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

六部尚書裡面,就屬黃觀最客氣了,只是針對夷商問題,其餘幾個,那是毫不留情……朝廷上下,有多少弊端,他們一清二楚,現在處理起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瞧這個樣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地方,帶著大功返朝。

而剛剛執掌部務,接觸權力的幾個人,全都心驚肉跳,寢食不安。

諸如楊士奇,就拜見徐景昌,跟他念叨,說是六部尚書,在朝的時候,統御百官,總攬朝政。

現在出去了,依舊說一不二,權勢熏天。

“定國公,有人講蹇夏在朝則朝重,在外則外重……全然不知道通政司纔是總攬朝政,那是正一品衙門,真是讓人可發一笑。更有一些官吏也是這麼看的,說什麼國公不過是擺設。”

徐景昌笑了,“楊尚書啊,這話其實也沒錯。不管品級提升與否,通政司依舊以疏通政務爲先,並不會具體執掌什麼……如今重臣前往地方,懲奸除惡,屬實是有大功於朝廷。他們有什麼要求,只要合乎情理,各部必須從速處理,不可拖延。有了大功,也要及時昭告天下。若是有小人誹謗,定要嚴懲不貸!總之,朝廷要成爲諸公的堅強後盾,不可有任何掣肘行爲,你明白我的意思?”

楊士奇慌忙點頭,“下官明白,定國公當真是宰相胸懷,能比肩古之明相!”

又說了幾句恭維的話,楊士奇才不鹹不淡離開。

他在徐景昌這裡碰了個釘子。

滿以爲徐景昌回忌憚蹇義等人,不許他們還朝。

卻沒有料到,徐景昌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似的……他是卯足力氣,替幾個人宣揚,毫不吝惜筆墨。

稱呼蹇義爲國之柱石,叫夏原吉是當世蕭何。

吹捧的用詞,讓人都有點反酸水。

幾個月下來,蹇義等人名聲大振,朝野上下,無人不知。

朱棣也很關注這些事情,他趁著武英殿會議,把徐景昌叫來,其餘重臣也悉數在列。

“定國公,如今重臣巡視地方,可有多少成果,可以上奏朕知?”

徐景昌道:“陛下,此番諸公是爲了清查百官俸祿的問題,眼下已經清理出一千多萬兩的火耗,悉數納入朝廷歲入。另外又追回了三百萬石原來給藩王府的糧食。再有針對地方商稅,也經行了整頓,大大增加了歲入。這些都是蹇義和夏原吉等人的功勞,臣以爲應該重賞。”

朱棣點了點頭,“這事先不著忙。朕問你,這些都廢除了,地方官吏可是會有抱怨?通政司有什麼應對手段?”

徐景昌道:“陛下,這個臣令人研究過,以京官爲例,因爲應天居大不易,花銷太大,所以才設置了應天津貼。現在思來,一些偏遠的州縣,生活艱苦,日子艱難。似乎也該給外官一些補貼,讓他們能夠生活輕鬆一點。”

朱棣眉頭挑了挑,沉吟再三,點頭道:“可以,不過具體標準,必須交給朕過目。”

奶奶的,絕不不許你胡亂花朕的錢!

徐景昌毫不在意,甚至笑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此事正應該由陛下親自確定,才能彰顯陛下仁慈之心。”

徐景昌答應這麼痛快,他是半點不在乎,朱棣想要管俸祿的事情,很快就會有成堆的公文送給他,讓陛下好好研究,保證沒有任何差錯。

朱棣又道:“除了財稅之外,還有什麼功勞?”

“接下來就是官風吏治。”徐景昌道:“目前爲止,臣已經收到了幾十份彈劾奏疏,其中牽連的貪官污吏,遍佈各省,有許多人罪行累累,罄竹難書。臣已經擬定了一份名單,請陛下御覽,隨後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朱棣再度點頭,“此事朕也會過問的……定國公,伱還有什麼事情要上奏嗎?”

