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燒起,一個烤架子上,掛著一隻兔子一隻野雞和一條魚。
許輕遠坐在一側,對面坐著小南和小北。
兩個孩子沉默不語,耳邊只有火燒乾柴,劈哩叭啦的聲音。
許輕遠盯著那烤架子上的東西,拆下來之後,拽下兩個雞腿,遞給了他們。
“趕緊吃,溪邊有水,吃過喝點水,我們繼續走。”
“是,爹爹。”
小南和小北,像是被訓練好的一般,趕緊應下,抓著烤熟的雞腿,不管燙嘴,立刻撕著吃掉。
他們兩個跟著許輕遠跑的路程真心不短,體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這食量也跟著增加了上去。
吃肉更是能給人儲備更好的體力,硬是逼著,小南和小北兩人吃了那隻雞和兔子,許輕遠吃了那條魚。
吃過之後,火堆熄滅,他們在小溪中喝了點水。
“往前走,瞧見那座巍峨的高山,便是雪霧山,我們馬上就到了。而往右走,順著江河一直往下,便是去靑塢國皇宮的地方。我之前說與你們說的事情,是,若是我殺了靑塢國的女王,你們作何想?”
靑塢國女王,是小南和小北的母親,許輕遠必須清楚的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我只想問清楚,她爲何要殺我們兄妹,其餘的不管,爹爹想做什麼,只管做。”
小南迴答完後,小北跟著點點頭,“我只有阿蘊孃親,和眼前的爹爹,其餘之人,並不在乎。”
當真不在乎嗎?
若是真的不在乎,又爲何要去找他們呢?
許輕遠沒繼續問,轉而淡聲說,“我知道了,先去找穆將軍,拜見之後,再說之後的事情。”
……
這日李蘊正在屋裡幫初陽與初迎洗澡,聽到外面有喊她的聲音。
許老孃出去應了聲,接了人進來,這纔去敲了李蘊岸邊的屋門。
“老大媳婦,像是莊子上的兩個婆子,前來找你的,這會兒在院子裡等著。”
李蘊瞧了下兩個在水裡玩耍的孩子,嘴上應著,“知曉了,我馬上出去。”
聽到她的話,初迎趕緊伸胳膊,“孃親,我要起來。”
“等下,我來抱你。”李蘊抓了被單子,伸手一包,抱住了初迎,連忙放在牀上。
“坐在牀上等孃親,不許下來,要乖乖的聽話。”
不用想,外面那兩個婆子,就是萬路莊的杜婆子與孫婆子。
初陽正在水中玩著,手中抓著兩個小木鴨子,玩的十分雀躍,屋裡不算涼,正直當午之時。
李蘊去開了門,走出去。
許老孃一直在外頭,“倆孩子沒洗好的吧,我去裡頭看著,興許是莊子上的事找你呢,快去忙吧。”
婆婆體恤,李蘊心中一陣溫暖。
“多謝娘了,初迎洗好了在牀上呢,穿上衣服就好了,初陽玩性大,正在裡頭玩水,就麻煩娘你了。”
瞧見李蘊後,杜婆子與孫婆子,立刻從凳子上起來,兩人看向她。
“李管事今日沒去莊子上,奴婢們問了些事情出來,是來向您稟報的。”
李蘊坐下,伸手招呼說道,“你們倆也一起坐下說吧,到底是問出什麼事來了?”
“暖玉與蘇山有個見不得人的關係,怪不得暖玉平日不在莊子上住,大都是在外頭,還有好幾次,奴婢都看到她是坐著轎子被擡著送回來的。這次逼問,她是交代了,說是蘇山養在的外室。”
李蘊雙眸盯著杜婆子,吃驚問道,“還有這麼一回事?”
“是啊,暖玉是蘇山養在外面的女人,所以,奴婢纔來問問您,這事兒該怎麼解決呢,李管事之前說,問出事情後,會把暖玉發賣了,現下還是要這般做?”孫婆子謹慎的問著話。
李蘊沉吟思忖,怪不得之前她說罰暖玉的時候,見她一臉有恃無恐,怕是早就暗想,她是不敢辦了她的。
現在聽了杜婆子與孫婆子的話,李蘊是有些遲疑,猶豫片刻後。
“暖玉先管著,萬路莊這邊清理門戶,誰人被打,誰人被賣,先找牙婆,等牙婆前來,把那幾個不聽話的奴婢,奴才的,全都發賣了。這事兒,先緩上兩天,我自有安排。”
她想著,先把萬路莊的內整頓的消息放了出去,若是蘇山真心喜歡暖玉,想要留著,自當會有動作。
要是他覺著暖玉不過是個無用之人,不過是外頭養著的女人,不放在眼裡,她就直接發賣青樓去,也是省的擱在眼前,礙事。
杜婆子與孫婆子,急匆匆的來,又急匆匆的走。
等這院子安靜下來,許老孃牽著兩個小娃子,從裡頭屋內出來。
初陽與初迎,在屋子前頭各自玩耍,見李蘊在家裡,也是不粘著。
許老孃提了半桶的水,潑在院子裡的一角,不大的院子,邊邊角角都種上了一些時令青菜。
李蘊趕緊起身,過去幫忙,“娘,這剩下的活我來做吧。”
被她搶了手中的活,許老孃站在原地,“老大媳婦,你要是覺著回莊子上合適,就回去吧。省的這樣家裡、莊子上,來回折騰。老二媳婦對我說了,那萬路莊現在是你在搭理,偌大的莊子,你管理起來,也是累。要是覺著帶不了初陽和初迎,就擱在家裡,我和老頭子,還能幫著帶帶。”
李蘊淡笑輕聲而說,“娘說的哪裡話,初陽與初迎是我的孩子,我能帶的了。他們不鬧騰,不累人。說起莊子那邊,我也是有個想法,本想等遠哥回來後,與他帶著孩子,搬到新房那邊去做,左右離這裡和離莊子上都很近,但見他經久不歸,我還是想去莊子上住著先。”
“去吧,該搬的東西全部帶著,我讓輕風來幫忙。”
李蘊有道,“不用搬什麼東西,莊子上那屋子裡頭,滿當當的都是。想著莊子,這一兩個月是最忙的,五月中旬,開始準備夏收割麥子,割了麥子,還要夏種。”
聽李蘊說,許老孃點頭。
農人,一年四季,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李蘊與許老孃說這話,見初迎豎著耳朵,聽聽,再看看李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