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七三章 【良法】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可總稱爲三利:一利簡化稅制、二利增加收入、三利方便徵收稅款。

就黃傑在夢中所知,這“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啓清代的“攤丁入畝法”,是華夏曆史上的一次具有深遠歷史影響和歷史意義的社會變革,雖然比不了後世更爲高效、牛叉的“間接稅”和“營改增”,就目前而言這“一條鞭法”可以說是最適用於大宋的良法。

所以,黃傑這也才挖空心思與王黼一道將這“一條鞭法”給悄悄的夾帶進了《新青苗法》裡面,藉著如今大宋對金北征,大量遷徙遼東百姓的機會,將山東和陝西兩地作爲稅法改革的特區來操作。

首先在稅制上,黃傑版的“一條鞭法”依舊承襲兩稅法,依然設定夏秋徵收兩稅,不過“稅戶”的劃分爲新式的遞進制度,也即是初中高三階分稅制。

其中,以一戶配田五十畝計,不論其配田是水田、旱田、瘠田或桑田,只以二十畝糧田所產計稅,夏徵每畝每年納稅糧食五斗或等價銀錢爲正稅,秋征每畝每年三鬥糧食或等價銀錢爲役徵,是爲“初等稅戶”。

以一戶配田五十畝起,至一百畝止,以糧田五十畝計稅,夏徵每畝每年納稅糧食四鬥或等價銀錢爲正稅,秋征每畝每年二斗糧食或等價銀錢爲役徵,是爲“中等稅戶”。

以一戶配田一百畝起至盡其所有,以六成折算爲糧田,夏徵每畝每年納稅糧三鬥或等價銀錢爲正稅,秋征每畝每年一斗糧食或等價銀錢爲役徵,是爲“高等稅戶”。

其次,改制後的公田所不再追索有關“田皮”和“田骨”的契約,而是僅負責釐清、丈量田地實納稅額,同時以官府的信用作爲背書,出面向農田所有人租賃土地進行轉包官租。

這所謂的“田皮”和“田骨”,也即是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很多時候土地所有人也即是地主因爲自家所擁有的土地太多,爲了不使土地荒蕪自然要找人來勞作耕種。

其中,幹活的勞動力分爲三種,第一種便是家僕、私奴、奴隸,其耕作土地的產出全歸主家所有;第二種是佃戶、莊客,這部分的勞動力與地主屬於僱傭關係,聽地主的安排組織生產,土地產出按照一定比例來進行分配;還有第三種便是自耕農,他們會出錢向地主購買“田皮”,也即是土地一定年限的使用權,然後自行組織生產和耕作,土地產出全歸個人所有,不用跟地主分配,也不用負責賦役。

當然,還有第四種情況,那就是一些完全擁有土地所有權的自耕農,爲了避稅和躲避,主動把田地的所有權,也即是田骨賣給形勢戶(官僚、豪紳、胥吏、地主被稱爲形勢戶或官戶)與寺觀戶(僧侶、道士等佔有土地的人戶被稱爲寺觀戶),藉助富人的佃戶之名來逃避徭役,這叫做“詭名挾佃”。

那麼,問題就來了!

按照以往歷朝歷代的做法和正常的邏輯,不應該是田地越少交的稅賦就應該越少麼?爲什麼黃傑的新法反倒是地越少稅額越高?

其實剛剛說過,由於北宋時期的賦役苛重和不均,一般地主和形勢戶爲了減輕賦稅,便把自家的土地和人丁分散成許多戶頭,稱作“詭名子戶”;有的人家把土地假稱獻給僧寺、道觀,叫做“詭名寄產”;或是獻給形勢戶或官戶,藉助富人的佃戶之名來逃避徭役,這叫做“詭名挾佃”。

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還去搞什麼田地越少稅賦徵收額度就越低的稅制,這不明顯是腦子進水了麼?

