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064

這新生兒給沈家帶來了喜悅, 如今沈家也算是四世同堂了, 沈老爺子和沈老安人像是又年輕了十歲,每日忙出忙進的。

錢氏的孃家第二天來看望的, 錢氏的娘聽聞閨女生了個兒子,那一個心總算是放下來,結結實實給菩薩磕了幾個響頭, 歡喜地拿著很早就準備好的禮物來瞧外孫了。

沈大如今有了孫子,向來板著的臉也有了幾分笑意, 村民們瞧著他心情好,大膽地同他打趣:“沈里長,做阿嗲的嘍,就是否一樣了。”

沈大偶爾到村裡頭散步, 閒聊時, 往日那些三姑阿婆談論自己孫子孫女, 沈大都是不耐聽的,現在聽得那些個阿婆談論孩子總是忍不住停下來。

“我家孫子啊, 六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滿地爬了,腿腳可利索了呢......”

沈大每日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逗弄這大孫兒, 這小子也是搶手的很,上頭還有沈老爺子沈老安人, 邊上還有黃氏,錢氏這做母親的只要把孩子給餵飽了就行, 旁的事情一概不用操心。

錢氏的姆媽忍不住感嘆:“奈啊, 嫁進了好人家, 奈阿耶眼光好,這夫婿沒選錯!”

這大胖小子出生的時候有八斤,壯壯實實的,取了個乳名叫壯壯,還沒取大名,按照沈老爺子想象中的排輩分,壯壯這一輩輪到“家”字輩,當初沈老爺子給沈大他們取名字的時候就想好了,按照“振興家業”排下來,如今家業當真是振興了。

沈家人都不擅長取名字,沈老爺子請範先生取個名,沈家人對範先生的文化水準毫無懷疑,都是崇敬得很,範先生也恰恰有個取名的癖好,和沈老爺子喝著小酒,斟酌名字,看著這一大家子,腦海裡頭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家和,家和萬事興,不若就叫家和吧!”

沈老爺子喝了點酒,紅光滿面,拍案:“好,這個名字好!”

這個名字是普通,但沈老爺子喜歡這背後的寓意,年級大了,如今家業也發展了,就希望一家人闔家美滿,一家和樂。

蜜娘想要準備些禮物送給大侄子,她記得除了衣服江氏都有幫她收在庫房裡,家裡每個人都有一個庫房,堆放每個人的雜物,蜜娘如今只會將一些首飾、書畫收進庫房。她的庫房東西還真不少。

蜜娘翻了很久,翻出了一包玩具和一個盒子,盒子裡都是一些長命鎖、小巧的手鐲之類,還有一塊玉。

她是家裡年歲最小的,下邊沒有什麼孩子可以傳下去,一般人像手鐲這類金銀首飾都是哥哥戴完弟弟戴弟弟戴完妹妹戴,就像是一場接力。當初她出生的時候,家裡頭已是不錯了,都是新的,像長命鎖之類其實都沒有戴過多少次,一般都是出去做客什麼的帶一帶,但過了這麼多年,有些地方還是已經發烏了。

她瞧著自己兒時的東西有趣,便拿出來找江氏。

江氏一見便笑著說:“竟是被奈自己翻出來了。”

江氏摸著這個盒子,竟是沒想到一眨眼這個小囡就這麼大了,一個個翻開同她講來歷,“這個是奈阿嗲好婆給你打的,一出生的時候就做好的,樣式有些老,但那個時候咱們家已經不錯了,可是實打實的,不是包金包銀的,哎,這個倒是可以拿出來重新改一改給家和。”

蜜娘摸了一下,觸感還挺重的,不過這麼重帶在小孩子脖子裡真的可以嗎?她也這般問了出來。

江氏瞥了她一眼:“奈當誰天天沒事給小孩子帶這種,自然是出去走親戚的時候帶的。奈阿嗲好婆那時候疼奈,奈上頭幾個阿哥阿姐,可都沒這個份量,奈下邊沒了弟妹,不然我還想給下去呢。如今有了家和,過兩天我去金鋪讓人家重新改改,就當奈這個做阿姑的送的。”

蜜娘吐了吐舌頭,點點頭。

江氏繼續同她講這些的來歷:“這個是奈恩娘打的......這個是大爸大伯母的.......”等拿出一塊玉石,江氏愣住了,眼中沁出一些水光,“這個,是奈阿婆特地給奈去慈雲寺開過光的......”

