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

- -

天啓皇帝此時也好奇的看著熊文燦,對於這個人天啓皇帝還是有些瞭解的。熊文燦如此行事,只能說明他要保舉的人非同尋常。

“熊愛卿,不知道你要保舉的人是誰?”天啓皇帝看著熊文燦,有些不耐煩的問道。顯然這個時候熊文燦如此行事,已經讓天啓皇帝覺得不滿了。

聽了天啓皇帝的話,熊文燦也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對著天啓皇帝施了一禮,恭敬的說道:“臣保監察御史孫傳庭,希望陛下調遣孫傳庭前往四川督師!”

大殿裡的人全都愣住了,孫傳庭是什麼人大殿裡的人全都知道,這位孫大人可是頗得天啓皇帝信任。孫傳庭乃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今年不過二十八歲,年不及而立。

孫傳庭現在的官職是正七品文林郎,監察御史,奉旨巡查京營。雖然這是一個正七品的官職,不過和一個知縣同級,可是卻沒有人敢小瞧這個職位。在大明朝,官職低的不少,官職低地位高也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內閣大學士,堂堂的內閣大學士不過是五品,可是在整個大明朝,誰敢小瞧這個五品官?那是文官一輩子的希望,這應該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五品官了。

天下最有權勢的七品官則是孫傳庭的差事,監察御史,後面還有一個奉旨巡查京營,自然更是意義非凡。明朝成立之後,建立了御史臺,洪武十三年改爲督察院,有左右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使等官。又設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都御使是“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爲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十三道監察御史的職責是“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外巡按,清軍,提督學校,茶馬,巡漕,巡關,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巡按稱爲“代天子巡狩”。官雖不高,只是正七品,出外巡查時權力卻很大。設通政使司,有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參議等官,掌管“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

現在兵部尚書熊文燦把這個人提出來,所有人都有些不明所以,有的人看向熊文燦的目光都已經變了。對於孫傳庭,所有人的看法都一樣,那就是這個人是天啓皇帝爲自己將來留下的人。

雖然經歷過上次的遼東的事件,朝堂上的東林黨被清理了不少,可是內閣次輔劉一璟還是東林黨的人,內閣大學士韓曠也是東林黨的人。另外其餘幾個黨派也都沒動,這些人可都是老臣了,雖然說出去很好聽,可是卻也不得不一起面對一個問題,那時就是年齡。

無論是內閣首輔孫承宗,還是六部尚書,刑部大理寺這些人年紀都不小了。他們早晚要離開朝堂,天啓皇帝卻還年輕,今年不過十六歲,培養一些心腹也是很自然的。其中孫傳庭,原本的李標、錢龍錫,這些人都是這個行列。

天啓皇帝沒有絲毫的避諱,大臣們也全都默認了,這或許也是君臣之間的默契。雖然對這些人的能力有所懷疑,可是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沒有人在懷疑這幾個人的能力的。

拿孫傳庭來說,天啓皇帝開始給的旨意是奉旨巡查京營,到了後來直接變成提督京營了。雖然沒有明發上諭,可是大臣們也都明白。孫傳庭在三大營進行整頓,無數的人都想要看笑話。可是在這次山東平叛,狠狠的打了無數人的耳光,大臣們全都收起了輕視之心,對於天啓皇帝的識人之能也是頗爲推許。

在大臣看來,孫傳庭是天啓皇帝十分器重的青年才俊,這個時候熊文燦讓孫傳庭去四川,顯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剛剛熊文燦怪異的舉動,已經讓所有人都覺得奇怪了。

天啓皇帝看著熊文燦,這個人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輕輕的皺起了眉頭。不過對於熊文燦讓孫傳庭去四川的事情,天啓皇帝的心裡卻是頗爲意動。畢竟孫傳庭年紀小,資歷淺,四川之行正好給他鍍鍍金。

對別人來說四川之行或許艱難困苦,可是對孫傳庭來說,卻是個鍍金的好機會。再有就是四川的叛亂聲勢十分好大,前前後後折騰了很多年,天啓皇帝活著的時候都沒能平定,前前後後十幾年。天啓皇帝對於孫傳庭非常的有信心,有孫傳庭去一定沒什麼問題。

不過四川到四川可是三千多裡,這一去不知道會有多久啊!玉不琢不成器,孫承宗現在不過二十八歲,如果放出其歷練一下,說不定會有一番際遇。

見天啓皇帝盯著自己看,熊文燦的心裡就是叫苦不迭,看來這個舉薦真是不合適,不過自己也是沒有辦法啊!希望皇上不要多想啊!如果真想多了,事情就麻煩了。

其實熊文燦心裡並不是爲了孫傳庭,而是因爲另外一個人,他希望通過賣好天啓皇帝的方式,讓天啓皇帝同意另外一個人的事情。不過感受著大殿裡的氣氛,熊文燦覺得自己似乎弄巧成拙了?

