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三章 基業之地

荀攸要走了。作爲前來宣讀旨意的黃門,他不可能在軍前待太久的時間,他必須在旨意宣讀完成之後,迅的返回洛陽將這裡的情況告知朝廷知曉。一是爲了覆命,二則也讓朝廷能夠了解前線的情況。這是他的職責,即使劉備和李欽想要挽留也是不可能的。

不過,在荀攸離去之前的那個晚上,劉備、李欽與荀攸相談了一回。

當時大帳空曠,油燈幽幽,劉備、荀攸、李欽三人圍在一桌上了菜餚的案幾邊相對而坐。一瓶李欽從後世帶來的茅臺酒被擰開了蓋子,醇香的酒味揮出來,令帳內的衆人微微有些薰然。也不知究竟是酒醉還是醉人。

因爲雙方皆是初見,所以李欽先正式的向劉備和荀攸引薦了對方。劉備看著荀攸那清雅淡然的模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他知道這個人是一個智謀之士。他瞅了瞅李欽那鄭而重之的模樣,明白李欽對此人的重視。

“既然元華如此重視他,想必他的水平是有的。”劉備由此也重視荀攸起來。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荀攸,心中頓時明瞭該如何與這樣的人打交道了。

當下,他便將自己想要報國安民的志向與荀攸分說。而李欽則在一邊湊趣,暗中也將自己對今後那個世代的判斷和應對之道告知了荀攸。

荀攸通過與劉備、李欽相談,覺得兩人很是真誠,心也不錯,便勸說劉備:“你既然想安民報國,那就最好在討伐黃巾之後,選擇一塊地方作爲自己的立足之地。今後的世界,如果真的向元華所說得那樣是一個諸侯混戰的亂局,那有自己的地域,纔有辦法聚財、養軍,進而擁有收復河山,安定百姓的能力。”

“感謝先生教誨。這一點備也明瞭,當初元華也曾和我分說。只是大漢州郡頗多,我究竟該選哪一個地方立足比較合適呢?”劉備關切的問道。

儘管荀攸並不是自己的謀主,可劉備一看到他便覺得這個年輕人是值得自己信任的。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拿自己的大事詢問荀攸。

“這個嘛……”荀攸猶豫了一下。

眼見劉備如此的信任自己,他心中自然有許多感動。爲了不辜負這樣的信任,他自然不願意隨隨便便給劉備一個答案。於是,荀攸沉吟起來,他就此站起身來踱步冥想,如此走了三四十圈,最終有了結果。

他讓劉備取來大漢的地圖,在地圖上圈定了四個位置給劉備看:“南陽、汝南、九江、丹陽……這四地在我看來是最適合玄德你取爲立足之地的。”

“爲何?”劉備就著油燈在地圖上端看,口中默默唸叨荀攸給自己指出的四個郡名,心中還有些不解。

無論是南陽,還是汝南,九江,丹陽,這都是劉備沒有去過的地方,說實在的劉備對這些地方一點都不熟悉,即使現在他轉戰千里,可也沒去過荀攸給自己比劃的這幾個立足之地。

這些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選這些地方爲自己的根基,劉備完全不明白。所以,他直接問了。

“南陽是帝鄉,光武帝便是南陽人。因此朝廷在南陽投入很大,南陽郡也因此而展起來。如今黃巾賊勢大,雖然禍亂了南陽郡北部的宛城一帶,但南陽郡的南部區域保存的還想當不錯,有相當部分的人口都滯留在南陽之南,這些都是玄德以後展的助力。”荀攸先告訴劉備選擇南陽郡的原因:“南陽郡屬荊州,但其離帝都極近。若帝都有變,玄德便旦夕入京搶先穩住局勢,令大漢不至於過分混亂。”

“這樣啊!看來南陽郡真的是一個立足的好地方了。”劉備說著,兩眼放光心中有些激動。

然而,李欽卻開了口,他對此有反對意見:“不,主公不能選擇南陽郡……即使選擇,南陽郡也落不到主公的懷裡。”

“爲何?”劉備不解的詢問。。

“因爲南陽郡太重要,太繁華了。”李欽說出自己的理由:“當今天下,朝廷中勢力最大的當屬那些有權有勢的世家豪強。南陽郡如此重要,朝廷中官員的爭搶必然十分激烈。即便主公有了不錯的功勳,可想要拿下南陽太守之職,主公就必須和他們爭,主公認爲你能夠爭得過他們嗎?”