阿婆?阿婆?蜜娘迷濛地睜著眼睛,只覺得在記憶深處很熟悉,她腦海中閃現出她家鎮上的老宅子,“阿婆的蜜蜜......”“蜜蜜乖,阿婆給扎花花......”

蜜娘翻木盒子,這個盒子上邊有一個放收拾的,下邊還有兩個小的抽屜,她一打開,果然看見了一朵絹花,“這也是阿婆做的......”

她莫名的眼睛酸脹起來,有一種加了鎖的東西好似被她解開,兒時的記憶在一段懵懂時期忘卻之後,又重新被翻起,她依稀記得一直有這樣一個優雅祥和的老人,抱著她,逗她開心,喂她吃飯,“阿婆的乖蜜蜜喲......”

江氏聽得她道一聲阿婆,忍不住那淚,就這般流了下來,摸著她的臉頰:“難爲你還記得,你阿婆泉下有知,定是開心,姆媽這輩子,最疼的孩子就是你了......”

這個在她生前最後的日子裡帶給她快樂,寄託了她希望的孩子。

蜜娘有些難受,摩挲著手裡小巧的玉,這塊玉是給小孩子戴的,做的非常小巧,對於大了的她來說,顯得太小了,那紅繩也短得很,她想了想把紅繩繞在手上,“姆媽,奈幫我戴手上吧。”

那紅繩在她手腕上繞了兩圈,剛剛好,那塊玉小小巧巧,就像是一塊玉牌,但當初江老夫人考慮到孩子皮膚嬌嫩,背面打磨得特別光滑,如今還泛著光澤。

江氏把她的長命鎖重新去改造了一下又傳給了家和,她又大了一串小巧的鎖,平時也能夠帶。

沈老安人看著那塊長命鎖,對幾個兒媳孫媳感慨:“要是擱以前啊,這長命鎖都是要傳下來的,哥哥帶完弟弟帶,下頭一代一代的,用到不能用。蜜娘那會子,咱們家已經好了,我和老頭子啊就花些錢打了個純的,沒想到蜜娘下頭沒弟弟妹妹了。如今咱們家是好了,可也不要忘記以前吃的苦頭,孩子不能養得太嬌氣,人都說富不過三代,爲啥呢,第一代勤勤懇懇,第二天平平碌碌,第三代昏昏沉沉,咱們家第二代的孩子,不會出差錯的,第三代,家和要起個好頭......”

錢氏深感責任重大,手裡抱著的那胖墩墩的小家和,還什麼都不知道,啊啊啊地啃著小手。

黃氏憶及這幾十年,也是憶苦思甜,唏噓萬分。

蜜娘是家裡頭好起來纔出生的,蜜罐子里長大的,自然是不能理解沈老安人感慨什麼,是覺這話題過於沉重了,捏著小侄兒的手逗弄著他,笑道:“那阿嗲好婆要長命百歲,好好教導教導重孫,村裡人都說了,好婆教出了三個好尼子,孫子還個個出息,這重孫兒也得靠好婆。”

老人可不就愛聽這些話,三個兒媳也使勁地說好話,老人說話總是有說不盡的過去和擔憂,心裡頭太過沉重。

沈老安人看著下頭幾個兒媳孫媳孫女,露出一個笑容:“奈們啊,就記住幾點,要想家宅安定:第一,不能有妾室。第二,別總想一大家子湊湊合合滾在一塊兒。人多心不齊,不往一處使總有一天要斷。第三,一碗水端平嘍。第四,不管有錢沒錢,孩子怎麼養,心眼子養正了不會出錯,該打的時候就打。”