那麼,乾脆就讓這些人求仁得仁、求財得財,反其道而行之,通過鼓勵土地兼併,設法提高土地的集中率和利用率,讓更懂得組織生產和善於經營的地主來使土地產出增量、增值。

想想看,一旦黃傑的新法推行起來,大家發現這新法的不同之處是土地規模越大,徵收的稅賦就越低,自然就會動腦筋將分散的土地和人丁、戶頭重新集中起來,而一旦集中起來後,在組織生產時勢必就不能繼續的各自爲政,那麼作爲組織者或者土地份額佔大頭的參與一方,就必然有更多的話語權。

而就現實而言,但凡是地主就沒有蠢笨傻的,這蠢笨傻的傢伙自然也不可能成爲地主,就算某個地主當真不聰明,可他不是有錢麼,可以僱管家、僱掌櫃、僱專業的匠人、長工來進行生產、更養得起牛馬來作爲畜力,比起貧家小戶種個田都得全家老小齊上陣,壯丁拉籬、婦孺扒耬,這可不就強得多了?

所以,一旦土地向地主和更高效的生產組織者和生產資料掌握者手裡集中後,由他們來組織生產,效益比起百姓單打獨鬥自然要更大更高。

再有一點,既然這土地越集中,所徵收的稅率也就越低,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人去挖空心思搞什麼隱田和分戶了,如此一來官府實徵所得只怕要比以往更多。

當然了,在推動良性土地集約化的同時,也不能排除會有惡性的土地兼併,那麼黃傑對此有沒有準備什麼應對計劃呢?當然有了!

還記得前不久被黃傑挖出來複用的陳東不?既然這廝最大的長處和優點就是搞事情,當然不能就這麼明珠蒙塵、讓他就這麼呆在犄角旮旯裡發黴,安排他來個“八府巡按”巡查河東、河北、河西、河南四路八府,並且不考官(考察官員政績),專門巡查農、工、商、學政及釋、道諸事,就是在此處用他!

除此之外,公田所還有一個職能,就是以官府的信用作爲背書,出面向土地主承租旱田、瘠田、下桑田、荒地、河灘、荒山、窪地等等品質和產出較差的土地,以銀錢提前支付租金,然後轉手官租給移民與自耕農,並負責《新青苗法》的落地工作,向農牧民貸出資金並組織墾荒、生產並供應、銷售一應的生產資料、種子、種畜、耕牛,以及提供與農業相關的服務等等。

自然,公田所正是“八府巡按”主要巡察機構,有了陳東這樣的猛人坐鎮,還怕會有人搞事情?

