聲長嘆,燕青和上官白心底便涌出許多東西來,似乎剎那之間三人便已心意相通,當下同時叫道:“不!”兩人對望了一眼,上官白便道:“你寧願身負罵名,冒天下之大不韙,爲金主送信,以報其昔日之恩,正是天下之大義。”燕青又道:“如果你不送信,金主勢必遣派他人,那裡密函落入奸賊之手,天下危亡。而你叫我等前來,正是爲國盡心盡力,是爲天下之大忠。”

應笑我見兩人說出這番話,知道彼此心意已然相通,微微一笑道:“天下第一,書生鐵筆。兩位賢弟既與應某打成平手,這第一也自然當得。天下第一四字,應某拱手相讓。”說罷一回手,鐵筆插入了自己胸膛,他那高大的身軀倒在了地上。

上官白三人都是大驚,一齊搶上前,只見應笑我嘴角滲出血來,向三人道:“話雖如此,應某終究難逃公道,忠義於我真的……真的不能兩全。日間,我不願與你們結拜,不是我自視甚高,而是……而是自慚形穢,這下你們知道原因了罷。”

青白二人大是感動,跪下向應笑我拜了八拜道:“大哥,今日我三人義結金蘭,明月爲證,蒼天可鑑。”只見應笑我臉露笑容道:“好……好兄弟。”又望著月色下的黃河,斷斷續續地道:“當年關公在這塊關王石上,佇馬四望,何等……壯哉。關公忠義之名……千古流傳,我……我便是想在這裡懺悔。你們將我屍身燒化,灑……灑在黃河裡罷。”說罷頭一偏,已是氣絕身亡。

三人大慟,悲切不已。那牛初卻不知什麼時候醒了過來,正欲偷偷溜走,不想卻被殷飛兒看見。殷飛兒此時見應笑我如此胸襟,日間對他的不滿早拋到了九霄雲外,當然對牛初的惱怒也就多了十分。當下一聲嬌叱,道:“哪裡走?”牛初大急,急欲逃命,卻忘了提防兵器,殷飛兒甩手一鞭,正打在頭上,又昏了過去。

上官白卻看到殷飛兒出鞭之時,袖中掉下一物,過去撿起,問道:“怎麼會在這裡?”原來那是一隻白玉燕子。殷飛兒“啊”了一聲,小心地道:“師哥,我……我只是想拿來玩玩,又沒弄壞,你別生氣啊!”上官白見她楚楚可憐,道:“你如果喜歡,就拿去罷。只是別像剛纔一樣弄丟了。”殷飛兒道:“不,那是你爹孃的遺物,我不能要。”

卻說燕青看見那玉佩,大吃了一驚,問道:“三弟,你這玉佩從何而來?”上官白道:“是從小便帶在身上的。”燕青激動地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也是一隻玉燕子,只是渾身碧綠青翠,和上官白的正是一對。燕青道:“十七年前,我才十歲,我弟弟剛一歲,那時父母外出,說是去會一個朋友,帶了我弟弟同去,卻再也沒有回來。這隻綠燕子,便是我孃的東西,只是,另一隻白色的爲何卻在你這裡,莫非……”

上官白和殷飛兒都是大愕。殷飛兒道:“這樣罷,日後問過我爹爹,他應該知道事情的原因。”青白二人都道此話甚是,二人都是當世大俠,知道事有輕重緩急之分,當下便把那份欣喜悲切之情收起,打開應笑我手中的密函,只見裡面是一張薄絹,上面用漢字寫著幾句話,三人看罷大驚,只見那上面寫道: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僞宋太宰張邦昌,我大金天兵南下,僞宋不日即亡,特賜命汝爲中原藩王,國號楚。旨到之日,令汝即爲內應,不得有誤。欽此。”後面蓋了一枚印璽,上面文字彎彎曲曲,想是女真文字。

燕青看罷道:“那張邦昌現掌朝中大權,今年年初金兵來犯時,曾任河北路割地使,主割河北三郡於金;今番又聯絡金人,想要發動政變,取大宋而代之,如此中原江山盡落入金人之手,我炎黃子孫盡要絕嗣了。”上官白道:“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前往東京,與朝廷報知。”

燕青又道:“張叔夜張大人,與我梁山有不解之緣,現任南道都總管,目下已率兵進京勤王,我們或可找他商量。”殷飛兒道:“一個張叔夜,一個張邦昌,同是姓張,爲何差別這麼大呢?”上官白道:“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同根生尚且如此,何況只是同姓呢?”