“衆位愛卿有什麼看法?”天啓皇帝將目光從熊文燦的身上一開,在大殿裡的人身上掃了一圈,大聲的問道。

沒有人說話,顯然這件事情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天啓皇帝看重的孫傳庭,兵部尚書熊文燦,這件事情還是不摻合的好。既然是神仙打架,那凡人還是要躲的遠遠的。

良久也沒人開口,天啓皇帝眉頭就皺了起來,這個兵部尚書熊文燦又說話了。饒是熊文燦縱橫官場多年,臉皮夠厚,此時也覺得自己的臉上有些發燙。

皺著眉頭看著熊文燦,天啓皇帝沉聲說道:“熊愛卿?有什麼話說吧!”

聽了天啓皇帝的話,熊文燦只能在心裡苦笑,因爲他已經聽出了天啓皇帝話語裡的不高興了。不過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沉吟了一下,熊文燦大聲的說道:“陛下,臣覺得指派孫傳庭去或許有些單薄,畢竟孫傳庭實在是太年輕了。臣奏請派一人輔助孫傳庭,臣要保舉一人。”

見熊文燦又要保舉一人,大臣們的臉上都非常的怪異,有的則是暗自拉開了和熊文燦的距離。這位大人今天似乎有些不對勁,還是離他遠一點的好,頓時站在習熊文燦身邊的大臣都把自己的身體向遠離他的方向挪去。

皺著眉頭看熊文燦,天啓皇帝問道:“熊愛卿說吧!”

“回皇上,臣保舉原兵部郎中袁可立!”熊文燦面容一整,語氣非常的恭敬的說道。

聽到這個名字,大殿上的人全都沒有了聲音,對於這個名字,很多人也都知道。回頭看了一眼王承恩,對王承恩使了一個眼色,天啓皇帝雖然知道這個人,可是很多事情讀都記不清了。

天啓皇帝看著自己,王承恩便來到天啓皇帝的耳邊說道:“萬曆十七年進士,歷蘇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監察御史,因直言進諫罰俸,二十四年正月被罷官了,至今已經二十六年了!”

天啓皇帝頓時一愣,看來這又是一個有來頭的人啊!居然被萬曆皇帝罷官二十六年。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沉聲說道:“不知道衆位愛卿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

“回皇上,臣覺得熊大人的話非常的有道理,孫傳庭和袁可立可以勝任。”這次說話的是內閣大學士徐光啓,顯然那他也認識與映泰。

一時之間很多人都站了出來,對著天啓皇帝大喊臣附議,在弄明白熊文燦的用心之後,這些人也決定站出來了。

“皇上,自從袁可立被罷官之後,二十六年來每年都有人求情,希望皇上起復他。”王承恩的話只說了一半,剩下的沒說,顯然是參觀了他的父親、母親!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心裡也明白了,便沉聲說道:“司禮監擬旨,升孫傳庭爲嘉議大夫,加升右儉都御史,奉旨督師四川,賜王命旗排!起復原兵部郎中袁可立,加兵部右侍郎,隨孫傳庭一起赴四川。”

“是,皇上!”王承恩恭敬的跪倒在地,大聲的說道。

“吾皇聖明!”大臣們也全都跪倒在地,口中大聲的呼喊著,至於心裡有幾分真誠,這個可就是不好說了。

揮手示意大臣們起來,天啓皇帝沉聲說道:“事情就這樣吧!”又轉過頭看著王承恩,天啓皇帝沉聲說道:“對了,讓孫傳庭帶著兩萬三大營的人馬!”

“是,皇上!”王承恩微微一愣,接著便恭敬的說道。

所有人的大臣都離開了,天啓皇帝輕輕的靠在龍椅上,此時他頭疼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銀子。無論是打仗,或者是救災,這都是最耗費錢財的事情。如果不是抄沒遼東家產,自己的內庫恐怕都幹了,現在雖然沒幹不過也快。自己要想點什麼辦法,到哪裡卻弄點銀子呢?

