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20章 羞愧的高鬍子

決定人們行爲的不是崇高的道德,也不是聖人教化,而是生存的本能,一言以蔽之,趨利避害,追逐利益!

唐學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爲唐學的基礎建立在正確的利益分析上。

金殿上的交鋒,清楚的展現出,哪怕以實學自居的高拱和張居正,依舊擺脫不了讀書人的浪漫情懷,他們或許是很不錯的幹吏,可是讓他們輔佐君王,宰執天下,還是欠著一些火候。

這是隆慶最直接的領悟,在感情上面,隆慶依舊重視高拱,可是身爲帝王,想要中興社稷,想要建功立業,最起碼讓他的天下變得好一些,就必須指望著唐毅,指望著他的唐學!

“唐師傅,您準備如何完善一條鞭法?”隆慶虛心求教。

唐毅胸有成竹,“陛下,臣以爲清丈田畝是沒有錯的,一家之主要是連多少家底兒都弄不清楚實在是可笑了。而且這幾十年來,皇親宗室,士紳大戶,瘋狂兼併土地,真正在普通百姓手裡的田很可能不足天下田畝的三成,近年來北方災害頻繁,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如果出現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地主爲了維持獲利,必定瘋狂壓榨佃農。眼下看起來佃農還能夠生存,而實際上他們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稍微一點變動,就是萬丈深淵,破產在即。眼下北直隸大量人員逃亡,就是這個原因。”

小冰河期的威脅越來越近,各地水旱災害不斷,隆慶是有切身體會的,他欣然點頭,“先生,既然清丈田畝是對的,那問題就在徵收銀兩了?”

“沒錯,金銀本身不是財富,只是財富的符號,如果忽略了這一點,錯把戶部府庫堆滿了銀子,就當成變法成功,是本末倒置,大錯特錯。”

隆慶欣然點頭,“吳天成提到農村缺少銀子,還有北方缺少糧食,這兩條可謂是切中要害啊。”

“陛下聖明,吳天成主持順天銀行多年,主要向普通百姓,中小商販提供低息貸款,幫著他們渡過難關,他能有這番見識,也不意外。”

沒有人的本事是憑空來的,光靠著在翰林院裡坐而論道,弄出來的東西看起來很不錯,可是真正落實下去,保證千瘡百孔。

說句不客氣的,從翰林院裡出來的帝國精英,論起行政能力,能超過韓德旺的也沒幾個。

“這就是先生倡導的知行合一。”隆慶突然眼前一亮,“先生,要是在各地仿效順天銀行,給百姓提供低息貸款,如此以來,不就避免了奸商藉著一條鞭法,盤剝百姓嗎?”

唐毅頷首,讚許道:“陛下果然敏銳,順天銀行的模式的確可以推行,但是任何銀行,都要將本求利,京城冠蓋雲集,貿易繁榮,貨幣集中,辦銀行自然可以賺錢,但是一些中原省份,還有偏遠的地方,卻是辦不起來的。”

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

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也是一條鞭法最大的漏洞所在。

“靠著銀行是沒有覆蓋天下的,臣以爲還必須建立保護價格,徵收糧食。”

隆慶眼前一亮,“先生請講。”

“是這樣的,假定某年田賦收入爲一千萬兩,其中有六成是徵收白銀,四成徵收糧食。朝廷就可以用市場價格的一半,低價徵糧,抵充田賦,百姓可以自由選擇納銀,還是納糧,如此一來,就把奸商盤剝百姓的路子給堵死了。另外朝廷手裡還多了大量的糧食,可以用來支付軍用,平抑物價,可謂是一舉兩得。”

隆慶聽完,突然大叫著:“滕祥,李芳,馮保,你們都給朕過來。”

幾個太監撒腿跑過來,也不知道是什麼事情,慌忙趴在地上。隆慶在地上轉了兩圈,指著滕祥說道:“你就是銀行的掌櫃的,李芳,你是農民,馮保,你,你就是地方官吏。”

三個大太監一聽,都懵了,李芳鼻涕一把淚一把,“皇爺啊,奴婢沒犯什麼錯啊,您老不能把奴婢趕走啊,奴婢離了皇爺,連狗都不如啊!”

