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2章 敢言

坐下後,宦官送上了茶水,張永德取杯喝了一口,捧杯道:“林之和見吾時,曾經(jīng)推薦過陸大人,那時吾沒有在心,因爲(wèi)林之和在江南建樹不大。”

“太尉的評價,後輩不能茍同,因爲(wèi)深入敵心的潛伏建樹,不能用戰(zhàn)場上的軍功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林伯父在江南的建樹,就是在內(nèi)部推波助瀾的激化了唐國內(nèi)鬥,使得唐國的國力和軍力急劇被削弱,那種建樹,並不遜於幾十萬大軍的出擊。”陸七平和反駁。

張永德微皺眉,道:“你之言,有其道理,只是未免誇大。”

“後輩不覺得誇大,後輩有一個河西例證可以言解,大人可願一聽?”陸七平和道。

“你說。”張永德平和道。

“後輩進取河西甘州之後,就頓兵不前,因爲(wèi)瓜州,肅州和沙州,還有十幾萬的夏軍,後輩沒有乘勝進擊,而是使出了千名將士混去夏軍潛伏,後輩耐心等候了十幾日後,十幾萬夏軍自內(nèi)部崩潰瓦解,讓後輩獲得了十幾萬夏軍歸降,同樣的道理,大周能夠輕易的渡江進取江南,原因就是唐國內(nèi)部被各種矛盾瓦解離心,而唐國矛盾的發(fā)生,離不開大周潛伏之臣多年的建樹,只是潛伏的建樹,是無形的智鬥,無法讓血戰(zhàn)的將士們認可,就像古人廉頗,不能理解認可了藺相如的功績。”陸七平和例證道。

張永德皺眉默然,過了一會兒,道:“你瓦解十幾萬敵軍的做法,確實很高明,稱得上是軍事奇蹟。”

“後輩不覺得是奇蹟,而是必然之事,後輩在西部,自一開始就散佈了是佛光轉(zhuǎn)世,所以河西人在心理上就畏懼後輩,同樣的道理,大周潛伏之臣,在江南一直就散佈大周強勢的不可匹敵,使得唐國的人心極度懼戰(zhàn),後輩在江南時,也曾經(jīng)覺得大周的軍力是不可匹敵。”陸七駁說道。

張永德挑眉看了陸七,淡然道:“你說曾經(jīng)覺得大周軍力不可匹敵,如今覺得大周軍力很弱嗎?”

陸七搖頭,道:“大周軍力確實很強,但與後輩曾經(jīng)從軍的興化軍相比,只能說勢均力敵,但唐國最強的軍力,事實上是林仁肇大人曾經(jīng)統(tǒng)帥過的八萬武昌軍,唐國最弱的是京軍,周國最強的,應(yīng)該是禁軍。”

張永德皺眉道:“林仁肇,那確是一員虎將。”

“林仁肇大人的治軍,應(yīng)該是不遜趙匡胤大人,只是過於愚忠,一再的觸及主上逆鱗,不願意明哲保身。”陸七可惜的說道。

張永德默然,舉杯喝了口茶,看了茶碗一會兒,才平和道:“陸大人據(jù)有河西自治,看來是雄心不小。”

“後輩據(jù)有河西自治,主要是爲(wèi)了河西能夠真正的歸屬大周,如今的河西人口,九成都是番族,想要番族歸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番制番,用尊敬番族的信仰和習(xí)俗使其歸心,次之輔以清明的治政,若是由朝廷使官接管河西,河西的人心是無法歸附的,朝廷的官員去了,只會實行朝廷的治政手段,結(jié)果會迫反了河西番族。”陸七平和解釋道。

“這麼說,你並非要久據(jù)了河西自治,一旦番族對大周歸心,就會交給了朝廷接管。”張永德平和說道。

“也可以那麼說,陛下問過我是不是要效仿了張議潮,後輩的回答說,若大週一直承平,後輩就是張議潮,理由是後輩不想做了安祿山第二。”陸七直白回答。

張永德聽了皺眉默然,陸天風(fēng)的膽大逆言,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複雜感覺,當(dāng)年的他,絕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但他卻是明白,陸天風(fēng)膽敢這麼的逆言,一是擁有了獨立的,完全不受周國朝廷影響的河西大軍,二是周國如今內(nèi)部看似平靜,實則危機洶涌,三是河西是番地,對周國朝廷而言有放任的臺階可下,可以視爲(wèi)類同府州折氏,所以陸天風(fēng)猖狂敢言。

一時間暖亭內(nèi)寂靜了,似乎陷入了話不投機半句多,良久,趙普才輕咳一聲,微笑道:“陸大人可能還不知道,張?zhí)臼苊冻ⅲ缃袷堑钋岸紮z點。”

陸七聽了神情意外的看向張永德,周皇帝竟然讓張永德返回開封府,重新做了禁軍的最高統(tǒng)帥,他之前聽音,還以爲(wèi)周皇帝要用那個韓通。

“原來太尉大人職任了殿前都檢點,後輩恭賀。”陸七起禮應(yīng)酬。

“職殿前都檢點,是陛下的信任,吾應(yīng)該盡心。”張永德平和迴應(yīng)道。

“陸大人很意外吧。”趙普微笑道。

陸七點頭,道:“是很意外,我原本以爲(wèi)陛下會用了韓通大人。”

趙普一怔,道:“陸大人怎會那麼認爲(wèi)?”

