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三章 英雄末路二

默然地一陣感慨,劉銘傳望向城頭,大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兩天來,盡僅自己用盡一切辦法,都被陳玉誠和李秀成苦苦堅持住了。陳李二人治軍有方,兵將的頑抗力不比淮軍和李鴻章的新軍差多少,幾次好不容易攻上了城頭都被陳玉誠親自帶著親兵將攻勢打下去了。

“李督說的是,末將一時氣憤。唉,若我軍都能裝備上洋槍洋炮,也不至於傷亡近半?”劉銘傳不是蠢人,心中略一思考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轉而惋惜起自己的傷亡來了。

這兩天雖然給天軍巨大的傷亡,但淮軍與兩江兵也好不到哪裡去。尤其是李鴻章的兩師新軍,都只有一半人馬裝奮了新式的洋槍,還是從德國人那裡買來的。大清軍械局所生產的軍械大部分都裝備到了閔浙的英桂與直隸的肅順兩地去了。兩湖與兩江,兩廣暫時都只能從德國人那裡購買軍械,所以這三地的新軍進展緩慢,而且三地又是名義上地方團練,軍資大部都由地方鄉(xiāng)紳捐助的,三地建軍之難可想而知。

但也是咸豐的無奈之舉,國庫雖然經過這一年多來的興辦工商有所起色,但是一系列的改革與各項建設的破土動工,國庫依舊不敷使用,加上新軍所耗遠比舊式軍隊要大得多,只得先撿比較重要的地方著重發(fā)展了。

直隸是大清首所在之重地,自然第一個先支援這裡。閔浙之地雖與蘇常不能比,但鄰近上海,又可扼制長江水道,也是重中之重。咸豐本還想將兩廣納入第一批支援之列,奈何資金實在不足,班書的大清軍械局要想達到供足這三個地區(qū)的軍事裝備的規(guī)模,必要等到年底才能勉強達到。而且想來,當英法再次大規(guī)模來範之時,沒有強大的海軍,廣州依舊保不住,因此將兩廣放到了後面。任左宗棠慢慢去發(fā)展。

朝廷的苦李鴻章自然知道,他不會認爲咸豐大力支持兩位滿族總督建軍而生出這裡咸豐以此制衡三位漢人總督的想法來。

李鴻章在蘇州藉由新淮軍的一些老班底搭起了兩個新軍師的架子,由蘇州財團捐資向德國人購買新式武器。由於資金不足原因只斬時將武器各師裝備了一半。原本並不打算將所有的新軍都拉上來的,但考慮到陳李二人的悍勇,想了想還是都拉上來了。這兩天一通強攻,兩個師都傷亡了三分之一。

不過傷亡大部是那些還未裝備上新式步槍的舊軍,劉銘傳以新淮軍第一師與蘇州新軍裝備了步槍大炮的部隊作爲後陣,以蘇州新軍沒有裝備火槍的舊軍爲前峰。後陣火器掩護,舊軍衝峰攻城,雖不像平時打得那麼爽,但是也算是激烈了。

李鴻章放下了望遠鏡,揹著手出了用茅草在戰(zhàn)壕中搭起的指揮部,一面與劉銘傳道:“省三啊,看樣這仗還不能這樣打了。陳玉誠與李秀成都是智將,又治軍有方。發(fā)賊軍心未亂,強攻圖增傷亡。咱們還得繼續(xù)圍著,等著!”

劉銘傳一邊走一邊輕輕點著頭。新軍建起來不容易,皇上又將第一批建軍的名額都全了五大總督,他的安徽暫時還未接到允許擴軍的旨意,一直有心大力擴大新淮軍卻也不敢妄動,以免招朝廷猜忌。他只有一個新淮軍師,還是李鴻章留下來的,每傷亡一個將士,他都肉疼不已。

兩人剛走出指揮部沒多久,就見兩名士兵小跑而來。李鴻章趕緊停住。等到那兩名士兵近前,仔細一看,見其中一名士兵與蘇州新軍穿無差別,肩章卻有所不同。幾乎所有總督建軍都是仿照武衛(wèi)軍的,軍裝上與武衛(wèi)軍無差別,蘇州舊軍還穿著清軍兵勇裝,但是新軍已與武衛(wèi)軍一樣了。

