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2章 杼的番外(二)

車馬轔轔,浩蕩的隊伍揚起淡淡的塵色,將日光染得愈加金黃。

成周城門洞開,國人擁擠在道旁,有人歌唱,有人揮舞衣袂,送天子車駕東巡。

我與一衆(zhòng)宗室子弟走在行列之中,前方,駟馬拖著兄長的服車穩(wěn)當(dāng)向前,兄長端坐車上,素繒朝服纖塵不染。

背上突然被誰拍了一下,我一驚回頭,卻見是頊。

“杼,”他不知何時擠了上來,笑嘻嘻地看著我:“你也隨天子去東巡麼?”

我頷首,道:“你也去?”

“正是。”他整整身上的衣裳,嗓子嘶啞:“君父要我跟隨天子左右,長些見識。”

那表情神氣,與頭上的總角配在一處,我不禁覺得好笑。

頊?zhǔn)切l(wèi)伯次子,算起來,與我是同個曾祖父的族兄弟。去年,衛(wèi)伯將頊送到宗周辟雍受教,我與他熟識起來,常在一處玩耍。

“你我同行,恰是正好。”我說。

頊笑笑。

他望了望兄長那邊,讚道:“晉侯果然出衆(zhòng)。”

我心中驕傲:“那是自然。”

頊又張望向別處,未幾,拍拍我的肩頭,指向前方:“虎臣輿也出衆(zhòng)。”

我看去,只見虎臣輿乘車跟在天子車駕之後,遠(yuǎn)遠(yuǎn)的,只望見那車上的背影挺得筆直。

“嘖嘖,封了伯便可乘車哩。”頊酸溜溜地說。

我笑笑,沒有答話。

虎臣輿比我小一兩歲,字子熙,算起來也是我的族兄弟。他是伯邑考的孫子,父母早逝,少年即得以冠禮取字。這般情形與兄長很是相似,不過虎臣輿幼年已成故而,之後便由邑姜太后收養(yǎng)在宮中。

他勇力過人。也正是去年,天子伐羣舒,他立下赫赫功勳。得勝歸來之後,天子封其爲(wèi)梓伯,並委以虎臣之職。從此,人們便稱他虎臣輿。

一陣女子的嘰喳聲傳入耳中,我看去,只見幾個女子在路邊的人羣裡擠著向前,嘴裡嚷著要看虎臣輿。

“嘖嘖……”頊又開始發(fā)出不屑的聲音。

我被騷動的人羣推了一下,無奈地?fù)蹞垡滦洹?

若論風(fēng)度儀態(tài),我敢說兄長首屈一指;可若說相貌俊美英武,我見過的人之中,尚無人可及虎臣輿。

因爲(wèi)君父唐叔虞之故,我和兄長自幼時起就常常去宗周。在那裡,無論宮廷市井,人們說起俊俏之人總免不了提到伯邑考。據(jù)說伯邑考當(dāng)年姿容無雙,連商王的後妲己也垂涎,以致伯邑考身歿肉醢之禍。虎臣輿承繼了伯邑考的美名,又兼英勇過人,可謂名動王畿。

他每回出行,總會招來許多人圍觀。如同今日這樣,即便虎臣輿面無表情像一尊石雕,所過之處,人羣中也總會出現(xiàn)一陣喧譁。

秋風(fēng)漸漸變涼。

天子?xùn)|巡的隊伍自成周出發(fā),一路往東。途徑闕鞏、虢國、管國等地,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半月。

天色漸漸暗下,一名小臣走來告知,天子令生起篝火,今夜就地露宿。

走了一日,衆(zhòng)人都疲憊不已,得此言語不禁欣喜,一時間,車馬之聲與人聲交雜,野地中熱鬧起來。

旅途遙遠(yuǎn),輜重皆從簡。我的露宿之物不過一卷鋪蓋和一塊遮風(fēng)擋露的氈布,大略地搭一下,夜裡的休憩之處就佈置好了。

天上星子光輝漸亮,人們已經(jīng)燒起了團(tuán)團(tuán)篝火,各自圍坐。

頊正與一名宗室子弟談天,說著說著,卻又說到了虎臣輿。

“若說虎臣輿生得最俊,倒也不見得。”他一邊吃著糗糧一邊說:“我曾見到了杞國太子,那形貌可不比虎臣輿差。”說著,他狡黠一笑:“過兩日就要到杞國,虎臣輿若見到杞太子,他恐怕要著惱。”

