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三○章 第一套經(jīng)典

太學宮的書樓,從外觀看起來是一座氣勢頗爲不凡的大殿,散發(fā)著一股濃郁的中正平和之氣。這股氣息,李圖遠遠就感受到了,而且心中也有微微的震撼,因爲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濃郁的中正平和之氣。

這讓他心曠神怡,似乎也與胸中的浩然之氣引起了共鳴,身上驀然間也散發(fā)出一股平和的氣息。

此時,正佇立在書樓前,靜靜地感受著這股氣息。

當這一股氣息平靜下來後,初入學士三品的境界,似乎更加穩(wěn)定了起來。

靜靜站在一旁的文公,感受到李圖身上驀然間散發(fā)出來的平和氣息,不禁微微笑了笑,也想不到李圖一走到書樓大門前,胸中的浩然之氣就與書樓的中正平和之氣引起了共鳴,只一會兒間就讓境界更加穩(wěn)定下來。

不愧是顯現(xiàn)了十二尊聖像,創(chuàng)造太學宮最高記錄的天才。

當李圖境界穩(wěn)定回神過來,文公接著也推開了書樓的大門,一股柔和白光從裡面射出,如打開了一條通向大學之道的大門。

太學宮的書樓,是太學宮的重地,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非太學宮的學子不能進。

“進去吧,好好攻讀第一套經(jīng)典,它對你日後的成長非同凡響。”

李圖點了點頭,也沒有想到自己在書樓前一站,竟然讓自己的初入三品的境界穩(wěn)定下來了,同時對太學宮的十八套經(jīng)典更爲好奇了,似乎真的很不簡單。

“攻讀每一套經(jīng)典。都有三個境界,第一個爲‘微境’。第二個爲‘意境’,第三個爲‘韻境’。也就是,讀而入微,後而意生,最後韻成,終得真諦……十八套經(jīng)典,只有第一套‘入微’,才能再讀第二套;第二套‘入微’後。再能才第三套……”

“微、意、韻三境……”李圖口中輕言了一下,繼而走進了書樓。

走進書樓,就如走進了一座大殿。

在大殿的周圍,立著一排排的書架,書架上擺滿了各種的書籍,如同書的海洋般,至少有十萬冊。而在書的海洋中。有著一名鬚眉發(fā)皆白的清瘦老人,正在聚精會神地捧讀著一冊古卷,身上散發(fā)著一股純正而濃郁的中和之氣,給人一種學富五車的感覺。

而在大殿的中央,則是立著一塊數(shù)丈高的古老石碑,大概有半丈大。石碑上刻著一種古老的字體——古彖。

石碑痕跡斑駁,看起來很古老,散發(fā)著一股荒涼而悠遠的古老氣息,而在古老的氣息中,又散發(fā)著一股中正平和之氣。

在石碑前靜靜地盤坐著兩名青年。皆是皺著眉頭在看著石刻在沉思默想著,其中一人正是蘇定邦。

從書樓大門射出的柔和白光。正是從那座數(shù)丈高的石碑上散發(fā)出來,準確地說是從石碑上的碑文散發(fā)出來。

看到這一座石碑,李圖立時就知道,這就是太學宮十八套經(jīng)典中的第一套經(jīng)典——石刻碑文。

走進了書樓,那一股中正平和的氣息更是濃郁了,李圖用靈識打量著這裡的一切,從中央的石碑到周圍的書海。一會兒後,也在石碑前盤坐了下來,用靈識一一看著石刻上的碑文。

碑文並不大,如指頭般大小,散發(fā)著一股柔和的白光和濃郁的中正氣息。

古彖,乃是一種古老的字體,繁榮於中古諸子時期。雖然現(xiàn)在很少用於書寫,但是作爲一名儒家修行者,當然認識。

李圖用靈識一一觀看著碑文,越看越是皺著眉頭,因爲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或者是根本是看不懂碑文在說什麼……

這些碑文,似乎都是由亂七八糟字拼起來的,讀起來根本不成一句話。

“這就是太學宮的重典——十八套經(jīng)典?”

