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1章 自有辦法令歸去

莊園經濟是不是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先進生產力?在劉琮看來,是,也不是。

世家大族是不是一定會成爲集權制度的障礙和阻力?在劉琮看來,同樣是,也同樣不全是。

在戰亂頻仍的地區,莊園不僅僅是生產物資之地,更是防禦外敵之所,塢堡堅固,部曲過萬的世家大族,可以很好的保護託庇其中的佃客蔭戶。通過他們的合理組織,又能最大化的利用人力優勢,進行各種生產勞動,從而獲得較高的收成。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的確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先進生產力。

但是荊、揚、交三州相比北方氣候溫暖,水系衆多,適宜耕種的良田更多。後世所言“湖廣熟,天下足”指的正是荊州,而“蘇湖熟,天下足”又正是揚州。劉琮知道之所以目前自耕農的處境看起來不如給大族當佃戶,主因在於這場天災,次要原因纔是耕種水平落後,水利設施不夠完善等等。隨著鐵質農具的推廣和普及,北方流民帶來的先進的農耕技術,用不了多久,自耕農經濟就會成型並且逐步發展,直至完善起來。

劉琮爲何要逆流而動?難道天生和世家大族有仇?非也!他這麼做,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雖然出身於世紀大族,但劉琮要的卻是集權而非與世家大族分權。他很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放之當下,莊園經濟便是世家大族的基礎。佔山固澤,良田萬頃,塢堡高聳武備充足,關上門就是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小王國,這樣的世家大族劉琮能放心嗎?就算劉琮放心,這種世家大族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甘於在集權統治之下?或者就不想起而代之?

就拿曹魏來說,在某種意義上,曹操是當時兩漢魏晉南北朝少有的打破高門大族壟斷的人,然而最終卻被世家豪族的代表司馬氏所篡,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強勢如曹操,他活著的時候固然可以“唯纔是舉”,通過這樣的方式打破高門大族對政治的壟斷。但他死後呢?曹丕不也得接受陳羣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以妥協換取了代漢的成功,把選拔官員的權力還給了士族集團。若非如此,曹丕也不會最終被架空,皇權成爲了象徵而已。

不過世家大族也並非一定會是集權制度的障礙和阻力。關鍵是如何將他們的利益,與集權的利益相結合,使得他們心甘情願的給自己挖掘墳墓。

當然這種手段,必須是溫和的,過程肯定是漫長的。好在劉琮認爲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所設想的藍圖。他所推行的新政,從方方面面組成了一張大網,戶籍制度也好,軍隊制度也罷,甚至農業方面向自耕農的傾斜支持,都是爲了這個最終的目的。敢於反抗的被血腥鎮壓,合作順從的給予相應回報,南陽新政的成功多半來自於此。

分化使其不能凝聚起來與自己對抗,拉攏則在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同時,更加削弱了可能存在的敵對勢力。對於世家大族的警惕和防範,劉琮幾乎有種本能的敏感。通過攻伐江東,荊州世家大族在短期內成功的與劉琮融爲一體,不僅僅劉琮在攻取江東中獲益,世家大族如文、黃、龐等哪個又未曾從中收益呢?

如今逃戶多投奔到高門大族,以人身自由爲代價,希望免除賦稅和徭役,對於劉琮來說,這是在挖自己的牆腳。

這種情況爲何一直遲遲沒有上報?劉琮對此心知肚明。開玩笑,若不是杜襲、裴潛等流民系的官員發現之後進行調查,難道指望蒯越他們主動承認嗎?

對於脫籍棄田的逃戶,主管司法的司馬芝建議大索追拿,並對容留蔭戶之大族處於重罰。

劉琮沒打算這麼辦,如若按照司馬芝這種處理方式,很容易造成矛盾激化,這是劉琮目前所竭力避免的。現在他要將內部擰成一股繩,就不能用如此明顯的打擊方式來對付世家大族。

不過劉琮也不打算就這麼聽之任之。否則戶籍制度很快就將變成一紙空文,大夥兒最終回到以前的老路上。

連續與蒯越、杜襲、裴潛等人商議之後,沒過多久劉琮便頒發了幾道政令。

表面看起來這幾道政令大多與脫籍棄田風潮無關,但細細思之,卻又息息相關。

政令發佈之後,許多人便坐不住了。

“咳咳,汝等本是吾家蔭戶,因水災過後生計無著,吾不忍見汝等飢餓哀號,故暫時收留。可如今到底與從前不同,法令即下,吾等都須遵從。”江陵城外某處大莊園內,一個身材矮小但氣勢很足的中年漢子對階下衆人說道:“汝等還是各自歸家,操持生計去吧……”

臺階下站立著的數十個人面面相覷,其中一人嘆道:“俺們如今都是逃戶,官府知曉,豈能容俺等?還請望在俺等勤快份上,再收留俺等一次!”