如此,也就將公田所這個原本用來坑害百姓的官僚機構,一下子就盤活了過來。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四章 【反覆】第九百二七章 【授讓】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四章 【不許敗】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五章 【有恃無恐】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八章 【惶恐】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六章 【魯綈之謀】第一百八六章 善緣第三十章 報應第九十二章 【楊十三】第二百三六章 【壞消息】第十五章 【拉麪】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九章 【容是不容】第一百二五章 【綠林粉】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十章 【籌備】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六章 【漢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三章 【邊將戍朝】第一百十四章 【死不休】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一章 【節外之枝】第九百五一章 【菱堡戰術】第九百八七章 【混戰】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七章 【倒戈】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五章 【軍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二章 【三峽】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一章 【盧二歸來】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十章 【美男計】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六章 【血戰】第七十三章 【入學】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七章 【燕京陷落】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二章 【師師令】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六章 【老矣】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三章 【華州軍】第一百二八章 【旺夫】第一百三一章 【太湖石】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一章 【節外之枝】第六十八章 【議定】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十章 【找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五章 【解圍】第一千零十一章 【怒吼】第六章 【書童】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四十章 【帝姬】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一章 【參股】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六章 【有緣】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一章 【入城】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第一百七四章 【成害】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八章 【討野火】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三章 【展護衛】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十章 【扈家莊】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六章 【遊地府】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五章 【退讓】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常】第一百七九章 【夫綱】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二章 【三峽】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六章 【棲鳳樓】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章 【解答】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八章 【無憾】第七十四章 【新同學】第一千零七十章 【快慢】第一千零一十章 【臨衝】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四章 【葫蘆口】第三章 【真鯿】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八章 【暫借待還】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一章 【魚餌】第十六章 【腳店】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四章 【內藏密庫】第九百八一章 【獻旗】第一千零一章 【徙民】第一千零五七章 【入陣】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八章 【利器】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章 【昇平樓】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六章 【嫁禍之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二章 【梨園遇仙】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九章 【挽回】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六章 【魯綈之謀】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第九百二七章 【授讓】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五章 【搞事情】第一百一十章 【天道盟】第一百六二章 【拆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十章 【入城】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八章 【驚世之學】第一百四四章 【白蓮宗】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四章 【老廝】第一千零五十章 【勁敵】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八章 【坐寇】第九百六九章 【撤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二章 【轉折】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十章 【拳腳說話】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八章 【綢繆有算】第四十四章 【大幹】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六章 【未知數】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三章 【俘獲】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四章 【反覆】第九百二七章 【授讓】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四章 【不許敗】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五章 【有恃無恐】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八八章 【惶恐】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六章 【魯綈之謀】第一百八六章 善緣第三十章 報應第九十二章 【楊十三】第二百三六章 【壞消息】第十五章 【拉麪】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三章 【車城】第七十五章 【駒過隙】第一百七二章 中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八九章 【容是不容】第一百二五章 【綠林粉】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十章 【籌備】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零六章 【漢兒】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三章 【邊將戍朝】第一百十四章 【死不休】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一章 【節外之枝】第九百五一章 【菱堡戰術】第九百八七章 【混戰】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七章 【倒戈】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三五章 【軍車】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二章 【三峽】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一章 【盧二歸來】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十章 【美男計】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七六章 【血戰】第七十三章 【入學】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零七章 【燕京陷落】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二章 【師師令】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六章 【老矣】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九三章 【華州軍】第一百二八章 【旺夫】第一百三一章 【太湖石】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一一章 【節外之枝】第六十八章 【議定】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十章 【找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五章 【解圍】第一千零十一章 【怒吼】第六章 【書童】第九百五十章 【戰場再見】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四十章 【帝姬】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一章 【參股】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六章 【有緣】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一章 【入城】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第一百七四章 【成害】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八章 【討野火】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三章 【展護衛】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六十章 【扈家莊】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六章 【遊地府】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五章 【退讓】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常】第一百七九章 【夫綱】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二二章 【三峽】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六章 【棲鳳樓】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章 【解答】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八章 【無憾】第七十四章 【新同學】第一千零七十章 【快慢】第一千零一十章 【臨衝】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五四章 【葫蘆口】第三章 【真鯿】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八章 【暫借待還】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一章 【魚餌】第十六章 【腳店】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四章 【內藏密庫】第九百八一章 【獻旗】第一千零一章 【徙民】第一千零五七章 【入陣】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六八章 【利器】卷六 梁山破 第五百章 【昇平樓】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六章 【嫁禍之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二章 【梨園遇仙】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九章 【挽回】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六章 【魯綈之謀】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第九百二七章 【授讓】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五章 【搞事情】第一百一十章 【天道盟】第一百六二章 【拆屋】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十章 【入城】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八章 【驚世之學】第一百四四章 【白蓮宗】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四章 【老廝】第一千零五十章 【勁敵】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八章 【坐寇】第九百六九章 【撤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六章 【真宗封禪】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八二章 【轉折】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十章 【拳腳說話】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五八章 【綢繆有算】第四十四章 【大幹】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六章 【未知數】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三章 【俘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平阴县| 土默特右旗| 珠海市| 攀枝花市| 天祝| 南皮县| 碌曲县| 米泉市| 昭平县| 常山县| 屏边| 达日县| 加查县| 尖扎县| 汶川县| 台州市| 同心县| 盐津县| 安远县| 贺兰县| 炎陵县| 齐河县| 沭阳县| 富源县| 赣州市| 剑阁县| 侯马市| 固始县| 安阳县| 湾仔区| 桐城市| 中宁县| 和静县| 固原市| 墨脱县| 贡嘎县| 安西县| 岱山县| 马鞍山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