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章 糾結

新闖王

陝西的大旱一直在持續著,整個夏天幾乎沒有下過一場像樣的雨,站在村頭,遠遠望去,遠山就都是一片灰濛濛的一片,在毒辣辣的太陽底下,蒸騰著哄哄的熱氣,把個千山萬水都搖曳成了虛幻一般,山上的樹木,路邊的雜草灌木,都已經幹黃幹黃的,一陣熱風吹來,莎莎作響,似乎一個火星下去,就能點燃,哪裡有盛夏勃發的綠色生機?

遠處原先的田地裡,沒有一顆莊稼,就連一棵雜草都沒有存活,看過去,開裂的土地,那一條條大口子就如毒蛇一般,似乎要吞噬一切可能含水的東西,一腳下去,便陷下幾寸,激起一陣煙塵灰土,除此以外,便再無半點生機。

但好在沙加河的水依舊不急不緩的日夜流淌,看看左近,其他離河邊臺地太遠的田畝都是一片龜裂,寸草不生,獨獨張老實周邊臺地上幾千畝土地的麥子長勢喜人,就像一片海浪般的在風中翻滾,看著這滿眼的蔥綠麥浪,呂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這也是自己穿越優勢的可人結果吧。

穿行於茁壯茂密的田壠之間,不時的用手抽出一兩根麥穗放在手中搓搓,把那些接近飽滿的麥粒放在嘴裡咬咬,品著清新的麥香,自己很有成就感。

遠遠看著在田間忙著除草起壟的三個孩子的高興勁,呂世心裡更是高興,這也是算對張老實一家的收留之恩的報答吧。

日頭西斜的時候,張老實的婆姨來隴上提水準備晚飯,呂世就忙上前幫忙,對著張大娘道:“嫂子,今年的太陽足,水又好,看看今年的麥子長勢,怕是比去年要好吧,我看比去年一畝怎麼的也要多收個三五斗,這樣孩子們就不必再麩子康就也菜了,身子就更能強壯了。”然後就自顧自的嘿嘿笑,心裡多有對自己的成就的顯擺,和小孩子等待大人誇獎的意思。

張老實的婆姨直起腰,用手搭起涼棚朝遠處灰濛濛的田地看看,然後在看看破敗起來的莊戶,長嘆一聲喃喃道:“是啊,咱們今年有了師傅的風車,灌溉及時,現在的一畝地要比去年多收不只三五斗呢。”

話是這麼說著,但語氣和臉色卻沒有半分喜色,蒼老黑灰的面龐上卻多了更深的憂傷。

呂世很納悶,怎麼多了收成反倒憂傷更甚?

就聽張大娘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說給呂世聽“前天,還有昨天,村西頭的幾戶絕收的,看著今年沒了指望盼頭,就托兒帶女的去外地逃荒,成了流民了,走的時候抓了把院子裡的土揣著,也算是在他鄉有個根隨著,那份悽慘啊,就別提了,看看他們,這一去,說不定就將要餓死在哪個溝渠,再不能埋在祖宗墳地,就成了飄蕩在外的孤魂野鬼了,把這把自己院子裡的土掏出來,撒在臉上,就算是葉落歸根嘍,看看,打年初逃荒走的,這樣算起來,咱們村上已經有三十幾家都拋了荒,遠走他鄉,沒走的就咱們這十幾家有些收成的了,可是,就咱們這十幾家——”說道這裡,看看一臉茫然的呂世,長嘆一聲歪歪斜斜的佝僂著身子,慢慢走去,晚風裡傳來一聲長嘆:“唉,這世道啊,還怎麼讓人活嘔。”

“也是。”呂世低聲表示同情,平時也看到那些掩住柴門依依不捨哭泣著離去的鄉里,心中也是悲哀,但又無能爲力,這個天災人禍的時代,一己之力,還是單薄的一己之力,就根本不能改變什麼,也只能是眼巴巴的看著他們離去卻愛莫能助。

“不過我們不比他們的,我們不用逃荒了,我們的年成好,再收上來其他幾家和張大戶臺地上的水錢,我們吃飽還有富餘呢,不妨大娘看著別人家不忍也可以適當的週記他們一些,也不是不可。”望著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翻滾盪漾,呂世信心滿滿的笑著安慰道。

以現在的收入和即將到來的豐收,接濟全村不可能,單是幫助些左鄰右舍,這個信心和能力還是有的。

“你不懂的,你不懂的。”張大娘聽了呂世的安慰,只是輕輕的搖搖頭,提起水桶蹣跚而去,留下一個悶葫蘆的呂世在田埂上發呆,“難道說多收了麥子不好嗎?”