“有!”徐景昌道:“陛下,根據雲南的奏報,他們在清理土司的問題上,收穫極大,想要請陛下裁決。”

“什麼事?”朱棣好奇道。

西南對於大明朝來說,一直是個很麻煩,又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朱高熾去江西清查地方,就曾經在建議裡面,提出參考江西的辦法,整頓西南,推行改土歸流。

這事朱高熾提出來,其餘朝臣也有諫言。

但是當徐景昌著手此事的時候,發現並不簡單。

因爲在西南,很大程度上,就沒有劃出來國界,什麼是大明,幾乎是個玄學。

陶淵明說桃花源裡面的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到了土司那裡,事情也差不多。

諸如雲南的許多土司,他們理解不了大明朝的複雜結構,他們需要應付的只是以昆明爲治所的雲南省。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並且稱之爲“賀”。

“果然是野人,竟然不知道應天才是大明國都,昆明不過是一省都會而已。”朱棣哼道。

徐景昌反而笑道:“陛下,其實他們也沒什麼錯誤……要讓這些人理解郡縣和世襲土司的差別,實在是太難了。而昆明隸屬於應天,他們隸屬於昆明,在他們下面,還有許許多多的世襲頭人,一層一層,不外如是。”

朱棣想了想,皺著眉頭道:“果然是化外之民……這樣行不通,朕不能允許大明天下,還有如此不服王化的地方,改土歸流,勢在必行!”

徐景昌道:“陛下,臣不得不提醒您,這些土司雖然向大明進貢,但同時也向緬甸、暹羅等地上供,他們是腳踩幾條船。而且大明還未必是最大的那個。”

朱棣吸了口氣,冷冷道:“你的意思,他們未必真的忠於大明瞭!”

“確實如此。”

“哼!”朱棣勃然大怒,“既然如此,朕必定要起兵討伐,你趕快擬定計劃,調集兵馬。”

徐景昌笑道:“陛下,屬實需要調兵,但是卻不是針對這些土司。”

朱棣不解道:“你什麼意思?不要繞圈子了,跟朕直接說。”

徐景昌道:“陛下,臣也曾經苦心焦思,琢磨如何改土歸流……想來想去,都覺得十分麻煩,要對山地用兵,光是輜重糧餉,就能耗盡大明的國力。”

朱棣道:“難道區區難題,就放任西南不管不成?”

“不是,絕對不是。”徐景昌笑道:“臣瞭解了西南的情況,突發奇想……許多土司是同時向大明,還有其他國家納貢稱臣……他們也不懂什麼是國家,只知道誰的勢力大,就跟隨著誰。想要一時間說清楚道理,那是萬萬做不到的。既然這樣,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有土司向大明和緬甸納貢……我們出兵討伐緬甸,責備他們,接受大明藩國朝貢,妄圖和大明平起平坐。”

徐景昌說完,在場這些朝臣,包括朱棣在內,都目瞪口呆看著他。

這位的腦回路屬實跟一般人不同。

不是說土司腳踩好幾只船,對大明未必忠心……不用怕,他們踩了哪些船,只要把這些船揪出來,挨個處理就是了。

只要他們進貢的所有對象,全都是大明,誰還敢說他們不是大明的?

咱們把外圈解決了,然後再關起門,慢慢消解土司,絕對不攻自破,事半功倍。

楊榮對徐景昌的想法萬分佩服,可有疑惑道:“定國公,既然土司都不好對付,要去對付緬甸、暹羅等國,不是更費事嗎?”

這一次不用徐景昌說,朱棣就笑道:“土司之所以艱難,是他們所在地形崎嶇,且遇到戰事,躲入山中,朝廷空有百萬大軍,卻是無處用力、如果討伐暹羅和緬甸,他們國都就在那裡,朝廷調集兵馬,一戰而定,並非什麼難事。”

徐景昌立刻讚道:“吾皇聖明,這就是臣的改土歸流之法。只是此法尚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要想清除土司,還要如太子殿下主張的那般,給山民出路,許他們安居樂業,富足康樂。”

朱棣頷首,“定國公之言,頗爲穩妥……只是西南這麼大的事情,總要有人處置才行,誰能統御全局?”

徐景昌道:“臣提出此事,自然是臣想處理,但是考慮到需要熟悉政務,又要雷厲風行,臣在經驗上,頗爲欠缺,若是能選擇一二德高望重之臣,前往西南,統御大局,必定在三兩年之內,就能建功!”

