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

虞城縣到歸德府城(今商丘市睢陽區(qū))很近,不過四十里的路程。

一路走來,也不過是讓太陽從東邊挪到頭頂。

馬車緩緩駛?cè)氤情T,車上的談?wù)撨€在繼續(xù)。

“……也不能說朝臣不體諒君父,只不過,這幾年新政頻出,六月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朝臣沒有離心離德,都已經(jīng)是相忍爲(wèi)國的結(jié)果了。”

“陛下親政之後,說是大刀闊斧也好,說是急功近利也罷,總之,對朝臣頗爲(wèi)苛刻。”

司馬祉的這番話,不由讓沈鯉多看了一眼。

地方府縣的堂官,還真是打磨人。

自己稍微露出賞識的態(tài)度,其人就能用一副和盤托出的模樣,做起投名狀了。

連皇帝苛刻這話都出來了,自己又怎好藏著掖著,不與之交心呢?

面對這位度田馬前卒,新黨擁躉,親口說出皇帝苛刻,沈鯉不好奇都不行。

他看著司馬祉,也不提司馬祉言語失禮,反而毫不避諱地追問道:“怎麼個苛刻法?”

司馬祉見沈鯉這個態(tài)度,眼中喜色一閃而逝。

他脫口而出:“這話有指斥乘輿之嫌,但先生既然問了,學(xué)生也沒有遮遮掩掩的道理。”

這場談?wù)摚緛硐铝笋R車之後,無人會再提起。

但這一聲先生之後,已然有了不一樣的意味。

司馬祉斟酌片刻,緩緩道來:“這幾年,吏部受內(nèi)閣轄制之後,陛下對朝臣懲戒日漸苛刻。”

“我同科的胡汝寧,時任山西曲沃縣令,赴任以來,天滋亢旱,便在當(dāng)?shù)亟饵|(青蛙),希望可以感召上蒼。”

“當(dāng)?shù)匕傩詹活姡[了些事端出來。”

“以往這種事,無非在朝臣中淪爲(wèi)笑柄,落個蝦蟆縣令的渾名而已。”

“但陛下得知後,直接下詔吏部,準(zhǔn)其致仕。”

說是準(zhǔn)其致仕,實則是保留致仕待遇的革職。

哪怕司馬祉贊同如今新政的大體,也不免兔死狐悲,提及之時,更是不乏爲(wèi)其伸冤之態(tài)。

沈鯉聞言,忍不住嗤笑一聲。

胡汝寧這一手靠禁捕鼃來感召上蒼……就是典型的死讀四書五經(jīng),給自己都繞進(jìn)去了。

四書五經(jīng)是用來教化世人的,用來爲(wèi)政,那就是荒唐無比。

每年的進(jìn)士裡面都有幾個這種奇人異事,否則司馬祉就不會說,按照以往的慣例,會被嘲笑爲(wèi)蝦蟆縣令了。

當(dāng)然,以前大家同僚相護(hù),今日你幫我,明日你幫我,對這等不涉及根本的小事,往往輕輕落下。

但沈鯉是從皇帝登基,親眼旁觀到萬曆二年,對皇帝的爲(wèi)人,比司馬祉更清楚。

朝臣們哪怕是心思壞點,皇帝都還會試試找個合適的位置看能不能用用,一如攬財?shù)耐醭绻拧⒎I邀名的吳中行、只爲(wèi)家族計的李春芳等人。

但胡汝寧這種蠢貨,皇帝是打心眼裡厭惡,只當(dāng)作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初時登基還要在乎賢名,不好太過苛責(zé),如今一朝親政,自然是不再留手。

沈鯉輕咳一聲:“陛下這也是爲(wèi)了保全胡汝寧,免得其人位置越居越高,犯的錯漏也越來越大,屆時不可挽回。”

君上要保全臣子,做什麼都是對的。

沈鯉一本正經(jīng)。

司馬祉面色古怪地看了一眼沈鯉,難怪朝中都說皇帝智可以拒諫,總是有說不完的道理。

敢情都是從這些帝師這裡來的。

司馬祉勉強(qiáng)附和道:“先生說得是,陛下有如天之德。”

他勉強(qiáng)扯了扯嘴角,繼續(xù)說道:“除此之外,陛下親政以後,重啓了大朝會,將次數(shù)從國初定製的兩次,改爲(wèi)了一次,時間在初一當(dāng)日。”

大朝會與常朝不一樣,後者只是各部堂官能參加的小範(fàn)圍會議,前者便是囊括了大多數(shù)京官,在皇極殿開大會。

國初定製,每月初一、十五共兩次,其作用便是讓京官能夠直接感受到皇帝的威嚴(yán)與意志。

“先生是知道的,歷朝歷代的大朝會,文武百官難免有失朝者,往往奪俸一月便是了。”

沈鯉點了點頭。

他自然知道,隆慶六年的大朝會,有一百七十三人失朝,萬曆元年的大朝會,有二百七十四人失朝。

人這麼多都在哪裡呢?