“我看不會。”那宗室子弟卻笑而搖頭:“我聽說他二人去年在成周就見過了,相交甚好。”

頊笑容僵住,片刻,又恢復(fù)鄙夷之色:“那又如何,杞太子就是比虎臣輿好。”

我在一旁聽著,無奈地笑。

虎臣輿雖出色,卻沉默寡言。加之他自幼在宮中長大,在別人眼中就總有些倨傲之態(tài)。我和他雖相識,說過的話卻少之又少,而像頊一樣不喜歡他的人也並非少數(shù)。

不過他們提到杞國,我不禁又想起兄長的那些信。

自從公明道破,我就開始對此事多加留意。

一年多來,兄長每收到杞國的來書,必定親自回覆,從無間斷。有時兄長收到書信之後,我就會在他的案上看到些小物事,有飾物,有小童喜愛的草編,林林總總,不貴重,卻都算得別緻。我見過最奇怪的東西,是一些毛物。它們用細(xì)毛繩製成,不知用何法織成手的模樣,可將手套進(jìn)去。

兄長對這些物事很是珍視,每每收到,總會露出愉悅之色。而天寒出行之時,兄長常將那毛物戴在手上,似乎捨不得脫下。

有一回,兄長外出巡視籍田的時候,我替他收拾案上簡牘,無意中看到了一卷短小的簡冊。那簡冊半掩著,上面字跡細(xì)小而娟秀,寫得很是齊整。我忍不住,將那簡冊細(xì)看。只見上面寫的都是些稀鬆平常的小事,卻很是活生動,我時不時被其中言語逗得想發(fā)笑。心中不無驚異,我從不知道那些用於祭告和記事的文辭可寫得這般有趣,心中對那來書之人更加好奇。

一番估摸,我覺得兄長大約就是去年在成周見到那杞女。她可遣人送信,可見身位不低。而那來書用辭嫺熟,非有所閱歷之人不可爲(wèi),我覺得那杞女應(yīng)當(dāng)並非稚幼,少說也該與兄長年紀(jì)相當(dāng)。我曾找來當(dāng)時隨兄長往成周的從人問話。他們說只記得兄長與杞太子見過兩三回,照面而已,談不上深交,更不記得有什麼女子。

如今杞國就在前方,我探究之心又起,或許此行,我也能見到那致書之人。

正思索,身後傳來一陣說話聲。 Wωω⊕ TTKΛN⊕ ¢O

我回頭望去,卻見兄長來了,風(fēng)塵僕僕。

他正與旬伯和毛公見禮。

旬伯和毛公都是畿內(nèi)諸侯。旬伯四五十年紀(jì),毛公稍長,二人皆頗有名望。

“吾聞國君年初率師援鄂,獲全勝,還未道賀。”旬伯看著兄長,緩聲道。

兄長謙道:“鄰人有難自當(dāng)襄助,餘不敢居功。”

毛公撫須:“國君賢能,天子亦嘉賞,不必過謙。”說話間,不遠(yuǎn)處出現(xiàn)些火把閃動之光,我們望去,只見是天子的衛(wèi)士在巡邏,爲(wèi)首一人,卻是虎臣輿。

畿內(nèi)的貴族子弟們,互相之間熟悉得很。虎臣輿走過,不少人與他打招呼,又是一陣熱鬧。

看到他,旬伯露出微笑。

虎臣輿也看到了這邊,走過來。

“舅父。”他向旬伯行禮道,片刻,又看向毛公和兄長,亦是一揖:“二位國君。”

兄長微笑還禮:“虎臣。”

“虎臣夜巡?”毛公問。

“正是。”虎臣輿道:“此地近河,又處郊野,不可輕心。”

旬伯莞爾,道:“天子在此,自當(dāng)謹(jǐn)慎。待到了杞國,便可稍加休息。”