李圖眉頭緊皺著,心中在思索著,自然知曉這些碑文並不是亂七八糟拼起來的,而是自己讀的方法不對。既然自己進入書樓攻讀十八套經(jīng)典,師兄和文公都沒有具體提到關(guān)於碑文的讀法,那麼……這些碑文的讀法並不是唯一,而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讀法。

每人都有自己的讀法,那麼每人的感悟則是不同……

“文公剛剛言:攻讀每一套經(jīng)典都有三個境界,第一個爲‘微境’,第二個爲‘意境’,第三個爲‘韻境’。也就是,讀而入微,後而意生,最後韻成,終得真諦……”

李圖把石碑上的碑文,一字一字地記在心中,但很快就發(fā)現(xiàn)石碑上的碑文,似乎永遠都記不完,而且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

“這是怎麼回事?”

石碑雖然高有數(shù)丈,碑文也如指頭般大小,但最多了數(shù)萬言而已,怎麼會記不完。

讀法不對!

李圖立即就知道,然後也如蘇定邦般皺著眉頭看著石碑,一動不動,在沉思默想……

……

太學宮的一個院子中,文武二公兩人正在煮茶論道,接著兩人的話題又回到了李圖和蘇定邦的身上。

“你說他們兩人需要多久才能找到自己的讀法?”武公飲了一小杯茶,隨意地問著。

文公看著茶火,沉思了一會兒,道:“至多三天即可。”

“三天,這麼看好他們?要知道,葉通入太學宮已經(jīng)一年了,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讀法。”武公頗爲有些不信的道。

“十八套經(jīng)典……很是奇妙。宮中有記載,曾經(jīng)有學子花了數(shù)年的時間,也沒有找到自己的讀法,但找到講法後,只用一天就‘入微’了……這種事情很難說得清楚。”文公搖搖頭。

武公點了點頭,想了想又道:“今年又是九年一次的重陽,恐怕他們兩人都沒有希望進入了大周太廟了。入大周太廟需要一個條件,九套經(jīng)典‘入微’或者是一套經(jīng)典‘韻成’……而且,每人都只能進一次。”

道完,武公不禁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又道:“不過,下一個九年重陽,他們兩人都應該有機會進入太廟……太廟中,應該還藏著其他的經(jīng)典,如果他們找出了一兩套並帶出來,則是大好。”

“學宮中的十八套經(jīng)典,花了上千年的時間,豈是那麼好找的。”文公搖了搖頭,正欲繼而說下去之際,突然從遠處傳來了一陣陣怒吼之聲,接著又是廝殺打鬥之聲。

“它們又打起來了?”文公愕然了一下。

“呵呵,這下熱鬧了。”武公大笑起來。

……

青松院落中,烏鴉不知從哪裡找了一個大鍋,從庭院中架了起來燒火。

此時,鍋中翻滾著,散發(fā)著一股濃郁的香氣,讓一旁的小狐貍口水流了一地。

烏鴉一邊給鍋加柴火,一邊大喝著:“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可安五臟,輕身,益氣,宜腎,補胃,暖腰滕,壯氣力,補五癆七傷,補血脈,填精髓……”

此時,小狐貍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線,癡癡地看著鍋裡的肉,一臉的陶醉。

“小不點,去找得乾柴回來,還不夠火候呢?”烏鴉看著快成了癡呆的小狐貍,連連翻白眼。

“咿呀……”

小狐貍指了指大鍋,一臉不情不願的樣子,似乎生怕烏鴉一下子偷吃了。

“快去了,柴火快燒完了。”烏鴉喊道。

“咿呀——”

看到柴火真的快燒完,小狐貍只好不情不願地竄了出去,一會兒後抱著一大堆乾柴回來。

此時,一條大黑狗來到了青松院,看著烏鴉竟然當著它的面在滾狗肉,立即火冒三丈,七竅生煙。

烏鴉瞥了一眼大黑狗,用勺子搗了搗鍋,撈起了一塊狗肉起來聞了聞,道:“真香,大黑,本座請你吃肉。”

“你在滾狗肉?”大黑狗怒目而視。

“是呀,怎麼了?”

