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4章 雄辯與強記

孫承宗對周延儒的做法頗爲不滿,這時當然要爲張原說話,向皇太子朱常洛稟道:“太子殿下,張修撰以淺顯易懂的道理來引導皇長孫讀書,這是因材施教,此前張修撰也曾向臣說起過這種教授方法,臣以爲並無不妥之處,而且從這些時日來看,皇長孫能專心向學應有張修撰諄諄教導的功績在——周侍講或許是對張修撰的教法理解有誤,又因愛護皇長孫心切,這才彈劾張修撰。”

周延儒拱手道:“孫大人,下官筆錄的這份帖子皇長孫已經當面朗讀過,表示都是張修撰曾經所言,並非下官誤會了張修撰。”

神情緊張的朱由校這時總算明白了,這位周先生是衝著張先生來的,說張先生教了他一些不好的道理,想把張先生趕走,難怪周先生每次都要問他張先生教了他一些什麼道理,卻全是處心積慮爲了趕走張先生,這讓朱由校很氣憤,十二歲少年的愛憎分明,張先生是他最喜愛的講官,他此前從沒遇到張先生這樣的人,溫和可親、從不以大道理壓他、對他的一些任性頗爲包容,所以每次見到張先生來進講,朱由校不自禁的就快活起來,用他的說法是“心開”這時聽周延儒說他讀過那份帖子並且表示了認同,朱由校真想大聲說“我剛纔沒看清楚,張先生並沒有說過那些話”可是看到爹爹那張板著的大臉,朱由校又不敢挺身而出否認。畢竟他方纔是點頭說了“是”的,忽是忽否很不好,爹爹定要責罰他——

想到張先生以後不會再做他的講官了,朱由校心裡難過,覺得非常對不起張先生,他不應該把張先生的話講給周講官聽。

朱常洛聽了孫承宗爲張原的辯護只微微點點頭,他要看張原如何自辯。張原正在看周延儒的那份帖子,方纔皇長孫朱由校磕磕絆絆讀了兩刻時,張原卻是一目十行。很快看完,將帖子遞給王安,由王安轉呈給太子朱常洛。朱常洛問:“張修撰既已看完,可有何話說?”

張原恭恭敬敬道:“太子殿下,周侍講從皇長孫那裡問得並筆錄的這些〖言〗論的確出於臣之口,但是,這些都是片言隻語連綴的,歪曲了臣當時的講意——”

周延儒冷笑道:“我如何歪曲你的本意了,請明說。”

張原看著周延儒,說道:“在下想請教周侍講一句,先師孔聖是否說過‘’這個話?”

周延儒本不屑回答,但在皇太子面前。還是不能失禮,淡淡道:“此言出於論語述而第七,尚不完整,後面還有四個字——”猛然醒悟張原突然提起《論語》這句話的用意。

張原豈肯給周延儒轉圜之機,朗聲道:“在下當然記得後面還有一句。夫子這句完整說下來應該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如果把最後面這四個字去掉。單把前面四句說給未啓蒙的孩童聽,說這是孔子所言,如何呢,這四句話當然是孔子所言,但被截了尾,就與孔子本意完全相反了,以孔子之聖賢、論語之精粹猶有漏洞可鑽,何況臣進講時的隨口而言!”

“太子殿下,臣有言啓奏。”周延儒急了,要反擊。

見周延儒要插嘴辯駁,張原拱手道:“周侍講,請容下官把話講完,周侍講爲彈劾下官既準備得如此充分,每日套問皇長孫的話,筆錄數千言,又何懼下官自辯,難道就不能等下官向太子殿下稟報完畢後再反駁我嗎?”

朱常洛道:“周侍講,請容張修撰自辯。”

周延儒腦門青筋直綻,張原句句帶刺啊,但太子既發話,他只有先閉嘴,怒目瞪著張原,這癸丑科狀元與丙辰狀元成死敵了。

張原面向皇太子,說道:“臣給皇長孫的確說過周侍講處心積慮記下的那些話,但這些話臣並非孤立說出來的,自有其前言後語在,請太子殿下安坐,臣的自辯比較冗長,臣別無長處,勝在強記,臣要把周侍講列舉的那些所謂的歪理邪說、離經叛道之言一一放回原來的語境恢復起本意,皇長孫殿下、伴讀小高公公,還有鍾公公可以指證臣是否記憶有誤。”

鐘太監暗暗激動,心道:“張原果然雄辯,先以割截孔子之言先聲奪人,現在又要展示其無與倫比的記性了,久聞張原過耳成誦,今日終於可以見識見識了。”

張原從周延儒筆錄的第一條他的離經叛道語說起,不僅把自己當時說過的話複述無誤,還把皇長孫的問話也一一道出,就連皇長孫略顯童真的語氣也模仿了個三、四分,更把鐘太監偶爾的插話也都說了出來,說畢一事,問朱由校:“殿下,臣當時是不是這麼說的?”