沈鯉在散朝後,遇到過從勾欄出來,與自己尷尬對視的朝官;遇到過酒樓酗酒,被家丁擡回去的勳貴;也有剛剛結(jié)束講學(xué),與沈鯉談?wù)撔牡玫暮擦帧?

司馬祉神情中頗有不贊同之色,同時又在憋著笑:“但那一次,陛下直接讓御史、內(nèi)臣,去往失朝官吏府上查探緣由。”

“將一干失朝的朝臣,逮到了皇極殿。”

“一些衣衫不整、酩酊大醉的也就罷了,還有一名郎中,跟家中獵犬勾連到一塊不能分開的,被司禮監(jiān)帶著狗一起擡到了皇極殿。”

“事後更是被皇帝佈告在了邸報、新報上,刊行天下。”

說完,他終於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聲來。

如果這不算苛刻的話,就沒有比這更苛刻的了。

司馬祉雖然覺得好笑,但站在士人的角度,同樣也覺得皇帝此舉,折辱過甚。

wωω● ttκá n● C 〇 沈鯉聞言,臉上也不禁也浮現(xiàn)出異樣的神色。

這種事刊行天下,朝臣名聲恐怕就一朝喪盡了,說句皇帝苛刻,倒也不算過分。

不過……話又說回來。

當(dāng)初皇帝被宋儒捏造了烝母的事,都大度地讓鄭宗學(xué)在笑林傳播這笑話。

那朝臣這種粘一塊的事,似乎也沒必要太過避諱?

沈鯉爲(wèi)人持重,並未跟著笑,只是找補(bǔ)道:“陛下連俸都未奪,只是刊載出來警醒來者,可見懲前毖後,只是爲(wèi)了治病救人,亦是一片仁德之心。”

司馬祉瞥了一眼沈鯉。

他莫名又想起自己那位頂頭上司,河南布政使鄧以贊。

似乎每一位皇帝身邊出來的大臣,都對皇帝有著難以言喻的認(rèn)同。

即便是這種敗壞士林名望的酷烈之後,都還要替皇帝勉強(qiáng)遮掩。

司馬祉搖了搖頭,終於將心中對皇帝最爲(wèi)不贊同的地方提了出來:“先生說得對,這些事,陛下哪怕苛刻些,也沒人說得了一句道理上的不是,就怕陛下有不佔理的時候。”

沈鯉大驚,難以置信:“陛下還有不講理的時候?”

司馬祉一噎。

這叫什麼話。

他被沈鯉的目光弄得有些不自在,別過臉去,看了一眼車窗外,嘴上解釋道:“萬曆四年十一月,霍冀任上離世。”

“陛下便沒能像以往一樣,公道行事,甚至險些掀起了文武之爭。”

霍冀死在任上了?沈鯉愣了愣。

倒不是覺得死得意外,畢竟萬曆四年,霍冀也六十一歲了。

只是霍冀屢屢在京營的事情上,跟皇帝唱反調(diào)。

本以爲(wèi)皇帝親政後,應(yīng)該會直接調(diào)任,乃至罷官的。

皇帝還是仁德啊!

司馬祉不知道沈鯉在想什麼,再度掀開車簾,確認(rèn)了一番周遭沒有人。

他這才繼續(xù)說道:“跟趙孔昭之事如出一轍——霍冀離世後,皇帝再度闕官不補(bǔ),兵部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之職數(shù)年空懸,視閱京營右都御史也自此缺位。”

“京營總督顧寰區(qū)區(qū)勳貴,竟然不僅登堂入室,上常朝議事,還要實掌京營,配十萬大軍。”

司馬祉的語氣,清晰地表達(dá)了他在這件事情上對皇帝的不滿。

哪怕他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來支持新政,那也是有原則的。

武臣怎麼能上桌吃飯?

