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南唐是各個割據(jù)勢力中相對最強大的一個,周世宗攻取淮南已經(jīng)大大傷了他的元氣。中主李璟崩後其子李煜繼位,史稱南唐後主,文學史上又稱李後主。李後主沒想過富國強兵抵禦宋朝,而是百般討好並大肆賄賂宋太祖和趙普等人,只求保證其割據(jù)江南的地位,這顯然是很不現(xiàn)實的。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宋廷以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jié)度使曹彬爲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zhàn)棹都部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潘美爲都監(jiān),潁州團練使曹翰爲先鋒都指揮使,率10萬大軍進討南唐。發(fā)兵前,宋太祖專門召集幾位主將告誡:“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鬥,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曹彬與李漢瓊、田欽祚等將率水軍從江陵(今湖北荊沙)順江而下,潘美與曹翰、劉遇等率陸軍繼行。南唐的忠臣良將劉仁瞻、張彥卿都已故去,剩下一個林仁肇爲宋太祖所忌憚。於是宋太祖略施小計,在東京營造了一座大庭院,在內室掛了一幅林仁肇畫像,並悄悄告訴南唐使者說林將軍已經(jīng)歸降大宋,這就是留給他的宅子。

這種拙劣的小伎倆可能連淨壇使者都很難騙得到,但李後主認爲有畫像作證,便殺了林仁肇,使宋軍唯一的忌憚自動消失。這下宋軍順江東下,所向披靡,摧毀唐軍所有水砦和戰(zhàn)艦,只用一個月就兵臨採石磯。採石磯位於今安徽馬鞍山,又名牛渚磯,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爲“長江三大磯”,均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jù)大江要衝、水流湍急的險要之處,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是南唐國都金陵(今江蘇南京)的水上屏障,凡欲從水路攻取金陵者,必先破此砦,當然這也是南唐重兵把守的戰(zhàn)略要塞。由於採石磯確實易守難攻,唐軍又精於水戰(zhàn),宋軍一時也無法攻克,唐軍漸漸有所懈怠,此時宋軍的秘密武器出現(xiàn)了。樊知古,原名樊若冰,本是南唐人士,但在南唐鬱郁不得志,每天在採石磯釣魚,實際上是在測繪當?shù)氐乃馁Y料。雖然《孫子兵法》中有專門的《用間篇》,中國的軍事家歷來也很重視諜報工作,但在明太宗(永樂大帝朱棣)設立正規(guī)的特務情報部門之前,反間工作仍然是很原始的,所以他這種並不高明的間諜行動居然得逞。

後來他帶著這些重要情報資料投奔宋朝,並建議據(jù)此修建浮橋攻取採石磯。宋太祖採納他的建議,授予舒州軍事推官職務,帶領工程部隊在貴池(今安徽桐城)李陽河試造浮橋。宋軍受阻於採石磯時,樊知古預製浮橋部件完成,來到採石磯開始正式工程作業(yè)。宋代以前長江中下游是修不起橋的,唐軍在南岸看到宋軍居然在長江天塹上搭造浮橋,哈哈大笑,認爲曹彬是在兒戲,沒有提高防備。但樊知古其實是根據(jù)採石磯的實際水文資料預製好的浮橋,此時只需移至採石磯以CKD方式組裝既可,三天就搭造好。唐軍發(fā)現(xiàn)爲時已晚,宋軍迅速通過浮橋,攻佔採石磯。隨後宋軍從水陸兩路合圍迅速包圍金陵,這時李後主連忙派使臣向宋太祖求饒,答應只要退兵,可以給很多錢。宋太祖答了一句名言:“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李後主終於斷絕幻想,整軍抵抗,當夜派數(shù)千軍吶喊著殺出城外,卻大敗而回。宋軍緊緊圍住金陵,晝夜攻打,主將曹彬始終牢記宋太祖不可濫殺的戒律,每次攻城最急時都故意放緩,企望李後主能夠主動投降,減少傷亡。最後城破之勢已成,李後主還沒投降,曹彬卻突然稱疾。

衆(zhòng)將士忙問何疾,曹彬道:“其實我身體沒病,而是心病。我想起我軍攻打四川時殺戮甚衆(zhòng),心裡難受得很,恐怕金陵城破,你們又要殺戮,於心何忍啊!我這病用藥是治不好的,只要你們誠心立誓,城破之時不妄殺一人,我自然就好了。”衆(zhòng)將連忙焚香立誓決不妄殺,第二天曹彬的“病”就好了,第三天就破城。李後主帶著文武百官來到曹彬軍門前請罪投降,曹彬非常有禮貌地接待了他,南唐平定。李後主此人做皇帝是渣級,做詞人卻是骨灰級,是宋詞史上第一位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爲:“花間派”雖然詞句華麗,但卻空洞無物,算是創(chuàng)造了宋詞的骨架,而沒有魂魄。而到李煜,詞纔開始進入意境,華麗的骨肉被賦予了深邃的靈魂,開啓了光照千秋的宋詞文學。所以,雖然李後主爲人浮華,不勤政事,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其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樣不容抹殺。至此,大宋從佔據(jù)中原出發(fā),相繼平定湖南各割據(jù)政權、四川的後蜀、廣東的南漢、江南的南唐,西北領主折氏、李氏內附,福建的吳越國王錢俶、清源軍節(jié)度使陳洪進等人勢力微弱,一直歸附於宋,後來太宗朝正式納土,現(xiàn)在就只剩下最後一個割據(jù)勢力北漢了。

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47章 初備國勢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zhàn)役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26章 滿城之戰(zhàn),扳回一分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1章 創(chuàng)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xié)奏曲第89章 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wèi)國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20章 幽雲(yún)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wèi)國第37章 大戰(zhàn)前的最後準備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xié)奏曲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89章 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73章 黃天蕩水戰(zhàn)第20章 幽雲(yún)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39章 澶淵之盟:真誠的大國和平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84章 淚灑中原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22章 圍城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99章 端平入洛第22章 圍城第80章 墨守陳規(guī),順昌大捷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96章 御魔殺神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4章 窮途末路第96章 御魔殺神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44章 黨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44章 黨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96章 御魔殺神第89章 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
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47章 初備國勢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zhàn)役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26章 滿城之戰(zhàn),扳回一分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1章 創(chuàng)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xié)奏曲第89章 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wèi)國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20章 幽雲(yún)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wèi)國第37章 大戰(zhàn)前的最後準備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xié)奏曲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89章 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65章 梁氏家族最後的瘋狂第73章 黃天蕩水戰(zhàn)第20章 幽雲(yún)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39章 澶淵之盟:真誠的大國和平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84章 淚灑中原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22章 圍城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99章 端平入洛第22章 圍城第80章 墨守陳規(guī),順昌大捷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96章 御魔殺神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4章 窮途末路第96章 御魔殺神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44章 黨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44章 黨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96章 御魔殺神第89章 唐島海戰(zhàn):海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名著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延边| 合肥市| 昌平区| 唐海县| 府谷县| 黎城县| 宁城县| 墨玉县| 大姚县| 浦北县| 辰溪县| 芜湖县| 格尔木市| 洛南县| 永德县| 确山县| 沈阳市| 绥德县| 东台市| 陆良县| 汉沽区| 封开县| 塔河县| 日土县| 治多县| 金山区| 海淀区| 望城县| 奎屯市| 景宁| 吉林市| 安国市| 轮台县| 辽宁省| 砀山县| 什邡市| 子长县| 措美县| 泾川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