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6章 遠行

聽說王平安說出“無病”二字,尉遲恭點頭笑道:“聰明娃兒,皇上賜你的表字,可不正是這兩個字。你名平安,字無病,平安是你父母所願,而無病卻是皇上所期啊,莫不要辜負了皇上對你的一片愛護之心!”

王平安站起身,面對天井,深施一禮,這纔回身道:“皇上對小民的愛護之心,雖遠隔千里,可小民亦是感受得到!”頓了頓,他又道:“皇上不但是希望小民無病,更是希望小民用所學醫術,爲我大唐百姓造福,讓百姓亦無疾病!”

尉遲恭拍手道:“好,你能看出這點,證明你爹孃沒白教育你,有出息,有見識!”

米小苗也在旁湊趣,笑道:“無病能有今天的成就,於爹孃教育固然有關,可最大的功勞還在國公爺您的身上啊!您想啊,如不是您來徐州賑災,那無病再有本事也不會被皇上知曉,更不可能賜下表字來的!”

尉遲恭笑道:“你這話說得順耳,道爺我喜歡!”說罷,哈哈大笑,王平安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可不正是他的原因,這個功勞是別人想搶也搶不走的!

王有財和楊氏則上前來,父親對兒子拍肩膀,母親則掉眼淚,兩老口剛纔聽人說了,太子要請王平安重陽節登高,他倆心裡高興啊!兒子這回可是有出息了,現在的皇上賜了表字,未來的皇上要請他赴宴,老少兩代皇帝都這麼看重兒子,那兒子以後的前途,是想愁都沒法愁了!

恭喜的話,說上一千句也不嫌多,滿廳的人不管身份如何,都紛紛上前賀喜。一片讚揚聲中,王家大院大排宴席,王有財再次請全村的人喝酒吃肉,於是乎,讚揚之聲更大了,直到後半夜,大家都熬不住了,這才停止!

確實如尉遲恭所說,他是繞道來的,把事情告訴王平安之後,第二天早上便即離開,又趕著去別的地方,接受百姓們的道謝了。臨走之前,他給王平安留下了一張紙條,憑著這張紙條,王平安到了長安之後,可以去取朱雀大街上的房產,這也算是尉遲恭送給王平安的一份禮物。

人還沒到長安,房子先有了,王平安自然歡喜,將紙條收好,親自將尉遲恭送走,直送出十里,這才道別!

太子要請王平安的事情,五里村的人自然全都知道了,可大家覺得光是吃頓飯,似乎不能體現出少東家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地位!

於是,這個消息傳著傳著就走了樣,變成了少東家才高八斗,有治世之才,太子求賢若渴,所以派出特使,特地來邀請王平安進京應考,而且明年大考的狀頭已然內定,不是別人,就是他們五里村的王少東家!

唐朝初年的科考第一名,還沒被正式命名爲狀元,而是叫狀頭。這是因爲考生們要“投狀”,因爲這時候考試是不糊名的,考生是誰,考官們都知道,所以考生們在考前要投狀,類似於現代的填寫身份資料。在考完之後,將成績最好的狀放在最上面,所以稱爲狀頭。

正是由於考試不糊名,所以考生們才拼了命的去“求知己”,希望被有權勢的人看上,這樣自己科考的成績便會靠前,從而中試。

村民們也不管王平安要考的是醫科,而想通過雜科考中狀頭,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但村民們不懂這些,他們只是替少東家吹噓,讓別人都知道,他們五里村的少東家有多麼受太子重視!

這消息一傳開,可不得了了,整個徐州都轟動了!如說奔走相告,那是太誇張了,但街頭巷尾大家沒事時閒聊幾句,話題往往離不開平安小神醫,他即將是明年的狀頭一事,也早被百姓們越傳越神奇,只幾天的功夫,已然變成了皇帝禮賢下士,請王平安入朝爲相了!