烏鴉點點頭,看了看鍋,然後加進了一些藥材,口中說道:“本座知道一種秘方,就是用十二味中草藥秘方醃漬,再用土法慢煙香薰,得香臘狗肉,經(jīng)改卻,調(diào)特製十三香料,於熱油鍋中炒至熟,盛入瓷鉢文火熬製,愈久愈香味愈地道……嗯,現(xiàn)在時間急了些,可惜了,下次試試看。”

“啊——”大黑狗仰天怒嘯。

“大黑,一定要捧場哦。”烏鴉道。

……

一天過去了。

書樓中,李圖靜靜地盤坐著,靈識盯著石刻,一動不動。

而書樓外,大黑狗和烏鴉又是打了一天,把李圖的青松院打得面目全非。小狐貍則是趁著烏鴉和大黑狗大打出手之際,捧著大鍋在一旁獨自在吃著肉,一臉的陶醉。

“混帳,給本座留點……還吃啊。”和大黑狗打成一團的烏鴉,看到小狐貍在狼吞虎嚥,不禁大叫起來。

“烏鴉,你找死……”

“這石碑乃是何時代,又是何人所書?”

李圖靜靜地看著石碑在思索著,這石碑越看越是不簡單,似乎乃是中古時代所遺留下來。

靜靜看著石碑上指頭般大小的碑文,驀然間動了起來,如同一個個小蝌蚪在遊動般。李圖楞了一下,接著更是看到那一個個小蝌蚪從石碑上游了出來,在大殿中暢遊著……

然後是遊進了自己的腦海中,源源不斷……

第8章 甲等上品,樂榜之首第30章 國士有請第77章 住世爲酒人,出世爲酒仙第9章 再入懸空琴臺第172章 末二的殺機第29章 誰在仰望,琴樓之上第46章 《千字文》的疑惑第21章 董教授的回報第一○三章 老僕之死第125章 太平有象第41章 回憶上古第14章 玉生煙第168章 龍門壺口第35章 小僧來自東土大唐第8章 琴棋書畫之黑白棋城第34章 神音三曲第12章 侯府裡的琴聲第24章 一千棋局第21章 誰拿棋盤第17章 燕國第二第35章 小僧來自東土大唐第44章 可憐兮兮的小狐貍第161章 聽琴喚生機第53章 百步飛劍第68章 王劍出第77章 住世爲酒人,出世爲酒仙第85章 書院中的那一個人第一○九章 習劍第164章 傳下養(yǎng)氣之法第13章 天才琴師,師紀第23章 殺向天外第10章 第一堂課第64章 倒立的鬼谷第11章 四藝莊園第77章 住世爲酒人,出世爲酒仙第27章 神音破曉第171章 一劍,山河斷第63章 茅廬,古井,鬼孩第29章 誰在仰望,琴樓之上第10章 第一堂課第23章 殺向天外第6章 四把柴刀第5章 傳說中的第七科第19章 書與劍第122章 聖像顯現(xiàn)第23章 殺向天外第6章 柯爛棋局?第84章 蘇子魚第一六○章第66章 接引之路第34章 神音三曲第67章 葬帝之地第47章 消失的小千寺第51章 天下丹砂皆巴氏第131章 儒藏之第七十九聖第一一七章第156章 一子解雙徵第12章 琴社的師兄們第22章 終入棋城第139章 無影劍第61章 墨潑天書第163章 放棄那一柄刀第69章 不朽神性第40章 大悲咒,破印第2章 西南八府第5章 傳說中的第七科第22章 終入棋城第4章 計算力的突破第135章 終成大學士第10章 誰放歌第66章 接引之路第133章 公子,你踩到杏花了第24章 公主再次有請第12章 世上有妖第80章 酒肆的琴師第31章 無題第6章 士子九品第27章 過五關(guān)第148章 第三十七座石碑(下)第171章 一劍,山河斷第138章 青城華公子第11章 八大社團第11章 府主第91章 捕捉琴音第93章 琴棋書畫四人第32章 琴之國士,百鳥來朝第一○六章 二師兄第115章 印記第84章 蘇子魚第一三二章第8章 棋局中的玄機第133章 公子,你踩到杏花了第一○六章 二師兄第33章 酣然入夢第59章 雲(yún)海迷途第163章 放棄那一柄刀第一二○章 三尺筆鋒第15章 書案上的字第10章 大誦
