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人選

- -

天啓元年,三月二十三,宜婚喪嫁娶,忌動土搬家。

緩步的走上龍椅,看著下面跪著大臣,天啓皇帝笑著點了點頭,沉聲道:“衆位愛卿精神不錯啊!看來都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啊!”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笑著道:“今天早朝,朕有些事情需要決定,不過朕想聽聽愛卿們的想法!現如今內閣首輔大學士孫承宗督師遼東,朝中的大學士只有劉一璟一個人。劉一璟本事勤勉,恪守本分,實乃一能臣、幹臣、難得之臣,朕特旨加封劉一璟爲少保,進光祿大夫,爲內閣次輔!”

天啓皇帝的話音剛落,下面的人就愣住了,雖然上次天啓皇帝在早朝上說的話很絕,可是做出來的事情卻不絕。朝堂上的東林黨被清掃一空,或許有人反對了,可是在齊浙楚黨和楊鶴等人壓制下,反對的聲浪還沒起來,就被壓下去了。

可是在這個時候,身爲東林黨骨幹的劉一璟,不但沒有被下獄,反而還加官進爵,這是做的什麼打算?

站在人羣裡的楊鶴輕輕的嘆了口氣,看向天啓皇帝的目光便的很複雜。心裡他其實能夠明白天啓皇帝爲什麼這麼做,也希望天啓皇帝這麼做,只是這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朝堂上的東林黨被一掃而空,可是東林黨盤踞朝堂這麼多年,地方上的實力盤根錯節。如果將這些人放置不管,地方上很容易鬧出亂子,齊浙楚黨也不會放過這樣壯大自己,報復老對手的機會。

天啓皇帝此時提拔劉一璟,就告訴所有人這次的事情到此爲止了,也告訴東林黨的那些人,你們的新領袖誕生了。內閣次輔、太保、光祿大夫,這幾個職位一下來劉一璟就成了朝堂上僅次於孫承宗的人了。有東林黨原本官員的支持,劉一璟很快就能站穩腳跟。最重要的是劉一璟爲人正直,不徇私情,可以讓天啓皇帝放心的使用。與其將東林黨弄到殘破不堪,地方動盪,還不如收爲己用。

看著一臉淡然的天啓皇帝,面容上還有一些稚嫩,可是楊鶴的心裡明白,天啓皇帝的心機可是不簡單。雖然是年輕輕輕,可是這也是帝王心術啊!

笑著看著下面的大臣,天啓皇帝沉聲道:“內閣大學士制度乃太祖所創,現今內閣大學士空缺三位,朕今天找愛卿們來就是希望大家推舉一下!衆位愛卿將推舉的摺子交到劉愛卿那裡,等到他所有的人彙總之後,朕會從中挑選的!”

“陛下聖明!”對著天啓皇帝施了一禮,大臣們齊聲的說道,這件事情讓很多人都看到了機會。包括齊浙楚黨的三位領袖,他們肯定是會被推選的,就要看天啓皇帝怎麼選擇了。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沉聲道:“這件事情就先這樣吧!等朕看到愛卿們的奏摺在做決斷,下面朕想和衆位愛卿商量一下遼東的事情。”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天啓皇帝沉聲道:“薊遼總督劉徹,罔顧君恩,死不足惜。薊州雖然有定國公坐鎮,可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朕想問一問衆位愛卿,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天啓皇帝的話說完,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覷,每個黨派都想得到這個位置,全部都在冥思苦想。可是無論這些人怎麼想,卻覺得怎麼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眉頭便皺的更緊了。

薊遼總督的位置非常的重要,掌管四鎮軍事,節制三省巡撫。在整個大明朝,所有的外任之中,也就只有統領四省軍務的三邊總督能與這個位置相提並論!