“是啊,俺們就這麼回去,那官府能給俺們好果子吃嗎?”這些人聽了,都出言附和,苦苦哀求。

那中年漢子乃是這家家主,見衆人不肯離去,皺眉道:“汝等不知,官府並未追究汝等,快快歸家,各自去罷!”說完,轉身便回了堂上。階下衆人無可奈何,只得收拾一番,忐忑不安的回去。

待衆人走後,這家主人才在榻上長嘆道:“不走?不走汝等的賦稅徭役全都落在吾家,憑空多出這些誰人吃得消?哎,不是吾無情不願收留汝等,實在是養活不起啊!”

“這官府也太不講道理了!”主人的兄弟在一旁憤憤不平:“他們的田畝又不曾歸入咱們家,憑什麼要把他們的賦稅徭役應在咱們頭上?”

主人冷哼一聲:“講道理?大將軍若是跟咱們講道理,那纔可怕呢。”

他那兄弟愣怔片刻,想起傳聞中劉琮在南陽做過的某些事情,不由打了個寒戰,低聲道:“罷了,不過是些佃戶,反正咱們家的人手也足用了,多了他們若是沒多田畝,反倒不好。”

“正因如此,如今讓他們自行歸家,咱們也免得惹上麻煩。”主人嘆道,沉吟片刻後,又道:“三弟如今也是軍中都尉了,咱們家裡以後少不了還要依仗他,所以今後惹麻煩的事,還是少些爲好,免得耽誤了三弟在軍中的前程……”