第8章 甲等上品,樂榜之首第30章 國士有請第77章 住世爲酒人,出世爲酒仙第9章 再入懸空琴臺第172章 末二的殺機第29章 誰在仰望,琴樓之上第46章 《千字文》的疑惑第21章 董教授的回報第一○三章 老僕之死第125章 太平有象第41章 回憶上古第14章 玉生煙第168章 龍門壺口第35章 小僧來自東土大唐第8章 琴棋書畫之黑白棋城第34章 神音三曲第12章 侯府裡的琴聲第24章 一千棋局第21章 誰拿棋盤第17章 燕國第二第35章 小僧來自東土大唐第44章 可憐兮兮的小狐貍第161章 聽琴喚生機第53章 百步飛劍第68章 王劍出第77章 住世爲酒人,出世爲酒仙第85章 書院中的那一個人第一○九章 習劍第164章 傳下養(yǎng)氣之法第13章 天才琴師,師紀第23章 殺向天外第10章 第一堂課第64章 倒立的鬼谷第11章 四藝莊園第77章 住世爲酒人,出世爲酒仙第27章 神音破曉第171章 一劍,山河斷第63章 茅廬,古井,鬼孩第29章 誰在仰望,琴樓之上第10章 第一堂課第23章 殺向天外第6章 四把柴刀第5章 傳說中的第七科第19章 書與劍第122章 聖像顯現(xiàn)第23章 殺向天外第6章 柯爛棋局?第84章 蘇子魚第一六○章第66章 接引之路第34章 神音三曲第67章 葬帝之地第47章 消失的小千寺第51章 天下丹砂皆巴氏第131章 儒藏之第七十九聖第一一七章第156章 一子解雙徵第12章 琴社的師兄們第22章 終入棋城第139章 無影劍第61章 墨潑天書第163章 放棄那一柄刀第69章 不朽神性第40章 大悲咒,破印第2章 西南八府第5章 傳說中的第七科第22章 終入棋城第4章 計算力的突破第135章 終成大學士第10章 誰放歌第66章 接引之路第133章 公子,你踩到杏花了第24章 公主再次有請第12章 世上有妖第80章 酒肆的琴師第31章 無題第6章 士子九品第27章 過五關(guān)第148章 第三十七座石碑(下)第171章 一劍,山河斷第138章 青城華公子第11章 八大社團第11章 府主第91章 捕捉琴音第93章 琴棋書畫四人第32章 琴之國士,百鳥來朝第一○六章 二師兄第115章 印記第84章 蘇子魚第一三二章第8章 棋局中的玄機第133章 公子,你踩到杏花了第一○六章 二師兄第33章 酣然入夢第59章 雲(yún)海迷途第163章 放棄那一柄刀第一二○章 三尺筆鋒第15章 書案上的字第10章 大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沛县| 柳林县| 泗洪县| 太白县| 涟源市| 深水埗区| 兴业县| 竹北市| 东城区| 二手房| 河北区| 肥城市| 舟山市| 根河市| 东乌珠穆沁旗| 马龙县| 江孜县| 明星| 石棉县| 磐石市| 定陶县| 福海县| 东方市| 武胜县| 茌平县| 宜宾县| 乳源| 金昌市| 陇南市| 繁昌县| 德令哈市| 郸城县| 无极县| 镇赉县| 武川县| 英吉沙县| 乌鲁木齐市| 青海省| 遵化市|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