“哦,我前幾日上街,曾經(jīng)看到了一些軍將走過,就順口問了身邊隨從,隨從說那是韓通侯爺,說開封府外城,就是韓通侯爺督造的,也說了韓通侯爺很多事蹟,我聽後,覺得韓通侯爺能夠來了開封府,可能是陛下想重用。”陸七回答道。

趙普點頭,陸七又微笑道:“趙大人不要想的多了,我有日子沒有進見陛下,只是隨心說一句。”

趙普一笑,道:“吾沒有多想,韓侯爺如今是步軍司的都指揮使,確實是被陛下重用了。”

陸七輕哦點頭,舉碗喝了一口茶,轉(zhuǎn)而與趙普和張永德,聊起了周國以前發(fā)生過的軍事,說及周國往事,三人明顯隨意了,張永德對陸七的態(tài)度,沒有了一開始的居高臨下,陸天風(fēng)雖然年輕,但強勢纔是決定高下的根本。

約過了半時多,忽有宦官傳太后口諭,讓了陸七去進見,陸七起身告辭走了。

陸七一走,趙普看了張永德,微笑道:“這位陸大人,說話未免張狂了。”

“張狂有張狂的好處,相比深沉的虛僞,能夠讓人有了信任的感覺,都知道了他是逆臣,那就不如逆的坦率,是爲(wèi)陽謀。”張永德平和道。

趙普一怔,道:“王爺此言,卻是高看了他。”

“事實勝於雄辯,他進取了河西北庭,就容不得人小視。”張永德語氣自嘲的說道。

慈明宮,陸七是第三次進入,不過這一次進入,卻是讓他意外了一下,宮裡比上一次,多了數(shù)倍的女人,他一頭好像撞入了女兒國。

大周太后居中而坐,左右兩側(cè)成雁行坐了十幾個華裙女人,最靠近大周太后的,卻是大周皇后和貴妃,這場面顯得非常隆重。

陸七一眼之後,恭謹?shù)牡兔夹腥霃d中,跪地伏叩道:“臣陸天風(fēng)叩請?zhí)蟾0玻R太后歲歲壽比南山。”

“起來吧。”太后溫和道。

陸七告謝起身恭敬佇立,太后溫和道:“陸天風(fēng),上次老身將香荷許給了你,不想近日皇帝說,雨薇與你卻是有了知心,你可願與雨薇結(jié)了良緣?”

陸七立刻又跪下,恭敬道:“回稟太后,臣願意與雨薇公主殿下結(jié)成良緣,臣能夠迎娶兩位公主殿下,是臣的榮幸,是陸氏的極大榮耀。”

宮內(nèi)一片沉寂,所有女人和宦官大氣不敢出,一雙雙眼睛吃驚的看著陸天風(fēng),所有人都聽的明白,太后的意思是換成雨薇公主嫁給陸天風(fēng),但陸天風(fēng)直接就說成娶兩位公主,皇族公主地位尊貴,那有兩個同嫁一夫的,公主同嫁一夫也有先例,幾乎都是續(xù)絃的姻緣。

陸天風(fēng)的膽大敢言,可以說有了藐視皇族的大罪,這涉及了大周皇族的顏面,也涉及了宗族的規(guī)矩,正常而言,太后應(yīng)該駁了陸天風(fēng)的狂妄,維護皇族的尊嚴。

良久,太后才溫和道:“你既然不願斷了與香荷的姻緣,以後可要好生的善視了她們姐妹。”

“臣謝太后成全,臣立誓,願與兩位公主一生相敬如賓,不離不棄。”陸七恭敬迴應(yīng),許下了諾言。

“雨薇,香荷,你們跪在陸天風(fēng)左右。”太后吩咐道。

雁行椅子後面,走出了兩位公主,至廳中分左右與陸天風(fēng)並肩跪下,太后溫和道:“老身今日爲(wèi)你們做主,雨薇封爲(wèi)虢國公主,香荷封爲(wèi)石國公主,一起與陸天風(fēng)結(jié)爲(wèi)良緣,你們叩頭吧。”