馮保也嚇得體似曬糠,不停偷看唐毅,心說別是這位進了什麼讒言吧?

倒是滕祥,他怕了一半,很快反應過來,試著問道:“皇爺,是不是要像金殿上那樣,沙,沙盤推演一下?”

隆慶點頭,三個大太監這才長出一口氣,心從嗓子眼落到了肚子裡。

唐毅介紹了自己的設想之後,推演就開始了。首先隆慶發號施令,假定所有賦稅徭役加起來一百兩,都要從李芳身上出,他只能拿出二十兩銀子,其餘八十兩都要想別的辦法。他要是在相對發達的地方,直接找滕祥借錢,年息二分,到時候需要還九十六兩,而春天的糧價,要比起秋天普遍高三到四成。

也就是說,李芳可以等到糧價穩定的時候,在賣出糧食,避免急於出售,穀賤傷農。

如此計算下來,農民幾乎沒什麼損失,銀行能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至於朝廷,徵收到了銀兩,十分方便。

再換一種情況,李芳是偏遠的地方,沒有銀行,只有地主可以借“印子錢”,“驢打滾兒”,利息高得嚇人,如果朝廷繼續徵收銀兩,他被逼著借了八十兩,幾個月之後,利滾利,就算是賣兒賣女,也還不上借款,要麼被逼死,要麼就變成流民……弄得李芳不停擦冷汗。

隆慶也是心驚肉跳,果然,要是按照張居正的主張,像李芳這般的可憐農民,絕對不會少。

到時候官逼民反,上了梁山,絕非朝廷之福啊!

想到這裡,隆慶對張居正的評價也不由得低了三分。

那按照唐毅的辦法來呢?

李芳有兩個選擇,可以納糧,也可以納銀,他先交納二十兩銀子,剩下八十兩用糧食抵充,這時候朝廷需要根據各省的情況,每一省選擇五個不同縣,計算出平均糧價,作爲指導價格。

如此一來,馮保這個胥吏就沒有動手腳的空間。

假定李芳手裡的糧食價值三百兩,他拿出一百六十兩的糧食,交給朝廷,朝廷付給他八十兩,剩下的八十兩就作爲賦稅。

如此一來,李芳避免了被地主商人盤剝,而朝廷低價拿到了糧食。

掌握了糧食之後,吳天成提到的第二個漏洞就迎刃而解,軍需供應沒有問題,如果出現了糧價暴漲的情況,還可以拋出來,平抑物價。

隆慶足足推演了三遍,幾個大太監也漸漸感到了這種方式的有趣,就像是遊戲一般,卻把枯燥的政務變得生動起來。

不知不覺間,大家都根據自己的利害選擇,不會被奏摺上華麗的辭藻,動聽的話語矇蔽忽悠。

漸漸的隆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臉上都樂開了花。

“唐師傅果然是朕的股肱宰輔,妙極,真是妙極了。”隆慶又迫不及待道:“這個方法已經沒有漏洞,是不是可以立刻頒行?”

“慢!”

唐毅搖頭,“陛下,此法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各地的倉庫,徵收上糧食,能不能儲存好,會不會被地方官吏貪墨,還有一些地方道路崎嶇難行,如何調運糧食,再有,納銀的部分,由於銀兩成色不同,涉及到火耗的問題,還有許多可能出現的毛病,臣也難以一一預料。”

“這個?那師傅以爲該如何才能妥當?”

“臣以爲當先由內閣拿出草案,交付九卿科道公議,完善之後,選擇幾府作爲試點,成功之後,再全面推行。”

隆慶遲疑道:“會不會人多嘴雜,久拖不決啊?”