想要做薊遼總督,不但要有威望,而且還要有不俗的能力。如果一個酒囊飯袋,估計很快就會被天啓皇帝抓回來,砍了腦袋。

看著下面冥思苦想的這些人,天啓皇帝淡然的笑了笑,自己仗著知道這個時代的歷史,想了好幾天都沒想出來。看來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天啓皇帝剛要開口,朝堂上便站出來一個人。

“陛下,左都御史楊鶴,爲官清正,能力過人,且知兵事。臣舉薦左都御史楊鶴出任薊遼總督,相信楊大人定能不負陛下所託,整頓四鎮局勢。”站出來的是吏部尚書周嘉謨,此時的周嘉謨一臉的嚴肅,態度十分認真的說道。

聽到楊鶴的名字天啓皇帝微微一愣,看到下面的很多人頗以爲然的點頭,天啓皇帝就想笑。現在的周嘉謨和楊鶴的關係非常好,他舉薦楊鶴肯定沒有私心。楊鶴身爲左都御史,出任薊遼總督級別上一剛好合適。

將目光看向楊鶴,天啓皇帝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可是楊鶴卻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看不出有什麼不妥。淡然的笑了笑,天啓皇帝不禁想起了歷史上的楊鶴,他還真的做過督師,而且還是和薊遼總督差不多的三邊總督。

在天啓皇帝的印象裡,楊鶴是一個好官,爲官清廉,立身持正,現對於他的兒子楊嗣昌,人品要好很多。最重要的是楊鶴深知百姓疾苦,愛民如子,能力也是非常的不錯的。在楊鶴擔任三邊總督期間,山西陝西爆發了神一魁領導的農民起義。

看到三邊人民受苦的楊鶴,不忍心刀兵相向,一力主張招撫。當時在位的崇禎皇帝也相信了楊鶴的話,可是朝廷當時沒有錢,想要安置難民招撫叛匪,就需要讓這些人吃飽飯。可是朝廷沒有這個能力,沒有辦法讓他們吃飯,流寇降而復叛。又因爲圍剿的力度夠,導致了流寇逐漸的壯大,最終變成了滾滾的洪流。

對於楊鶴,天啓皇帝一直覺得這是一位好官,難得的好官,也一直非常的器重。可是換個角度,身爲皇上一定要懂得知人善任,楊鶴是一個讀書人,不懂兵事。而且心腸比較軟,喋血殺場的事情不適合他。如果讓楊鶴去治理一省之地,天啓皇帝相信,楊鶴一定會是一個好官。肯定上對的起朝廷,下對的起百姓,受萬民擁戴。

見還要有人站出來,天啓皇帝輕輕的擺了擺手,沉聲道:“楊愛卿乃國之干城,頗有能力,朕有別的事情交付於楊愛卿,薊遼總督還是換別人吧!”

聽到天啓皇帝這麼說,所有人都是一愣,然後很多人就將目光看向了楊鶴。只是楊鶴還是面色一絲不變,一副事不關己的神態。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在心裡讚歎,這份養氣功夫就很了不起了。

在下面的大臣中掃視一圈,天啓皇帝淡然的笑了笑,沉吟一下接著道:“既然衆位愛卿沒有合適的人選,那朕就認命了。內閣首輔大學士、太保孫承宗駐守遼東的有功,朕擢升其爲薊遼總督,掌管四鎮軍事,接旨三省巡撫。至於遼東督師的人選,衆位愛卿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嗎?”

孫承宗做薊遼總督,朝堂上誰也說不出什麼,無論是地位還是能力,孫承宗在朝中都不做第二人選。聽天啓皇帝提到遼東督師,下面的人又開始冥思苦想,不過還是覺得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陛下,原遼東經略熊廷弼,治軍有方,瀋陽城一戰頗有功勳。在此前又曾蒙受不白之冤,臣請擢升熊廷弼爲遼東督師,掌管遼東軍務!”這次站出來得是刑部尚書官應震,朝中很多都和熊廷弼有仇,不過官應震卻是例外。兩個人雖然不是莫逆之交,可是卻也算的上志同道合!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沉聲道:“熊廷弼確實有功於國,也確實頗有能力,提拔他本就是應該的。可是遼東督師的位置卻不太適合熊廷弼,遼東督師總督遼東軍政,主抓遼東戰事,不知道還有哪位愛卿有合適的人選?”

“陛下,臣舉薦兵部右侍郎熊文燦督師遼東,熊文燦剛正不阿,爲官清廉,且深通用兵之道,曾經在沿海打過倭寇。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官員,臣請陛下擢升熊文燦,督師遼東!”這次站出來的是鴻臚寺卿成方,此人平日在朝上很少說話,天啓皇帝也沒有想到他會這個時候開口。

對於熊文燦,天啓皇帝還真是忽略了,現在想想確實有些過分。熊文燦確實懂兵事,且忠心也沒有問題,歷史上熊文燦做了楊嗣昌的替罪羊,被楊嗣昌殺了!

