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將欲南下

太極宮,昭慶殿。

李恪生母楊氏貴爲貴妃,後宮之中僅次於長孫皇后的人物,自也是消息靈通之輩,時間不過片刻,方纔大殿上的消息楊氏也已經得到了風聲。

楊氏初一聽聞此事,便將李恪喚進了宮中。

“恪兒拜見阿孃?!崩钽∵M殿,對楊氏拜道。

楊氏擡了擡手讓李恪起身,問道:“我兒此次出京,不知何時才能得返?”

揚州不比突厥路遙千里,而且李恪前往揚州是去爲官,而且還是揚州首官,縱說是地方諸侯也不爲過,他此去當無性命之憂,亦不至受苦,楊妃倒也不似先前那般憂心。

李恪回道:“此去揚州不是久待,短暫一年,長則兩三載,恪兒也就回來了。”

李恪本就頗得李世民寵愛,此次李恪外放出京,不同與其他宗室,一去便再不得回。所謂君無戲言,李世民已同李恪說過,此次李恪出京也就一年半載,便回設法使他回來。

楊妃聞言,點了點頭道:“如此便好,你的年紀也不小,是該往地方走走,熟悉地方政務,待你自揚州回任後,娘便當爲你擇一門婚事,讓你早日成家?!?

李恪倒是沒想到楊妃竟會突然怎麼說,聽了楊妃的話李恪也是微微一愣。

不過如今的李恪已經年滿十五,待他兩三載後自揚州回京,確實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

楊妃的話李恪倒是不知該如何回,可也不等李恪開口,倒是一旁的高陽先不樂意了。

高陽忙道:“高陽不要阿兄外放,也不要阿兄成婚,阿兄若是不在長安了,便沒人陪著高陽玩了?!?

楊妃聽了高陽的話,只當是高陽年幼貪玩,黏著兄長,於是道:“恪兒和愔兒年紀都不小了,就算不離開長安,早晚都要外出開府,娶妻生子的,誰還能陪著你一直玩鬧下去?!?

高陽自幼嬌縱,被李世民、李恪,還有李愔三人寵著,年紀雖不大,脾氣卻不小,她聽不得楊妃的話,氣鼓鼓地便轉頭離去了。

楊妃看著高陽賭氣離去,無奈地搖了搖頭,對李恪和李愔抱怨道:“高陽要什麼給什麼,都是叫你們寵壞了,稍不順心便生了小脾氣?!?

李愔道:“高陽年幼,又與阿兄很是要好,阿兄突然要離京,高陽自然不捨,鬧些小脾氣也是有的,過些時日便好了。說到底,真正可恨的還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天生異象與阿兄何干,他們竟也隨意攀扯,害的阿兄出京任官?!?

李恪聞言,對李愔道:“太子一黨,早視我如眼中之釘,巴不得我早日離京。不過我爲親王,離京外放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此次雖然突然,倒也在我意料之中?!?

李愔道:“皇子外放,本也是常例,倒也無甚不妥。只是魏王李泰與阿兄同年,相差也不過數月,爲何阿兄出京了,他便不必,難不成只因他是太子胞弟嗎?”

李恪聽著李愔的話,忙道:“愔弟慎言,這話跟我說說也就是了,切莫出去說於旁人聽?!?

李愔見李恪似有焦急,笑道:“阿兄勿憂,弟知曉輕重,此時若是叫旁人知道只會平白與魏王結怨,無甚益處?!?

李恪搖了搖頭,笑道:“我倒是不懼魏王,只是留他在長安,尚令有用處?!?

李恪被羣臣所參,以致外放,可李恪卻絲毫不願攀扯李泰。

李恪這麼自做自然不是因爲跟李泰兄弟情深,而是另有所圖。

李恪雖身不在長安,但卻不想看著李承乾閒著,留著同樣野心勃勃,又極得李世民寵愛的李泰在京,也算是給李承乾留個絆子。

更何況李恪護著李泰在長安,也能給李世民留下兄友弟恭之象。

也不知一旁聽著的楊妃是不是已經猜到李恪的意圖,李恪的話音剛落,楊妃便道:“此事已成定局,便不必多提了,你此次南下,娘有一事想託付與你,你仔細聽著?!?

李恪道:“阿孃只管吩咐?!?

楊妃問道:“你此往揚州,可是出潼關,過洛陽,自運河南下?”

李恪回道:“正是?!?

楊妃道:“你自潼關往洛陽,必過弘農,弘農楊氏是孃的孃家,娘自打嫁於陛下便再未回過弘農,娘已同楊氏族老通過書信,此番你過路弘農,便代爲娘去祖祠上柱香吧?!?

李恪聽了楊妃的話,心中一動。

弘農楊氏,關西巨閥,可以媲美關中韋杜的世家名門,無論朝野上下,都有著極高的威望。

弘農楊氏起自西漢,至今已傳近千年,雖不入七宗五姓之列,但論實力,絕不在七宗五姓之下,可謂天下世家翹楚,海內景望。

李恪與李承乾相比,除了名分,最大的差距便是在世家門閥的支持。

在文教未普,科舉尚未大興之前,天下士族仍舊能與皇權半分天下,有著極大的話語權,甚至就連大唐的建立都與世家門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李恪少時北上,曾救關中百姓於水火,在百姓之中威望甚高,但關中和隴右的世家門閥卻不買李恪的帳,偏偏與李承乾走的極近。

而當今天下,若論世家門閥之力,最爲強勁的莫過於有開國之功的隴右門閥,其次便是山東世家了,可李泰爲魏王,封於洛陽,故而山東士族,心向李泰者甚多,並不買李恪的帳。

李恪要想同李承乾抗衡,只能選擇拉攏以蕭氏爲首的江南世家。

因李恪與蕭皇后有恩,李恪之師亦是江南名門子弟,故而李恪想要拉攏江南世家倒非難事。

只是自打南北朝侯景之亂後,江南世家的實力便大打折扣,光是靠著江南世家的那些文臣,想要與李承乾對抗自非易事,若是李恪能拉攏弘農楊氏爲己用,那他的手中便多了一塊重要的籌碼。

李恪看著楊妃,已經猜到了楊妃的用意,面露激動之色。

楊妃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不經意間已經爲李恪想了這般許多。

李恪當即道:“兒定當代阿孃前往楊氏宗祠祭拜,不浪費阿孃一片苦心?!?

楊妃看著李恪頗顯激動的模樣,摸了摸李恪的頭頂,憐愛地笑道:“多大的人了,怎的還不甚穩重,做事毛毛躁躁的。”

李恪笑道:“阿孃勿怪,就算兒臣將來娶妻生子了,阿孃的面前仍是孩童?!?

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八章 惡陽嶺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七十章 騙鉞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章 靈州軍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七十章 雍王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九章 狼谷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四章 面聖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章 和親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三章 召見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惡陽嶺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一章 太子之危
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八章 惡陽嶺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七十章 騙鉞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章 靈州軍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七十章 雍王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九章 狼谷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四章 面聖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章 和親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三章 召見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惡陽嶺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一章 太子之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禹城市| 长顺县| 东海县| 绵竹市| 涞源县| 张家港市| 新余市| 两当县| 红河县| 甘谷县| 水城县| 莱西市| 临西县| 萨嘎县| 綦江县| 仙桃市| 祁门县| 民和| 织金县| 得荣县| 徐闻县| 武义县| 改则县| 凤城市| 昭通市| 汝阳县| 新和县| 含山县| 丘北县| 唐山市| 抚州市| 商城县| 项城市| 洛川县| 静安区| 孝昌县| 东乌| 左云县| 菏泽市|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