沈鯉聞言後,這次難得沒有替皇帝找補(bǔ)。

他自己比司馬祉更清楚皇帝在做什麼,無非又是在步步爲(wèi)營,想撇開兵部獨掌京營而已。

說句肺腑之言,沈鯉對於皇帝在這一點上的做法,殊不認(rèn)同。

不說皇帝不該掌控京營,而如此作爲(wèi),是在防著誰?

兵部諸臣難道就不是皇帝的臣子嗎?

皇帝口口聲聲要君臣一心,這難道不是自己在開上下相疑的壞頭嗎?

況且,當(dāng)初趙孔昭的事情,以及馬自強(qiáng)提請顧寰入廷議,都是大家捏著鼻子認(rèn)下的。

畢竟總歸是內(nèi)閣王崇古,經(jīng)由兵部,對京營發(fā)號施令,怎麼說也還在以文制武的圈子裡打轉(zhuǎn)。

如今兵部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視閱京營右都御史雙雙空了下來,讓顧寰一個勳貴登堂入室,掌控京營,恐怕遲早釀成大患。

可惜,自己不在皇帝身邊,時刻警醒皇帝。

如今皇帝在文武之事上行差踏錯,說不得,身邊已經(jīng)盡是申時行、慄在庭、吳中行那一類佞臣了。

沈鯉心中嘆了一口氣,面上關(guān)切道:“鬧得很厲害吧?”

這種文武格局的變動,稍不注意就是黨爭之禍,甚至動搖國朝根本,都不是沒有過前車之鑑。

司馬祉語氣不是太好:“國朝哪裡缺得了有識之士,兵部上到尚書石茂華,下到郎中主事,以及都察院、兵科給事中,屢屢上疏挑明厲害。”

“可惜,皇帝一概留中不發(fā)。”

“此後便開始爭鬧不斷,太僕寺扣押軍餉不發(fā)、兵科給事中彈劾顧寰老邁、兵部成批削職顧寰的一干親信、參、遊、佐等將,可謂是烏煙瘴氣。”

沈鯉露出憂慮之色,追問道:“之後呢?”

司馬祉搖了搖頭,放緩了神色:“之後,似乎是各自退了一步,陛下將中書舍人鄭宗學(xué)、趙用賢充入了京營,授參謀官,直接受轄於皇帝。”

“又從了內(nèi)閣之奏,選拔近年的三甲進(jìn)士、舉監(jiān)、武進(jìn)士,充入京營爲(wèi)坐營司政,每營按照一將官一司政授官,除日常操練、軍紀(jì)、統(tǒng)帥、戰(zhàn)事等仍歸將官負(fù)責(zé)外,其餘政務(wù),皆由坐營司政向參謀官、以及內(nèi)閣奏報。”

對於這個結(jié)果,司馬祉只能說差強(qiáng)人意,雖然真讓顧寰上桌吃飯了,但總歸皇帝沒忘了以文制武。

沈鯉默默嘆息一聲,此舉雖然按下了文武相爭的隱患,還是皇帝終究還是將兵部撇開了去。

也難怪上下相疑。

他擡頭看了看馬車外,見到已經(jīng)駛?cè)肓藲w德府城內(nèi),便放低了聲音,輕聲道:“即便如此,有內(nèi)閣居中調(diào)和,也還鬧不到朝臣串聯(lián)宗室,給藩王遞話的地步吧?”

皇帝傷了根基這種事,一旦讓藩王聽了去,免不得又是暗流涌動。

再加上皇帝當(dāng)初打壓宗室,連郡王都死了好一批,要說宗室對皇帝沒有怨懟之心是不可能的。

這種遺禍無窮的大事,哪怕有朝臣起了二心,非要推波助瀾,但新黨勢大,內(nèi)閣的幾名輔臣,無一不是向著皇帝,那麼理應(yīng)儘快扼殺在萌芽之中才對。

又怎麼會輕而易舉就鬧大到明面上來,以至於如今沸沸揚(yáng)揚(yáng)?