等到天黑,懷揣著一肚子的不明白和3個小子回了家,吃過麥粒野菜飯後,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在院子裡的樹下諮詢了張老實。

張老實放下手裡正在收拾的農具長嘆一聲道:“大師傅你還不明白啊,咱這大明有個不成文但合法的規矩,由於咱家多收了這三五斗,而別的人家又大夥逃荒拋荒田地做了流民,那些流民一走了之,反而我們可能是第一個要遭殃的啊”

這卻是什麼緣故?呂世不解,仔細追問下,張老實就說出一番話來。

聽張老實絮絮叨叨的說了事情的原委,呂世就明白事情的經過但也徹底的無語了。

卻原來,這大明朝至天啓開始無窮無盡的橫徵暴斂,迫使農民大批的逃亡。地方官吏爲了上面派下的捐稅足額,採取一戶逃責任令九戶分陪,九戶逃則勒bi一戶獨自承擔的方法,甚至“民有丁壯逃竄,而搜掠幼童以所賦稅”這樣輾轉相牽,往往出現鎮村逃跑一空的情況。

天啓七年,時任陝西巡撫的吳應箕在給他的好友一封信裡,談他途經河南真陽的一段見聞:

“自晨發,出城郭20裡,又行40裡。此日天色甚淸,擎帷而眺。則40裡中醫網皆黃毛白草,察所過之處,皆行地畝中。畝之疆界尚存而禾苗之跡無一存者,跡耕作久廢。即問樵夫“此縣東西南北,其田地荒蕪盡如此乎?”答曰“如此者十有八九。息縣較好,然如此者亦十有四五。”心怪其言,到驛站見吏役在焉,即呼出問曰:“向所見一路荒蕪之田,無差糧乎?”數人同聲對曰:“向所見一路荒蕪之田此前皆膏腴之業,差糧如何得缺”急問“何不耕”對曰“無牛”問“何以無牛”則曰“多盜賣出境者,無牛因此無佃,此其一也,九之而其人亦逃也,人去則田無主故不耕,人去而捐糧猶在,則坐陪於本戶,戶不堪陪則坐於裡,後又坐之親戚。此被坐之家,在富者猶可捐囊以償,至貧困者則盡棄而去。故今村落爲廢墟,田畝荒蕪。皆由此。又問:此有田棄走之家,爲何不賣以於人而甘心拋棄若此。對曰:夫差徭役爲有田地者苦爾,今陪者欲棄其產而不得,況受其業,糧即派其家,能堪之耶?於是相率而荒蕪,日甚一日。又問:獨無以此情白之縣令乎?對曰:此縣令多舉貢,日暮窮途,貪得無厭,又衙門多弊政,度力不足以區處,遂日CAO鞭撲,設法扳坐只求糧完,自免上司譴責,何暇顧人戶之逃。田地之荒。甚至有告訴者則反被鞭打,所以百姓雖愁怨,率無敢言者。又問:此是通衢,司道必由此乎?曰:然。扶按由此乎?曰然。州郡由此乎?曰然

這段話,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史料,但他令人信服的揭示了爲什麼張老實雖然多收了三五斗卻又愁眉不展的原因。

擱在往年,年景還算過得去的時候,其他鄰里還能苦吧苦業的掙扎求活,雖然苛捐雜稅各項攤派多不勝舉,但也好死不死的過活下去,畢竟是物離土貴,人離鄉jian,一旦逃荒,餓死異鄉十有八九,求個全屍身也不可能,更不論葉落歸根入祖墳之土慰安靈魂了。

可最近不行了,近兩年天旱無雨,顆粒無收,各地起義造反不斷,本就民不聊生,卻不見朝廷賑濟,而朝廷各種稅目層出不窮並且不斷加碼,又加了練餉遼餉,而各級官吏的年奉又是歷朝歷代最少的,家小僕役要吃要喝,豢養的衙役師爺幕僚要發俸祿銀錢,上級京裡也要孝敬打點,著又是一番攤派上加攤派,胥吏也在期間上下其手,敲骨吸髓,於是催bi更甚,稍有不從就捕人拆屋,更有連坐,夾拷,都把人bi到了死路?到這時哪裡還顧得物離土貴,人離鄉jian,葉落歸根入祖墳之心,逃荒雖然十有八九是死但畢竟一家還能死在一起,但留在鄉里確是家破人亡必死無疑,所以,年輕的就上了山投了桿子以求活命,老弱婦孺攜家出走,爲那一絲絲的活路希望。

現在看來逃走的那些戶口的捐稅就要著落在這幾十戶還沒有破產的人家身上,鬧不好就因爲著這多收的三五斗,別家都已拋荒而讓張老實傾家蕩產。

張大戶?有明以來,就是士紳不當差不納糧,這是身份的象徵,更是這大明統治集團根本利益,即便是有些名義上的東西,也通過了各種藉口轉嫁到了小民身上。

呂世呆呆的出神,連張老實什麼時候回屋都不知道,好久好久,猛的一掌排在桌子上“他媽的,這是什麼狗孃養的時代,這是什麼娘養的政策?這不是真正的要官逼民反嗎。”

