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5章 曹操之死

第二天,曹操病情轉危,一代奸雄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曹操乘著還有精神,傳令讓長子曹丕以及宗族曹洪、曹純、曹休、夏侯尚、程昱、司馬懿等人覲見。

曹操看了看衆人,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羣雄皆滅,卻沒想到劉琦小兒竟然異軍突起,先奪我徐州,後又並我豫兗青三州之地,今日竟然連河東也都佔去了,吾弟子孝、元讓、妙才,養子子丹、大將臧宣高等人盡皆戰死,荀彧、荀攸、毛玠等人無恥變節。孤今病危,不能再與卿等相敘,特以家事相托。孤長子曹昂,劉氏所生,不幸早年歿於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植,爲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無謀;四子曹熊,多病難保。惟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卿等宜輔佐之。”

曹洪等人涕泣領命,躬身說道:“微臣敢不效死力,爲大王盡忠節乎?大王還需保重玉體,勿以後事爲憂。”

曹操聞言嘆道:“孤近日多夢到董貴人、董承、伏皇后、伏完、二位皇子等人向我索命,孤生平殺戮無算,豈懼此等人哉?只是孤知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孤年近六十,已然不算夭折了,只是可惜孤不能親眼看著我麾下大軍擒殺劉琦小兒,爲我兄弟子侄報仇了。”

說完之後又是連連嘆息幾句,曹操命衆人退出,單獨留下太子曹丕,囑託道:“吾兒認爲司馬懿此人如何?”

曹丕躬身說道:“司馬懿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衝厭難,實爲當代人傑。”

曹操聞言呵呵笑道:“你這是採用了子建的說法吧?你自己又是如何認爲的呢?”

曹丕點頭說道:“父親所言沒錯,這正是子建對仲達的評價,兒臣與仲達相交甚厚,認爲此言甚當。”

曹操聞言嘆道:“司馬懿有反顧之相。爲人狡詐多疑,心狠手辣,外加野心勃勃,丕兒你文武俱佳,又有我曹氏和夏侯氏宗親輔佐,他自然不敢凌主犯上,可一旦汝後嗣不繼,必將爲此人所乘,爲父近日多做一夢。三馬共食一槽,頗爲不祥,槽者,曹也,指的是我曹氏,馬者,正是司馬氏,吾兒當警惕。”

曹丕聞言。不以爲然的想道:“父親昔年也曾夢到三馬共食一槽,當時曾言三馬爲馬騰父子。如今馬騰已死,馬超雖在,卻已是劉琦麾下之將,空有雄兵十萬,不敢叛之,如何能食我曹氏?如今父親又疑心仲達。實無道理。”

但是曹丕見父親彌留在即,不忍相背,便點頭說道:“父親之言,兒謹記在心。”

曹操見曹丕雖然點頭稱是,卻知道他並無誠意。不由心下暗歎:“亡我曹氏者,必司馬氏也,不過如今劉琦小兒崛起,司馬師縱使取得天下,也不過是茍延殘喘幾年罷了,就像劉琦小兒經常說的那樣,不過是爲人作嫁,白費一番心力。”

曹操心中不悅,便令曹丕出去,之後又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對他們囑託道:“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牀施繐帳,朝晡上脯備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爲,可學作組履賣也。”

曹操說完之後,長嘆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壽五十八歲。時建安十七年春三月也。

曹操死後,卞夫人等人盡皆痛哭,曹丕和司馬懿等人聞聲不由大驚,知道曹操已死,連忙舉喪,爲曹操操辦後事並赴范陽侯曹彰、厭次侯曹植處報喪

其實原本曹彰是鄢陵侯、曹植是臨淄侯,只不過由於鄢陵落入劉琦手中,臨淄也被劉琦大軍圍困,曹植自然無法立足,無奈之下的曹操只好改封曹彰爲范陽候、曹植爲厭次侯。

卻說曹操死後,百官掛孝,聚哭於殿上。這時候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曰:“請世子節哀,先議大事。”衆視之,乃司馬懿之弟、中庶子司馬孚也。

只見司馬孚說道:“魏王既薨,天下震動;當早立嗣王,以安衆心。何但哭泣耶?”羣臣曰:“世子宣嗣位,但未得天子詔命,豈可造次而行?”

