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忽聞水軍疫氣發

大戰在即,諸事繁雜,不過劉琮並沒有事必躬親,而是充分放權。身爲荊州牧守,州內政務他大多交由賈詡、蒯越等人,軍內之事則委與徐庶,至於趙雲、魏延等將,各領其部或自南陽開拔,或駐守襄陽,等待大軍出發。

因選拔郡兵精銳由陳宮主事,劉琮便將其授爲從事中郎將,陳宮既知劉琮意圖,便首先將自己的部曲裁撤,精壯留下編入各軍,老弱全部屯田。他以身作則,荊州其他將領便無話可說。

時至今日,這些荊州老臣舊將若還是看不出劉琮與劉表的不同,那這些年算是白混了。不過正因爲劉琮胸懷大志,不甘於自保,才讓很多人覺得看到了希望,從前的猜測和揣摩,現在都逐漸變爲了現實,讓他們如何不喜?至於所部士卒抽調混編,對他們來說,也就沒什麼不可接受的了。

此次對江東用兵的同時,還要遣偏師入蜀,既然決定用諸葛亮爲帥,張繡爲將,那麼諸葛亮也必須有相應的官職,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很難統御部下。

在徵詢過賈詡和徐庶的意見之後,劉琮在四月十八日正式授予諸葛亮懷遠將軍之職,行監軍事。劉琮雖然是朝廷正式冊封的二品鎮南將軍,有徵闢掾屬之權,但懷遠將軍爲五品雜號將軍,本是朝廷纔有資格授予的,不過如今這年頭誰還把朝廷的命令當回事?自封的將軍滿天飛,私相授受的也不少。至於江東孫氏更是父子相傳、兄終弟及。

以張繡爲將出兵益州是賈詡的提議,他雖然沒有明言,但劉琮敏銳的察覺出其提議後隱藏的意圖。

自張繡接手其叔父張濟的人馬,又在宛城紮根之後,如今也過去了四五年時間,久駐南陽,總會枝葉蔓延,實力暗增。賈詡此舉,乃是防患於未然。劉琮雖然與張繡相交莫逆,且有師兄弟的關係,但劉表之死殷鑑不遠,賈詡深諳人心易變之理,這纔會有此提議。

不以情而以理,不以陰謀而以陽謀。這是毒士賈詡無意中給劉琮上的一課。

任何集團之中都會有派系、山頭的存在。對此劉琮覺得很正常,但目前來看荊州正處於上升階段,外有強敵環視,所以大家還是很同心協力的。不過隨著將來地盤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可以預見到未來肯定會有更爲強力的派系。現在不就有端倪可尋了嗎?

當然劉琮沒打算玩帝王心術,他覺得只要自己能搞保持強勢,荊州集團就不會出任何問題。

何況現在主要的精力,是如何掃平羣雄。

張繡接到軍令,整頓兵馬,轉運糧草尚須時日,劉琮便先將益州求援的使者和張鬆一同召到官署之中,言明將派兵入益州平叛。那使者聞聽之後,喜悅的無以復加,連聲道謝。倒是張鬆有些疑惑,這些日子聽說荊州要對江東用兵,怎麼還會分兵相助益州?

“子喬神思不屬,莫非思鄉心切,此時已神遊歸蜀?”華歆見狀,出言說道。這老頭自去年歸降荊州後,被劉表奉爲上賓,經常與之座談,品評人物、勢論天下。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可惜好景不長,劉表被害之後,他本有些心灰意賴,不過劉琮可沒忘記他,此次出兵益州,便請他爲軍中議郎,參謀軍事。其實說白了就是想借用華歆之名,收攏益州人心。畢竟在這個時代,名聲還是很有用處的。

張鬆聽了連忙搖頭,當初自己擔憂蜀中生亂,沒想到竟成事實,以前還曾想過向劉琮借兵,誰知道孫策身死,劉琮要傾力東進。在他看來,這時候借兵平叛實在有些不大合適,可沒想到劉璋派來使者相求,劉琮這就答應了。

他現在心中頗爲掙扎,一方面張鬆畢竟是蜀人,家鄉遭受兵災心情自然沉重,另一方面,他又從劉琮的這個決定之中,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若是按照常理,劉琮本當舉荊州之全力,對付江東孫氏,更何況北有曹操,南有交州,分兵駐守防備,斷不可少。可是劉琮卻答應出兵相助,這其中若是沒有巨大的利益,怎能讓他這種緊要關頭,做出如此決定?難道真如劉琮所言,是感念宗室之情,不忍見益州百姓遭受兵災之禍?