“這……”聽李欽說出這樣的理由,劉備頹然的搖了搖頭。儘管他心懷大志,可自己究竟有幾分實力他還是知道的。要錢沒錢,要勢力沒勢力,唯一擁有的就是手中這支已經漸漸擴張到四千之數的軍隊,以及剛剛獲得的宗室名份和一個奉車都尉的官職。這點家底在朝廷看來可謂是淺薄之極。以如此淺薄的基業而與朝廷裡那些四世三公或是威震地方的豪族去爭奪南陽這樣的要害?劉備認爲很難。不僅他這樣認爲,就連荀攸也赧然的搖了搖頭。自己爲劉備挑選的第一個地方就出了這樣的問題,年輕的荀攸還是有些愧疚的。

不過,眼下還是說正事爲先。

既然南陽郡不可取,那剩下的三個郡:汝南、九江、丹陽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汝南郡,屬豫州,那是天下最富庶的大郡之一。在黃巾之亂前,曾有天下賦稅半豫州的說法,而汝南又是豫州之中最爲富裕,人口最多的地方。

“汝南郡有戶四十萬餘,口兩百一十萬衆……但這些都是黃巾亂前的數據。在黃巾之亂後的現在,汝南還處於兵災之中……聽說汝南已經被黃巾軍禍害得不成模樣了。縣城殘破,人口十不餘一。可以說黃巾之亂後的汝南就是一個爛攤子,而且這個爛攤子地方還挺大的。”李欽微笑的說道。

“這麼說汝南……並不適合了?”劉備微微的皺起了眉頭。

“如果要治汝南……玄德需要大量的錢財以投資汝南的地方,恢復經濟,同時需要保持強大的軍隊進剿汝南存在的黃巾殘黨。”李欽簡單的說明了以汝南爲根據地所需要的條件:“不過,汝南也不是沒有好處。關鍵就在於汝南在經歷了這一場兵災之後,地方豪強的勢力遭到了很大的打擊。這一塊地區幾乎就成了白紙,而白紙卻又是最好作畫的。”

“一副白紙好作畫麼?”劉備細細咀嚼李欽的話語,微微的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卻是淡淡的:“那九江和丹陽又是什麼情況呢?”

“九江和丹陽都屬於揚州,算是大漢的邊角區域。這一區域與京都距離較遠,朝廷一般會賦予這一地區的太守以較大的權利。而且黃巾之亂的主要戰場也不是在這一代,由於北方的戰亂,流民向南遷徙,所以九江和丹陽的人口不減反增,地方較戰前更爲富庶。”荀攸向劉備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九江和丹陽兩地的情況。

他告訴劉備:“九江和丹陽相比,九江的地方更爲富庶,土地更爲肥沃,但這個地方沒啥天險,很容易遭遇敵人的攻打。而丹陽,條件沒有九江那麼好,但丹陽地處江南,境內有山越之禍,民風彪悍,這是一個出精兵的地方。丹陽兵之精銳在整個大漢都是有名的。”

“那麼究竟是九江、還是丹陽呢?”劉備皺著眉頭詢問。儘管前面有說過關於汝南的好壞,可是劉備真切的明白汝南並不適合自己,因爲作爲一名草根,劉備手裡的銀錢並不多,而汝南在被黃巾軍禍禍之後需要大筆的錢財來進行恢復,這是劉備所不能接受的,他根本就沒有那樣的實力。所以,在對比了三地的情況之後,劉備有意在九江和丹陽這兩個地方選一處來作爲自己的根據地。

“這個嘛?”荀攸和李欽都沉吟了起來,他們想了一會,卻始終沒有能夠做出決定:“九江和丹陽各有千秋……我看我們還是以這兩個郡爲目標進行考慮吧。畢竟,光我們希望是不夠的,這還需要朝廷上的各種角力。”

“嗯……也只能這樣了。”劉備明瞭的點了點頭,緊跟著卻是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眼下,我們還有一個難關要過。”

“主公是說董卓麼?”李欽猜到劉備擔心的事情,頓時哈哈一笑:“董卓是東中郎將,主公也是奉車都尉,兩者品級一般,主公倒是不用擔心他。”

