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當一件事走到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的時候,最終走投無路,不得不放棄的時候,可能是錯把慾望當成了理想。
沒有人願意當傻瓜,來滿足你那無止盡的慾望,我們經常是因爲內在匱乏感,要想借助外在的成就,來讓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讓別人看得起自己。)把這當成自己必生的理想來追求。
其實真相這並不是理想。你看唐僧他有什麼呢?從小沒爹沒孃,在寺院裡長大,說能力嘛,只會唸經。在西天之前,他身上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觀音菩薩送給他的那件袈紗。唯一的就是長相還可以。但就這要一個他,國王尊敬他,幾個徒弟都尊敬他,神仙願意出力幫助他。
你說這只是小說,並非現實??墒敲餍淖詥枺覀兯^追求的理想,是不是想讓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
內心太匱乏,太弱小時,就越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生而爲人,我們存在著就值得驚喜的??墒俏覀兤恍牛炎约悍值燃?,要把人分等級,越走到後來,我真的越討厭那些 勢利眼的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人??墒悄悴幌胨嬖?,他也存在了。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安安靜靜的走好自己的路,利用上天給我這短短數十年的光景。我爲什麼要管別人怎麼看自己呢?爲什麼要用別人的眼光來定義自己呢?
如果真的外在貧乏時,因爲有人而看不起你,那這樣的人不接近也罷,關鍵的不是別人怎麼看自己,而是我們內心太弱小,在這些眼光中亂了陣腳。當自己內心足夠強大時,很清楚自己是誰,存在在這個世上的意義,或者說是來再做什麼的時候,可以自己來定義自己的時候。真的,別人怎麼看自己就一點兒也不重要了。
一個真正有修爲的人,會深深的懂得每個人存在這個世上的價值,決對不會因爲你是個掃地的而看不起你。
故事的妖怪因爲沒有變成人,只有靠拼命攝取外的物質,吸別人身上的血來維持自己人的形象,那現實裡的妖,我覺得是那些人格還未健全的人,他纔要拼命的追求外在的物質,認可,來保持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完美形象。想盡其身的辦法不露出原形,不讓人看到他最真實的樣子,而被外界拋棄,只是因爲他一個人無法存在。
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應該不會爲了外在的物質而去拼其命,甚至於殺人放火。
外在物質固然重要,但努力過後也沒能獲得時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從容不迫的生活著。
話說孫悟空師徒四人到達一個名叫火焰山的地方,這個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熱得出奇。
孫悟空從賣糕點的小販那兒打聽到,要想天氣變涼,就得去鐵扇仙那兒去借芭蕉扇,這芭蕉扇一扇熄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
後孫悟空又打聽到這鐵扇仙在翠雲山芭蕉洞,是牛魔王之妻。真是冤家聚頭了。紅孩兒是他之子。正是因孫悟空觀音把紅孩兒收走了。這失子之仇,正還沒復,沒想到這孫悟空還自動送上門了。還想跟他借芭蕉扇,想一想門都沒有?怎麼辦呢?孫悟空還是硬著頭皮去了,一切如他想像一樣,與芭蕉公主大戰了幾十回合,被她用扇子一扇到了小須彌山,幸好得到靈吉菩薩的幫助,給了他一粒定風丹,再次去找芭蕉公主,大戰了幾十回合後,鑽進了她的肚子裡,不得已借之。拿走使用後才發現這扇子是假的,火越扇越大。把毛差點兒燒著了。
不死心,再去借之,這次他假扮成牛魔王的樣子騙得了芭蕉扇,正興奮不已。誰料這牛魔得知失扇後他也假扮了一個豬八戒的樣子,把芭蕉扇拿走後,才現出了原形。孫悟空
只是後悔不已。
這妖就是妖,你借扇子與人家用一下,把火滅了,用後又還與你,你不也爲民造福了嗎?可妖纔不會這麼去想。他只記得孫悟空的欺子之仇,還不說他的兒子現在在天上還做了神仙,總比做妖精不好到哪裡去了嗎?且還與孫悟空曾是結拜兄弟呢。
看來在妖精的世界裡,是沒有什麼行善積德,爲民造福的概念的。他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你去不去得西天,取不取得了經,管他什麼事?
這孫悟空怎會服輸,與他大戰了幾十合,豬八戒,土地陰兵都趕來助陣了。
西遊記裡一直在強調一句話,人有善心,天必從之。這孫悟空與牛魔王的大戰,驚動了上界四面八方的各種大神。東南西北把牛魔王圍攻了起來。牛魔王想從天上逃之,也被哪吒太子擋住了,最後把自己逼到了走投無路。打回了原形,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孫悟空拿了芭蕉扇,四十九扇把火根斷了,多虧他這種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
在現實的世界裡,如果自己的理想真的是純正的,也就不應該遇到一點阻礙就放棄了,相信在前行的路上,一定一定會有人幫助你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