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一個女人的眼光寫的武則天,以我個人的理解而寫。這裡面有歷史的足跡,也有虛構的成份,不可盡信。
就我個人覺得,“女主武氏,唐三代而亡”應該是宮鬥時的謠言,只是這謠言成爲了現實。
因所述不見得符合實情,故用了玄幻鬼神做了開篇。
武則天,先說其本名。有人說,武則天的本名應該叫“武元華”,是根據在古代凡與帝名有衝突的,都要避諱改名。武則天稱帝后,地名帶華的都改了。以此推測,叫“武華”,就與她爺爺同名了。則又從他的哥哥們都是“元”字輩而推斷其本保應該叫“武元華”。
又有說,按照《舊唐書》中“武氏諱珝”中可以很清楚的得知武則天的本名應該叫“武珝”。
我認爲,武則天的本名可能是“武珝”,其姐姐叫“武順”,她的名字也不見得一定要有輩份之分的“元”字,或是對其爺爺的尊重,改其有華的地名,或是別的原因,不見得她的本名有“華”字。
637年11月進宮,被封五品才人,賜名“武媚”,後人習慣了叫成“武媚娘”。
史書說武媚做了12年才人,都不得寵愛,而史書上又有記她幫唐太宗李世民馴服獅子驄一事,讓李世民誇獎了她。
且,她既然不受李世民的喜歡,又爲何在御書房伺候著?
以她後來與李治的情感中可以看出,李治自從有了武媚,就沒跟其他女人有過孩子,可見其手段、智慧與馴夫之術。
李世民史書有記載的兒女,14個兒子和21個女兒,可見也是一代風流皇帝,卻使得讓他誇獎過的武才人12年裡沒有一個孩子,其中應該有別的原因。就連隋煬帝的女兒也與李世民有兩個兒子,可見李世民的自信,絕不相信一個女人能滅了他的江山。
據載,李淵在篡奪大隋江山時,也曾找人放出話:十年之後,李主江山。往往不相信迷信的人,會利用迷信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武則天做了帝王,是被很多男人所不認可的,但又不得不佩服她的才能。故,以天命所爲來迷惑衆生,更以此來安慰那些男人們躁動的心。
古時候,以天命所爲,神靈附身爲由而起的起義不在少數,然而並非都成功了,但不管是成王還是敗寇,都是他們口子天命所爲的“真命天子”。
據史書記載,李治與武媚發生情感是在李世民病重之時。
李世民病重都是讓武媚伺候於旁,可見李世民對武媚還是很喜歡的,可如此喜歡的一個女人,12年了也沒有在地位上得到提高,還始終沒有與其有子女,好像說不通。
曾有人說,那不過是走過場。試問,一個人在病重之時最想見的人,不是心中最牽掛的人嗎?
更有趣的一個現象是,自武媚入宮,李世民好像就與楊婕妤(李元吉的正妃,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之後,把李元吉的原配妻子楊氏收入了後宮,封爲婕妤)有過一個孩子,十四皇子曹王李明,便與其他女人沒有過任何孩子,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
而徐惠雖在武媚之後入宮被皇上寵幸,卻又一直身體不好。
那時李世民也就四十歲,身體上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大概一切都要歸於他對武媚的情感。
以前的書都以“女主武氏”的預言作爲解釋,而我卻有另外一個想法。
於貞觀十五年(641年)四月,李世民覺得陰陽雜書訛誤很多,命太常博士呂才與衆多方術之士刊定其中可以通行的內容。
呂才所寫的《祿命》序言:“福祿性命之書,說的多了總能說中,人們便相信它。然而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士兵四十五萬人,沒有聽說他們都犯了三刑;漢光武帝時南陽人士多富貴,又哪裡都是遇上六合的吉日。如今也有雖然同年同榜登第,卻貴賤相差懸殊,共命運同胞兄弟卻壽命長短有異。按命理說魯莊公本來應該貧賤,又懦弱見識短,惟獨得以長壽;秦始皇不應該有官爵,縱使得到食祿,也少有奴婢,爲人沒有起始而有終極;漢武帝、後魏孝文帝都是本不應有官爵;以宋武帝的祿與命來講都是截路空亡,只對長子合宜,即使有次子,也應當早早夭折;這些都是福祿性命不徵驗的明顯證明?!?
呂才爲《葬》作的序:“《孝經》說:‘卜選陰宅墓地,然後再加以安葬’,這是因爲人死後長夜漫漫,體魄永遠安息,然而城邑集市不斷變化,泉水與石塊交互侵蝕,不可以預先知道,所以要謀求於龜筮占卜之類。近幾年來喪葬選年月,或相土爲墓,認爲一件事偶有差失,便會累及死生的大問題。按照《周禮》的說法:天子、諸侯與士大夫的喪葬都有規定的月數,這說明古人不作年月的挑選?!洞呵铩穼懙溃骸旁露∷龋ň湃眨?,安葬魯定公,趕上天下大雨,沒有安葬,戊午(十日)太陽西斜,纔將定公安葬?!@說明也不選擇日期。鄭國安葬簡公,看墓的房子正好檔在安葬的道上,拆毀它則可以早晨落葬,不拆它則要到中午才能落葬,子產決定不拆毀而葬,這是不選擇時辰。古人安葬均在京城的北面,墓地有固定的地方,這便是不另外選擇墓地。如今喪葬書上說子孫富貴與貧賤、長壽與夭折,都是由於占卜喪葬的緣故。子文三次做令尹而三次被罷免,柳下惠三次做士師也三次被免職。料想他們的丘隴墓地,也沒有移動吧。而鄉野村俗沒有知識,巫術妄說,於是便在捶胸頓足極度悲哀之際,選擇葬地希望能得到官爵;痛苦不堪的時節,希望選擇安葬時辰來獲取財物好處。有人說逢辰日不能哭泣,於是便微笑著面對弔客;有人說家人中有忌去葬地的,於是便身著吉服不去送親入葬。傷風敗俗破壞禮教,沒有比這些更爲嚴重的了!”
李世民也是很贊同,並重用呂才,可見李世民並不相信怪力亂神之說。
我將在本卷中講到我對武則天這個人物的觀點。當然,全屬我個人觀點,不求認同。
武媚與李治的情感,幾乎毋庸置疑,她與李世民的情感卻是一個迷,就讓我來用一個女人的觀點在這個迷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