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第三更
於東父母週末要到金陵來,這次過來就在這邊定居了。
爲(wèi)了方便父母出行和入住,於東請了一些人過去,保潔、園丁、安保人員都有,還專門配了車跟司機。
這次他父母過來,岳父岳母肯定要過去看看,於東趁著這個機會就把餘樺他們也叫上,到時候一起去落園那邊熱鬧熱鬧。
掛了栁雲(yún)龍電話,於東又回撥了另一個電話,他不在家這會兒,總共有兩通未接電話。
第二通電話於東認得號碼,是程永興辦公室的。
程永興找他肯定不是急事,因爲(wèi)程永興知道他的手機號碼,要是有急事,肯定就打他手機了。
其實很多人都有於東電話,但要不是有急事,一般人寧願多打幾次座機,也不願意打手機,他們總覺得打手機太浪費了。
接通之後,兩人聊了幾句。
程永興確實沒什麼急事,打電話過來就是爲(wèi)了跟於東說《人羣》已經(jīng)確定發(fā)排,一月份上半部就能出來。
聽到這話,於東就笑:“我的書好像總是在第一期發(fā)?!?
程永興也笑了,“哈哈,餘樺的作品總是第六期,你們兩個一個頭一個尾,正好。對了,這年前還回不回來?上次你過來有些倉促,年前作協(xié)這邊準(zhǔn)備搞個聚餐?!?
“大概什麼時候?”
“也就除夕前兩三天內(nèi)吧,具體時間沒有定下來?!?
“那我得看情況,今天不回上滬過除夕了?!?
程永興開玩笑道,“你這是被老婆拐到金陵去了啊,沒事,你要是有時間就來,沒時間就算了,吃飯的機會多得是,不在乎這一次兩次的?!?
“除夕我不回去,春節(jié)後我肯定會回去走親戚的。假如春節(jié)前吃不成,春節(jié)後我去請你們搓一頓?!?
“可以,我等著你這頓飯。哦,還有,這幾天我看到書店多了些《向西》跟《活著》的海報,是不是深空公司那邊在宣傳?”
“應(yīng)該是吧,我沒有太關(guān)注?!?
“那行吧,其他沒事了?!?
掛了電話之後,於東笑了笑,估計公司那邊確實開始對那幾本小說做宣傳了,連程永興都感受到了。
這次宣傳的不僅僅是《向西》跟《活著》,還有《慌亂的指頭》、《黃金時代》以及之前莫言寫的那本《紅高粱》。
等到這波宣傳結(jié)束之後,下一波就是《許三觀賣血記》、《人羣》跟《豐乳肥臀》了。
國內(nèi)的宣傳已經(jīng)開始,不知道國外的情況怎麼樣。
……
安娜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往書店跑,就想看看中國文學(xué)叢書有沒有新作品出來,而每次她去書店,奧利維爾都會跟在她旁邊。
上次安娜跟著奧利維爾去了他們的那個喪屍研究會,還真把幾個YU的書推廣了出去。
那些人一開始是因爲(wèi)YU這個名字對這幾部小說產(chǎn)生了興趣,後來有兩位真地愛上了這幾本書。
奧利維爾提議,安娜跟這兩位同學(xué)以及他組建一個文學(xué)小組,專門交流這幾位YU的作品。
安娜還沒有表態(tài),其他兩位就已經(jīng)同意了,最終一個四人文學(xué)小組就這樣成立了。
文學(xué)小組雖然小,但是卻也有個管理層,安娜是小組組長,奧利維爾是副組長。
所以後來每次跟著安娜去書店,奧利維爾都有了正當(dāng)理由。
我是小組副組長,跟著小組組長,非常合情合理啊。安娜拿他沒辦法,只能由他跟著。
安娜心想,奧利維爾並不是真的喜愛文學(xué),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讓他跟一段時間,他肯定就會失去耐心,轉(zhuǎn)而回到他的體育場和興趣社了。
今天一到書店,安娜就感覺有些不對勁,因爲(wèi)書店門口多了好幾個海報,而且上面竟然是《向西》跟《活著》。
她站在一幅海報面前,看著上面的宣傳語。
【活著——瑪格麗特·杜拉斯力薦,來自遙遠東方的瑰麗寶物?!?
瑪格麗特·杜拉斯在法國的知名度自不用說了,她是《廣島之戀》和《情人》的作者,也是龔古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
說起來,杜拉斯跟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她的初戀情人就是一箇中國人,這件事只要是對杜拉斯稍微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因爲(wèi)她把這個事情寫進了作品裡,而且一寫就是三部。
《情人》、《中國北方的情人》、《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一個故事,杜拉斯寫出了三本書。
這樣一看,杜拉斯推薦中國作家的小說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安娜,你看!”