第303章 豎起死敵第677章 奇蹟出現第569章 請上賊船第685章 貌合神離第314章 麻雀戰術第582章 再露爪牙第344章 大戰開始第625章 奮勇出擊第258章 血戰延川10第44章 城門對答第300章 實地考察第316章 步入險境第366章 不做流賊第37章 離心第六百一二章 知己故人第187章 略懂略懂第76章 齷齪勾當第353章 溫馨時刻第266章 兄弟相殘2第337章 堵門之戰3第375章 曹猛出更第508章 靜坐觀戰第六百一三章 應對之法第588章 爭分奪秒第462章 深夜詳談第588章 爭分奪秒第355章 肆意砍殺第226章 新附軍成第431章 都是親情第279章 熊熊烈火第265章 兄弟相殘第85章 棉被大法第649章 親赴前線第232章 血火阻擊2第676章 全軍壓上第267章 氣壯山河第568章 一片光明第707章 理清官制第332章 決定一戰第175章 開始訓練1第675章 右翼反擊第191章 少年軍校第520章 闖王對闖王第81章 填滿壕溝第426章 驚天爆炸第108章 一戰所獲第653章 決戰序幕第184章 剽竊鍊鋼第263章 驚聞鉅變第304章 策劃新政第335章 支前民工第706章 慢慢改變第144章 單騎入城第134章 完勝官軍第286章 兄弟相會地一百九十九章 後備力量第316章 步入險境第14章 糾結第738章 投名狀第193章 軍械分配第182章 別樣練兵第152章 又見火拼2第348章 堵門之戰9第三百三十七章第78章 兵臨城下第216章 死戰不退3第350章 堵門之戰11第505章 李自成第499章 全面盤活第337章 堵門之戰3第236章 周暨無力第54章 小民之殤第335章 開源節流第325章 一個消息第191章 傷病痊癒第186章 騎兵衝突第274章 黃粱一夢第471章 發放俸祿第355章 肆意砍殺第622章 校驗衛所第610章 戰前之夜第258章 血戰延川10第362章 炸藥平城第604章 接受招降第321章 又起波瀾第730章 死戰第316章 步入險境第158章 同流合污第167章 統一思想第424章 堵門之戰13第108章 一戰所獲第531章 從不從賊第344章 大戰開始第230張 發兵再戰第190章 豬突大法第288章 忠言逆耳第465章 軍政分家第475章 黃龍近況第180章 獎勵戰功第265章 兄弟相殘
第303章 豎起死敵第677章 奇蹟出現第569章 請上賊船第685章 貌合神離第314章 麻雀戰術第582章 再露爪牙第344章 大戰開始第625章 奮勇出擊第258章 血戰延川10第44章 城門對答第300章 實地考察第316章 步入險境第366章 不做流賊第37章 離心第六百一二章 知己故人第187章 略懂略懂第76章 齷齪勾當第353章 溫馨時刻第266章 兄弟相殘2第337章 堵門之戰3第375章 曹猛出更第508章 靜坐觀戰第六百一三章 應對之法第588章 爭分奪秒第462章 深夜詳談第588章 爭分奪秒第355章 肆意砍殺第226章 新附軍成第431章 都是親情第279章 熊熊烈火第265章 兄弟相殘第85章 棉被大法第649章 親赴前線第232章 血火阻擊2第676章 全軍壓上第267章 氣壯山河第568章 一片光明第707章 理清官制第332章 決定一戰第175章 開始訓練1第675章 右翼反擊第191章 少年軍校第520章 闖王對闖王第81章 填滿壕溝第426章 驚天爆炸第108章 一戰所獲第653章 決戰序幕第184章 剽竊鍊鋼第263章 驚聞鉅變第304章 策劃新政第335章 支前民工第706章 慢慢改變第144章 單騎入城第134章 完勝官軍第286章 兄弟相會地一百九十九章 後備力量第316章 步入險境第14章 糾結第738章 投名狀第193章 軍械分配第182章 別樣練兵第152章 又見火拼2第348章 堵門之戰9第三百三十七章第78章 兵臨城下第216章 死戰不退3第350章 堵門之戰11第505章 李自成第499章 全面盤活第337章 堵門之戰3第236章 周暨無力第54章 小民之殤第335章 開源節流第325章 一個消息第191章 傷病痊癒第186章 騎兵衝突第274章 黃粱一夢第471章 發放俸祿第355章 肆意砍殺第622章 校驗衛所第610章 戰前之夜第258章 血戰延川10第362章 炸藥平城第604章 接受招降第321章 又起波瀾第730章 死戰第316章 步入險境第158章 同流合污第167章 統一思想第424章 堵門之戰13第108章 一戰所獲第531章 從不從賊第344章 大戰開始第230張 發兵再戰第190章 豬突大法第288章 忠言逆耳第465章 軍政分家第475章 黃龍近況第180章 獎勵戰功第265章 兄弟相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富源县| 亚东县| 英德市| 龙泉市| 阿拉善右旗| 永年县| 泉州市| 泰和县| 惠安县| 喀什市| 江都市| 定西市| 安福县| 巴林左旗| 会泽县| 远安县| 夏邑县| 曲松县| 阿克苏市| 吴川市| 孝感市| 瑞金市| 德江县| 孟津县| 旅游| 阿图什市| 平塘县| 石台县| 武陟县| 凤山县| 陈巴尔虎旗| 安溪县| 武威市| 江门市| 穆棱市| 桃园县| 西青区| 彭山县| 上林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