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九章 訪清(六)--烽火

‘英使北上,恐不利於大明。望便宜行事,萬勿清英結盟。’,字跡渾厚,蒼勁有力。硬筆書法,新穎別緻。雖只有寥寥四句話,卻言簡意賅。

爲了提高大明的識字率,教育部在一開始,就推行華語拼音和簡體華文。事實證明,簡體雖在美觀上比不上繁體。但在普及教育,提高識字率上,有極大的優勢。

所以大明境內,用的都是簡體華文。這和清國,有很大的差別。

看到落款是南峰,他更是有些驚訝。因爲一般時候,都是情報司或海軍部給他送指令,這內閣大臣、南洋總督給他下達命令,還是頭一次。

顯然,南峰對英使訪清,仍抱有極大的警惕之心。否則不會在廖青的勸慰下,仍然讓王春風密切關注此事。

只是這信上的說法,令王春風有些犯難。‘便宜行事,萬勿清英結盟。’,這是要做到那種程度,才叫便宜行事呢?何況他對英使北上的事,一點都不瞭解。因此一頭霧水的他,根本不知道怎麼應對。

自第一任骷·髏王歐子文卸任,他就成功接過金煞海盜團的領導權,成爲第二任骷·髏王。同時也更深刻的體會到,大明對金煞海盜團的作用。

他明白,若不是大明提供的火炮火槍,以及稍稍改造的木殼船,他們很難在東海、黃海橫行無忌。哪裡像現在,佔據了濟州島,朝鮮還不敢吭聲。

所謂‘身在其位,必謀其政。’,他既然坐上了骷髏王的位子,那就得努力壯大金煞海盜團的勢力。成爲大明藏在黑暗下的尖·刀!

當需要時,爲大明斬除膽敢擋路的敵人!也算是報答大明的支持!

現在,就是報答的時候了。

正當他想著這些時,一道人影突然興沖沖的從門外跑進來。大喊道:“義父!義父!莫伯父回來了!”。

這是一個皮膚微黑的青年人,留著大明常見的短,穿著大明常穿的短衫褲衩,腳上還穿了雙新式拖鞋。不過他不是穿越者,而是正宗的清國人。

名爲鄭一,原是鄭氏餘脈。當初鄭芝龍入臺反·清復明後,這些鄭氏餘脈和一些有相同志向的海商、海盜,沒有遷往臺·灣,反而逃到了北部灣一帶。

展到今天,鄭氏又出了鄭七這位厲害的海盜。先前接受西山朝的官職,現在成了金煞海盜團第一外遣隊的隊長。

而鄭一,則是鄭七的從弟。此時的他只有二十歲,名聲不顯。但在鄭七死後,他就搶到了鄭七在海盜中的領導權,名聲大·噪。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由於大明強勢崛起,稱·霸南洋。又是華人立國,通行華語。所以很多東南亞的華人子弟,都去大明求學。鄭一也去大明學了幾年,不僅見識大漲,穿著打扮上,也都向大明看齊。

再加上五月的濟州島,已稍顯悶熱,他便穿得比較清爽隨意了。

此時王春風心裡正煩著,鄭一陡然闖進來,立時心生不快,沉聲道:“一兒,回來就回來了,何必這麼毛毛躁·躁。大明的師傅教你那麼多本事,難道就忘了教你知禮嗎?”。

他只有三個女兒,所以很想有個兒子。但年近半百,他也自知沒戲了。後來偶然有一次見鄭七時,現跟在旁邊的鄭一聰明伶俐,頭腦靈活,便生起了愛才之心。

於是鄭一就順理成章的成了他的義子。

緊隨而來的朝鮮婢女聽到王春風的話,連忙嚇得跪地告饒。

鄭一見此,心生不忍道:“義父!你別怪她了!孩兒要強闖進來的,她這弱女子,也攔不住啊。”。

那朝鮮婢女,瞬時神情一鬆。感激的看著鄭一,眼裡都閃著淚花。

王春風還是很疼惜鄭一這個義子的,也不是真的怪他失禮,便讓婢女退了下去。

待吱呀一聲,房門合上。王春風才點點頭,讓他說話。

鄭一立即走近一點,回道:“義父,莫官扶伯父在兩廣海域碰到了硬茬子,毀了兩艘船。已派信使過來跟您稟告了。”。

一聽毀了兩艘船,王春風也吃了一驚。除了惡劣的暴風雨外,很少有別的勢力能毀了金煞海盜團的船。尤其是在東海、黃海的澡盆子裡。

因此他訝然出聲道:“難道是清國水師所爲?”。說這話時,他的聲音冷到了極點。畢竟金煞海盜團入駐這片海域時,曾把囂·張的清國水師,打得滿頭是包。有鑑於不想事態擴大,所以金煞海盜團適可而止,並沒乘勝追擊。