司馬祉聽了沈鯉這問題,一時不知從何答起。

他思慮片刻:“都御史守禮葛公故了。”

沈鯉一怔。

“內(nèi)閣南宇高公,去年冬月,中了風(fēng)痱。”

沈鯉收斂了神色,顯得有些嚴(yán)肅。

“內(nèi)閣豫所呂公,今年正月以來,身體衰弱,已經(jīng)不能下牀。”

沈鯉正襟危坐,身子下意識前傾。

“鑑川王公,本就只管兵事,不管政務(wù),近年來,更是因爲(wèi)板升生齒日繁,強(qiáng)硬無賴,在用人上與陛下有些分歧,之後王公便除了謀劃九邊、倭寇的大局外,再無插手政事。”

沈鯉聽罷,終於明白,朝局爲(wèi)何今年如此動盪,連皇帝無嗣的事情都壓不住,被人拿到廷議上討論。

隆慶六年至今,把持大政七年的內(nèi)閣,平穩(wěn)時自然足以壓服一切。

但一旦陸續(xù)凋零,聲勢自然大不如前。

司馬祉最後嘆息一聲,做了個總結(jié):“如今的政務(wù),差不多都是陛下與元輔在操持。”

雖然對皇帝作爲(wèi),有些微詞——尤其是外放進(jìn)士到地方這一點。

但大略上,還是認(rèn)同的。

如今中樞局勢微妙,他不免也有些擔(dān)憂。

沈鯉聽罷,問題自然極多。

他沉吟片刻,突然問道:“敬甫說,陛下跟王閣老,在宣大用人有些分歧……”

“是宣大總督譚公也故去了?”

司馬祉聞言,反應(yīng)過來自己沒有全面,點了點頭:“譚公多年痰疾,萬曆五年一朝發(fā)作,已經(jīng)故去了。”

萬曆五年,也不過五十八歲,可謂英年。

這種指揮一方的帥臣,往往都是壽數(shù)不長。

沈鯉皺眉。

他跟譚綸沒有什麼交情。

但是,板升生齒日繁……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當(dāng)初白蓮教的趙全,憑藉板升,差點輔佐俺答汗稱帝建制。

宣大沒有一個有手腕的總督,就怕庚戌之變重演!

沈鯉凝重道:“韃靼左右翼局勢如何?”

這倒是問到司馬祉的盲點了,他只有關(guān)切內(nèi)政的功夫,邊事他並未投注目光。

他只能含糊道:“不太清楚,只知道俺答汗那邊板升鬧得厲害,聚集了不少人,土蠻汗前年召集了八萬蒙古人,召開了忽裡臺大會,推行法典、選舉六大執(zhí)政,其他的沒有過多關(guān)注。”

沈鯉聞言,心中更是憂慮。

見司馬祉不太清楚,沈鯉沉吟片刻,換了一個話題:“那如今宣大總督哪一位?”

司馬祉脫口而出:“原大理寺卿陳棟,陳公。”

“聽聞,王公本欲啓用張四維,皇帝直接強(qiáng)點了陳公。”

沈鯉聞言,思索片刻,鬆了一口氣般地點了點頭。

難怪皇帝跟王崇古兩人有了分歧。

皇帝厭惡張四維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世宗、穆宗實錄修完,朝廷推功名錄上,連他沈鯉都不曾漏下,卻沒有張四維這個副總裁的一席之地。

王崇古這個舅舅夾在中間,恐怕也是難辦。

但平心而論,陳棟這個人選,確實比張四維要好。

後者商人之心太重,蠅營狗茍,又因爲(wèi)其父的事情,對皇帝恐怕也有怨懟之情。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陳棟卻是無可挑剔。

當(dāng)初南直隸一事挺身而出,可謂皇帝最早的班底。

甚至爲(wèi)人也不乏狠辣,當(dāng)初查鹽課,陳棟不善騎馬,爲(wèi)了趕時間,便讓擅馭者將其綁縛同乘。

無論立場,還是心性,無不是上上之選。

說來,自己與陳棟還是一科進(jìn)士,雖然陳棟是一甲,起步高一些,但也算出身相同。

沒想到,陳棟竟然已經(jīng)是封疆大吏了。

沈鯉將這多餘的想法拋諸腦後,繼續(xù)關(guān)切道:“既然內(nèi)閣諸臣多老邁,陛下沒有遞補(bǔ)閣臣麼?”