“應該不會的。”唐毅笑道:“在三個月之內,就能拿出結果。”

其實唐毅還是保守了,實際上只用了兩個半月,受到各方矚目的新版一條鞭法,就正式頒行,並且選擇了四個府作爲試點,包括天津、蘇州、兗州,漢中。

這也標誌著唐毅主導的隆慶大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

之前無數仁人志士,都想著推動一條鞭法,可是阻力重重,唯獨唐毅的方案拋出來之後,幾乎沒有多少雜音,即便是有,最多也只是建言獻策,不敢全盤否定。那些刻薄的言官,也難以找到攻擊的藉口。

這並不奇怪,都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唐毅能夠成功,當然不是偶然的,他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做出了詳細的推演,該堵死的漏洞都堵死了。

至於真正要被改革的地方,他們也無話可說,比如清丈田畝,誰敢拍著胸膛說兼併土地是對的?再有那些放印子錢,敲骨吸髓的奸商,又有誰敢替他們光明正大鳴不平?

以往大家都是抓著一條鞭法粗糙的地方,發動猛攻,想要以點破面,唐毅不光把粗糙給修改了,還弄出了四府試點。

這回好了,即便出問題,也只是四個府而已,大不了停下來恢復舊制就行了,不會產生太多的影響。

不比不知道,以往高拱自負才略超羣,張居正也是有名的幹吏,可是和唐毅擺在一起,高下立判。

這兩位都比唐毅年紀大了許多,卻顯得輕浮冒進,根本不是宰輔之才。

不少被壓制的徐黨人員,又跳了出來,上本攻擊高拱,對張居正這個反骨仔更是沒有客氣,每天多則十幾本,少則三五本,猛烈彈劾他們兩個,要求罷相。

這一天唐毅正在值房處理公務,高拱黑著臉進來,從袖子裡取出一份《乞骸骨疏》,放到了唐毅的對面。(。)