正在安娜盯著《活著》的海報看的時候,旁邊的奧利維爾忽然叫出聲來。
“我看什麼?”
安娜轉(zhuǎn)過頭去,盯著奧利維爾所指的另一個海報。
那個海報上有一個大大的標(biāo)題《向西》,以及兩個大大的英文字母,YU。
是《向西》的海報。
但是安娜還不清楚奧利維爾爲(wèi)什麼會這麼激動。
見安娜還不明白,奧利維爾又向海報走近了一步,指著上面的一行小字,說:“安娜,你看,看這裡,看這裡寫了什麼!”
隨即他也等不及安娜去看,便大聲的把那行字唸了出來:“《第二世界》、《生化危機》作者YU新作?!?
奧利維爾抱著頭,一臉不敢置信,“你看到了麼,安娜,這個YU就是那個YU?!?
安娜此時也被驚住了,這怎麼可能?
一個通俗小說作家,搖身一變,成了傳統(tǒng)文學(xué)家?
會不會是書店錯把兩個YU當(dāng)成了一個人?
這顯然不可能,畢竟還有另外兩個YU。
如果這是真的,那也太令人驚訝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一天人們告訴你,《悲慘世界》跟《三個火槍手》的作者是同一個人,你的第一反應(yīng)肯定是不可能。
“不過,這海報上的字爲(wèi)什麼這麼???不仔細看都看不見。按理說,這麼好的宣傳點,應(yīng)該把這行字放大才對。”奧利維爾提出疑惑。
安娜也察覺到了不對,是啊,既然這個YU就是那個YU,爲(wèi)什麼海報上的字要弄得這麼小?看起來有些遮遮掩掩?
帶著疑惑,安娜走到櫃檯前面,指著海報問道:“你好,我想請問,這個海報上的那行小字確定是正確的,而不是印錯了麼?《向西》的作者跟《生化危機》還有《第二世界》的作者真的是同一個人麼?”
聽她說完,貴臺後面的收銀員忽然笑了起來,隨後大聲鼓掌,“恭喜你,美麗的女士,你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海報上那行小字的人,所以我們將會贈送你一套有簽名的中國文學(xué)叢書?!?
收銀員的話剛落音,又有幾個工作人員熱情地圍了上來。
書店裡其他客人見到這陣仗,都被吸引了注意力,“怎麼個情況?”
有個工作人員大聲解釋,“這位女士是今天開業(yè)到現(xiàn)在爲(wèi)止,第一個發(fā)現(xiàn)海報上小字的人,所以她將獲得有簽名的中國文學(xué)叢書?!?
“什麼中國文學(xué)叢書?”
“我剛纔好像看到了,海報上有寫?!?
“不過他們說的小字是什麼?”
衆(zhòng)人又去海報上找,果然找到了上面的小字。
“這個中國文學(xué)叢書裡面有一本書,是YU寫的,就是那個寫了《第二世界》和《生化危機》的YU。”有人高喊道。
“什麼?這兩個YU竟然是一個人?《向西》我還看了,真的無法想象它跟《生化危機》是一個作者。”
“天吶,我剛剛因爲(wèi)杜拉斯買了一本《活著》,現(xiàn)在又要買《向西》麼?我是YU的忠實讀者?!?
“不對啊,《活著》的作者不也是YU麼?還有叢書裡頭的另一本《慌亂的指頭》作者,也是YU?!?
“YU只是他們的名字,後面的纔是姓,跟法國一樣,他們那裡同名的很多?!庇袀€自認爲(wèi)了解中國文化的人說道。
“不對,YU其實是姓,後面的纔是名字。這幾個作家應(yīng)該都是一個姓,難道是一家人麼?”
“在中國,同姓的人很多,而且這只是英文字母,並不代表他們的姓是一樣的,同樣拼音的中國字有很多?!?
……
人們開始討論中國人的名字以及這套中國文學(xué)叢書,而安娜已經(jīng)從店長手裡接過那套帶有簽名的叢書。
奧利維爾在一旁笑道,“安娜,你應(yīng)該謝謝我,是我發(fā)現(xiàn)了那行字?!?
安娜點點頭,“謝謝你?!?
她逐個翻開三本書,看到上面的簽名。
三個簽名,總共七個方塊字,沒有一個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三個YU的漢字書寫都不一樣。
安娜不禁感慨,漢字,可真神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