傳來傳去,就連鹹同書院的邱氏父子也坐不住了,邱問普親自來訪,到了王平安家中,問明原委,這才知道原來都是謠言。但能被皇帝賜字,並被太子相請,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邱問普得知原委的當天,就做出決定,也不要等明年再送邱亭軒進京應試了,乾脆這次就隨王平安一起走吧,提前進京“求知己”,有了王平安這個好友,想要認識些王公貴族,豈不易如反掌麼!

邱問普這樣想,別人同樣也有這個打算,趙璧和盧秀之這兩個紈絝子弟,竟然也要求和王平安一同上京,理由是大家結個伴,路上也好有個照應。值得一提的事是,趙璧和米小苗的冤仇已經完全解開了,而且趙璧竟成了米小苗的“遠房外甥”,見了米小苗的面,滿口的舅舅叫著,而米小苗也是笑臉相迎,對趙璧好得不得了!

王平安私下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趙琦送了米小苗上萬貫的珠寶,有錢能使鬼推磨,大筆的珠寶砸出去,認個宦官當舅舅,簡直太輕鬆了,別看米小苗長個娃娃臉,可當起舅舅來,卻是有模有樣的!前幾日米小苗還恨趙璧恨得牙癢癢,可現在卻張口閉口,都是我家璧兒如何如何……這世上的事就是這麼奇怪!

這還不算,哈米提和阿依丁也跑來湊熱鬧了,他倆決定,當然是在聽聞王平安得到太子賞識後臨時決定的,他倆要進京去,看看長安裡的生意,他們的買賣可不僅限於徐州,長安也有的。長安離徐州千里之遙,路上又不太平,大家結伴同行,豈不正好?

僅僅幾天的功夫,王平安上京的隊伍便迅速擴大,嚇得王平安都不敢見客了,如果再有人想“路上大家互相照顧照顧”,那他的排場未免就太大了,會引起別人嫉妒的,這般高調進京,事情順利還好,如果不順利,豈不要招人笑話!

人一忙起來,就覺得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功夫,王家已經準備了快十天之久。楊氏查看了黃曆,這日正是“宜出行”,也就是王平安離家的日子。

雞鳴三聲,東方現出魚肚白,王平安早早地起來,去見父母。

王有財和楊氏昨晚一夜沒睡,將王平安的行裝仔仔細細地又查看了一遍,確定沒有忘記什麼,便一直守在行李旁。老兩口說著話,回憶著兒子小時候的趣事,又說著這段時間的變化!

就如同現代的父母送子女去外地念書一般,不是怕忘這個,就是怕忘那個,不是擔心吃穿,就是擔心習慣,反正所有能想到的,他們都要擔心,擔心一遍還不夠,還要多擔心上幾遍,彷彿不如此,孩子就要受委屈一樣!

待王平安出來見他們時,見老兩口眼睛通紅,楊氏更是連連擦著眼淚,王平安心中嘆氣,連聲安慰,路上有那麼多人和自己結伴,進京又有太子罩著,還怕自己出事不成!

丁丹若和柯蓮霧這次是要和王平安一起去長安的,他的身邊總得有人伺候才行,使喚別人怕他不順心,這兩個小丫頭自然要跟著去。

早餐過後,哈米提、阿依丁、邱亭軒、趙璧和盧秀之便來匯合,哈米提和阿依丁還好些,他們都是出慣遠門的,這次又不是第一次去長安,自然沒什麼好擔心的。可邱亭軒等三人來時卻都是眼睛紅腫,想見是早上哭過了。不過還好,他們的父親都挺明事理,孩子大了,早晚要離開家,尋求自己的前程,所以都忍痛,並沒有來五里村,要不然場面哭哭啼啼的,也是叫人心中難受。

日上三竿。大家整裝出行,隨行人士足足有三四十人,大多是哈米提和阿依丁的護衛隨從,衆人出了五里村,正要啓行,忽見遠處來了無數的百姓,百姓們敲鑼打鼓,向這邊走來!

