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風暴(九)--慰問

明京市幾乎動了所有警察和軍人,再加上近萬名羣衆,纔在最短時間內,將共和國廣場的垃圾清理乾淨。

不過希望區,卻是廢了。畢竟市區毀得這麼徹底,要重建,至少得花費兩三年的時間。再恢復到洪災前的繁華景象,又要一兩年。

緊接著,受災較重的是新南區。這是因爲颱風在新南區停留的時間最長,風最大,肆虐得最狠。且新南區還在建設中,有很多建築工地。颱風來後,該毀的全毀了。引的澇災也不小,沖毀了不少建築。

若不是新南區沒有希望區繁華,那損失不比希望區小多少。

而傷亡人數,新南區則佔據榜。死亡七十四人,受傷二百一十八人,多是因風災被重物砸傷砸死。

臨北區的受災程度排第三。一來靠近內6,地勢較高,不易積水。二來不是‘春曉’颱風的直接登陸地,雨量雖大,但風不大。三來經濟、人口,都比不上希望區。所以受災程度,相對較小。

然後是神佑區,雖然毀得比較徹底,但地盤太小,也沒有多少商業活動。因此即使淪爲廢墟,總體損失也不大。

不過有些好笑的是,在洪水來時,有不少信徒和神職人員,守著寺廟、教堂,不願撤走。以爲憑著虔·誠的信仰,就會感動滿天神佛,保佑他們安然無恙。

但很不幸的是,他們一個個都被洪水沖走,連屍骨都沒找到。也或許,他們是響應天神的號召,去了天堂。

反正不管是哪種結果,傷亡者名單中,他們足足佔了兩成。

最後是海防區,它和臨北區相似,地勢都相對較高,不易積水。且轄區內多是行政機關,所使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大明最頂級的。因此少有建築物被沖毀。再加上裡面沒有商業活動,常居人口也極少,所以沒有人員傷亡。

當公佈完這些數據後,大明又宣佈。所有獲得大明國籍的民衆,都可以將洪災造成的財產損失,報告給剛成立的‘洪災救助小組’。並根據個人意願,依法申請災害補償金。

一旦覈查無誤,大明會給予總金額3o%到6o%的資金補助。至於因災受損的房屋,大明會統一重建。算是將民衆最大的損失,承擔了下來。

很多民衆得到這個消息,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爲自古以來,每逢天災,官方能給口粥喝就不錯了。哪裡會承擔天災的損失,給予民衆補償。

他們之前哭得那麼傷心,也是自認倒黴,根本沒指望大明官方會幫他們重建房屋,給予補償。畢竟大明官方在洪災中的所作所爲,民衆都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像洪水剛淹沒希望區時,大批警察、士兵,以身犯險,涉水救人。並連夜將軍隊中的營帳,調集過來,分給他們這些普通民衆。配套的,還有被褥、毛毯、涼蓆。

吃的方面,大明也不讓他們這些災民操心。白麪饅頭、大米飯、窩窩頭、罐頭、餅乾、稀飯、能被熱水泡熟的食麪等吃食,輪番著來。雖然稱不上吃好,但至少保證不餓肚子。

大明的高官,也都守在救災前線,和他們共同面對艱難險阻。

大明的總統楊崇,還帶著自己的新婚夫人,親自到營帳裡看望他們。並一一握手,噓寒問暖的,聽他們說受災情況。且楊崇跟他們說話的語氣非常柔和。面相,也非常親切。

總統的新婚夫人,也很謙和。雖然懷孕了,但願意跟著總統四處慰問災民。別看她是越南人,但那一口大明官話,說得非常順溜。和在座的婦女,聊著家常,聽她們說著近況。

臨走了,民衆們都眼淚汪汪的,是真感動哭了。

也是這時代比較殘·酷!統治階級,又表現得太過冷·血!在天災面前,從來只想著自己的損失,而不管災民的生·死冷暖。至於撫慰災民,安置災民,更是從沒想過。

所以大明只稍稍借鑑後世的做法,就輕易俘獲民心。

許多民衆知道總統來了,都顧不得瓢潑大雨,將營帳圍得裡三層、外三層,就是爲了親眼目睹總統的容顏。

當楊崇走出來的那一刻,更是山呼‘大明萬歲’。那浩大的聲勢,讓楊崇也感慨不已。便適時表抗洪救災的演講,並彰顯時刻和民衆在一起的決心。又引得了陣陣掌聲。

以致他走後許久,災民們都還站在原地,興奮的討論著總統的講話。那些被慰問過的災民,更是眉飛色舞的講著總統慰問的細節。看到大家都一臉認真的聽著,那幾個災民的虛榮心,更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講起來話,也越來越繪聲繪聲,生動有趣。