那名肩章不同的士兵是黃色底子上面嵌著金色橫條,代表著他是天子近衛(wèi)軍的一員,而其餘的清軍新軍都是藍色底子,金橫條或者金星。李鴻章一見來的是天子近衛(wèi)軍的士官,吸了口氣,不知道皇上這時候派來有什麼事。

“皇家近衛(wèi)軍團,少蔚參見大人!”黃色肩章的士兵見到李鴻章與劉銘傳“啪”得敬了個標準的軍禮道。

李鴻章與劉銘傳兩相對望了一眼,彼此眼中都看出了疑惑的。李鴻章不敢怠慢,來得雖是個少蔚,卻是天子近衛(wèi)軍的人,孤身前來應該帶著皇上的旨意,連忙拱了拱手。劉銘傳是一身灰色軍裝,他雖是巡撫,但是他自覺得這身軍裝要比那些拖踏的官服要正氣得多,肩上扛著一顆金星,說明他是將軍。他還了個軍禮示意了一下。

李鴻章道:“少蔚匆匆趕來可是皇上有旨意要傳達?”

少蔚點了下頭,伸手自肩下拿出一份明黃色黃絹來,正聲念道:“兩江總督李鴻章,安徽巡撫劉銘傳接旨!”李鴻章與劉銘傳忙整了整衣冠,莊重地靜候著他的下文,雖然突然覺得接旨不再用下跪了有些不習慣,但臉上卻沒有一絲波動。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自承繼大統(tǒng),有發(fā)賊覬覦神器。今發(fā)賊內亂,即日將滅,皆衆(zhòng)臣工之功也。有賊將陳玉誠、李秀成,大將之才,朕甚惜之。望愛卿活擒二將,曉之以情,動之以義,招爲朝廷所用!切切!”讀少那少蔚便收起黃絹,雙手奉往李鴻章面前。

“臣等遵旨!”李鴻章與劉銘傳躬身復禮,雙手接過,接道,“天使遠來辛苦,請先下去休息片刻。”說完向那領著少蔚來的蘇軍士兵擡手示意了下。少蔚立正敬禮,便轉身隨著下去了。

李鴻章沉思了片刻,突然大哈了起來。劉銘傳覺得奇怪,不禁疑惑道:“李督爲何發(fā)笑?”

“省三啊,皇上英明啊。哪此你我便可輕意坐等陳玉誠與李秀成前來投誠了!”李鴻章意甚欣喜地轉頭對劉銘傳道。眼中恢復了昔日的大將風範。他原本還怕皇上惱怒於發(fā)賊,要將之暫草除根呢。要是那樣,少得還要與陳李兩人硬拼幾場。如今看來,皇上對於陳玉誠與李秀成有憐才之心,有心要招降二人,那他就好辦了。

劉銘傳仍是不解,撓了撓頭,一臉的疑惑。要活的與要死的有什麼不同嗎?不一樣要跟發(fā)賊拼到底,才能衝進城去抓人,難道就因爲皇上一句要招降他兩人,陳李就會自動送上門來投降?劉銘傳覺得沒門!

李鴻章見老部下還是不解,便笑了笑道:“省三啊,如今這揚州城這被咱們圍個水泄不通,陳玉誠與李秀成又糧草不濟,他們又無外援,逃又逃不掉,只有坐等滅之日。如今賊首楊秀清困守南京,被聶大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韋昌輝被託在九江一帶同樣心有餘而力不足,石達開更別說了被曾督追回廣西老家了。陳玉誠還有什麼希望。我等只要圍著揚州不動,等到陳玉誠與李秀成無糧可用之時,再派人招降,他們必降!”