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42章 後路已斷當如何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殘害第458章 強攻受挫退兵否第198章 徵用民船做火船第530章 思謀大局留後路第15章 單騎入營說英雄第391章 白馬渡口論荊州第212章 整頓人馬待軍械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563章 略吃小虧不服輸第224章 一視同仁山越兵第117章 軍中基石百人將第15章 問心豈能無愧乎第158章 限定時日破潁陰第393章 預作準備待廝殺第480章 坐困孤城盼援軍第49章 昔日少年今從容第390章 穩定益州圖全局第505章 形勢危急何用計第47章 君以此始必此終第146章 獨當一面君可允第212章 整頓人馬待軍械第32章 大氅受仗肅軍紀第624章 漏夜候敵久不至第502章 消息走漏當機斷第299章 以人爲本須自愛第347章 神態自若潛入城第232章 另闢蹊徑脫穎出第378章 不覺衝殺陷重圍第151章 形勢雖急卻緩行第553章 可進可退先移營第368章 權衡再三難定奪第306章 分合之間有大勢第177章 欲破營寨當何爲第543章 自有應對出兵計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392章 控扼咽喉天下險第31章 醉中猶記血戰酣第245章 平戰戡亂養生息第198章 盡心竭力依本分第201章 改換門庭握良機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561章 另想辦法謀出路第258章 鑄錢公賣興官學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465章 再度出擊又遇伏第424章 謀定方略平天下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438章 視江東用兵淮上第189章 終下決心靖宇內第501章 明日復來怎打發第142章 拼卻屍山登寨牆第244章 禍從口出劍光寒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174章 兩不相幫豈可成第586章 攻營伊始烈焰起第367章 忽有急報荊州來第476章 將士歡騰援軍至第456章 圍殲敵軍可漏網第123章 上陣何須父子兵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511章 敵軍麇集如何戰第388章 橫衝直撞破敵陣第515章 大軍忽至意圖晦第396章 兩軍相持何能久第497章 敵知我方我不知抱歉今天欠賬了第406章 終破雄關定大局第339章 敬謝不敏鴻門宴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奮起第511章 敵軍麇集如何戰第216章 大勢已去精銳盡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231章 何不直出取吳會第324章 以何良策賺德陽第172章 事不可爲任須拼第520章 不吞誘餌奈我何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335章 一戰成名陌刀營第434章 戰略已定鎮壽春第496章 厲兵秣馬待敵攻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369章 循序漸進緩圖之第301章 自有辦法令歸去第318章 所言之事可應否第277章 何爲幹才看子緒第646章 回首往昔思窮途第185章 會獵於吳君可否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325章 並駕齊驅同入城第260章 拋卻虛名念蒼生第157章 自亂陣腳棄城走第121章 桃花林中弓弦響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36章 突逢刺客何人遣第441章 陣斬秦翊初告捷上架忐忑和其他第391章 白馬渡口論荊州第504章 臨機應變布疑兵
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42章 後路已斷當如何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殘害第458章 強攻受挫退兵否第198章 徵用民船做火船第530章 思謀大局留後路第15章 單騎入營說英雄第391章 白馬渡口論荊州第212章 整頓人馬待軍械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563章 略吃小虧不服輸第224章 一視同仁山越兵第117章 軍中基石百人將第15章 問心豈能無愧乎第158章 限定時日破潁陰第393章 預作準備待廝殺第480章 坐困孤城盼援軍第49章 昔日少年今從容第390章 穩定益州圖全局第505章 形勢危急何用計第47章 君以此始必此終第146章 獨當一面君可允第212章 整頓人馬待軍械第32章 大氅受仗肅軍紀第624章 漏夜候敵久不至第502章 消息走漏當機斷第299章 以人爲本須自愛第347章 神態自若潛入城第232章 另闢蹊徑脫穎出第378章 不覺衝殺陷重圍第151章 形勢雖急卻緩行第553章 可進可退先移營第368章 權衡再三難定奪第306章 分合之間有大勢第177章 欲破營寨當何爲第543章 自有應對出兵計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392章 控扼咽喉天下險第31章 醉中猶記血戰酣第245章 平戰戡亂養生息第198章 盡心竭力依本分第201章 改換門庭握良機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561章 另想辦法謀出路第258章 鑄錢公賣興官學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465章 再度出擊又遇伏第424章 謀定方略平天下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438章 視江東用兵淮上第189章 終下決心靖宇內第501章 明日復來怎打發第142章 拼卻屍山登寨牆第244章 禍從口出劍光寒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174章 兩不相幫豈可成第586章 攻營伊始烈焰起第367章 忽有急報荊州來第476章 將士歡騰援軍至第456章 圍殲敵軍可漏網第123章 上陣何須父子兵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511章 敵軍麇集如何戰第388章 橫衝直撞破敵陣第515章 大軍忽至意圖晦第396章 兩軍相持何能久第497章 敵知我方我不知抱歉今天欠賬了第406章 終破雄關定大局第339章 敬謝不敏鴻門宴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奮起第511章 敵軍麇集如何戰第216章 大勢已去精銳盡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231章 何不直出取吳會第324章 以何良策賺德陽第172章 事不可爲任須拼第520章 不吞誘餌奈我何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335章 一戰成名陌刀營第434章 戰略已定鎮壽春第496章 厲兵秣馬待敵攻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369章 循序漸進緩圖之第301章 自有辦法令歸去第318章 所言之事可應否第277章 何爲幹才看子緒第646章 回首往昔思窮途第185章 會獵於吳君可否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325章 並駕齊驅同入城第260章 拋卻虛名念蒼生第157章 自亂陣腳棄城走第121章 桃花林中弓弦響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36章 突逢刺客何人遣第441章 陣斬秦翊初告捷上架忐忑和其他第391章 白馬渡口論荊州第504章 臨機應變布疑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彭州市| 乌恰县| 安溪县| 凤冈县| 泾阳县| 高尔夫| 吴江市| 邓州市| 宣城市| 陇西县| 武川县| 扬中市| 青冈县| 明光市| 吴川市| 平江县| 长葛市| 土默特右旗| 全椒县| 承德市| 屏山县| 藁城市| 启东市| 江北区| 化德县| 青州市| 辛集市| 略阳县| 栾川县| 池州市| 华亭县| 平顶山市| 亳州市| 蒲城县| 闽侯县| 保亭| 如东县| 革吉县| 余江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