老安人這些話話糙理不糙,她一生大半輩子都過去了,年輕時同嫂子吵那些家產,憑著一股氣同沈老爺子掙出了一份不錯的家底子,給三個兒子買了地蓋了房,娶了媳婦,原本想著這一輩子大概也可以了夠了,誰知道年紀越大,家裡頭越好,到這把年紀還能成老安人,這一輩子也算是過得值當了。

老安人心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看著下一輩總有那麼幾分擔憂。

幾個媳婦也都是極其敬佩她的,這麼多年來婆媳之間不是沒有矛盾,這二十多年下來,對她只剩下佩服了。

沈家第四代的第一個孩子,自是頂頂重要的,滿月酒的時候小家和被誇上了天,七大姑八大姨愣是從頭誇到腳。

下個月便是蓮姐兒的阿太酒了,家和的出生讓沈家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家和身上,沈琴妹多有不滿,覺得他們不注重蓮姐兒,黃氏幾個妯娌同沈琴妹關係算不得多好,對蓮姐兒這個孩子亦說不上多喜歡,身爲舅姆,她們做好最基本那點也算是可以了,一人一個純金或是純銀的首飾,怎麼著也拿得出手了。

若說私心裡頭,蓮姐兒、劉愫都是外甥女,幾個人自然還是更喜歡劉愫的,拋開兩個姑子的因素,劉愫性子開朗大方,不拘小節,相處的時候又多,人心都是偏的,你一個一天到晚都見不著人影見面就哭的,哪能喜歡得起來。再說平日裡同沈英妹來往也多,冬至蜜娘幾個生辰,沈英妹都會備上一份好禮,這心裡頭可不記下這個情,且也別說什麼勢利不勢利,這做人本就是這樣有來有往的。

去年劉愫的阿太酒,沈家幾房也都是盡心盡力的,估摸著沈琴妹也瞧在眼裡,想讓他們也幫忙,可劉泉沒個兄弟,沈英妹也就個兒媳婦能幫幫忙,往日裡沈家有事情,沈英妹都是第一個上來搭把手的,將心比心。孫四牛可都是有好幾個兄弟的,奈何沈琴妹瞧不上她幾個妯娌家,幾個妯娌也看不慣她。

蓮姐兒阿太酒那日,蜜娘秋分和冬至到了那邊一瞧,還真是隻有她們幾個,蓮姐兒幾個堂姐妹來了也就是堪堪問候一聲,沈琴妹一個人忙的很,忙前忙後,顧不得多少。蜜娘瞧著孫家的幾個伯伯伯孃,忙也不幫,就好像是參加一個沒有關係的酒宴,暗想,這孫家幾個兄弟可當真是冷淡。

但孫四牛還是敬重幾個兄長,把幾個兄長迎到上邊。沈琴妹非先要讓自家兄弟上臺,氣得孫四牛幾個兄弟差點甩袖子走人,簪禮的時候,又是嫌棄兄嫂給的簪禮小氣,沈老爺子沈老安人瞧著臉辣辣的。

這場阿太酒辦的也鬧哄哄的,孫旺不知哪兒來的那麼多狐朋狗友,竟是不招呼一聲就帶家裡頭來,沈琴妹恨得,這桌數就不夠了,只能臨時再加上幾桌。

菜色便是這桌缺那桌多,亂七八糟的。蜜娘坐在裡頭也不得勁,秋分出去上茅廁了,她便也尋個藉口出去透透氣。

孫家的院子裡也辦了不少桌,出了院子才清淨一些,蜜娘繞著孫家的屋子走動幾下,呼了幾口濁氣,正欲回去,轉身的時候竟是在孫家的巷子口看到秋分走出來,走到巷子口便是站定了,似是同人說話,蜜娘剛要喊她,秋分就看見了她,慌亂地說了幾句,便朝蜜娘那兒跑來。

“蜜娘,奈怎的出來了?”