衆(zhòng)人皆頷首。

“國君可曾去過杞國?”毛公問兄長。

“未曾去過。”兄長和色道。

毛公道:“杞承有夏,城邑宮室皆是古制。我十年前曾往出使,不知當(dāng)今面貌如何。”

旬伯道:“東婁公娶於衛(wèi),與天子亦算得姻親。去年天子大蒐,我曾見過杞太子,乃拔萃之人。”說著,他看看虎臣輿,和色道:“子熙彼時亦與杞太子有些交情。”

虎臣輿頷首:“杞太子俊傑,外甥甚幸。”

“太后亦甚爲(wèi)歡喜,”毛公想了想,轉(zhuǎn)向兄長道:“國君可還記得,彼時不光是杞太子,東婁公季女亦隨太后觀禮。”

“正是。”兄長微笑:“才俊之人,太后一向慈愛。”

東婁公季女?我聽著心中一動,不禁看向兄長。衆(zhòng)人又說起了別的事,兄長對答著,脣上的笑意卻一直未消。

我興致起來,覺得抓住了什麼。正在這時,我的目光掃過虎臣輿,卻發(fā)現(xiàn)他正看著兄長,似注視似深思。篝火跳躍,光照淡淡地映在虎臣輿的側(cè)臉上,愈加顯得表情不辨。

人們沒有說錯,往東再行兩日,杞國的郊野已經(jīng)在望。

時值金秋,田地裡的莊稼一望無邊。大風(fēng)吹來,隊伍行至其中,如同置身茫茫波濤之中,成周之東地域平坦,與宗周和晉國迥異,這我早已知曉。可如今看到杞國的田野,我才覺得這風(fēng)光如此迷人。

東婁公早已率國中臣子前來迎接。

我看到了頊和旬伯他們稱道不已的杞太子,果然形貌俊逸,與虎臣輿相較,亦難分高低。不過即使如此,我仍然覺得兄長氣度卓然,他二人誰也不及。

一番拜見,東婁公引著天子車駕往雍丘而去。

杞國本因祀禹而封,天子特意來杞國亦爲(wèi)了禹祭。

雍丘城門洞開,邑內(nèi)高臺櫛比,宮室拙樸,果有古風(fēng)。我隨著兄長走入公宮,只見其中早已人羣擁擠,卻肅穆安靜。

鍾鐃齊鳴,樂聲陣陣。兄長與一衆(zhòng)臣子身著祭服分列庭中,天子端坐明堂之上,東婁公領(lǐng)著夫人與衆(zhòng)子拜見。

忽然,頊用手臂捅了捅了我。

我回頭,他朝我擠擠眼睛,低聲道:“看那上階的女子。”

我訝然,踮起腳朝前方張望。

越過許多人的肩頭,只見殿前,一名少女正拾階而上。她穿著寬大的祭服,遮住了身量,步態(tài)卻走得輕盈,束作總角的烏髮下,側(cè)臉精緻嫺靜。

“如何?”頊得意地說:“那是我表妹杞姮。看看,論起美貌,虎臣輿算得什麼?”

