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好一張伶牙俐齒,我老婦人說不過你,不過,既然你說了,自古男女授受不親,既然你在昏迷期間是我女兒照顧,她該做的不該做的也都做了,你便要對她負責,我老婦人今日將話撂在這裡,三日後,便給你們完婚。如若不然,你們休想出我這藥神山!”
婆婆將話說完,轉身離去。留下呆若木雞的軒轅墨同祝志兩人。
“太子,這事可如何是好?”
祝志見狀不由問道。
“無事,找機會逃走便是。”
軒轅墨卻全然不當一回事,淡淡說道。
“可您如今重傷在身,吳胖子又沒有回來,如何逃走?”
祝志犯了難,道。
“車到山前必有路。”
軒轅墨看了一眼窗戶那裡,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哪裡有人。
但看過去的時候,卻未曾發現人影。不過軒轅墨也並不在意。
繼續道:“剛剛那婆婆說三日後成親,那時候便是我們逃跑之時。”
祝志看了軒轅墨一眼,低頭沉思片刻,終於點了點頭。
軒轅墨又看了一眼窗戶外,衝祝志使了個眼色。
祝志瞭然的點了點頭。兩人不再說話。
窗外,芙蓉果然貼著窗戶在偷聽他們談話,如今見他們想要逃走,急忙躡手躡腳的離去了。
是夜,子時,祝志從軒轅墨所在的房間裡出來,他的背上揹著軒轅墨。兩人皆著月色從竹屋裡走了出來,繞過花牆,一路也未曾見著人,一直走到茅屋的柴門前,才發現柴門是打開的。
祝志頓時一驚,小聲對軒轅墨道:“太子,莫非我們中計了?不是已經說了是三日後嗎?他們怎麼還是知道了?”
軒轅墨俯在他的背上,淡淡應道:“先出去再說。”
祝志揹著軒轅墨小心翼翼的跨出門前,果然見一個影子站在門口的春樹下。那身影纖長婀娜,夜風吹著她的長髮和身上的衣裳不斷的舞動,竟令人產生一種莫名的哀傷的情緒。
見他們出來,那抹影子轉身,竟是芙蓉。
軒轅墨看著她,一時間卻不知該說什麼。
反倒是芙蓉,她輕輕一笑,說道:“軒轅太子,這些日子以來,芙蓉不知您的真實身份,多有得罪,還望贖罪!”
“……”
她是如何知道他的身份的?軒轅墨聽她居然認出自己的身份來,有些詫異。
“其實,芙蓉早在六年前就見過太子,只是太子是不曉得的罷了。”
芙蓉又道。
“那時的芙蓉只有十一歲,想必太子也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吧。您帶著一干隨從總街市上
走過,是那般的風姿卓越,芙蓉就站在路的一側,從那時起,就將您印在了心裡,回來後,發誓這一生非您不嫁。芙蓉知道說出這些,您是會笑話芙蓉的,但若我此刻不說,只怕此生都無機會了。軒轅太子,那日您被母親擡回來之後,她帶了我去看您,當初,我以爲,如您這邊的人物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來這個地方的,因此,只當您是一個同太子長的極爲相似的一個人而已。但,芙蓉還是被您的容貌吸引了,我知道,這樣的話聽在您的耳朵裡,更會覺得芙蓉膚淺,可是,芙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您的容貌已經深深的刻在了芙蓉的心裡,是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因此,我照顧您的時候是懷著喜悅的心情照顧您的。而您醒後,我也很替你高興。然而,當您說出他的名字的時候,我才猛然驚覺,原來您當真是太子殿下。”
說到這裡,芙蓉一指祝志。
原來,當初她第一次見軒轅墨的時候,祝志也跟隨其後,她唯一聽見他說的一句話,便是:“祝志,我們必須快點。”
她不知道他當初急著要去幹什麼,但卻記住了那個名字。
頓了一頓,她才又道:“芙蓉的母親說的那些話,太子殿下當做笑話聽了就罷了,芙蓉自知高攀不起,太子殿下,您走吧。下山的路我已經都給您打通了,您的手下回來後,我會讓他直接回去找您。至於您的傷,還是帶著這個吧。”
芙蓉說完,從懷裡掏出一個瓷瓶來,丟了過來。祝志氣急忙伸手接過。
說了聲:“謝了!”
