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劉季論詩
“至今思項(xiàng)羽,不肯過江東……”
劉邦看著面前這位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她的這兩句詩。
昨夜睡得晚,今日雖然也用不上早朝,但他還是起得很早。
這不,纔起來沒多久,陸宰就說這婦人已經(jīng)到了。
李清照微微頷首,如果皇帝是認(rèn)爲(wèi)這兩句詩暗示了什麼的話,那他也太小題大作了些。
這些年裡,自己寫得比這更爲(wèi)過分的,還有很多呢。
而且……
這首詩也不是罵的他趙家人,說的正是自己的亡夫趙明誠。
建炎三年的時候,趙明誠在江寧做知府,其御營統(tǒng)制官王亦欲叛亂,已經(jīng)被趙明誠的手下人提前知曉,並且還把這事兒告知給了趙知府大人。
結(jié)果這人聽了也就聽了,什麼動作都沒有,反而是手底下的人做了準(zhǔn)備,在晚上還真就把叛亂的王亦給拿下了……大夥兒準(zhǔn)備去找趙大人彙報,發(fā)現(xiàn)趙大人早就從城門上放下繩子,跑得沒影了。
她愛趙明誠愛得至深,纔會在他做出那般茍且偷安之事後覺得羞愧,纔會怒其不爭。
若真是一點(diǎn)念想也沒的話,或許她反而不會那麼生氣了,希望越大,失望便就越大,用來形容李清照對於趙明誠的感覺非常合適。
“這詩說實(shí)話,一般。”
皇帝很快便給出了自己的評價,而對於這個評價,李清照卻是連表情也沒有,不置可否。
論起當(dāng)世寫詩作詞的所有人……她對於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的認(rèn)知。
不管皇帝怎麼說,怎麼貶低,都無法改變她大宋第一女文人的事實(shí)。
甚至在某個時候,把‘女’字去掉,也不是不行。
“你還別不服氣……”
一旁的內(nèi)侍擡了兩把椅子過來,劉邦示意李清照坐下說話。
他雖然並未把這婦人當(dāng)做長輩,但眼瞅著她的年紀(jì)也不小了,站著說話終究累腿了一些。
就當(dāng)是體恤小輩了罷。
“陸宰,朕說得對不對呀?”
新上任的起居舍人沒想到,自己上任的第一天,就遇上了這麼一個難題。
他忽然有些心疼起辛次膺來了。
“官家,臣見微識薄,不敢妄言?!?
這小子,竟然不朝著老子說話……
還當(dāng)再培育培育。
看李清照像是個啞巴,劉邦便問向陸宰:
“那你且說說,什麼是詩?”
“額……”略微思索了一下,陸宰回道:“入樂者爲(wèi)歌,不入樂者爲(wèi)詩。”
“能唱的就是歌,不能唱的就是詩對吧?”
聽了這個回答,劉邦稍微有些沮喪。
原來自己寫的那玩意兒嚴(yán)格意義上不能叫詩……他還想借著《大風(fēng)》來打擊一下這婦人。
陸宰又接著道:“也不盡然,《禮記》有言:‘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行了行了……”
劉邦聽得頭大,阻止了他繼續(xù)說下去,轉(zhuǎn)頭看向李清照:
“李易安,你也聽到了,按照這麼一個劃分,詩是用來幹嘛的?言志的!伱心裡面藏著沒說的話是你的志向,沒藏住說出來了的,就是你的詩?!?
李清照終於開了口:“官家明示,民婦的詩有何問題?民婦的志,又有何問題?”
“終究是一介女流……”
劉邦吐槽了一句,不等她開口反駁,接著道:
“你思的是那項(xiàng)羽不肯渡江的志氣,這有什麼好思的?”
“那,民婦當(dāng)思官家這般,偏安在這臨安的志氣?”
如何快速的激怒一個人?
和無法判斷一個人的時候的方法是一樣的,那就是用問題來回答他的問題。
李清照就是這麼做的,而且她說的話、說話的對象,都不應(yīng)該讓她就這麼說出口來。
她就這麼看著皇帝,沒有半點(diǎn)害怕的神情。
陸宰輕輕嘆了口氣,即使已經(jīng)勸過了這麼多次,李易安終究還是李易安。
不過讓他們兩個都沒想到的是,皇帝根本就沒有發(fā)怒。
就連壓制怒氣的樣子也沒有。
他只是看著李清照,說道:
“那時候江東已經(jīng)無人願意再戰(zhàn),項(xiàng)羽即使過去了,你信不信,也會有大把楚人想要他的命,去向劉邦換取榮華富貴?!?