米小苗愛看熱鬧,他笑道:“嘿,今天看來真是好日子啊,不但宜出行,還宜嫁娶!這是誰家辦喜事兒,看排場還真不小啊,這迎親的人怕不得有上千吧?”

上千人他可說得少了,待百姓們走到五里村時,米小苗從馬背上站起,手搭涼棚,向遠處望去,駭然道:“這這,這不是辦喜事呀,這分明就是給無病你來送行的,足足來了上萬人啊……上萬人恐怕也仍舊少說了!”

人羣的最前頭,正是徐州刺史牛正宏,他的身旁跟著大小官員,而官員中的常慶豐,手中持著一桿大旗,紅色的旗面上,寫著無數的小字,也不知是面什麼旗,竟如此古怪!

王平安慌忙迎上,道:“姑夫,你怎麼來了?”

牛正宏笑著下了馬,走到跟前,道:“我怎麼就不能來?不但我來了,大家都來了,都來爲你送行!”

看著眼前數不清的百姓,王平安眼中不禁溼潤,道:“平安何德何能,竟勞如此多的百姓前來送行,愧不敢當啊!”

“當得起,你當得起!百姓心中有桿秤,誰輕誰重,他們分得清!”牛正宏笑道。

這時,一位上了年紀,滿頭白髮的老者走上前來,他是徐州百姓公推的宿老,算是一位代表。這老者上前,衝王平安拱手道:“平安小神醫,聽說你要上京趕考,去做宰相……”

王平安一咧嘴,正想解釋,可話沒出口,卻聽這老者道:“但我們徐州一地鄉親,卻希望你考不上……”