兵部尚書司馬朗聞言慨然說道:“大王既薨,太子既奉遺命,自當立刻去請天子詔書,以圖早立,如若諸子私立,彼此生變,則有袁尚、袁譚故事,如此則社稷危矣。”遂拔劍割下袍袖,厲聲喝道:“即今日便請世子嗣位。衆官有異議者,以此袍爲例!”百官悚懼,只好同意。

忽報司馬懿擁兵而至,衆皆大驚。正不知來意,便見司馬懿於懷中取出詔命開讀。

原來見曹操身死,百官哭聚殿上,盡皆無用之輩,故草此詔,威逼天子降詔。天子聞得曹操死亡,心中大喜,本來以爲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又見司馬懿擁兵相協,眼中暗暗殺氣,無奈之下只得聽從,下詔封曹丕爲魏王、丞相、冀州牧。

曹丕得了天子詔書,心中大喜,更加引司馬懿爲自己腹心,對曹操臨終之言不以爲然。

就在這時,忽報范陽侯曹彰,自幽州領十萬大軍來到。

曹丕大驚,遂問羣臣道:“我那黃鬚小弟,平日性剛,深通武藝。今提兵遠來,必與孤爭王位也。吾初即王位,眼見兄弟紛爭,心下何忍?莫如將此王位讓於幼弟,以平紛爭。”

曹丕此言自然是演戲,羣臣當然明白,但是卻不能不配合,這也是他們表忠心的好時機,所以,曹丕的話剛說完,便聽得階下一人應聲出曰:“臣請往見范陽侯,以片言折之。”

衆人一看,見是諫議大夫賈逵,盡皆說道:“非大夫莫能解此禍也。”

曹丕見是賈逵,心中大喜,立刻命賈逵前往。

逵領命出城,去見曹彰。

但見曹彰開門見山的問道:“先王璽綬安在?”

賈逵正色說道:“家有長子,國有儲君。先王璽綬,並非君侯該問的事情。”

曹彰聞絃歌而知雅意,立刻便知道兄長曹丕得了父命王詔,羣臣歸心,爭無所爭,於是默然無語,與賈逵同入城。

且說司馬懿見曹彰入宮,而且臉上有羞慚之色,便知已然放棄爭位之念,便開口責問道:“君侯此來,欲奔喪耶?欲爭位耶?”

曹彰見羣臣盡皆警惕的看著自己,心中更加黯然,連忙說道:“吾來奔喪,別無異心。”

司馬懿:“既無異心,何故帶兵入城?”

曹彰聞言,面有慚色,即時叱退左右將士,隻身入內,拜見曹丕。

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將本部軍馬盡交與曹丕。自此之後,曹彰只是固守在曹操靈前,待得喪事完畢之後便回到幽州。

於是曹丕安居王位,封程昱爲太尉,司馬懿爲相國,王朗爲御史大夫,曹洪爲司馬,其餘百官各有升賞。又奏請天子,追諡曹操爲武王,葬於鄴郡高陵。

過了幾天,又見王朗對曹丕說道:“鄢陵侯已交割軍馬,赴范陽去了;厭次侯植竟不來奔喪,理當問罪。”

曹丕聽了王朗的話,,即遣使往樂陵國問罪。不一日,厭次使者回報,說:“厭次侯與丁儀、丁廙兄弟二人酣飲,不聞哀聲,聞使命至,厭次侯端坐不動;丁儀還破口大罵:昔者先王本欲立吾主爲世子,被讒臣所阻;今王喪未遠,便問罪於骨肉,何也?丁廙又接著罵道:據吾主聰明冠世,自當承嗣大位,今反不得立。汝那廟堂之臣,何不識人才若此!臣只是略略斥責了幾句,厭次侯就勃然大怒,命武士將臣亂棒打出。”

其實這完全是曹丕的授意和使者的誣告,曹植飲酒不假,這是思念生父曹操,借酒消愁,而丁儀,丁儀字正禮,丁廙字敬禮,兄弟兩個都是名冠一時的文士,建安中,丁儀與曹操的長女清河公主曾有婚約,但曹丕卻以丁儀有眼病爲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楙,結果丁儀不能娶公主爲妻,丁儀怨恨,又素來親善曹植,便欲挑唆曹植自立,故有以上言論。

曹丕本來就對曹植的文采十分忌憚,聽了使者的話之後心中大怒,令許褚立刻領虎衛軍三千,火速至厭次將曹植人擒來。

許褚領命,引軍至厭次城。殺死阻攔的守將,直入城中,無一人敢當鋒銳,徑入堂中,見曹植與丁儀、丁廙等盡皆醉倒。許褚不明情由,恨曹植等人不敬主上,將三人載於車上,並將府下大小屬官,盡行拿解鄴郡,聽候曹丕發落。