“雖然兩者的品級一樣,但董卓卻是持節的。憑藉著這份權利,他還是能夠指使我做一些事情的。”劉備聽李欽說,卻是苦笑一聲,輕輕的搖了搖頭:“我並不擔心董卓給我什麼好看。但我卻怕董卓胡亂指揮把我這些骨血都敗壞了。”

“這的確是令人頭痛的事情。不過也不是不能解決……”李欽沉吟了一下,笑著給劉備出了一個主意:“主公不待見董卓,董卓想必也很不願意見到主公,左右眼下朝廷並未將主公歸屬於哪一位中郎將麾下,所以主公大可從董卓麾下離去。只要主公大膽的向董卓提出自己的意見,想必董卓不會爲難主公,甚至還會給主公一點好處呢。”

“好處?就董卓那樣子……我不敢奢望了。不過你說直接找他談,我覺得倒是可以一試。”劉備思索了一下,十分堅決的下定了決心。

他打算明天就找董卓好好的談一談。

至於現在……

夜已經深了,想起明日荀攸就要離去,劉備臉上不禁有些愁苦。

“公達,今日之你我雖是初見。可我去早已將公達視爲自己的良師益友。明日公達返京,我又將離開此處去別地剿賊。一別之後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見面,真是可惜啊!”劉備嘆息不已,言語間頗有些難捨的意味:“恨不能與公達同回……日夜向公達求教!”

“唉……玄德的誠意我知道了。只是眼下我也是身不由己……翌日若有機會,我一定不會讓玄德失望的。”面對劉備的懇切,荀攸嘆息一聲。他不能直接作出某種肯定的回覆,只能含糊其詞,許諾今後的某些事情。

雖然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不準,可荀攸再遇到了這樣的劉備之後,他還是願意給劉備一個機會的。