一個老宦官走過來,教導(dǎo)陸天風(fēng)與兩位公主,向太后叩禮,向皇后叩禮,向兩位公主的生母叩禮。

第121章 抵開封第21章 垂拱殿第175章 巡遊第110章 池州長史第15章 君怒,主殺第58章 喀班第5章 佛爭第16章 是家嗎?第41章 官爺第25章 秘見第136章 暖亭教子(二)第63章 屯田第69章 林總鏢頭第74章 常州大戰(zhàn)(二)第67章 猜想第144章 容忍第95章 人生觀第195章 陸天勤第117章 母子言第25章 一曲梟風(fēng)第76章 常州大戰(zhàn)(四)第10章 進見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77章 常州大戰(zhàn)(五)第63章 軍變第2章 侍郎府第111章 自辯第113章 求升第215章 回開封第40章 西大街第49章 巡邏軍制第37章 隆冬第74章 戰(zhàn)第94章 幕後第59章 上書與廟堂第45章 問本心第41章 軟硬兼施第69章 林總鏢頭第155章 鄉(xiāng)信第143章 伏兵第107章 萬馬入朝第86章 甘州第171章 北方戰(zhàn)略第116章 楊氏誠 意第29章 臨川縣第29章 家族第33章 謀戰(zhàn)第51章 離間第47章 營中話第45章 問本心第189章 據(jù)太原第123章 代問第9章 驚豔第41章 國使第121章 佟河第118章 權(quán)宦的野望第17章 武威第112章 傳功第78章 洞房第82章 引見第33章 楚霸第104章 順利?第205章 徐鉉第143章 籌功第38章 稱王第97章 歸屬?第97章 啓程第173章 西巡第13章 獲勝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82章 善待第5章 太倉軍第62章 虛與委蛇第35章 驅(qū)邪儀式第95章 人生觀第5章 策略第4章 東禪寺第108章 變故第48章 問蝶第126章 舉薦第75章 帝疑第155章 張氏的抉擇第216章 帝術(shù)第130章 榮歸的人第80章 孟石第141章 ‘坦言’第146章 兒女第93章 危第123章 機會第104章 世家第148章 拜祭第67章 流求島第19章 雲(yún)錦東第66章 六盤山第101章 意外之?dāng)?/a>第89章 沙州第104章 ‘知己’第131章 紅顏苦第96章 奇襲蘇州(二)第170章 良臣
第121章 抵開封第21章 垂拱殿第175章 巡遊第110章 池州長史第15章 君怒,主殺第58章 喀班第5章 佛爭第16章 是家嗎?第41章 官爺第25章 秘見第136章 暖亭教子(二)第63章 屯田第69章 林總鏢頭第74章 常州大戰(zhàn)(二)第67章 猜想第144章 容忍第95章 人生觀第195章 陸天勤第117章 母子言第25章 一曲梟風(fēng)第76章 常州大戰(zhàn)(四)第10章 進見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77章 常州大戰(zhàn)(五)第63章 軍變第2章 侍郎府第111章 自辯第113章 求升第215章 回開封第40章 西大街第49章 巡邏軍制第37章 隆冬第74章 戰(zhàn)第94章 幕後第59章 上書與廟堂第45章 問本心第41章 軟硬兼施第69章 林總鏢頭第155章 鄉(xiāng)信第143章 伏兵第107章 萬馬入朝第86章 甘州第171章 北方戰(zhàn)略第116章 楊氏誠 意第29章 臨川縣第29章 家族第33章 謀戰(zhàn)第51章 離間第47章 營中話第45章 問本心第189章 據(jù)太原第123章 代問第9章 驚豔第41章 國使第121章 佟河第118章 權(quán)宦的野望第17章 武威第112章 傳功第78章 洞房第82章 引見第33章 楚霸第104章 順利?第205章 徐鉉第143章 籌功第38章 稱王第97章 歸屬?第97章 啓程第173章 西巡第13章 獲勝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82章 善待第5章 太倉軍第62章 虛與委蛇第35章 驅(qū)邪儀式第95章 人生觀第5章 策略第4章 東禪寺第108章 變故第48章 問蝶第126章 舉薦第75章 帝疑第155章 張氏的抉擇第216章 帝術(shù)第130章 榮歸的人第80章 孟石第141章 ‘坦言’第146章 兒女第93章 危第123章 機會第104章 世家第148章 拜祭第67章 流求島第19章 雲(yún)錦東第66章 六盤山第101章 意外之?dāng)?/a>第89章 沙州第104章 ‘知己’第131章 紅顏苦第96章 奇襲蘇州(二)第170章 良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安图县| 沈丘县| 密云县| 精河县| 勐海县| 南安市| 道孚县| 西华县| 普格县| 罗江县| 临安市| 家居| 甘肃省| 江都市| 江孜县| 西和县| 扬州市| 如皋市| 洪泽县| 襄汾县| 宁城县| 庆城县| 天气| 蒙自县| 上虞市| 磐安县| 襄汾县| 博乐市| 台江县| 翁源县| 池州市| 杨浦区| 崇州市| 织金县| 上蔡县| 曲周县| 黑河市| 铜山县| 开化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