曹丕見將曹植等人親來,便下令將丁儀、丁廙等投入監牢,等待發落。至於曹植,則準備迫其自殺,以徹底絕了後患。

就在這時,忽然見得母親卞氏趕來,曹植不由得心中暗歎,看來這一次曹植小命能保住了,不過他略一思索,便想出來一條妙計。

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298章 當頭一棒第503章 全面戰爭爆發第452章 攻破濟北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17章 長沙太守第480章 一身是膽的趙雲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84章 廬江之爭(一)第364章 渭南之戰(六)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62章 連環詭計(一)第174章 孫權的哀嘆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190章 貪婪的劉琦第389章 我要報答你第107章 蔡瑁的計劃第127章 荊襄劇變(四)第175章 兵困山陰第128章 荊襄劇變(五)第139章 王威歸降第244章 北方聯盟第326章 強攻汧縣第111章 賈詡歸降第270章 孫尚香第504章 司馬懿的反擊第358章 終是不如你第47章 萬世之功第110章 樊氏的妒火第210章 大戰拉開序幕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22章 狂人廖立第415章 強渡睢水第234章 法正和張鬆第253章 平叛(一)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126章 荊襄劇變(三)第53章 遭遇伏兵第291章 允吾之戰(三)第318章 攻陷武關第121章 孫策之死(二)第114章 無恥的劉琦第263章 趙雲歸降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68章 劉琦也有無奈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103章 風雲突起第195章 南陽之失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67章 揚州刺史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121章 孫策之死(二)第259章 馬超戰趙雲第344章 計破長安(二)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2章 劉琮的婚事第475章 刺曹(四)第98章 劉琦大婚(五)第188章 賭神!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234章 法正和張鬆第367章 泣別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347章 梟雄末路(二)第193章 兵臨許昌第33章 裴潛的破敵之策第484章 席捲河內第94章 劉琦大婚(一)第119章 野心家孫權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502章 劉琦的野望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57章 後援不足?第212章 韓遂與馬騰的仇怨第427章 與張飛的約定第339章 談判第286章 閻行的抉擇第383章 我忘了第348章 梟雄末路(三)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471章 曹洪之禍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229章 兵分兩路第496章 代郡之爭(二)第372章 文姬歸漢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256章 劉琦的去向第220章 曹操興兵第23章 五溪蠻族第48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275章 精兵成第147章 霹靂車第150章 曹仁之敗
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298章 當頭一棒第503章 全面戰爭爆發第452章 攻破濟北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17章 長沙太守第480章 一身是膽的趙雲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84章 廬江之爭(一)第364章 渭南之戰(六)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62章 連環詭計(一)第174章 孫權的哀嘆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190章 貪婪的劉琦第389章 我要報答你第107章 蔡瑁的計劃第127章 荊襄劇變(四)第175章 兵困山陰第128章 荊襄劇變(五)第139章 王威歸降第244章 北方聯盟第326章 強攻汧縣第111章 賈詡歸降第270章 孫尚香第504章 司馬懿的反擊第358章 終是不如你第47章 萬世之功第110章 樊氏的妒火第210章 大戰拉開序幕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22章 狂人廖立第415章 強渡睢水第234章 法正和張鬆第253章 平叛(一)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126章 荊襄劇變(三)第53章 遭遇伏兵第291章 允吾之戰(三)第318章 攻陷武關第121章 孫策之死(二)第114章 無恥的劉琦第263章 趙雲歸降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68章 劉琦也有無奈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103章 風雲突起第195章 南陽之失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67章 揚州刺史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121章 孫策之死(二)第259章 馬超戰趙雲第344章 計破長安(二)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2章 劉琮的婚事第475章 刺曹(四)第98章 劉琦大婚(五)第188章 賭神!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234章 法正和張鬆第367章 泣別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347章 梟雄末路(二)第193章 兵臨許昌第33章 裴潛的破敵之策第484章 席捲河內第94章 劉琦大婚(一)第119章 野心家孫權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502章 劉琦的野望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57章 後援不足?第212章 韓遂與馬騰的仇怨第427章 與張飛的約定第339章 談判第286章 閻行的抉擇第383章 我忘了第348章 梟雄末路(三)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471章 曹洪之禍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229章 兵分兩路第496章 代郡之爭(二)第372章 文姬歸漢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256章 劉琦的去向第220章 曹操興兵第23章 五溪蠻族第48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275章 精兵成第147章 霹靂車第150章 曹仁之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巨野县| 民县| 抚远县| 元江| 丹巴县| 顺昌县| 承德县| 株洲县| 高邮市| 宣汉县| 临夏市| 绥化市| 方正县| 海原县| 定边县| 天柱县| 儋州市| 南康市| 屏边| 诸暨市| 安顺市| 关岭| 炉霍县| 玉环县| 东阿县| 容城县| 望奎县| 五指山市| 山阳县| 太原市| 滦平县| 阿尔山市| 凌云县| 醴陵市| 巫溪县| 洪湖市| 年辖:市辖区| 松潘县| 汉川市| 旌德县|