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5章 孤立主義

話說萬里之外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他也在和自己高層官員商量。

羅斯福無不焦慮地說道:

“德國已經征服了歐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一個統一歐洲大陸的德國,一個強大的德國,絕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也和羅斯福一樣擔憂,可這有什麼辦法呢!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

就算羅斯福這個總統想參戰都不可能,歷史上的美國主戰派總統羅斯福爲了結束美國的孤立主義,不得不使出一招苦肉計。

這個苦肉計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其實美國早已獲知日軍的偷襲計劃,珍珠港事變只不過是羅斯福的苦肉計而已。

因爲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使得羅斯福總統很多援助英、蘇、中等國的計劃受到牽制。

而作爲極富遠見的傑出政治家,羅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時援助正在艱苦奮戰的英、中、蘇等反法西斯國家。

等到軸心國確實控制了歐亞大陸後,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已經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軸心國。

所以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但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只圖眼前利益,不願參戰,那些軍火寡頭更是隻想滿世界賣軍火賺錢。

因此羅斯福不惜以珍珠港爲代價,來喚醒民衆的覺醒和同仇敵愾,粉碎孤立主義思想。

只有讓日本偷襲成功,才能粉碎孤立主義者思想,激起美國民衆的參戰決心。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美國的孤立主義是多麼盛行,美國總統想要參戰請求有多難,美國總統的參展請求在國會絕對不會獲得通過,這個無容置疑。

就算羅斯福看到了美國不參戰的危害,在沒有合適的機會的時期,羅斯福總統也是無能爲力的。

好在二戰纔剛剛開始,德國兵鋒正銳,羅斯福也沒有急著要在此時去參戰。

羅斯福認爲美國參戰的最好機會就是,最後一個德國兵幹掉最後一個英國並和蘇聯兵。(幾個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都是這樣想的。)

然後美國在派出一美國大兵,把這最後一個德國兵抓來遊街,以此表明美國是這個世界的拯救者,以此來表明美國是這個世界的領導者。一句話,世界警察只能是美國,這個是必須的。

羅斯福總統的想法很不錯。

馬歇爾總參謀長沉思片刻說道:

“總統先生,現在英國和蘇聯都向咱們購買武器裝備,你看這件事怎麼處理?”

“賣吧!咱們國家的那些軍火商怕是望眼欲穿了。”

“好的,總統先生。”

馬歇爾說完之後就準備離開總統辦公室,就這時候羅斯福突然叫住馬歇爾:

“我的總參謀長先生,現在咱們美國的報紙每天都在刊登關於德國將軍隆美爾的事蹟,而且隆美爾還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

我對這位德國將軍的很好奇,我想知道他就那麼一點兵力,爲什麼用就能取得那麼大的戰果。

請幫我找一點關於隆美爾的一些資料來好嗎?”

馬歇爾停下腳步,如數家珍地說道:

“隆美爾在一戰的時候,用個一連的兵力就俘虜一個師的法軍,法國戰役的時候,他的第七裝甲師簡直是秋風掃落葉。

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五天六也就推進六百公里,俘虜二十萬法軍,繳獲的武器裝備堆成了幾座小山。

總統先生,不瞞你說,我也是隆美爾的崇拜者,他是一名偉大的將軍,一名爲戰爭而生的天才。

隆美爾寫的書《步兵進攻》,我已經仔細地讀了不下三遍,這真是一本不錯的戰術進攻書籍,我想應該把這本書列爲西點軍校的教材。”

羅斯福笑著說道:

“既然我的總參謀長都這麼推崇隆美爾將軍的《步兵進攻》,那就命令美國的所有軍校,都把《步兵進攻》作爲教材吧!”

“總統先生,你今後就會發現,你的這個命令是多麼睿智。”

“經你這麼一說,我更加對這個隆美爾興趣濃厚了,請我的總參謀長儘快把關於隆美爾的所有資料都送來吧!”