“可是二人向來仇視我大清官兵,豈會輕意就範?末將想來,他二人便是寧是不降之人!”劉銘傳不以爲然地道。這老上司未必太小看了陳李二人了。

“不然,陳玉誠與李秀成向來有賢名。到時他們不顧及那幾萬部下,也不能坐看揚州數十萬百姓活活餓死呀!”李鴻章不以爲忤地道。劉銘傳聽了眼前一亮,覺得有道理。他也是個窮苦人出身,深知百姓之苦,所以自掌安徽之日便深記李鴻章的教導,善待百姓。

戰(zhàn)場漢子,自不畏死,但有如此之多的百姓要活活餓死在眼前,任誰都無法不動心。劉銘傳一跳,急衝衝地向李鴻章告辭下去整頓防務去了。兩天的強攻,新軍與淮軍也吃不消了,正好藉機休整一下部隊。

李鴻章望著遠去的劉銘傳的背影,輕輕感嘆了一下,沉思著。皇上性情大變,如今大張旗鼓改革,大興工商,整肅軍隊,大清國一掃往日之頹勢。先有大勝洋夷於天津,現大將大破發(fā)賊。皇上選賢任能,不計出身,自己與曾國藩,左宗棠皆被委以重任,實是天下之幸事。李鴻章望向天,心中有感而發(fā):“大清中興之日不遠矣!”

清軍一改兩日來的瘋狂攻勢,再次圍而不攻。陳玉誠與李秀成苦不堪言,正如李鴻章所說二人向來深知百姓苦楚,善待百姓,纔有他們能穩(wěn)守揚州這麼多天的奇蹟。自大軍被困之日起,陳玉誠受李秀成之議,將城中糧草集中看管,實行分配製度,希望藉此杜絕因缺糧而引起的不必要恐慌。

如今清軍再次圍而不攻,糧草又得不到補統(tǒng)。他二人曾試圖派人夜間出城偷襲清軍營地,希望藉此打開一個出口,卻屢屢被警覺的清哨探發(fā)覺,勻以失敗告終,被擋了回來,還損失了幾千精銳的洋槍隊。

再被圍半月,揚州城糧草告磬,只得殺戰(zhàn)馬以充飢,可是戰(zhàn)馬能經幾天殺,漸漸戰(zhàn)馬也被殺光,城內草根樹皮都被飢腸轆轆的老百姓扒光吃光了。城內開始因飢餓而出現死亡。

每天看著那些因飢而死的人被擡走,陳玉誠與李秀成心如刀鉸。奈何卻是無計可施。清軍擺明了就是要坐等天軍糧草告完,好輕取揚州。正覺無計可施之際,一名面黃肌瘦的天軍小跑進了陳玉誠與李秀成的官衙內,眼中帶著興喜,卻又有一絲悲哀。