可要說巨大的利益,除了吞併益州,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大呢?一念及此,張鬆後背冷汗迭出,臉色便不覺有些蒼白。好在他相貌醜陋,誰也不願意直視他讓他感到尷尬,所以倒無人注意。

“將軍厚德,令人感佩!”張鬆回過神,躬身長揖,此時他內心矛盾,說話便有些帶著顫音。

如此細微之處,華歆卻敏銳的感覺到了,他略有些疑惑的看看張鬆,又望向劉琮,不明白張鬆爲何會忽然如此。

劉琮見狀,心中暗自思忖,想來張鬆已從中察覺到什麼,不過這樣也好,且看他回益州之後,會如何自處吧。

此事已成定局,張鬆心知無法改變,何況他現在也只是有所懷疑,並不確信,當下壓下疑慮,請問援軍何時出發。待得知張繡自南陽領兵而來,稍做準備即可發兵益州後,張鬆與使者對視一眼,不管怎樣,還是感到了幾分輕鬆。想來以南陽軍戰力,平定叛亂應當很快,這樣益州便能少受些災禍。

待張鬆等人離開之後,劉琮便吩咐張迅備馬,前往城北軍營。

出城之後不久,劉琮遠遠看到軍營轅門,不知怎地,忽然想起當年與甘寧初次相見,兩人拔拳相向,互相毆鬥的場景。不覺一轉眼已過數年,當初那些親衛和少年,如今大多成爲軍中中層軍官。而那個一身錦衣,胳膊上刺著繁複花紋的甘寧,現在也已是水軍主將,統領數萬精銳悍卒,縱橫於彭澤之上,想來定然非常快意吧?

其實這會兒甘寧正憑欄皺眉,哪兒有什麼快意?

此時正值午後,千里碧波遠接晴天,水面之上戰船無數,檣櫓如林。居中的樓船敵臺上,甘寧手按欄桿,對宣政郎周霆問道:“已經確定是瘟疫了嗎?”

“隨軍醫士診治過數人之後,幾乎已可斷定。”周霆也是眉頭緊鎖,誰也沒料到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水軍中會突然發生瘟疫。好在周霆一向心細如髮,早早發現端倪,立即便來向甘寧稟報。

甘寧知道瘟疫的可怕,當下不敢怠慢,轉而對隨同周霆一起過來的醫士問道:“可有辦法醫治?”

那醫士慣於治療刀槍外傷,能判斷出瘟疫已經很不錯了,可要說能治療卻是萬萬不敢的。他此時憂心如焚,聞言答道:“疾疫尚未爆發,但看樣子亦不遠矣,如何措置,還請將軍示下!”

對於醫術甘寧基本是門外漢,聽了之後搖頭道:“此事還須立刻報與襄陽。先生這邊,還請勉力爲之!”

待醫士皺眉苦臉的下了敵臺之後,甘寧便對周霆說道:“旁人不知底細,這件事還你是親自去襄陽對將軍言明。或許將軍有辦法亦未可知。爲防軍心變亂,此事不可泄密!”

“可是將士無知,不加防範豈不是……”周霆連忙勸道:“只要不斷死人,瞞是瞞不住的,到時候將士反倒會生出怨言。”

甘寧稍一思忖,便點頭說道:“既如此,那便告知全軍,再就是儘快請醫護營來此,咱們的醫護營只怕人手不足。”

周霆點頭應諾之後,見甘寧再無其他吩咐,便急忙轉身去了。他雖然品級不高,但需要管的事情不少,眼下出了這樣的事情,周霆頗覺懊喪。因對江東用兵在即,若瘟疫橫行,豈不影響主公大計?他覺得自己還是太疏忽了,這些天全軍加緊操練,士卒疲憊,天氣炎熱,許多人爲了解渴降溫,直接飲用生水,想來也是發病的原因之一。

這年頭最怕的是什麼?不是衝鋒陷陣沙場廝殺,而是瘟疫滋生橫行,黃巾之亂前,中原地區便爆發過數次大瘟疫,乃至人口銳減,有些地方百姓十存二三,甚至還有些鄉里十不存一。

甘甯越想越擔憂,這還沒有出兵呢,就發生突然瘟疫,莫非果然如蒯越所言,兵不伐喪,天降大災以警示嗎?