第五十六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向南第二十九章 算計之果第五十三章 張角的決意第三章 投軍第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上)第八章 目標:校大門第一百零六章 療傷病獨孤上門第六十三章 希望第二十三章 京城初行(上)第三十二章 江上鬥火炮神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底牌再出曇宗行第二十八章 融長生南下歷陽第三十九章 還有誰第九章 主角們的齊集第七十二章 終究還是道法第二十一章 往京口李宋初遇第七十四章 突襲的念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刺客來襲燈火明第四十章 會面第八十五章 兌換與轉進第一百五十五章 宮城亂世充臣服第五十九章 月夜會盛情邀約第一百一十章 盜玉璧元華過海第七十七章 剪除羽翼第二十六章 雲陽樓第八十六章 出發,新的世界第四章 遷延在外危機臨第三十一章 撤村民江淮來襲第八章 目標:校大門第二十五章 敗化及收徒雙龍第十四章 擊殺渠帥第十五章 壓傷勢定下決心第四十九章 演講和戰車第七十九章 善安亡兩郡皆平第三十三章 基業之地第五十三章 爭鬥起勝負誰屬第一百三十二章 刺客來襲燈火明第八十五章 兌換與轉進第一百零五章 佈局起旋踵而至第六十五章 南返當塗待天時第三十一章 引開第一百零六章 療傷病獨孤上門第三十三章 基業之地第二十七章 獲長生李欽推法第六十六章 奪江寧北上江都第一百零五章 佈局起旋踵而至第六十七章 登揚州高牆阻路第三十九章 還有誰第三十四章 離董卓第六章 出陣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定要約南方一統第一百三十七章 錦官城暗潮起伏第三十章 朝廷定論第二十一章 往京口李宋初遇第六十四章 計劃第二十一章 中郎將的拜訪第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上)第五章 依謀劃雷火迸射第三章 安排第九十八章 探舊疾李欽定案第九十二章 勢窘迫伏威死戰第四章 遷延在外危機臨第二十七章 大炮仗第七十二章 馬蹄疾再戰玄冰第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十七章 倖存者的意志第三章 投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分蒼穹飛鷹墜落第十二章 巴士和紫藤第二十四章 京城初行(中)第二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二章 論教育李欽宏願第五十九章 分兵第十七章 從廣宗到長社第三十章 前進第五十章 新的約會第三十九章 還有誰第一百零四章 辯君道法下有王第十五章 壓傷勢定下決心第九十七章 後山行相會奇人第十章 偵查敵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錦官城暗潮起伏第十二章 敗退第六十三章 答三問王通首肯第四十六章 艱難的取勝第九章 定奇謀星夜突襲第六章 來敵追至戰方起第三十五章 另外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戲開幕入戲亦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行戰爭準備第七十二章 終究還是道法第二十二章 問題和規矩第四十一章 再會東溟謀巨鯤第七十一章 守如磐石攻如潮第二十章 晉宗師大幕徐開第十一章 進山路雷火致勝第四十章 道法之威第一百零九章 入禪院李欽欺天
第五十六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向南第二十九章 算計之果第五十三章 張角的決意第三章 投軍第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上)第八章 目標:校大門第一百零六章 療傷病獨孤上門第六十三章 希望第二十三章 京城初行(上)第三十二章 江上鬥火炮神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底牌再出曇宗行第二十八章 融長生南下歷陽第三十九章 還有誰第九章 主角們的齊集第七十二章 終究還是道法第二十一章 往京口李宋初遇第七十四章 突襲的念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刺客來襲燈火明第四十章 會面第八十五章 兌換與轉進第一百五十五章 宮城亂世充臣服第五十九章 月夜會盛情邀約第一百一十章 盜玉璧元華過海第七十七章 剪除羽翼第二十六章 雲陽樓第八十六章 出發,新的世界第四章 遷延在外危機臨第三十一章 撤村民江淮來襲第八章 目標:校大門第二十五章 敗化及收徒雙龍第十四章 擊殺渠帥第十五章 壓傷勢定下決心第四十九章 演講和戰車第七十九章 善安亡兩郡皆平第三十三章 基業之地第五十三章 爭鬥起勝負誰屬第一百三十二章 刺客來襲燈火明第八十五章 兌換與轉進第一百零五章 佈局起旋踵而至第六十五章 南返當塗待天時第三十一章 引開第一百零六章 療傷病獨孤上門第三十三章 基業之地第二十七章 獲長生李欽推法第六十六章 奪江寧北上江都第一百零五章 佈局起旋踵而至第六十七章 登揚州高牆阻路第三十九章 還有誰第三十四章 離董卓第六章 出陣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定要約南方一統第一百三十七章 錦官城暗潮起伏第三十章 朝廷定論第二十一章 往京口李宋初遇第六十四章 計劃第二十一章 中郎將的拜訪第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上)第五章 依謀劃雷火迸射第三章 安排第九十八章 探舊疾李欽定案第九十二章 勢窘迫伏威死戰第四章 遷延在外危機臨第二十七章 大炮仗第七十二章 馬蹄疾再戰玄冰第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十七章 倖存者的意志第三章 投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分蒼穹飛鷹墜落第十二章 巴士和紫藤第二十四章 京城初行(中)第二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二章 論教育李欽宏願第五十九章 分兵第十七章 從廣宗到長社第三十章 前進第五十章 新的約會第三十九章 還有誰第一百零四章 辯君道法下有王第十五章 壓傷勢定下決心第九十七章 後山行相會奇人第十章 偵查敵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錦官城暗潮起伏第十二章 敗退第六十三章 答三問王通首肯第四十六章 艱難的取勝第九章 定奇謀星夜突襲第六章 來敵追至戰方起第三十五章 另外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戲開幕入戲亦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行戰爭準備第七十二章 終究還是道法第二十二章 問題和規矩第四十一章 再會東溟謀巨鯤第七十一章 守如磐石攻如潮第二十章 晉宗師大幕徐開第十一章 進山路雷火致勝第四十章 道法之威第一百零九章 入禪院李欽欺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兴宁市| 临汾市| 黔江区| 景泰县| 区。| 红原县| 彝良县| 信丰县| 辽阳市| 华蓥市| 微博| 揭东县| 黎川县| 彰化市| 饶河县| 酉阳| 特克斯县| 册亨县| 当雄县| 临江市| 防城港市| 马关县| 兰州市| 罗甸县| 增城市| 泉州市| 永德县| 无锡市| 体育| 宜黄县| 丹寨县| 祁阳县| 沅陵县| 白玉县| 崇礼县| 鞍山市| 卓尼县| 上杭县| 合山市|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