第346章 奸字別解第560章 怒氣衝衝第649章 一道護身符第1011章 私訪琉璃廠第407章 壞出了境界第538章 新鹽法第142章 來自皇帝的賞識第320章 給嘉靖上一堂經濟課第695章 狼狽第1085章 太嶽之死第942章 唐郎妙計第698章 活死人第1005章 興旺的唐黨第279章 唐毅的禮物第514章 首輔的優勢第1147章 皇帝之死第332章 最倒黴的主考官第206章 精衛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561章 徐階的反擊第377章 開海有功第491章 唐大人是個好官第864章 媳婦真棒第31章 老師就是用來坑的第462章 “花和尚”虛辰第264章 四百萬兩第858章 大明的噩夢番外第二中華第232章 最敗家的行爲第228章 文人無義第597章 爲了王爺第1013章 皇帝很受傷第918章 一鳴驚人第146章 唐慎接旨第446章 打開牢籠飛綵鳳第1044章 大風起兮第600章 自作自受第140章 中舉番外遍地爲王中東記事第612章 一邊熱鬧,一邊悲哀第139章 意料之外第20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25章 大逆轉第1037章 萬國宮第138章 有組織真好第700章 被全世界拋棄了第99章 天不收你我收你第284章 上陣父子兵第540章 死亡之部第476章 一盤大棋第1143章 京城防衛圖第988章 紅眼睛的張居正第1043章 定計第690章 師徒情深第890章 廷杖第134章 吃“餃子”第133章 包“餃子”第307章 死裡逃生第1026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104章 新的欽差第125章 魏國公的感謝信(下)第1076章 束手就擒第399章 捅婁子第583章 入宮第137章 逼著狀元當奴隸第835章 炙手可熱的南洋公司第1029章 興奮的隆慶第411章 海瑞,你錯了第929章 張居正有點方了第356章 陸炳第841章 新君怒了第721章 堡壘從內部崩潰了第34章 血書第752章 馬術大賽第883章 籌邊策第1067章 唐毅的佈局第187章 拿女兒抵債第834章 開疆拓土第383章 活神仙唐狀元第607章 狗頭金的傳說第877章 張師傅回來了第839章 勇者無畏第632章 景王瘋了第813章 蘇州之變第307章 死裡逃生第806章 一線生機第970章 對陣徐閣老第599章 裕王的感激第585章 最難辦的案子第500章 父子第118章 敲詐第523章 大事第19章 人爭一口氣第612章 一邊熱鬧,一邊悲哀第350章 遠慮近憂第725章 王崇古的要求第1053章 託付第965章 李春芳的爛攤子第500章 父子
第346章 奸字別解第560章 怒氣衝衝第649章 一道護身符第1011章 私訪琉璃廠第407章 壞出了境界第538章 新鹽法第142章 來自皇帝的賞識第320章 給嘉靖上一堂經濟課第695章 狼狽第1085章 太嶽之死第942章 唐郎妙計第698章 活死人第1005章 興旺的唐黨第279章 唐毅的禮物第514章 首輔的優勢第1147章 皇帝之死第332章 最倒黴的主考官第206章 精衛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561章 徐階的反擊第377章 開海有功第491章 唐大人是個好官第864章 媳婦真棒第31章 老師就是用來坑的第462章 “花和尚”虛辰第264章 四百萬兩第858章 大明的噩夢番外第二中華第232章 最敗家的行爲第228章 文人無義第597章 爲了王爺第1013章 皇帝很受傷第918章 一鳴驚人第146章 唐慎接旨第446章 打開牢籠飛綵鳳第1044章 大風起兮第600章 自作自受第140章 中舉番外遍地爲王中東記事第612章 一邊熱鬧,一邊悲哀第139章 意料之外第20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25章 大逆轉第1037章 萬國宮第138章 有組織真好第700章 被全世界拋棄了第99章 天不收你我收你第284章 上陣父子兵第540章 死亡之部第476章 一盤大棋第1143章 京城防衛圖第988章 紅眼睛的張居正第1043章 定計第690章 師徒情深第890章 廷杖第134章 吃“餃子”第133章 包“餃子”第307章 死裡逃生第1026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104章 新的欽差第125章 魏國公的感謝信(下)第1076章 束手就擒第399章 捅婁子第583章 入宮第137章 逼著狀元當奴隸第835章 炙手可熱的南洋公司第1029章 興奮的隆慶第411章 海瑞,你錯了第929章 張居正有點方了第356章 陸炳第841章 新君怒了第721章 堡壘從內部崩潰了第34章 血書第752章 馬術大賽第883章 籌邊策第1067章 唐毅的佈局第187章 拿女兒抵債第834章 開疆拓土第383章 活神仙唐狀元第607章 狗頭金的傳說第877章 張師傅回來了第839章 勇者無畏第632章 景王瘋了第813章 蘇州之變第307章 死裡逃生第806章 一線生機第970章 對陣徐閣老第599章 裕王的感激第585章 最難辦的案子第500章 父子第118章 敲詐第523章 大事第19章 人爭一口氣第612章 一邊熱鬧,一邊悲哀第350章 遠慮近憂第725章 王崇古的要求第1053章 託付第965章 李春芳的爛攤子第500章 父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罗源县| 徐汇区| 西城区| 周至县| 藁城市| 南平市| 景谷| 阿克苏市| 兴城市| 大关县| 黑龙江省| 重庆市| 惠来县| 新化县| 通河县| 西林县| 江达县| 濮阳市| 左云县| 邹平县| 宣威市| 绍兴县| 壤塘县| 根河市| 盘锦市| 云阳县| 临泽县| 中阳县| 右玉县| 延庆县| 麦盖提县| 永福县| 平原县| 绵竹市| 桂平市| 易门县| 巴青县| 荔波县| 余庆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