“如你所願,我的總統先生。”

……

孤立主義是美國獨立後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奉行的、一種避免涉足歐洲的政治和軍事衝突,反對歐洲干涉美國事務,並不與任何歐洲列強結盟的對外政策。

孤立主義從其一誕生便具有多方面的兩重性:

它既是美國國內政治經濟與對外關係的實際需要,也是美國爲謀取國家利益所制定的對外政策的最優選擇;

它既是一種被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也是一種進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

它既有躲避歐洲列強之間的爭奪、防止戰爭引火燒身、維護國家獨立與自強爲消極防禦的一面,也有獨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積極進攻的一面。

按照《美國曆史辭典》的解釋,孤立主義包括三層涵義:

第一,孤立主義只側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經濟上並不限制與外部的密切聯繫。美國開始發展的就是資本主義經濟,閉關鎖國對它當然不利;

第二,從空間上講,孤立主義只運用於對歐洲的政策,對亞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則不包括這個原則;

第三,孤立主義原則的貫徹和運用,並不是首尾一貫的,而是隨著美國自身實力的成長和國際關係的變化在不斷髮展演變。

史學界一般把華盛頓總統在1793年英法戰爭時發佈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發表的著名《告別演說》中提出的外交原則作爲美國孤立主義思想的發端。

從華盛頓發表《告別演說》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夕,美國孤立主義中立外交政策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796年華盛頓發表《告別演說》到1823年《門羅宣言》的發表,孤立主義的中立外交表現爲擺脫結盟,保衛獨立和發展經濟。

第二階段,從1823年《門羅宣言》發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孤立主義的中立外交進入保持行動自由的擴張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孤立主義已變成一股綏靖主義思潮,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國成爲縱容法西斯勢力的綏靖政策的幫兇。

美國在實行孤立主義外交的同時,美國在外交實踐中還實行干涉主義,二者並行交替。

一句話說明,如果孤立主義對美國有利,那美國就實行孤立主義。如果幹涉主義有用,美國就實行干涉主義,就這麼簡單。

美國就是典型的,既要當表子,又要立牌坊——其實美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落葉建立了兩個羣,208912565這個羣是看其他版本的羣,落葉的意思就是,不管兄弟們看的是不是盜版,都可以進來,落葉唯一的請求就是,覺得落葉寫書辛苦,或者書的質量比較好,請兄弟們打賞一塊錢,現在QQ紅包,微信等支付方式很方便的,落葉拜託了,軍事的訂閱絕對好不了,同時又不能出版改編等,二戰德國軍事文唯一的收入就是訂閱和打賞,爲了讓落葉更好寫書,拜託各位兄弟們了。】