朱由校見張原鎮定自若,他也安下心來,應道:“張先生說得極是,一字不差,就好比當日進講場景重現一般。”

張原又問:“鍾公公和小高公公呢?”

鐘太監讚道:“張修撰好記性,雜家當日就是這麼說的。”

小高當然也給張原作證說張原說得沒錯了。

張原又講第二條離經叛道語,這樣一條條講下來,朱常洛對照著周延儒的帖子看,張原把周延儒記下的那些話都嵌進去了,但聯繫前言後語,就與周延儒要彈劾張原的那些意思迥異了,張原最多也就是與王陽明弟子王艮創立的泰州學派的思想有些相近,與歪理邪說那是毫不沾邊,其實張原還是對自己的原話略有些改動的,但沒有錄音機,周延儒就是當時站在旁邊聽也無法指證他,有皇長孫、鐘太監父子給他作證呢。

待張原辯駁到第十七條,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現在皇太子已經不是懷疑張原有沒有離經叛道語,而是震驚於張原的強記,鐘太監很合適地在太子耳邊輕聲說了一句:“千歲爺,張修撰爲童生時就以過耳成誦名揚江南。”

朱常洛問:“爲什麼是過耳成誦?”

鐘太監答道:“張原幼時患有眼疾,不能過度用目力,四書五經都是請人讀給他聽,甚是刻苦,終於磨練成過目成誦的本事。”

朱常洛嘆道:“少有的奇才啊。”

鐘太監道:“忠孝仁義,人品亦佳。”

朱常洛點點頭,對口若懸河的張原道:“張修撰不必再自辯,周侍講是誤會你了。”

周延儒知道自己這次彈劾張原已完全失敗,姚宗文說得一點不錯,張原狡猾無比啊,而且也的確有過人之能,強記且不說,這份鎮定就人所難及,而且,皇長孫和那兩個太監明顯偏袒張原,張原怎麼說他們都點頭附和,這讓他如何辯駁,看來他這次彈劾張原還是太輕率了,對張原的狡猾估計不足,現在處境很不妙——

周延儒當即向皇太子跪下道:“太子殿下,小臣愚昧,聽得片言隻語未加詳察,只憑一腔忠心就錯怪張修撰,小臣甘受太子殿下責罰。”

朱常洛見周延儒言語誠懇,也只以爲周延儒是誤會了張原,讓鍾本華把周延儒攙起,說道:“周侍講不須自責,你與張修撰同爲東宮講官,都爲教導我兒殫精竭慮,都是一片忠心,兩位莫要因此事生了隔閡,以後還要共同教育好我兒由校。”

張原當即表態:“周侍講既已承認是誤會了下官,下官如何還敢有怨言,以後下官有什麼做得不妥之處,還望周侍講照樣指出來,下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話聽得真彆扭啊,周延儒卻只得忍了,還要向張原道歉,他必須這麼做,爲的是保住東宮講官這個位子,也力圖挽回皇長孫對他的印象。

朱常洛道:“今日之事幾位莫要外傳,免得流言說我東宮講官不和睦。”

錢龍錫、孫承宗、周延儒、張原一起躬身道:“遵命。”

朱常洛又道:“誤會已解,那就今日照常進講吧。”讓鍾本華陪著周延儒去主敬殿給朱由校上課,待周延儒走後,朱常洛又安慰、誇讚了張原幾句,讓內侍送孫承宗和張原出宮,他這邊由錢龍錫開講《易經》。

巳時末刻,張原與孫承宗出了東華門,張原長舒了一口氣,對孫承宗道:“多虧孫大人事先提醒,下官是一身冷汗哪。”

孫承宗黑臉在烈日下放光,摸了摸鬍子,笑道:“張修撰的自辯精彩之至,讓我大開眼界。”

張原道:“慚愧,說得口乾舌燥,才勉強過關——下官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是人情世故不通達,還是處事不圓滑,總有人跳出來非難我,讓我防不勝防,很是煩惱。”

孫承宗道:“朝中黨爭紛亂,私心雜念者多,朝政日壞、饑荒四起、軍備不修、邊虜猖獗,這些事卻少有人關注,我知張修撰是不甘庸庸碌碌只謀自己高官富貴的,時下是想要做點事就遭人忌,但張修撰也清楚,有敵就有友,所以不要太在意一些無端彈劾之語。”

張原道:“孫大人指教得是。”心想:“不知周延儒還怎麼教那皇長孫?”