此時東方已白,旭日初昇,三人將鐵筆書生屍身火化了,灑在黃河之中;又將牛初叫醒,連點他十二處大穴,廢了他的武功,使他再不能爲虎作倀;又恐他趕去東京報信,便封了他的穴道,要十二個時辰後方能解開。

諸事已畢,三人在河邊尋著船隻渡河。只見河水滔滔,一泄千里,不由感嘆江山如畫。想到鐵筆書生葬身於此,都不由黯然神傷。又想起金人聯合張邦昌謀取江山,都是義憤填膺,誓要揭露陰謀,懲除奸賊,以慰鐵筆書生之靈。過了河,便往東京城急馳而去。

第六章 南薰門第八章 鵲橋仙第二章 黃河渡第六章 南薰門第二章 黃河渡第七章 風塵嘆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一章 金蘭交第九章 靖康恥第一章 金蘭交第八章 鵲橋仙第一章 金蘭交第九章 靖康恥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一章 金蘭交第九章 靖康恥第七章 風塵嘆第七章 風塵嘆第一章 金蘭交第七章 風塵嘆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七章 風塵嘆第六章 南薰門第八章 鵲橋仙第三章 東京城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三章 東京城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六章 南薰門第八章 鵲橋仙第九章 靖康恥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一章 金蘭交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五章 龍德宮第七章 風塵嘆第一章 金蘭交第五章 龍德宮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三章 東京城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三章 東京城第九章 靖康恥第五章 龍德宮第六章 南薰門第三章 東京城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八章 鵲橋仙第七章 風塵嘆第一章 金蘭交第二章 黃河渡第一章 金蘭交第一章 金蘭交第一章 金蘭交第一章 金蘭交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八章 鵲橋仙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三章 東京城第九章 靖康恥第八章 鵲橋仙第六章 南薰門第二章 黃河渡
第六章 南薰門第八章 鵲橋仙第二章 黃河渡第六章 南薰門第二章 黃河渡第七章 風塵嘆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一章 金蘭交第九章 靖康恥第一章 金蘭交第八章 鵲橋仙第一章 金蘭交第九章 靖康恥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一章 金蘭交第九章 靖康恥第七章 風塵嘆第七章 風塵嘆第一章 金蘭交第七章 風塵嘆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七章 風塵嘆第六章 南薰門第八章 鵲橋仙第三章 東京城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三章 東京城第二章 黃河渡第九章 靖康恥第六章 南薰門第八章 鵲橋仙第九章 靖康恥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一章 金蘭交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五章 龍德宮第七章 風塵嘆第一章 金蘭交第五章 龍德宮第九章 靖康恥第二章 黃河渡第二章 黃河渡第三章 東京城第五章 龍德宮第八章 鵲橋仙第三章 東京城第九章 靖康恥第五章 龍德宮第六章 南薰門第三章 東京城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八章 鵲橋仙第七章 風塵嘆第一章 金蘭交第二章 黃河渡第一章 金蘭交第一章 金蘭交第一章 金蘭交第一章 金蘭交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八章 鵲橋仙第六章 南薰門第七章 風塵嘆第三章 東京城第九章 靖康恥第八章 鵲橋仙第六章 南薰門第二章 黃河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泌阳县| 三江| 罗源县| 新营市| 华坪县| 梁河县| 赫章县| 曲阜市| 云阳县| 丽水市| 白朗县| 汽车| 荔浦县| 舟曲县| 竹北市| 吉木乃县| 刚察县| 安多县| 涞水县| 宁陕县| 阿拉善左旗| 虞城县| 新余市| 依安县| 神农架林区| 金湖县| 梨树县| 和平区| 朝阳市| 且末县| 巴彦县| 满洲里市| 疏附县| 彝良县| 凤台县| 大渡口区| 杭州市| 敦煌市| 兴宁市|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