其實這也怪不得甘寧如此想,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天道還是頗爲敬畏的。加上事有巧合,正值對江東用兵前夕,他這麼想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這種想法卻壓根不能流露出來,否則軍心動搖,到時候更加難以收拾。

強行壓抑著內心的不安,甘寧舉目遠眺,考慮著這件事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但他也深知劉琮的性格,知難而退對於劉琮來說是不可能了,迎難而上纔是他的做法。

望著煙波浩渺的遼闊水面,甘寧有些出神的想道:若是有神醫聖手該有多好!卻不知哪裡能夠找到這樣的人才?近來倒聽人說起過華佗的大名,只是此人行蹤不定,據聞前些年還在江東流連,最近卻沒聽說他在何處。

難道我荊州九郡,就沒有神醫嗎?

第458章 強攻受挫退兵否第393章 預作準備待廝殺第38章 柔腸百結信難成第423章 暫不稱王期大業第286章 先斬舊主搶頭功第447章 怎可輕易棄誘餌第160章 強敵將至各思量第56章 勢若瘋虎敵膽寒第5章 天生鬼才郭奉孝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331章 齊聲大喊敗軍潰第188章 調兵南下援陳留第28章 用人不疑任翱翔第219章 還有何人相制衡第25章 鐵馬冰河驚入夢第42章 鎧爲明光初鍛造第316章 兵貴神速至朐忍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194章 目透煙塵捕戰機第588章 接戰片刻傷亡衆第331章 齊聲大喊敗軍潰第508章 既擒張喜拔後營第452章 戴罪立功充軍中第424章 謀定方略平天下第34章 爾虞我詐欺人心第242章 退守根基任相疑第241章 火上澆油添助力第506章 烈焰驚雷透煙塵第386章 殘城屹立至黎明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殘害第505章 形勢危急何用計第494章 休整疲兵待征程第455章 夜渡滁河聞敵至第522章 既破水寨攻敵船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敵襲第46章 借與不借皆兩難第128章 何去何從應速決第196章 緊追不捨怎應對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38章 柔腸百結信難成第433章 兵馬未動糧草行第154章 大軍將至開城降第264章 遣軍攻伐子欲乎第374章 更有誘餌釣大族第375章 穩固農本開工商第135章 平叛首功劉玄德第511章 敵軍麇集如何戰第548章 飽食餐飯躍城頭第48章 各有褒貶南陽策第131章 虛與委蛇待時機第176章 突遭敗績向何處第309章 佈局已定觀變化第463章 驟降暴雨防突襲第210章 雪夜白衣奮短兵上架忐忑和其他第289章 寶劍出鞘鋒芒露第22章 巨石爲彈何以拋第588章 接戰片刻傷亡衆第559章 同舟共濟請出兵第493章 再棄盱眙守淮陰第459章 上陣仍需父子兵第268章 各取所需必妥協第491章 鐵騎縱橫步卒殘第544章 少年強則中國強第282章 遣使相勸植隱患第329章 不防消息竟走漏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342章 降卒四散隱入夜第328章 速戰速決勿遲疑第178章 山中密林寒光現第171章 潛行襲營殊死鬥第23章 來勢洶洶何以對第24章 夜漏無聲枕戈眠第595章 必有密使潛入營第349章 臨戰變陣擒敵將第240章 制衡之術何足慮第249章 移之江東稍改動第273章 爲有心事立中宵第383章 血海烈焰掙命行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480章 坐困孤城盼援軍第562章 援軍已到何人率第211章 不若遠走離死地第399章 深挖地道謀破關第374章 更有誘餌釣大族第213章 且守營寨待反擊第173章 雨歇天明烽煙散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15章 單騎入營說英雄第243章 縱然身死又如何第541章 被困守城夜劫營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13章 若個書生萬戶侯第35章 三軍所持腹心謀第147章 敵軍已至大營外第267章 國之大事祀與戎第170章 果斷收兵不遲疑