第三百四十四章 強大的水師第一百零三章 老狐貍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會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考狀元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雲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見成效第三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八十九章 阻力第一百八十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吉祥巷第四百一十八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二百三十五章 徐家集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東和遼東第一百三十章 採納第五百零三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十九章 聞風而動第四十五章 尋找徐光啓第四百一十四章 皇上上公堂第三百七十七章 四人傳奇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四百二十章 跳樑小醜第三百零九章 戚金的眼淚第十六章 兩個女人第六十一章 謀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廷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戚家刀第三百零九章 戚金的眼淚第八十一章 出發第八十四章 熊府第三百七十六章 動作第三百四十章 張柏武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艾菲斯第二百一十九章 佔領第五十一章 密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二百三十五章 徐家集第三百一十四章 古人談戀愛第四十四章 徐光啓第五百一十七章 對決第二百五十八章 回京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軍隊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婚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喝酒第四十一章 參選第兩百章 遼東之變第三百一十三章 桃花運第九十五章 廠衛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前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會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擬旨第一百章 葉志高第三百六十九章 氣勢如虹第五百零九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雪了第五百零六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率教第三百七十五章 考狀元第一百五十五章 交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東廠的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婚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三方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的抉擇第二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三百零四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九十二章 隆中對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軍制第八十章 審問第四百七十章 草長鷹飛第十一章 心思第七十七章 疑惑第一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四十八章 周嘉謨第四百二十一章 見面第五百零六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王承恩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三百九十三章 戰後第三百七十四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兩百零六章 早朝詩第四百五十一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四百五十一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十二章 苦逼集合體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選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威信第四百三十三章 欽差到南京第六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四百二十七章 錦衣衛的刀
第三百四十四章 強大的水師第一百零三章 老狐貍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會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考狀元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雲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見成效第三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八十九章 阻力第一百八十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吉祥巷第四百一十八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二百三十五章 徐家集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東和遼東第一百三十章 採納第五百零三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十九章 聞風而動第四十五章 尋找徐光啓第四百一十四章 皇上上公堂第三百七十七章 四人傳奇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四百二十章 跳樑小醜第三百零九章 戚金的眼淚第十六章 兩個女人第六十一章 謀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廷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戚家刀第三百零九章 戚金的眼淚第八十一章 出發第八十四章 熊府第三百七十六章 動作第三百四十章 張柏武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艾菲斯第二百一十九章 佔領第五十一章 密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淮河第二百三十五章 徐家集第三百一十四章 古人談戀愛第四十四章 徐光啓第五百一十七章 對決第二百五十八章 回京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軍隊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婚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喝酒第四十一章 參選第兩百章 遼東之變第三百一十三章 桃花運第九十五章 廠衛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前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會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擬旨第一百章 葉志高第三百六十九章 氣勢如虹第五百零九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雪了第五百零六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率教第三百七十五章 考狀元第一百五十五章 交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東廠的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婚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三方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的抉擇第二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三百零四章 龍昌號的野心第九十二章 隆中對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軍制第八十章 審問第四百七十章 草長鷹飛第十一章 心思第七十七章 疑惑第一百四十五章 努爾哈赤第二百二十一章 范文程第四十八章 周嘉謨第四百二十一章 見面第五百零六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王承恩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午門獻俘第三百九十三章 戰後第三百七十四章 有人請皇上吃飯第兩百零六章 早朝詩第四百五十一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會四第五十五章 無憂無慮第四百五十一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十二章 苦逼集合體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選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威信第四百三十三章 欽差到南京第六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四百二十七章 錦衣衛的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刚察县| 宁南县| 惠安县| 平邑县| 南靖县| 抚顺市| 丰都县| 资兴市| 赞皇县| 西充县| 隆德县| 红原县| 马鞍山市| 泾阳县| 晋江市| 新巴尔虎左旗| 峨边| 临沂市| 东辽县| 万全县| 梁河县| 四平市| 太仓市| 芮城县| 凤庆县| 长治县| 泸定县| 新乐市| 达州市| 桑日县| 卓尼县| 华阴市| 西畴县| 莒南县| 永胜县| 高青县| 江津市| 枣强县| 惠水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