這樣正面的素材,大明的宣傳機構,怎麼可能會放過?便毫不吝嗇筆墨,將楊崇慰問災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印出來。並請來很多名人大家,就楊崇的舉動和講話,進行深刻的點評。

於是大量華美的辭藻,一股腦的往楊崇身上貼。畢竟是拍總統的馬屁,哪個敢不盡心?

使得一時間,報紙上盡是對楊崇的溢美之詞。簡直要將他誇到天上去!相關的救災報道,反而被擠得無蹤無跡。

楊崇看到這些報道後,立即被自己的一大串頭銜惡·心到了。比如什麼耶穌門徒、聖母之子、佛陀再生、阿·拉轉世等一大堆離譜的比喻。

弄得他不得不約談教育部長左鵬,讓其警示下面的宣傳司。收斂點,現實點,謝絕浮誇,實事求是。

這下,大明的各種宣傳機構,才改變口風,貼近現實。但很快,他們就將注意力轉移到各位部長,將他們一個個塑造成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大無畏、充滿愛的聖母。

使得大明百姓,對政·府的好感度成倍暴增。

等傳到海外,個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或生活不如意的百姓,都對大明生出強烈的嚮往之心。有的砸鍋賣鐵,也要買到一張開往大明的船票。

促使新一輪移民**,猝不及防的爆。

當然,災情的最新進展,已經佔據了各個宣傳機構的主流。到底是總統了話的,不得不遵從。這也避免了本末倒置,讓大明的輿論焦點,迴歸到災情本身。

第五百五十一章 仁政(三) 暢談第四十一章 七個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花之源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和殿(五)健忘癥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風暴(九)--慰問第七十五章 荷葡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糧之策(二)文山縣第二百九十二章 內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訪清(三)--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溫·存(二) 形勢第四百八十六章 清越邊境第四百九十二章 取糧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民族慶典--催婚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二)蔓 延第四百五十章 半島和解第一百三十九章 訪清(六)--烽火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三百九十一章 南洋終戰(二)魯帕島第一百四十二章 (四) 一路向南第二百零三章 新政(五)--軍事改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風暴(九)--慰問第二十二章 大明船長第五百一十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五)憂慮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五百二十章 明京政變(三)羅斌的私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運動會(五)--國家體育館第四十七章 黃金效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失的船第五百零一章 內憂(四) 本土第七十章 薩琳娜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花第二百七十七章 懲辦(二) 惡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和殿(五)健忘癥第五十二章 海河鎮第十九章 瘋狂的計劃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京 鐘聲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方和談(四) 分治孟加拉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府(三)特使第四百三十章 臨海省 (二)鋼鐵之都·第二百零二章 新政(四)--行政改組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火處置(五)-劍指馬尼拉第一百零四章 機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風暴(七)--聲響第三百八十章 和珅(三)無字天書第四百四十四章 諸方和談(三)挖苦第八十六章 貪·欲無止境第四十八章 人口紅利第一百七十六章 遇刺案(五)--碩果第三十五章 一家人第三百零一章 馬尼拉少年(四)--槍第三百六十五章 嘉慶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運動會(二)--歸來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口之策(六)移民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內幕 (三)疑惑第四十五章 一艘船的奇蹟第五百章 內憂(三)兵工廠第十四章 滅亡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第三百零七章 蘭芳戰火 (五) 登陸第二十七章 寶島來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南洋終戰(二)魯帕島第三百零七章 蘭芳戰火 (五) 登陸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十八章 文明旅第一章 雷電風暴第五百三十章 拔亂反正(三)再回總統府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峰的煩惱(五) 雙線平定第二十五章 叛亂前奏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行政制度改革(六)移民安置第三百八十九章 流感(五)幼童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二)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白蓮教(三)--主導第五十九章 光明使者第三百六十八章 嘉慶帝(四) 情意綿綿第二百三十一章 緬甸烽火(四)--瞬息萬變第三十四章 妥協與條件第五百二十五章 爭分奪秒(二)軍營大亂第三百二十一章 蘭芳戰火(十七)--城破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洋海外領(二)裁撤第一百九十五章 宴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嘉慶帝(五)--噩·夢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慶典(六)--大漢第三章 海上客機第四百章 開端(四)未知的因果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次圍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懲辦(六)--調查結果第五十三章 淘金是條不歸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和珅第八章 新的希望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線電第四百七十七章 流民 (六)顯擺第五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印度和談第一百七十八章 苗民起義