至始至終,軒轅墨都未曾說一個字。
祝志揹著他向前走去。
芙蓉站在春樹下,一直目送著他們離開。
“傻女兒,你這又是何苦?即便他是太子又如何?母親會想辦法讓他答應的。”
就在軒轅墨他們完全看不到的身後,樹後又走出一個人來,說道。
“母親,他是太子,不是我們這些人高攀得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芙蓉說著,轉身,過去攙扶起自己的母親,然語氣中卻有著濃濃的鼻音。
“孩子,你一直都是這麼善良!可難爲你了!”
婆婆在自己的女兒手上輕拍了兩下,母女倆相攜走進了屋裡……
大炎,皇宮。
這一日,太后一個早便到了鳳棲宮,將兩個孩子接了去,說是要去御花園摘棗子。正在棗子熟時。御花園裡有一處棗子林。讓兩個孩子玩玩也是好的。
風纖雲便將兩個皇兒交給了太后,而她卻興致缺缺,便未曾跟去。一個人在屋裡呆著。
正是棗子熟時,御花園裡的一片棗樹林裡果實累累,甚是繁榮。
太
後帶著奇兒,鈺兒婆子奶孃一行人一同去摘棗子。在這宮裡悶的久了,總得要找點兒樂子不是!
她命人在棗子園外搭了個臨時的帳篷,帶著兩個孩子坐了,宮女婆子們自去摘棗子。
兩個孩子也如放飛的鳥兒般,開心的不亦樂乎。
這一番動靜,將太皇太后也驚動了,巴巴的趕了來。看見那滿樹棗子她捂著嘴道:“喲,看著是好,可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有的可是很酸喲。”
太后起身見了禮才道:“不過是爲了哄我的兩個皇孫兒開心罷了。”
太皇太后聽了也笑道:“也好,總得找點兒事兒哄哄他們。”
說罷,樂呵呵的坐在太后身邊,伸手去逗奇兒,“我的乖重孫,最近又學了什麼好詩,來給太奶奶念念。”
奇兒聽了,奶聲奶氣的道“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喲,背的不錯,這又是你母后教的嗎?”
太皇太后問道。
“是啊,母后還教了好多呢!”
奇兒道。
“是嗎?你母后可真厲害!那鈺兒會不會呢?”
太皇太后又轉頭問鈺兒道。
“鈺兒也會!”
鈺兒聽了,急忙邀功似的道,說完,迫不及待的便背誦了起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喲,真是不錯!”
太皇太后由衷的讚歎道。兩個孩子才三歲多,就會了這麼多的東西,還真是他們的母后的功勞呀。
誇讚完了,太皇天后又轉頭對太后道:“看來,皇后還真是不錯,把兩個孩子教的這麼好。”
“可不是嘛,您老在看看那夢貴妃,一天到晚的就知道給孩子教如何搶東西,哀家看了可真是生氣,這小門小戶裡生出來的,就是和大家閨秀不一樣。唉!可惜了我那孫子!”
太皇太后的一句誇張卻勾起了太后一番感慨。
這段時間,那夢貴妃每日早晨必來請安,帶著太史宏,然而那孩子實在是不討她的喜,因此,才說出這番話來。
正說著話,就見不遠處走來一大堆人來。
仔細一看,又是那夢貴妃帶著太史宏來了。
她的身後大大小小跟了十幾個宮女,陣仗被她這太后還大。
太后見狀搖搖頭,對太皇太后又道:“哀家說什麼來著?您看看,剛說完,這不,又來了。”
太皇太后扭頭一看,也不由的蹙了眉。不過卻未曾說什麼。
“奴婢給太皇太后,太后請安。”
說著話,那夢貴妃便帶著太史宏走了過來。俯身行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