“你就算不信,那從另一頭來說,他明明有著翻身的本錢卻不去用,這不是愚笨,又是什麼?”
“你思的,要麼是一個失了民心的輸家,要麼是一個愚笨的蠢人?!?
“朕再問你,你有什麼好思的?你的志,又有什麼好說出來的?”
李清照從佛海那裡得知,皇帝是個麪皮頗厚的人,不太喜歡講道理。
今日實(shí)際見過了方纔知道,原來皇帝最強(qiáng)的,竟是強(qiáng)詞奪理。
黑的也被他給說成了白的,如此這般,她倒也明白了宋國爲(wèi)何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皇帝根本不懂得,這世間有很多東西,都是比命要重要的。
“官家若是這般去想,民婦便沒有想說的話了,是非曲直,後人當(dāng)有定論?!?
這世間再沒有東西,能夠比命更重要了。
這是劉邦以爲(wèi)的常識,所以他不會像李清照那樣去想項(xiàng)羽,也不太能理解種師中,更無法理解,爲(wèi)什麼宋人會把貞潔看得比命更重要。
“朕要與你說的,不是項(xiàng)羽的事兒?!?
劉邦打住了這個話題,他本來不該與李清照說這個的。
只是一聽到項(xiàng)羽的名字,他就有些忍不住。
怎的從這婦人的嘴裡,倒好像是老子輸給了他一般?
“朕要說的你別不愛聽,但就是事實(shí)。”
“你們這羣人不事農(nóng)桑,不動刀槍,只懂得寫寫詩念念詞兒,這也就罷了?!?
“但你們既想要教農(nóng)夫種田,又想要教皇帝打仗,這便是過了界了,你知道嗎?”
“依著你們做事的法子,初衷雖是好的,但對於整個大局來說並沒有什麼作用,甚至?xí)m得其反……這個道理,你也得清楚?!?
聽皇帝這麼說,比聽他說自己的詩寫得不好,更讓李清照難以接受。
“所以官家的意思是,您不想收復(fù)山河,也不準(zhǔn)旁人收復(fù)山河了?”
“就抗金一事而言,兩淮、襄陽和漢中之地的鄉(xiāng)勇,又哪裡比禁軍差了去?”
“官家這般說話,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嗎?”
一個好心辦壞事的人,和一個本來就心壞的人相比,好心辦壞事的人其實(shí)更壞。
心壞的人辦了壞事,還能受到懲罰。
但好心辦壞事的人辦了壞事,你卻連罵都罵不得了。
這些鄉(xiāng)勇不經(jīng)訓(xùn)練,又無組織,不確定的可能性太大了。
就像是郭藥師的常勝軍,前一刻還是宋國佔(zhàn)據(jù)燕雲(yún)的憑仗,後一刻便成爲(wèi)了開啓靖康之亂的刀子。
他們碰上金人,以命換命也就罷了,更多的,都是白白丟了性命。
若只憑著一腔熱血就能成事,陳勝早就稱帝了。
“你這般頑固,朕與你多說無益,你自個兒把話記得,下次若再被朕知曉了此類的事,也就別怪沒提前給你打招呼了。”
“你們這幫人,多是些無能之輩?!?
劉邦沒開玩笑,他是真的在警告李清照。
不過看著這婦人一臉不屑的模樣,心裡頭也真是動了幾分火氣。
正欲發(fā)作,卻見楊沂中大步快走趕了過來。
來時,還撞上了一旁的宮女。
難得見他這麼焦急,劉邦心中也起了好奇。
楊都使朝著皇帝躬身施了一禮,又見還有旁人在此,便貼在皇帝的耳朵邊上,低聲說了幾句。
“沒有別的人了?”
見楊沂中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劉邦轉(zhuǎn)頭看向李易安:
“你不是不信朕的話?那朕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
言罷,讓楊沂中前頭帶路,他帶著李清照也跟了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