羣208912025,這個是VIP,今後要訂閱的兄弟進。

……

第337章 超級間諜第468章 擊潰蘇軍騎兵師第458章 死戰(中)第288章 意大利暗樁第195章 慘烈的空襲第218章 破局安排第574章 戰術經驗第143章 馬耳他島的作用第338章 出手反諜第500章 朱可夫的反擊(中)第441章 慈不掌兵第200章 永遠地安息第333章 探望希姆萊第17章 萬事俱備第123章 迎接凱旋的英雄(上)第332章 隆美爾的構想第32章 抓俘虜(下)第427章 彼此下套(中)第368章 地面的戰鬥(中)第572章 魔鬼的戰刀(下)第223章 無效的烈火第244章 鐵血空戰(下)第260章 優劣之態第5章 發財(下)第531章 登陸日(上)第202章 達到託布魯克第565章 先拿巴頓開刀第297章 德國的未來第210章 丘吉爾的詛咒第284章 這就是戰爭(上)第69章 背黑鍋第398章 原子彈研發(下)第394章 工業整合計劃(中)第448章 度的把握第66章 涼在一邊第439章 絞殺第609章 陽謀第569章 阻敵增援第148章 爲後勤付出的代價第120章 激戰海空(上)第146章 希姆萊的請求第326章 新元首的開端(下)第162章 馬耳他島戰役(下)第401章 叛徒意大利(下)第443章 政委的裹挾第510章 羅斯福的陰謀第520章 恐怖襲擊911第118章 機羣出擊第84章 入城儀式第309章 告急電文(上)第609章 陽謀第64章 1614坦克(下)第26章 敵機空襲(上)第451章 特種突襲(上)第560章 市場花園行動(中)第24章 強渡默茲河第153章 春夢了無痕第533章 登陸日(下)第82章 狂妄的戈林第541章 諾曼底(2)第29章 戰果第460章 生命的意義(上)第44章 繳獲豐厚第196章 我要和士兵在一起第236章 完勝第236章 完勝第468章 擊潰蘇軍騎兵師第146章 希姆萊的請求第335章 拖延美國參戰第608章 準備偷襲第408章 用炸彈說話第393章 工業整合成績(上)第1章 上帝之眼第305章 反包圍(中)第121章 激戰海空(中)第602章 歷史的公正評價(七)第316章 無法迴避的人(下)第582章 史上最大規模圍殲(四)第133章 佔領山頂第402章 史上最大圍殲(上)第278章 決戰非洲(上)第309章 告急電文(上)第168章 拿下馬耳他島第366章 骯髒的丘吉爾第457章 死戰(上)第51章 看不見的搜刮第56章 阿拉斯機場第401章 丘吉爾的驚喜第507章 斯大林逃了第371章 豆腐渣防線(中)第536章 登陸開始(上)第115章 氣暈的記者第20章 法國戰役前奏(中)第137章 末日景象第385章 絕不承認俘虜第339章 專列被襲第265章 一言堂第521章 坑已經挖好第284章 這就是戰爭(上)
第337章 超級間諜第468章 擊潰蘇軍騎兵師第458章 死戰(中)第288章 意大利暗樁第195章 慘烈的空襲第218章 破局安排第574章 戰術經驗第143章 馬耳他島的作用第338章 出手反諜第500章 朱可夫的反擊(中)第441章 慈不掌兵第200章 永遠地安息第333章 探望希姆萊第17章 萬事俱備第123章 迎接凱旋的英雄(上)第332章 隆美爾的構想第32章 抓俘虜(下)第427章 彼此下套(中)第368章 地面的戰鬥(中)第572章 魔鬼的戰刀(下)第223章 無效的烈火第244章 鐵血空戰(下)第260章 優劣之態第5章 發財(下)第531章 登陸日(上)第202章 達到託布魯克第565章 先拿巴頓開刀第297章 德國的未來第210章 丘吉爾的詛咒第284章 這就是戰爭(上)第69章 背黑鍋第398章 原子彈研發(下)第394章 工業整合計劃(中)第448章 度的把握第66章 涼在一邊第439章 絞殺第609章 陽謀第569章 阻敵增援第148章 爲後勤付出的代價第120章 激戰海空(上)第146章 希姆萊的請求第326章 新元首的開端(下)第162章 馬耳他島戰役(下)第401章 叛徒意大利(下)第443章 政委的裹挾第510章 羅斯福的陰謀第520章 恐怖襲擊911第118章 機羣出擊第84章 入城儀式第309章 告急電文(上)第609章 陽謀第64章 1614坦克(下)第26章 敵機空襲(上)第451章 特種突襲(上)第560章 市場花園行動(中)第24章 強渡默茲河第153章 春夢了無痕第533章 登陸日(下)第82章 狂妄的戈林第541章 諾曼底(2)第29章 戰果第460章 生命的意義(上)第44章 繳獲豐厚第196章 我要和士兵在一起第236章 完勝第236章 完勝第468章 擊潰蘇軍騎兵師第146章 希姆萊的請求第335章 拖延美國參戰第608章 準備偷襲第408章 用炸彈說話第393章 工業整合成績(上)第1章 上帝之眼第305章 反包圍(中)第121章 激戰海空(中)第602章 歷史的公正評價(七)第316章 無法迴避的人(下)第582章 史上最大規模圍殲(四)第133章 佔領山頂第402章 史上最大圍殲(上)第278章 決戰非洲(上)第309章 告急電文(上)第168章 拿下馬耳他島第366章 骯髒的丘吉爾第457章 死戰(上)第51章 看不見的搜刮第56章 阿拉斯機場第401章 丘吉爾的驚喜第507章 斯大林逃了第371章 豆腐渣防線(中)第536章 登陸開始(上)第115章 氣暈的記者第20章 法國戰役前奏(中)第137章 末日景象第385章 絕不承認俘虜第339章 專列被襲第265章 一言堂第521章 坑已經挖好第284章 這就是戰爭(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常德市| 勃利县| 溆浦县| 马山县| 双牌县| 新源县| 确山县| 岑溪市| 莱阳市| 博野县| 巴林右旗| 沙坪坝区| 临邑县| 杂多县| 乐安县| 饶河县| 新昌县| 嵊泗县| 合肥市| 乐亭县| 扬州市| 勐海县| 蒙山县| 永清县| 民丰县| 论坛| 冷水江市| 固始县| 河南省| 汉中市| 资阳市| 彭阳县| 哈密市| 沁源县| 江安县| 玉田县| 卫辉市| 柳河县| 定西市|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