第458章 強攻受挫退兵否第393章 預作準備待廝殺第38章 柔腸百結信難成第423章 暫不稱王期大業第286章 先斬舊主搶頭功第447章 怎可輕易棄誘餌第160章 強敵將至各思量第56章 勢若瘋虎敵膽寒第5章 天生鬼才郭奉孝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331章 齊聲大喊敗軍潰第188章 調兵南下援陳留第28章 用人不疑任翱翔第219章 還有何人相制衡第25章 鐵馬冰河驚入夢第42章 鎧爲明光初鍛造第316章 兵貴神速至朐忍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194章 目透煙塵捕戰機第588章 接戰片刻傷亡衆第331章 齊聲大喊敗軍潰第508章 既擒張喜拔後營第452章 戴罪立功充軍中第424章 謀定方略平天下第34章 爾虞我詐欺人心第242章 退守根基任相疑第241章 火上澆油添助力第506章 烈焰驚雷透煙塵第386章 殘城屹立至黎明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殘害第505章 形勢危急何用計第494章 休整疲兵待征程第455章 夜渡滁河聞敵至第522章 既破水寨攻敵船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敵襲第46章 借與不借皆兩難第128章 何去何從應速決第196章 緊追不捨怎應對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20章 遭逢亂兵守殘牆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38章 柔腸百結信難成第433章 兵馬未動糧草行第154章 大軍將至開城降第264章 遣軍攻伐子欲乎第374章 更有誘餌釣大族第375章 穩固農本開工商第135章 平叛首功劉玄德第511章 敵軍麇集如何戰第548章 飽食餐飯躍城頭第48章 各有褒貶南陽策第131章 虛與委蛇待時機第176章 突遭敗績向何處第309章 佈局已定觀變化第463章 驟降暴雨防突襲第210章 雪夜白衣奮短兵上架忐忑和其他第289章 寶劍出鞘鋒芒露第22章 巨石爲彈何以拋第588章 接戰片刻傷亡衆第559章 同舟共濟請出兵第493章 再棄盱眙守淮陰第459章 上陣仍需父子兵第268章 各取所需必妥協第491章 鐵騎縱橫步卒殘第544章 少年強則中國強第282章 遣使相勸植隱患第329章 不防消息竟走漏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342章 降卒四散隱入夜第328章 速戰速決勿遲疑第178章 山中密林寒光現第171章 潛行襲營殊死鬥第23章 來勢洶洶何以對第24章 夜漏無聲枕戈眠第595章 必有密使潛入營第349章 臨戰變陣擒敵將第240章 制衡之術何足慮第249章 移之江東稍改動第273章 爲有心事立中宵第383章 血海烈焰掙命行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480章 坐困孤城盼援軍第562章 援軍已到何人率第211章 不若遠走離死地第399章 深挖地道謀破關第374章 更有誘餌釣大族第213章 且守營寨待反擊第173章 雨歇天明烽煙散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15章 單騎入營說英雄第243章 縱然身死又如何第541章 被困守城夜劫營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13章 若個書生萬戶侯第35章 三軍所持腹心謀第147章 敵軍已至大營外第267章 國之大事祀與戎第170章 果斷收兵不遲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长治县| 会东县| 潜山县| 镇赉县| 惠安县| 辽阳市| 色达县| 七台河市| 牟定县| 左权县| 蒙山县| 大庆市| 红河县| 车致| 民县| 皮山县| 柘荣县| 武隆县| 禄丰县| 乐清市| 新余市| 南丰县| 汕尾市| 澄迈县| 高陵县| 宣武区| 怀柔区| 精河县| 漳平市| 修水县| 鸡泽县| 瑞丽市| 万年县| 乌恰县| 德化县| 吉林省| 泗洪县| 江西省| 丽水市|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