如今有金煞海盜團在的地方,清國水師都躲得遠遠的,像極了老鼠見了貓。但如果這事真是清國水師所爲,那他這次就不介意將事態鬧大了。

鄭一搖了搖頭,皺眉道:“據信使稟告,不是清國水師所爲,而是黃頭的西洋人,好像叫英什麼利···”。

王春風瞬時想到了什麼,驚聲道:“英吉利?”。

“是!就是勞什子英吉利!我在大明求學時,老師還說這英吉利是海上第一強國。就是大明,十年內也趕之不及。”,鄭一被王春風提醒,馬上回想起了老師的話。

忙將信使喚進來,細細詢問。王春風已敢肯定,這遇到的英吉利船隊,一定是英國使船。

這下倒好!有莫官扶和英吉利交手,他也摸·清了對方的實力。再對癥下藥,也有把握了。

正離開定海,順路北上的馬戈爾尼等人。還不知道,船隊又被金煞海盜團盯上了。

而在清國以西,黔東北、湘西、川東三省交界之地的苗族聚集地,正烽火連天,戰事不休。

從乾隆六十年正月,也就是1795年陽曆二月間,貴州鬆桃,湖南永綏、鳳凰、乾州,就爆了聲勢浩大的苗·民起義。

領導者有石柳鄧、石三保、吳八月、吳半生等人。他們在白蓮教的刻意宣傳下,反清求存。並提出了‘窮苦人跟我走,大戶官吏我不饒’的口號,使得各地窮苦的苗、漢、土家族百姓,紛紛響應,雀躍的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

清國聞訊,調遣了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三員大將,統率七省兵力,十餘萬人,分路鎮壓。

在此之際,湖南乾州廳。因爲一個人的到來,讓起義軍領紛紛趕到原府衙治所,聽從教誨。

(感謝喜歡吹牛的槍、天地閒人、秦時漢觴、秦漢唐明、hqf的推薦票)