第44章 王姜第44章 王姜第122章 星辰 (2)第110章 迷癥第39章 高臺第127章 明月(上)第121章 星辰 (1)第6章 紅妝第139章 歧周(中) (2)第129章 松明第11章 獻(xiàn)俘第83章 重遇第79章 再會第143章 骨符第28章 爭執(zhí)(上)第112章 泮宮第113章 使者第28章 爭執(zhí)(上)第129章 松明第79章 再會第95章 夏蟬第105章 驚疑第89章 河伯 (2)第53章 頡邑(上)第13章 雒水(下)第75章 及笄第148章 鹿鳴(中)第136章 舟人第53章 頡邑(上)第96章 桑間第43章 琴藝第40章 臨行第107章 夜話第43章 琴藝第72章 冢婦第104章 伊水 (2)第105章 驚疑第125章 鑾鈴第128章 明月(下)第42章 入宮第19章 小悠第3章 媵嫁第60章 歸來第11章 獻(xiàn)俘第124章 晨光第46章 辟雍(下)第47章 竹林第3章 媵嫁第134章 問詢第51章 大豐(下)第38章 娶婦第103章 伊水 (1)第127章 明月(上)第40章 臨行第102章 尋覓第136章 舟人第12章 雒水(上)第31章 婚事第142章 周鼓 + 沃若(全) (2)第74章 納采第62章 告白第114章 廟告第88章 河伯 (1)第45章 辟雍(上)第42章 入宮第138章 歧周(中) (1)第18章 齊姜(下)第137章 歧周(上)第97章 往事第2章 杞姒第121章 星辰 (1)第54章 頡邑(下)第103章 伊水 (1)第118章 楚橘 (1)第145章 載行第143章 骨符第14章 燮父(上)第147章 鹿鳴(上)第43章 琴藝第70章 周行第87章 驚變(下)第35章 定親第115章 焦慮第10章 王姒第48章 賭約第62章 告白第78章 77章 (3)第2章 杞姒第83章 重遇第48章 賭約第119章 楚橘 (2)第148章 鹿鳴(中)第69章 重疾第11章 獻(xiàn)俘第63章 王宮第30章 豆蔻第75章 及笄第24章 衛(wèi)佼第58章 梓土(下)
第44章 王姜第44章 王姜第122章 星辰 (2)第110章 迷癥第39章 高臺第127章 明月(上)第121章 星辰 (1)第6章 紅妝第139章 歧周(中) (2)第129章 松明第11章 獻(xiàn)俘第83章 重遇第79章 再會第143章 骨符第28章 爭執(zhí)(上)第112章 泮宮第113章 使者第28章 爭執(zhí)(上)第129章 松明第79章 再會第95章 夏蟬第105章 驚疑第89章 河伯 (2)第53章 頡邑(上)第13章 雒水(下)第75章 及笄第148章 鹿鳴(中)第136章 舟人第53章 頡邑(上)第96章 桑間第43章 琴藝第40章 臨行第107章 夜話第43章 琴藝第72章 冢婦第104章 伊水 (2)第105章 驚疑第125章 鑾鈴第128章 明月(下)第42章 入宮第19章 小悠第3章 媵嫁第60章 歸來第11章 獻(xiàn)俘第124章 晨光第46章 辟雍(下)第47章 竹林第3章 媵嫁第134章 問詢第51章 大豐(下)第38章 娶婦第103章 伊水 (1)第127章 明月(上)第40章 臨行第102章 尋覓第136章 舟人第12章 雒水(上)第31章 婚事第142章 周鼓 + 沃若(全) (2)第74章 納采第62章 告白第114章 廟告第88章 河伯 (1)第45章 辟雍(上)第42章 入宮第138章 歧周(中) (1)第18章 齊姜(下)第137章 歧周(上)第97章 往事第2章 杞姒第121章 星辰 (1)第54章 頡邑(下)第103章 伊水 (1)第118章 楚橘 (1)第145章 載行第143章 骨符第14章 燮父(上)第147章 鹿鳴(上)第43章 琴藝第70章 周行第87章 驚變(下)第35章 定親第115章 焦慮第10章 王姒第48章 賭約第62章 告白第78章 77章 (3)第2章 杞姒第83章 重遇第48章 賭約第119章 楚橘 (2)第148章 鹿鳴(中)第69章 重疾第11章 獻(xiàn)俘第63章 王宮第30章 豆蔻第75章 及笄第24章 衛(wèi)佼第58章 梓土(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清徐县| 积石山| 师宗县| 广灵县| 哈密市| 乌鲁木齐市| 会昌县| 贵州省| 贵定县| 都匀市| 营山县| 湘潭市| 五河县| 呼和浩特市| 康保县| 奉新县| 抚顺市| 天祝| 通道| 阆中市| 进贤县| 宣城市| 夏河县| 河南省| 杭锦旗| 井研县| 东宁县| 久治县| 来凤县| 五台县| 页游| 通山县| 达尔| 梧州市| 佛学| 岱山县| 武隆县| 清水县| 乌鲁木齐县|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