第五百五十一章 仁政(三) 暢談第四十一章 七個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花之源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和殿(五)健忘癥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風暴(九)--慰問第七十五章 荷葡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糧之策(二)文山縣第二百九十二章 內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訪清(三)--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溫·存(二) 形勢第四百八十六章 清越邊境第四百九十二章 取糧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民族慶典--催婚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二)蔓 延第四百五十章 半島和解第一百三十九章 訪清(六)--烽火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三百九十一章 南洋終戰(二)魯帕島第一百四十二章 (四) 一路向南第二百零三章 新政(五)--軍事改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風暴(九)--慰問第二十二章 大明船長第五百一十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五)憂慮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五百二十章 明京政變(三)羅斌的私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運動會(五)--國家體育館第四十七章 黃金效應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失的船第五百零一章 內憂(四) 本土第七十章 薩琳娜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花第二百七十七章 懲辦(二) 惡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和殿(五)健忘癥第五十二章 海河鎮第十九章 瘋狂的計劃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京 鐘聲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方和談(四) 分治孟加拉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府(三)特使第四百三十章 臨海省 (二)鋼鐵之都·第二百零二章 新政(四)--行政改組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火處置(五)-劍指馬尼拉第一百零四章 機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風暴(七)--聲響第三百八十章 和珅(三)無字天書第四百四十四章 諸方和談(三)挖苦第八十六章 貪·欲無止境第四十八章 人口紅利第一百七十六章 遇刺案(五)--碩果第三十五章 一家人第三百零一章 馬尼拉少年(四)--槍第三百六十五章 嘉慶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運動會(二)--歸來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口之策(六)移民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內幕 (三)疑惑第四十五章 一艘船的奇蹟第五百章 內憂(三)兵工廠第十四章 滅亡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第三百零七章 蘭芳戰火 (五) 登陸第二十七章 寶島來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南洋終戰(二)魯帕島第三百零七章 蘭芳戰火 (五) 登陸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十八章 文明旅第一章 雷電風暴第五百三十章 拔亂反正(三)再回總統府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峰的煩惱(五) 雙線平定第二十五章 叛亂前奏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行政制度改革(六)移民安置第三百八十九章 流感(五)幼童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二)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白蓮教(三)--主導第五十九章 光明使者第三百六十八章 嘉慶帝(四) 情意綿綿第二百三十一章 緬甸烽火(四)--瞬息萬變第三十四章 妥協與條件第五百二十五章 爭分奪秒(二)軍營大亂第三百二十一章 蘭芳戰火(十七)--城破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洋海外領(二)裁撤第一百九十五章 宴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嘉慶帝(五)--噩·夢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慶典(六)--大漢第三章 海上客機第四百章 開端(四)未知的因果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次圍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懲辦(六)--調查結果第五十三章 淘金是條不歸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和珅第八章 新的希望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線電第四百七十七章 流民 (六)顯擺第五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印度和談第一百七十八章 苗民起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迭部县| 岗巴县| 贵阳市| 连城县| 石屏县| 金昌市| 安徽省| 宁安市| 滦南县| 航空| 桃源县| 齐齐哈尔市| 泰宁县| 疏附县| 新泰市| 乌兰察布市| 章丘市| 沅江市| 响水县| 乌拉特中旗| 潮安县| 义乌市| 海城市| 塔河县| 嘉鱼县| 漳州市| 南充市| 尉犁县| 巴林右旗| 久治县| 甘泉县| 乌鲁木齐市| 西和县| 高台县| 栾城县| 泸水县| 泸溪县| 龙山县| 志丹县|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