第120章 解酒散與百杯丸第333章 金瓜子的妙用第737章 不能就這麼走了第259章 你一定要爲老夫出個主意第286章 接種牛痘第160章 如果你是個將軍第208章 贏你沒商量第227章 全湊到一塊了第700章 生了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394章 失語癥第396章 神針王第59章 大家都有便宜好佔第267章 此大事由平安主持第603章 兩貫診金第643章 幕僚們意見並不統一第454章 房玄齡被問價第165章 白龍馬第599章 急喉風第87章 三劑見效,並非誇張第521章 兩人一見如故第433章 朝野震驚第739章 襲擊淵蓋蘇文第383章 皇帝的病稍微見好第759章 尼姑也有江湖第254章 問題出在柳樹上第449章 古藍田和王文度第58章 進我書院如何第426章 跟著我,真的會給你們肉吃第535章 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第59章 大家都有便宜好佔第771章 非要找到那個她不可第564章 唐朝人也關心物價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695章 李恪見王平安,如耗子見貓第202章 與太醫較技第218章 都知道誰是王第795章 見效確實很快第904章 上了船就下不來第285章 王麻繩第868章 王皇后又發潑第302章 皇帝出迎第394章 失語癥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140章 還是平安你厲害呀第595章 武媚娘懷孕後的反應第872章 李治坦白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第757章 武媚娘半夜挑水第144章 幼兒感冒第708章 樸俊男回來了第316章 恩比天高第335章 要和平安小神醫打官司第706章 李恪成了大胖子第226章 馬伕人親自上陣第102章 賴上了就甩不掉第661章 下毒也是個技術活兒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寺慰問羣尼第207章 六個壯漢一起得傷寒第653章 李恪奪功第322章 代批奏章第494章 桃符第566章 去驪山第688章 李恪遇襲事件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723章 王平安被急召回京第227章 全湊到一塊了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184章 中藥消毒劑第508章 李治,武媚娘,太子妃第802章 四相齊聚感業寺第833章 事情越搞越大第492章 哪位公主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908章 班師回朝第507章 四目相對第663章 王平安親自來迎第433章 朝野震驚第783章 幫幫我家皇后吧第711章 李治接到信後,哭了第394章 失語癥第182章 泡藥酒第339章 有膽,竟敢挑戰王平安第300章 能讓李世民眼皮跳的事第106章 原來你是尉遲恭第465章 這個女子很會安慰人第748章 收寶藏王爲義子第792章 李義府第276章 李世民給李績看病第509章 第一回合第704章 非常可愛的小太平第487章 召回王平安第519章 狄仁傑終於熬出頭了第527章 點醒,點不醒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175章 插草標賣身第248章 求知己第202章 與太醫較技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481章 朝野震驚
第120章 解酒散與百杯丸第333章 金瓜子的妙用第737章 不能就這麼走了第259章 你一定要爲老夫出個主意第286章 接種牛痘第160章 如果你是個將軍第208章 贏你沒商量第227章 全湊到一塊了第700章 生了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394章 失語癥第396章 神針王第59章 大家都有便宜好佔第267章 此大事由平安主持第603章 兩貫診金第643章 幕僚們意見並不統一第454章 房玄齡被問價第165章 白龍馬第599章 急喉風第87章 三劑見效,並非誇張第521章 兩人一見如故第433章 朝野震驚第739章 襲擊淵蓋蘇文第383章 皇帝的病稍微見好第759章 尼姑也有江湖第254章 問題出在柳樹上第449章 古藍田和王文度第58章 進我書院如何第426章 跟著我,真的會給你們肉吃第535章 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第59章 大家都有便宜好佔第771章 非要找到那個她不可第564章 唐朝人也關心物價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695章 李恪見王平安,如耗子見貓第202章 與太醫較技第218章 都知道誰是王第795章 見效確實很快第904章 上了船就下不來第285章 王麻繩第868章 王皇后又發潑第302章 皇帝出迎第394章 失語癥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140章 還是平安你厲害呀第595章 武媚娘懷孕後的反應第872章 李治坦白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第757章 武媚娘半夜挑水第144章 幼兒感冒第708章 樸俊男回來了第316章 恩比天高第335章 要和平安小神醫打官司第706章 李恪成了大胖子第226章 馬伕人親自上陣第102章 賴上了就甩不掉第661章 下毒也是個技術活兒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寺慰問羣尼第207章 六個壯漢一起得傷寒第653章 李恪奪功第322章 代批奏章第494章 桃符第566章 去驪山第688章 李恪遇襲事件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723章 王平安被急召回京第227章 全湊到一塊了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184章 中藥消毒劑第508章 李治,武媚娘,太子妃第802章 四相齊聚感業寺第833章 事情越搞越大第492章 哪位公主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908章 班師回朝第507章 四目相對第663章 王平安親自來迎第433章 朝野震驚第783章 幫幫我家皇后吧第711章 李治接到信後,哭了第394章 失語癥第182章 泡藥酒第339章 有膽,竟敢挑戰王平安第300章 能讓李世民眼皮跳的事第106章 原來你是尉遲恭第465章 這個女子很會安慰人第748章 收寶藏王爲義子第792章 李義府第276章 李世民給李績看病第509章 第一回合第704章 非常可愛的小太平第487章 召回王平安第519章 狄仁傑終於熬出頭了第527章 點醒,點不醒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175章 插草標賣身第248章 求知己第202章 與太醫較技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481章 朝野震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汝阳县| 靖州| 桓台县| 鹿泉市| 罗江县| 繁峙县| 临江市| 沙河市| 孟津县| 澎湖县| 松江区| 玉山县| 平乐县| 晋城| 耿马| 扶沟县| 三门峡市| 北京市| 南昌市| 琼中| 高要市| 勃利县| 巴彦淖尔市| 九龙城区| 通州区| 惠水县| 临沭县| 清丰县| 达日县| 台山市| 法库县| 修水县| 遂川县| 台安县| 大荔县| 新巴尔虎左旗| 桂阳县| 安福县| 伽师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