司馬祉搖了搖頭:“當(dāng)然遞補(bǔ)了。”

“萬曆四年的時候,便遞補(bǔ)了馬自強(qiáng)入閣辦事,仍爲(wèi)禮部堂上官。”

“但病得比高、呂兩位閣老還要早,前年開始,就頻頻臥牀不起,連禮部事都交給左侍郎諸大綬處置了。”

沈鯉忍不住搖頭,還真是青黃不接。

司馬祉繼續(xù)說道:“今年以來,陛下有意遞補(bǔ)吏部溫純?nèi)腴w辦事。”

“但接任都御史的陳炌,威望不夠,十三道御史、僉都御史等自行其是,開始接機(jī)彈劾閣臣、堂官,謀取晉升之階,將都察院弄得烏煙瘴氣。”

“溫純便沒有入閣,而是接任都御史一職。”

“年初的時候,又令申時行入閣辦事,王錫爵入京接任吏部左侍郎之位。”

“又恰逢王錫爵之女曇陽子白日飛昇,舉家大祭,王錫爵耽擱了好幾月後才動身,申時行這段時日操持吏部事,哪怕入閣,也無暇分擔(dān)政事。”

沈鯉蹙眉。

難怪朝中爭鬥到了這個地步。

內(nèi)閣王崇古不管政事,高、呂、馬老邁多病,不能任事,繼任的申時行替張居正掌吏部脫不開身。

而九卿之中。

都察院素有威望的葛守禮離世,大理寺卿陳棟外放宣大,張翰、陳炌無能,兵部因京營事與皇帝相疑。

若是以往,這種過渡期,也算不了什麼大事。

提拔新任,補(bǔ)闕空位,也就一兩年的磨合罷了。

奈何新政七年了,皇帝跟內(nèi)閣大刀闊斧,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對考成法不滿的官吏。

恐懼清丈田畝的鄉(xiāng)紳。

牴觸覈查丁口的地方衙門。

怨懟於宗產(chǎn)被沒收的宗室。

下放地方數(shù)年、吃足了苦頭的新科進(jìn)士。

這些人,必然會瞅準(zhǔn)了內(nèi)閣新老交替的空子,借皇帝無嗣之事,大做文章。

沈鯉低頭看了一眼自己。

以他的資歷,若是此刻回朝,一個六部侍郎的位置必然少不了——這也是司馬祉五品的同知,在他這個六品左中允面前畢恭畢敬的緣故。

但奈何,他如今哪怕養(yǎng)好了身體,也回不了朝。

母親纔去世三個月,他至少要守孝到萬曆九年,才能回朝,替皇帝分憂。

想到這裡,沈鯉看了一眼司馬祉。

單看這廝行事,已經(jīng)讓他覺得地方上局勢緊張。

如今這廝一說起朝中形勢,便乾脆讓他有些坐立難安的感覺了。

哎,沈鯉嘆息一聲。

只盼那位聖君,能頂住這一輪度田的反噬。

他本來還打算入城之後,只是約束一番自家人,便速去速回。

但這一路上聽著司馬祉陳說朝局之後,沈鯉對於司馬祉的請求,不免有了更爲(wèi)熱心積極的態(tài)度。

在抵達(dá)歸德府後。

沈鯉婉拒了司馬祉接風(fēng)洗塵,休息半日的邀請。

而是直接馬不停蹄,開始替司馬祉控制起歸德府的局勢。

當(dāng)日,沈鯉便以本地豪強(qiáng)、族內(nèi)長者的身份,將府衙胥吏,好生訓(xùn)斥約束了一番。

隨後更是與沈家的小輩逐一會見,勒令衆(zhòng)人以朝臣政令馬首是瞻云云。

翌日,又將縣學(xué)、府學(xué)的士人請來,自恃名望長者、當(dāng)朝翰林,憑藉士林地位組建社團(tuán)——曰文雅社。

旨在教化風(fēng)俗,共期爲(wèi)善,尤其批判了一干炸燬堤壩、抵抗府衙的惡行。

Wωω? тт κan? ℃o

三日後,特設(shè)晚宴,將歸德府城內(nèi)有頭有臉的人,聚集到了府衙之內(nèi)。

沈鯉以世家之首,中樞上官的姿態(tài),闡述朝廷苦衷,言必稱在遵從政令之事上,沈家必然以身作則,對世家衆(zhòng)人曉之以情,威逼利誘。

本是準(zhǔn)備與這個左中允好生做過一場的司馬祉,生生跟在沈鯉身邊,以學(xué)生自居,動輒先生云云,左中允指使。

略過幾家人私下賄賂、無關(guān)緊要的瘋子衝撞司馬祉家眷、幾次拙劣的聚衆(zhòng)打砸之外。

歸德府的度田,終於要開始了。

……

接下來是府衙的主場,沈鯉也並不能幫上太多。

因爲(wèi)孝期還要回去舉行第三次虞祭的緣故,沈鯉當(dāng)晚便提前向司馬祉道別。

沈鯉交代了司馬祉一番,什麼隨時可以去虞城縣找他,看護(hù)好黃冊小心失火雲(yún)雲(yún)。

司馬祉自然不會贈什麼金銀財寶感謝,而是親自做了一番文章,稱讚了沈鯉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家國情懷。

又將近幾年的邸報、新報、東林學(xué)報、格物日報等報紙蒐集起來,統(tǒng)統(tǒng)放進(jìn)了沈鯉的馬車中,聊表謝意。

翌日一早,沈鯉爲(wèi)免叨擾過甚,一大清早便收拾好,準(zhǔn)備不告而別。

不過,沈鯉乘車將欲行,忽聞府內(nèi)呼喊聲。

“先生留步!”