第178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一)第177章 血染冰城(六)第293章 侵略者的下場(上)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179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二)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50章 李鴻章第262章 任性小皇后第271章 踏平鹿兒島(中)第100章 天國分裂(上)第384章 挺進非洲(上)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259章 亞歷山德公主(下)第318章 燃燒的新加坡(上)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147章 血戰(zhàn)臺灣(七)第4章 兒女情長第311章 九州平定(十二)第264章 琉球求援(下)第一○三章 英雄末路二第111章 未雨綢繆第三五o章 日本內戰(zhàn)下第279章 七國峰會(下)第346章 去患(下)第83章 絕不讓步(上)第341章 父子對話第二o一章 四國和談七儲位之爭四第50章 李鴻章第349章 日本內戰(zhàn)(上)第88章 凱旋而歸(上)第189章 中德合資(下)第59章 湘軍威武(下)第28章 柏林的決定第169章 關門打狗(五)第276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19章 銀子是這麼來的第70章 兩難全(上)第81章 不夠朋友第348章 新年晚宴(下)第61章 浴水玫瑰(下)第345章 去患(上)第16章 長沙之戰(zhàn)(四)第272章 踏平鹿兒島(下)第257章 八方來援第199章 四國和談(五)第147章 血戰(zhàn)臺灣(七)第251章 北疆烽火第249章 情勢突變第143章 血戰(zhàn)臺灣(三)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32章 新北京(二)第382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上)第167章 關門打狗(三)第287章 邀狼入羊羣第65章 御架親征(一)第268章 揮軍東顧(中)第一○九章 英雄末路八第128章 美國人的野心第289章 進疆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336章 巨大的火藥桶第216章 煙雨江南(四)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91章 暗流浮涌第164章 決戰(zhàn)天津(十二)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22章 天下第一軍(一)第273章 打倒再踩(上)第142章 血戰(zhàn)臺灣(二)第35章 新北京(五)第359章 突變(上)第173章 血染冰城(二)第221章 整肅黑幫(五)第112章 收服三將第333章 皇儲訪歐(下)第147章 血戰(zhàn)臺灣(七)第278章 七國峰會(上)第二o三章 四國和談九第325章 登陸新加坡(中)第40章 捻軍起義第314章 降降火(上)第121章 歐洲戰(zhàn)事第313章 導火線第13章 長沙之戰(zhàn)(一)第92章 天若有情(上)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三七o章 復國者下第166章 關門打狗(二)第57章 咸豐有子第67章 御架親征(三)第177章 血染冰城(六)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224章 整肅黑幫(八)第372章 進軍印度(中)第146章 血戰(zhàn)臺灣(六)第57章 咸豐有子第82章 大戰(zhàn)在即第一○三章 英雄末路二第118章 撿到倆兒寶(下)
第178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一)第177章 血染冰城(六)第293章 侵略者的下場(上)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179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二)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50章 李鴻章第262章 任性小皇后第271章 踏平鹿兒島(中)第100章 天國分裂(上)第384章 挺進非洲(上)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259章 亞歷山德公主(下)第318章 燃燒的新加坡(上)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147章 血戰(zhàn)臺灣(七)第4章 兒女情長第311章 九州平定(十二)第264章 琉球求援(下)第一○三章 英雄末路二第111章 未雨綢繆第三五o章 日本內戰(zhàn)下第279章 七國峰會(下)第346章 去患(下)第83章 絕不讓步(上)第341章 父子對話第二o一章 四國和談七儲位之爭四第50章 李鴻章第349章 日本內戰(zhàn)(上)第88章 凱旋而歸(上)第189章 中德合資(下)第59章 湘軍威武(下)第28章 柏林的決定第169章 關門打狗(五)第276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19章 銀子是這麼來的第70章 兩難全(上)第81章 不夠朋友第348章 新年晚宴(下)第61章 浴水玫瑰(下)第345章 去患(上)第16章 長沙之戰(zhàn)(四)第272章 踏平鹿兒島(下)第257章 八方來援第199章 四國和談(五)第147章 血戰(zhàn)臺灣(七)第251章 北疆烽火第249章 情勢突變第143章 血戰(zhàn)臺灣(三)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32章 新北京(二)第382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上)第167章 關門打狗(三)第287章 邀狼入羊羣第65章 御架親征(一)第268章 揮軍東顧(中)第一○九章 英雄末路八第128章 美國人的野心第289章 進疆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336章 巨大的火藥桶第216章 煙雨江南(四)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91章 暗流浮涌第164章 決戰(zhàn)天津(十二)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22章 天下第一軍(一)第273章 打倒再踩(上)第142章 血戰(zhàn)臺灣(二)第35章 新北京(五)第359章 突變(上)第173章 血染冰城(二)第221章 整肅黑幫(五)第112章 收服三將第333章 皇儲訪歐(下)第147章 血戰(zhàn)臺灣(七)第278章 七國峰會(上)第二o三章 四國和談九第325章 登陸新加坡(中)第40章 捻軍起義第314章 降降火(上)第121章 歐洲戰(zhàn)事第313章 導火線第13章 長沙之戰(zhàn)(一)第92章 天若有情(上)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三七o章 復國者下第166章 關門打狗(二)第57章 咸豐有子第67章 御架親征(三)第177章 血染冰城(六)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224章 整肅黑幫(八)第372章 進軍印度(中)第146章 血戰(zhàn)臺灣(六)第57章 咸豐有子第82章 大戰(zhàn)在即第一○三章 英雄末路二第118章 撿到倆兒寶(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资溪县| 固阳县| 桃源县| 武强县| 涿州市| 平定县| 察雅县| 抚顺县| 余姚市| 桂平市| 和顺县| 绩溪县| 丹棱县| 英吉沙县| 玉林市| 吉首市| 长泰县| 左贡县| 永定县| 霍邱县| 景德镇市| 正镶白旗| 张家港市| 图们市| 阳新县| 刚察县| 汶上县| 体育| 八宿县| 曲阳县| 东明县| 清涧县| 霍州市| 平罗县| 塘沽区| 静安区| 尉氏县| 英山县| 靖安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