熊文燦曾經在陝西連戰連捷,剿滅了多股流寇,不過一位楊嗣昌一直堅持他父親是對的,主張招撫,結果導致了整個圍剿的失敗。熊文燦也因此獲罪,這也可說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

自從兵部尚書姚宗文被抓之後,兵部的事情大部分由熊文燦做主,可是自從天啓皇帝將錢龍錫派代兵部,熊文燦就將很多權力讓了出來。在他看了自己肯定要受到牽連,直到今日早朝天啓皇帝封了劉一璟的官,熊文燦才放下了心。只是此時有人保舉自己,熊文燦心裡不住的埋怨,看向天啓皇帝的目光也是小心翼翼的!

第二百零八章 天啓大案第四百五十四章 氣勢第九十三章 隆中對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六章 抄家抓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援軍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因由第四十三章 吏部第五十一章 密談第二百一十九章 佔領第一百八十七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婚四第三百一十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太康伯府第四百五十一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七十九章 夜晚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找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會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的抉擇第三百零九章 戚金的眼淚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五十九章 接著密謀第三百七十七章 準備出征第五章 前進的步伐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第三百八十章 武狀元第三十八章 選後第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七十八章 博弈第三百九十七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四十四章 遼東的反映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四十章 做媒第二百九十章 各自謀劃第四百零七章 逛妓院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三百三十九章 因由第四百八十八章 突入第二百四十三章 改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交易第一百九十七章 綁架第九十八章 暗樁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第八十章 審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派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氣勢如虹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崇煥進京第二百六十七章 戚金的決定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一百三十二章 威信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章 互相試探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三百六十九章 氣勢如虹第一百八十六章 抄家抓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六十一章 謀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騎兵會戰第五十章 互相試探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任長樂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傳第一百五十四章 開戰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投降吧第一百五十八章 暮色第二十一章 駕崩第二百五十三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吳三桂第六十六章 送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勤王救駕第二百四十五章 勤王救駕第一章 第一件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蔣幹盜書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忍心第四十四章 徐光啓第四百六十八章 龍昌票號第二百三十二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傳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出城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四百一十七章 攔路喊冤第三百二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一章 參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同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五十九章 接著密謀
第二百零八章 天啓大案第四百五十四章 氣勢第九十三章 隆中對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六章 抄家抓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援軍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因由第四十三章 吏部第五十一章 密談第二百一十九章 佔領第一百八十七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婚四第三百一十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納采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太康伯府第四百五十一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七十九章 夜晚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找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會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的抉擇第三百零九章 戚金的眼淚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五十九章 接著密謀第三百七十七章 準備出征第五章 前進的步伐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第三百八十章 武狀元第三十八章 選後第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七十八章 博弈第三百九十七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四十四章 遼東的反映第三百八十八章 四強第四十章 做媒第二百九十章 各自謀劃第四百零七章 逛妓院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三百三十九章 因由第四百八十八章 突入第二百四十三章 改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交易第一百九十七章 綁架第九十八章 暗樁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第八十章 審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派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氣勢如虹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崇煥進京第二百六十七章 戚金的決定第三百八十六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一百三十二章 威信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章 互相試探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三百六十九章 氣勢如虹第一百八十六章 抄家抓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六十一章 謀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騎兵會戰第五十章 互相試探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任長樂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全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選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傳第一百五十四章 開戰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投降吧第一百五十八章 暮色第二十一章 駕崩第二百五十三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吳三桂第六十六章 送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勤王救駕第二百四十五章 勤王救駕第一章 第一件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蔣幹盜書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忍心第四十四章 徐光啓第四百六十八章 龍昌票號第二百三十二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零五章 愁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傳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出城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四百一十七章 攔路喊冤第三百二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一章 參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同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許顯純的決心第五十九章 接著密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黑山县| 洞口县| 灵丘县| 新乡县| 双鸭山市| 山西省| 彭山县| 杂多县| 鹤壁市| 恩施市| 芜湖县| 广丰县| 从化市| 勃利县| 罗平县| 岗巴县| 比如县| 崇明县| 梅州市| 郑州市| 新建县| 南昌市| 松潘县| 天台县| 乌苏市| 大关县| 富阳市| 师宗县| 河曲县| 彭山县| 肥乡县| 收藏| 吴忠市| 绥宁县| 寻甸| 河间市| 湟源县| 郑州市| 西昌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