沈鯉保持著鑽進(jìn)馬車的姿勢,屁股朝外,無奈又退了出來。

只見司馬祉快步地追了出來。

手裡拿著最新的邸報:“方纔布政司又遞了一份邸報來!”

沈鯉轉(zhuǎn)過身,呵然一笑:“下次來沈府,一併帶上就是,何必這般風(fēng)風(fēng)火火。”

他隨手接過。

只一看,便怔住了。

邸報的日期是一個月前,也就是今年八月的邸報。

第一行映入眼簾——丙子,大學(xué)士張居正父喪,奏請致仕,扶棺歸鄉(xiāng)。

沈鯉擡頭看向司馬祉。

後者迎上沈鯉的目光,有些猶豫道:“先生,這田還能度嗎?”

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yáng)鑣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4章 崢嶸初現(xiàn),太子升殿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128.第127章 望風(fēng)希指,貍貓換子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fù)舊制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章 母慈子孝,機(jī)心蕃茂80.第79章 郢人運(yùn)斧,折衝尊俎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1章 關(guān)於更新和追讀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25章 和衷共濟(jì),求同存異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yán),密邇天顏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39章 當(dāng)軸處中,各顯神通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63.第63章 以退爲(wèi)進(jìn),任情恣性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jì)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fā)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64.第64章 調(diào)和陰陽,用舍行藏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6章 暗流涌動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xù)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210章 弱肉強(qiáng)食,優(yōu)勝劣汰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128.第127章 望風(fēng)希指,貍貓換子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yùn)籌帷幄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第6章 暗流涌動128.第127章 望風(fēng)希指,貍貓換子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yùn)籌帷幄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zhòng)擎易舉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63.第63章 以退爲(wèi)進(jìn),任情恣性第244章 伺風(fēng)開洋,作作有芒第28章 根據(jù)槃互,大戲序幕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64.第64章 調(diào)和陰陽,用舍行藏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jìn)
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yáng)鑣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4章 崢嶸初現(xiàn),太子升殿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128.第127章 望風(fēng)希指,貍貓換子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fù)舊制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章 母慈子孝,機(jī)心蕃茂80.第79章 郢人運(yùn)斧,折衝尊俎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1章 關(guān)於更新和追讀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第25章 和衷共濟(jì),求同存異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yán),密邇天顏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39章 當(dāng)軸處中,各顯神通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63.第63章 以退爲(wèi)進(jìn),任情恣性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jì)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fā)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81.第80章 及鋒而試,後人故智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64.第64章 調(diào)和陰陽,用舍行藏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6章 暗流涌動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206.隨緣更新一段時間了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xù)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第210章 弱肉強(qiáng)食,優(yōu)勝劣汰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128.第127章 望風(fēng)希指,貍貓換子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yùn)籌帷幄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第6章 暗流涌動128.第127章 望風(fēng)希指,貍貓換子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yùn)籌帷幄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zhòng)擎易舉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63.第63章 以退爲(wèi)進(jìn),任情恣性第244章 伺風(fēng)開洋,作作有芒第28章 根據(jù)槃互,大戲序幕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第30章 踐祚之初,羣然噪呼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64.第64章 調(diào)和陰陽,用舍行藏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97.第96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jì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梧州市| 遂川县| 江阴市| 德昌县| 安丘市| 芜湖市| 赫章县| 信宜市| 彭阳县| 象州县| 耒阳市| 汉寿县| 勐海县| 奉节县| 文安县| 南溪县| 陇西县| 盐亭县| 大渡口区| 潞西市| 木兰县| 绥化市| 桦川县| 唐河县| 法库县| 凤山县| 那坡县| 洱源县| 龙里县| 汉中市| 吴旗县| 眉山市| 齐河县| 汨罗市| 贵溪市| 万载县| 明水县| 黔西县| 滕州市|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