朱棣面帶笑容,顯然是贊同徐景昌的看法,接下來就是尋找德高望重的人了。

“陛下,臣推薦吏部尚書蹇義,蹇天官精通銓選,任用賢才,經驗豐富,由他前去西南,必定馬到成功。”楊榮果斷諫言。

楊士奇稍微遲疑,也跟著站出來,“陛下,要論富國裕民,夏尚書也是不二人選,他定能勝任。”

朱棣嘴角上翹,露出淡淡笑容,“既然如此,你們就去議一下,看看到底讓誰去合適。”

武英殿會議結束,楊士奇就迫不及待來拜見徐景昌,楊榮、楊溥、金幼孜、胡廣也都來了。

什麼叫高端玩家,他們此時是五體投地。

在尋常人看來,忌憚蹇義等人,就要拼命打壓,讓他們沒法還朝,威脅不到自己……但是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幾位都在朝中根基深厚,不是輕易能阻擋的。

其次,朱棣也不是糊塗皇帝,他肯定不會輕易受騙……所以大概率這幾位還會返朝,到時候就結下了大仇。

可徐景昌開發了另一種思路,根本不去打壓,反而提高他們的地位,使勁兒誇獎他們的能力。

然後再拋出一件十萬火急,重要無比的事情。

這時候他們不去也不行了。

蹇義和夏原吉,那可都是站在百官定點的人物。

此刻卻要被幾個晚生後輩主導命運了。

這裡面就藏著一門巨大的學問,其實那些名望潑天,似乎無所不能的人物,並不一定掌握最大的權柄。

恰恰相反,名望越大,本事越大,就越要被人當槍使,在前面衝鋒陷陣。

就比如孫悟空,一路上辛辛苦苦,殫精竭慮,怎麼比得上兩位師弟輕鬆?

這就叫捧殺!

“定國公,你看到底是誰去西南比較合適?”楊榮很恭敬道。

徐景昌道:“我前幾天給你們發了一個調查結果,雲南那邊富有銅礦,銅有多少用處,你們自然清楚。”

楊士奇點頭,“是啊,朝廷缺銅,以至於銅錢一直不夠……如此看來,需要讓夏尚書去了。”

“等等。”徐景昌攔住了楊士奇,“你再想想,要派誰去?”

幾個人都是一陣遲疑,不是應該夏原吉去嗎?

過了好一會兒,楊榮才猛地一拍腦門,“應該是讓蹇尚書去,他去才能馬到成功!”

爲什麼不讓夏原吉去?

因爲老夏真的懂財稅啊!

以他的精明,開發雲南的銅礦,保證能爭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話又說回來,沒有足夠的利益,又怎麼指望著下面的人出力氣?

蹇義好糊弄,纔會有更多的人涌去雲南,只爲了撈取更多的利益。

這幾個人想通了其中關鍵,一致認爲蹇義去比較合適。

談笑之間,就決定了吏部天官的命運,不得不說,身在朝中,是真的佔盡天時。

只是幾個人轉念一想,又發現一個問題……爲什麼他們都沒有被安排在合適的衙門,是不是也有學問在裡面?

奈何,沒時間多問,大傢伙還要抓緊時間,既要阻止那些人還朝,還要迅速理順各部的情況,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裡,這纔是正辦。

而就在這時候,一份密報送到了京城。

漢王朱高煦,在袁州私自制造兵器,豢養私兵,招募工匠……謀反之心,昭然若揭,還望朝廷及時採取行動,以免禍起蕭牆!

什麼?

朱高煦要造反!

щщщ ?ttКan ?c ○

難道這貨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徐景昌眉頭緊皺,他深表懷疑。

可是這上面說的有鼻子有眼,還說了朱高煦秘密打造兵器……這一點可太觸動人心了。

因爲當初朱棣就曾經在燕王府秘密打造武器。

這是經典復刻了。

正在徐景昌反覆思量的時候,朱棣突然派人來了,把他叫過去。

“徐景昌,你覺得老二是不是有反叛之心?朕要聽實話!”朱棣重重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章 姑姑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要拒絕了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章 姑姑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文安县| 虎林市| 曲麻莱县| 集贤县| 江陵县| 中牟县| 师宗县| 芜湖县| 万州区| 明溪县| 龙泉市| 松阳县| 乐山市| 叙永县| 开化县| 黔江区| 漠河县| 湘乡市| 清流县| 遂川县| 庄浪县| 翁牛特旗| 收藏| 波密县| 大冶市| 普洱| 三穗县| 九江市| 宿州市| 会泽县| 施甸县| 东丰县| 江门市| 永善县| 蓝山县| 洪泽县| 凤台县| 彭山县| 博白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