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紙石壁
沒了社死的後顧之憂,宋妙竹才安心的去研究紙石壁去了。
點靈造景之法,她現在的修爲完全足夠支撐,只是這紙石壁,宋妙竹還真沒做過。
不過她的手比過去更靈巧了,紙紮技藝和繪畫技藝也比以前強,一門通則萬門皆通,別的自然景觀她做不來,這紙石壁,她還是很有信心的。
《紙紮秘術》裡提到了一種做紙石壁的簡單辦法,拓印法。
直接用容易留痕的紙,貼著真實的石壁,拓出紋路來,再用畫筆上色,再用點靈造景之法,就能做出以假亂真的靈石壁來了。
宋妙竹也打算用這種辦法。
現在用洞內的石壁各種拓印,點靈做成各種奇形怪狀的小型石壁,然後纔拿著裁好的制,去雲霧山各個山崖找地方拓印去了。
只要找的素材夠分散,就沒有人能覺得眼熟。
東拓一塊,西拓一塊,回來後再拼接在一起,再修一修細節,就差不多了。
不過要讓石壁立住,擋住洞口,還得能自由開關,還得用竹子在中間做個骨架,弄出一扇一扇可以開合的樣子,最後再把這些紙蒙上去,組合起來做成一個嚴絲合縫的紙石壁。
不大不小,剛剛好能把洞口遮擋得嚴嚴實實,其中有一扇石壁門還可以打開。
沒點靈前,無論是內側還是外側,隔遠了乍一看都只會以爲這是一面風化有些嚴重的石壁,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張紙,但是隔近了,或者角度不對的時候,質感不對的感覺還是挺明顯的。
用點靈造景之術後,紙石壁就變成了靈石壁,視覺上,觸感上,都和周圍的山壁一般無二。
按壓甚至攀爬,它也不會有問題,硬度都有了,甚至也不怕水火,唯獨就是不能大力錘擊或者撞擊,它的硬度比真正的石頭還是差了很多。
不過現在作爲一面遮擋視線的隱蔽牆來用,已經足夠了。
靈石壁做成了,宋妙竹又有些好奇:“不知道它經過靈力養物後會有什麼新功能啊!”
這次用了新的點靈之法,也算是一件新靈物了。
宋妙竹便直接調動青色靈力開始養這面靈石壁了。
不斷地注入青色靈力,沒了就用靈石恢復,還不忘灌注一次靈力,就用鑑靈銅鏡照一次。
大約過了幾個小時,鑑靈銅鏡上的鑑定結果纔出現變化:
“一塊擁有嚴絲合縫活動門板的石壁,透氣性良好。”
之前的鑑定結果是:
“一塊擁有嚴絲合縫活動門板的僞石壁,硬度比真正的巖石低,透氣性良好。”
宋妙竹讓零幺附在自己身上,站在洞內,用力錘了一拳頭靈石壁。
石壁內側立刻出現了一凹痕,甚至還崩下了幾顆碎石。
這下無論是看著,摸著,還是打著,都和真正的巖石一樣了。
宋妙竹看著這面巖石,有些發愣:“和真正的巖石一樣,那……它到底算是紙紮,還是巖石?”
如果紙石壁經過靈力養物變成了真石壁,那意義可和紙金元寶變成了真金元寶完全不一樣。 畢竟紙金元寶只有一種,可點靈造景之法,卻可以做自然界中的任何東西,草木山石溪水,都可以用點靈造景之法來做,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而同種點靈之法做出來的東西,在靈力養物時,都被視作同種靈物,會產生同樣的靈物效果。
“這豈不是說,我可以通過靈力養物,配合點靈造景法做出真正活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了?”
宋妙竹越想越遠。
天空大地算不算自然界有的東西?她如果用點靈造景之法做一個星球出來,能不能把它養成一個真正的世界?一個紙紮做的世界。
就算點靈造景之法是迄今爲止,對紙紮技藝要求最高的一門紙紮秘術,但是眼下,她也確實看到了這種可能。
造個紙屋靈宅算什麼?給自己造一個完整的地盤纔算是真爽啊!
宋妙竹恨不得現在就試試。
直接去翻看起了點靈造景之法涉及的比較經典的紙紮圖紙。
她本來覺得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她的紙紮技藝已經非常不錯了的,仔細看過這些紙紮圖紙後,她又覺得自己還是個菜鳥了。
可惜點靈造景,下限高,上限也高。
拓印法做紙石頭是最簡單的了,別的就算是一株花,一根草,做起來也不容易。
不僅點靈不容易,紙紮也不容易,必須做得非常精緻,不點靈看起來就有種活靈活現的感覺纔可以。
宋妙竹現在,看著那些圖紙都覺得無法下手,更別說做出來了。
畢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和做石壁一樣,拓印出紋路的。
還是老實先做那些對紙紮要求低點的紙紮,練練手再說吧!
宋妙竹把鬼鋪空間的竹篾都拿了出來,繼續做起了爆炸前在做的紙紮——靈紙車。
原本做靈紙車,只是想看看靈力養物養靈紙車會養出來什麼能力,真正這紙車還是大多得做成陰紙車去陰間售賣。
但現在,她是真正需要一輛車開了。
不想暴露自己有帶有一整輛車的能力,車又很難完全炸得一點兒都不剩,所以小紙僕們沒有幫她那輛敞篷車收起來,隨著院子一起被炸燬了。
還好之前就做好了圖紙,加上以前打印出來的照片,以及自己的記憶作參考,製作起來問題還是不大。
宋妙竹以靈力爲食,用靈力補養肉身,補充精力,連五穀輪迴的需求也沒了,山洞裡直接變成了一個大型紙紮工作間,遍地的紙紮材料。
只有幾把椅子,一把躺椅供她休息。
晚上她去陰間上課的時候,就往躺椅上一躺,再讓小紙僕注意洞穴周圍的動靜,紙人兵士保護她的肉身就可以了。
對她來說,這個環境完全沒問題,但是對三隻大貓來說,洞穴內的環境還是太單調了。
宋妙竹就讓小紙僕跟著貓咪,保證它們的安全,它們可以白天去竹林玩,晚上再回來。
一開始,還需要宋妙竹每天跳下去抱它們上來,後來它們自個兒從崖壁上找到了路,能靈巧的爬上崖壁了。
不過它們還是不明白石頭爲什麼會動,所以它們都是從西北方向的那個小洞口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