——————————

年度作家、年度作品評選,請書友們投小道一票吧,這是一個榮譽,請書友們支持一下,感謝。(

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第443章 敘舊武陵春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129章 撒嬌也生硬第395章 昏招第44章 我意獨憐才第168章 桃樹下青蓮書友弄清寒評雅騷和八股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102章 將何往?第499章 風狂雨急能立定第311章 遊園驚別第198章 打破門庭第130章 日子也可以這麼過第255章 佳麗地第227章 千夫所指第447章 除夕煙火第502章 謀事在人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第435章 先知的篤定第384章 反正我是信了第255章 佳麗地第111章 點燈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467章 火槍驚魂第179章 赤須漢、姣長女第96章 飽暖思美人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204章 紈絝情興第16章 蝴蝶振翅第368章 一石二鳥第465章 謀定龍山巔第330章 溫柔鄉第93章 鬧市捉賊第381章 空惹一身羶第230章 火燒董宦(上)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303章 有女懷春第386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434章 大辯論之終第218章 白晝聽棋第445章 登門打臉第381章 空惹一身羶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163章 蓮花原屬似花人第450章 坦白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139章 百般刁難張案首第15章 將遊園第128章 西湖功德主第52章 憂心錯占鳳凰儔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385章 驚馬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127章 太監的品味第109章 龍山雪月第357章 又見客印月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145章 張鬆戲曹瞞第322章 亂我心者第88章 澹然法眼第271章 三管齊下第241章 射蟬第288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445章 登門打臉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26章 怒雨第452章 太極宗師第46章 敢出豪言驚上座第428章 大雪中的辯論(中)第80章 良師箴言第503章 決戰前夕第25章 煙鎖池塘柳第278章 桃葉渡第398章 從翰林院到文華殿第85章 姚訟棍的苦與樂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26章 後生可畏第194章 洛陽紙貴第201章 遙望薩爾滸第26章 後生可畏從上品寒士到雅騷流轉的意境第308章 女人心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391章 朱徽嫙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354章 溫馨四合院第266章 寧吃眼前虧第387章 落水第290章 誰是懸崖採蘭人?第424章 口福第56章 剎那養成
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第443章 敘舊武陵春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129章 撒嬌也生硬第395章 昏招第44章 我意獨憐才第168章 桃樹下青蓮書友弄清寒評雅騷和八股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102章 將何往?第499章 風狂雨急能立定第311章 遊園驚別第198章 打破門庭第130章 日子也可以這麼過第255章 佳麗地第227章 千夫所指第447章 除夕煙火第502章 謀事在人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第435章 先知的篤定第384章 反正我是信了第255章 佳麗地第111章 點燈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467章 火槍驚魂第179章 赤須漢、姣長女第96章 飽暖思美人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204章 紈絝情興第16章 蝴蝶振翅第368章 一石二鳥第465章 謀定龍山巔第330章 溫柔鄉第93章 鬧市捉賊第381章 空惹一身羶第230章 火燒董宦(上)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303章 有女懷春第386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434章 大辯論之終第218章 白晝聽棋第445章 登門打臉第381章 空惹一身羶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163章 蓮花原屬似花人第450章 坦白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139章 百般刁難張案首第15章 將遊園第128章 西湖功德主第52章 憂心錯占鳳凰儔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385章 驚馬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127章 太監的品味第109章 龍山雪月第357章 又見客印月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145章 張鬆戲曹瞞第322章 亂我心者第88章 澹然法眼第271章 三管齊下第241章 射蟬第288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445章 登門打臉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26章 怒雨第452章 太極宗師第46章 敢出豪言驚上座第428章 大雪中的辯論(中)第80章 良師箴言第503章 決戰前夕第25章 煙鎖池塘柳第278章 桃葉渡第398章 從翰林院到文華殿第85章 姚訟棍的苦與樂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91章 有涯之生無涯之學第26章 後生可畏第194章 洛陽紙貴第201章 遙望薩爾滸第26章 後生可畏從上品寒士到雅騷流轉的意境第308章 女人心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391章 朱徽嫙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354章 溫馨四合院第266章 寧吃眼前虧第387章 落水第290章 誰是懸崖採蘭人?第424章 口福第56章 剎那養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赤城县| 海晏县| 晋江市| 黄大仙区| 民权县| 读书| 日照市| 松溪县| 西峡县| 察雅县| 顺义区| 南涧| 黔东| 孟州市| 清新县| 金川县| 尖扎县| 普定县| 博乐市| 来宾市| 济宁市| 夏津县| 枣庄市| 吉林市| 赣榆县| 商洛市| 阜宁县| 横山县| 科技| 松滋市| 周宁县| 司法| 谢通门县| 邹城市| 迁安市| 晋宁县| 建宁县| 毕节市| 元朗区|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