第四十五章 一艘船的奇蹟第三百一十四章 蘭芳戰火(十) 兵臨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府(七)議會制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人口之策第八章 新的希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賽(二)--華夏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南(終)--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靖西之困(八)--絕境還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流民(三)巡邏隊第四百四十七章 諸方和談(六)走·私貿易第四百六十五章 戰火暫熄(八)南馬鎮第四章 野人出沒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峰的煩惱(四)--印度炮灰第一百三十四章 訪清第六章 這不是尿!是德操!!第一百五十五章 運動會(二)--歸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怒火(五)--總決賽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來亂局(四) 機會第三十二章 戰後餘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越南(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懲辦(三) 交易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行車賽(三)--醞釀第三百七十九章 和珅(二)密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運動會(二)--歸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遇刺案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宴會(三)--連橫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七十四章 出征第五百零九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四)濟州島的商業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二)返回第四百六十八章 印度和談第四百二十七章 端午節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擊(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洋海外領-遷都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訪清(三)--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二百二十章 靖西之困(六)--火油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洋風雲(五)--威懾第四百一十四章 和談(三) 拿破崙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火暫熄(九)理藩司第二百七十三章 柔佛之變(六) 阮思明第二百二十一章 靖西之困(七) 臨危救援第一章 雷電風暴第三百章 馬尼拉少年(三)--打第一百三十九章 訪清(六)--烽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練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島和解 (六)割地賠款第一百七十八章 苗民起義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價還價(五)下加拿大省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二百二十九章 緬甸烽火(二)---阿拉幹第四百一十六章 和談(送禮)第四十六章 希望號條約第三百一十四章 蘭芳戰火(十) 兵臨城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流民(四)加入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三)武將賴氏第四百三十五章 臨海省(六) 接替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八十八章 中場謝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疫情擴散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四)--朱氏後人第七十五章 荷葡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複雜的子彈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和殿第一百五十一章 越南(十一)--驚天巨響第四百六十二章 戰火暫熄(五)漢化潮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和殿(六)六省教亂第二百零六章 情報司的反擊(三)--迷·藥第二十三章 希望小學第二百二十二章 靖西之困(八)--絕境還生第一百六十章 運動會(七)---內需第五百二十六章 爭分奪秒(三)總統的消息第五百三十八章 南洋海外領(三)東進戰略第一百零三章 複雜的子彈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峰的煩惱(五) 雙線平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流 感第四百七十六章 流民(五)王麻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府(二) 梳妝第四十九章 年夜飯第三百一十二章 渤泥(二)--覆滅第四百八十八章 審判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東孟加拉第一百零三章 複雜的子彈第四百七十章 印度和談(三)邁索爾蘇丹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練軍(六)--要戰便戰第十四章 滅亡第三百九十二章 南洋終戰(三)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越南(四)--大膽的決定第五百零二章 內憂(五)顧慮第二十二章 大明船長第三百六十二章 反擊 (三) 亞齊海戰第十一章 賣身契第四百八十二章 剿匪記(五)利字當頭第四十章 文明的驚雷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南(終)--降第三百九十章 南洋終戰第四十一章 七個條件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
第四十五章 一艘船的奇蹟第三百一十四章 蘭芳戰火(十) 兵臨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府(七)議會制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人口之策第八章 新的希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行車賽(二)--華夏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南(終)--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靖西之困(八)--絕境還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流民(三)巡邏隊第四百四十七章 諸方和談(六)走·私貿易第四百六十五章 戰火暫熄(八)南馬鎮第四章 野人出沒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峰的煩惱(四)--印度炮灰第一百三十四章 訪清第六章 這不是尿!是德操!!第一百五十五章 運動會(二)--歸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怒火(五)--總決賽第二百八十七章 馬來亂局(四) 機會第三十二章 戰後餘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越南(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懲辦(三) 交易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行車賽(三)--醞釀第三百七十九章 和珅(二)密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運動會(二)--歸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遇刺案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宴會(三)--連橫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七十四章 出征第五百零九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四)濟州島的商業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二)返回第四百六十八章 印度和談第四百二十七章 端午節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擊(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洋海外領-遷都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訪清(三)--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二百二十章 靖西之困(六)--火油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洋風雲(五)--威懾第四百一十四章 和談(三) 拿破崙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火暫熄(九)理藩司第二百七十三章 柔佛之變(六) 阮思明第二百二十一章 靖西之困(七) 臨危救援第一章 雷電風暴第三百章 馬尼拉少年(三)--打第一百三十九章 訪清(六)--烽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練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島和解 (六)割地賠款第一百七十八章 苗民起義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價還價(五)下加拿大省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二百二十九章 緬甸烽火(二)---阿拉幹第四百一十六章 和談(送禮)第四十六章 希望號條約第三百一十四章 蘭芳戰火(十) 兵臨城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流民(四)加入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三)武將賴氏第四百三十五章 臨海省(六) 接替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八十八章 中場謝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疫情擴散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四)--朱氏後人第七十五章 荷葡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複雜的子彈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和殿第一百五十一章 越南(十一)--驚天巨響第四百六十二章 戰火暫熄(五)漢化潮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和殿(六)六省教亂第二百零六章 情報司的反擊(三)--迷·藥第二十三章 希望小學第二百二十二章 靖西之困(八)--絕境還生第一百六十章 運動會(七)---內需第五百二十六章 爭分奪秒(三)總統的消息第五百三十八章 南洋海外領(三)東進戰略第一百零三章 複雜的子彈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峰的煩惱(五) 雙線平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流 感第四百七十六章 流民(五)王麻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府(二) 梳妝第四十九章 年夜飯第三百一十二章 渤泥(二)--覆滅第四百八十八章 審判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東孟加拉第一百零三章 複雜的子彈第四百七十章 印度和談(三)邁索爾蘇丹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練軍(六)--要戰便戰第十四章 滅亡第三百九十二章 南洋終戰(三)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越南(四)--大膽的決定第五百零二章 內憂(五)顧慮第二十二章 大明船長第三百六十二章 反擊 (三) 亞齊海戰第十一章 賣身契第四百八十二章 剿匪記(五)利字當頭第四十章 文明的驚雷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南(終)--降第三百九十章 南洋終戰第四十一章 七個條件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远安县| 长宁县| 海淀区| 浦县| 扎鲁特旗| 澳门| 金塔县| 通城县| 东城区| 西乌珠穆沁旗| 南丰县| 比如县| 苗栗市| 桃园县| 台前县| 九江市| 龙门县| 中牟县| 小金县| 中江县| 孟津县| 大宁县| 康保县| 潞西市| 丹寨县| 枞阳县| 比如县| 集安市| 隆子县| 靖宇县| 汶上县| 南阳市| 保定市| 黄石市| 伊宁县| 新乡市| 哈尔滨市| 建阳市| 加查县|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