“秋分,你在和誰說話啊?”蜜娘問道。

秋分不自然地笑笑:“碰到了一個我在鎮上的朋友,好了,我們進去吧,不然他們要來找了。”

蜜娘想問,那你怎麼不請朋友出來說話。但她本就不是多問之人,只悄悄將這疑惑藏在心底,不再多語。

蓮姐兒的阿太酒過後,沈老爺子沈老安人身子不好,亦是有些無臉面對孫家兩老,沈琴妹這番做派瞧不上叔伯妯娌,且就是娶妻不賢啊,可那不賢之妻出自沈家,當初孫老爺子讓兒子娶這麼個藥罐子何嘗不是看在沈老爺子的份上,沒想到娶了一個攪家精。沈老安人自問若是她兒媳婦,她定是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可如今,這是她閨女,不禍害她家害了旁人家。自覺顏面無光,年紀大了本就受不得這吵吵嚷嚷烏煙瘴氣的地方,便是早些個離了席面。

沈老爺子躺在車裡,悔恨地講:“都怪我啊,害了老孫家,養出這麼個攪家精,讓人家兄弟生隙,瞧瞧她這做的什麼事啊!”

沈老安人且是嘆息:“算了,要是我們走了,關係也就淡了。奈們兄弟幾個,沒得教她餓死就行,她這個人啊,好賴不分。”

第67章 067第116章 116第97章 097第123章 123第95章 095第60章 060第21章 021第36章 036第84章 084第45章 045第22章 022第101章 101第133章 133第110章 110第32章 032第23章 023第45章 045第29章 029第13章 013第118章 118第21章 021第28章 028第86章 086第118章 118第7章 007第22章 022第12章 012第92章 092第38章 038第124章 124第12章 012第93章 093第51章 051第134章 134第122章 122第20章 020第58章 058第112章 112第89章 089第27章 027第5章 005第54章 054第11章 011第125章 125第63章 063第108章 108第84章 084第4章 004第127章 127第6章 006第44章 044第24章 024第133章 133第132章 132第9章 009第23章 023第94章 094第82章 082第51章 051第79章 079第74章 074第109章 109第24章 024第47章 047第39章 039第98章 098第79章 079第21章 021第35章 035第89章 089第37章 037第58章 058第41章 041第124章 124第104章 104第84章 084第68章 068第87章 087第93章 093第11章 011第50章 050第74章 074第96章 096第78章 078第87章 087第117章 117第105章 105第81章 081第8章 008第124章 124第65章 065第99章 099第70章 070第124章 124第73章 073第40章 040第75章 075第135章 135第121章 121
第67章 067第116章 116第97章 097第123章 123第95章 095第60章 060第21章 021第36章 036第84章 084第45章 045第22章 022第101章 101第133章 133第110章 110第32章 032第23章 023第45章 045第29章 029第13章 013第118章 118第21章 021第28章 028第86章 086第118章 118第7章 007第22章 022第12章 012第92章 092第38章 038第124章 124第12章 012第93章 093第51章 051第134章 134第122章 122第20章 020第58章 058第112章 112第89章 089第27章 027第5章 005第54章 054第11章 011第125章 125第63章 063第108章 108第84章 084第4章 004第127章 127第6章 006第44章 044第24章 024第133章 133第132章 132第9章 009第23章 023第94章 094第82章 082第51章 051第79章 079第74章 074第109章 109第24章 024第47章 047第39章 039第98章 098第79章 079第21章 021第35章 035第89章 089第37章 037第58章 058第41章 041第124章 124第104章 104第84章 084第68章 068第87章 087第93章 093第11章 011第50章 050第74章 074第96章 096第78章 078第87章 087第117章 117第105章 105第81章 081第8章 008第124章 124第65章 065第99章 099第70章 070第124章 124第73章 073第40章 040第75章 075第135章 135第121章 1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竹山县| 白城市| 台中市| 广水市| 贵阳市| 大港区| 哈尔滨市| 儋州市| 八宿县| 德令哈市| 兴义市| 措美县| 大方县| 水城县| 随州市| 肇州县| 大城县| 义马市| 昆明市| 汝城县| 金湖县| 镇江市| 青龙| 黔江区| 四会市| 松江区| 河西区| 天全县| 衡阳县| 怀远县| 兴义市| 桓台县| 普安县| 盐山县| 保康县| 南涧| 万州区| 高邮市| 沅江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